苏大强新家家具多少钱(《都挺好》原著:苏大强要娶保姆蔡根花,到底谁算计了谁)
- 作者: 彭姿玥
- 发布时间:2023-08-23
《都挺好》:“人厌鬼弃”的苏大强,活得最自在吗
《都挺好》播到现在,苏家三兄妹终于开始给苏父找保姆了。这个【自私、胆小、没有主见、小气】的父亲,终于在妻子去世、长子回国之后开始“硬气”了起来。
折腾完全家帮他买好三室一厅的大房子和新家具之后,又开始折腾子女们给他找的保姆。从预告里看,在把明玉找的保姆折腾完之后,能够让苏大强满意的保姆终于出现了。因为苏大强,看上了这个能够完全满足他男人自尊心的女人。为了让这个女人能够一直留在身边“照顾自己”,还想要跟她结婚。
从故事情节中看,小蔡是个骗子,是为了苏大强的房子跟他在一起的。可是跳出这个知道她在骗人的情节来看,和小蔡在一起的苏大强,露出的是这部影片开播以来,最纯粹的笑容。他成婚之后,一直生活在妻子的“权威”之下,连自己亲生的孩子受了委屈都不敢多说一句。动不动就被妻子训的像“孙子”一样。所以,在妻子死后,能够把他狠狠约束起来的人没有了,他才开始能够“为自己活”。其实,这种补偿心理无可厚非,前期被压抑的越狠,后期反弹的效果就越强烈。只是,“只为自己活”这句话,放在年轻人的身上是活出自我,放到儿孙满堂的老人家身上,却成了“自私、作、无理取闹”。
苏大强是影视化作品的产物,所以他表现的只顾及自己,对于子女的处境充耳不闻。可是,影视化作品之外呢?有多少老人能够理直气壮的对反对自己再婚的孩子说出“我就想为自己活着”这样的话?
看过《人间世》,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八十六岁的老人家,躺在病床上,照顾她的是自己同样垂老的弟弟。老人家的丈夫50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后来她找了第二个伴侣,两个人相依为命十六年,对方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至,但是两个人却没领结婚证。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们反对,都反对。
如今,老人家患了阿尔茨海默症,当初反对她再婚的孩子们,却因为各自的原因,自顾不暇,没有人能够在身前照顾。《都挺好》中,苏大强的儿子苏明成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爸,你能不能为我们想想。”和这位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不同的是,苏大强选择的是极度自私的做法,他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度过余生,不管子女们过得怎么样,首先要自己舒服了。可是这个老人,选择的是按照孩子们的心愿过下半辈子。“太为孩子着想”的老人和“太不为孩子着想”的苏大强。可以肆意对子女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可以用尽无赖手段让子女听自己的话。还可以,自己安稳的过下半辈子。
是很多老年人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他们也觉得这是“自私”、是“出幺蛾子”、是“折腾”、是“对不起后代”……网络上出现了太多“吐槽”、“批判”甚至“谩骂”苏大强的句子,批判他不懂得体谅子女的难处、批判他自私、批判他“作”、也批判他“不配当一个父亲”。但是,苏大强他,究竟在“作”什么?
他作的,是无数现实生活中的老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电视剧《都挺好》预告中,保姆对苏大强的态度一直是尊敬的。尤其是在看到苏大强的那些“诗句”之后,还毕恭毕敬的称呼他为“苏老师”。这样被尊敬的感觉和陪伴,是他前半生从没有获得过的。无论是从一直瞧不起他的妻子、同事还是孩子身上。苏母在家的存在感太强了,强到他的存在,除了偶尔在女儿被欺负的时候被需要,其余时候都被忽视的彻底。
而现在,有一个人,给他打理饮食起居、为他的成就喝彩、觉得他的喜怒哀乐都值得关注。他有什么理由不沦陷?这些片段,因为放大到了荧幕上,很多人都在关注苏大强又开始“作”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发现,和保姆小蔡在一起时的苏大强,和与儿女妻子在一起时的苏大强,有什么样的区别?又有多少人在真的思考,这段感情的存在,对苏大强意味着什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老年人的需求总是在被“自然”的忽视。似乎年纪到了,对于“爱情”、“关注”、“陪伴”的需求就会自然的“消失”。尤其是“丧偶”的老年人,他们的情感需求无处安放,也少有人会注意到他们的这种需求。可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所示,26.89%的老年人处于丧偶的状态,是仅次于“有配偶”的第二大婚态。也就是说,处于丧偶状态的、情感需求被忽视的老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大多数甚至认为自己对于另一半的渴求是不合理的,部分在提出自己的渴求之后被后代尊重并认同,还有少数,在提出之后被儿女忽视甚至严词拒绝。
《年龄与心理健康(Aging&Mental Health)》杂志曾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婚姻状况影响认知功能,丧偶会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一般来说,独居或丧偶的高龄老人更容易发生认知障碍,例如最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症(即大众常说的老年痴呆)。
哈格顿(Hagedoorn)等人指出,丧偶对于老年人的影响可能存在两种形式:普通伤痛模式和慢性伤痛模式。前者认为丧偶是一种短暂的危机,其所带来的伤痛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伤痛会逐渐消除;后者认为丧偶属于社会角色的丧失,这种角色的丧失是持久的,因而其带来的伤痛也是持久的,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你要知道的是,单身老人对于再婚的意愿是需要被尊重的,不仅仅是年轻人需要追求爱情,老年人在情感上的缺失也是其余东西无法弥补的。连“作天作地”的苏大强都被小保姆小蔡俘获了心,还有什么老人的情感需求不值得被理解和尊重呢?
《都挺好》里的苏大强在现实中会存在吗
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还真的存在。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前两天刚看了一个报道,一个二十六岁的年轻父亲,因为父母说,他应该好好上班,赚钱养孩子,养自己的一家三口,不能光靠我们帮你照顾孩子,这个年轻人因此受了委屈,把自己一个月大的儿子从楼上扔了下去,孩子当场死亡。
再看看欧弟,当年为了帮不负责任的父亲还债,一度要自杀,张韶涵的父母,为了向她要钱,不择手段,都用在了自己女儿身上。
相比来说,像苏大强这样的人,他的表现并不是多么的离谱。现实中这样的人肯定是有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见到的少而已。就像,中国实际上有将近8500万残疾人,你在大街上能见到几个?
《都挺好》原著:苏大强要娶保姆蔡根花,到底谁算计了谁
《都挺好》原著中,难怪苏大强这个父亲会看得人咬牙切齿,群情激愤。他一辈子过得噤若寒蝉、唯唯诺诺,以为是被强势老婆压制下的牺牲品,谁知他无声无息的恶比妻子赵美兰尤甚。
作为儿子,他无担当无血性。
寡母抚养他长大,不说长大了挑起养家重担,让母亲跟着过几天安生日子,反而事事等母亲作主。
找不下媳妇得母亲帮着张罗,发现新婚媳妇不是处女这样私密的事也告诉母亲,让母亲帮忙出头。
明知母亲和媳妇会因此吵得不可收拾却逃离是非之地,任年迈的母亲斗不过凶悍的老婆受冻而死。
作为丈夫,他懦弱无责任心。
母亲是那样一种死法,他又在乎妻子的贞洁与否,如果他尚有一丝血性和对母亲的内疚,趁着新婚无孩子,他就该和赵美兰及时止损,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他既选择了隐忍,想当作没事人一般将这底子已烂的婚姻进行到底,却消极度日,硬生生让本应两人共同撑起的家变成了老婆一个人的战场。
作为父亲,他冷血自私。
在家中,他和亲生女儿明玉都是被冷落、被亏待的边缘人,本最能感知冷热,然后彼此心疼体谅对方。
他却一点温情都不给,任小小的明玉活得如野草一般艰辛和倔强。
妻子死后,他看到归国的明哲责任心爆棚,想负起养他的责任,便迫不及待地赖上这个儿子,揩他的油,吸他的血,却全然不顾儿子的小家会因此摇摇欲坠。
![](/pic/苏大强新家家具多少钱(《都挺好》原著:苏大强要娶保姆蔡根花,到底谁算计了谁).jpg)
苏大强终于过上了自己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好日子:《都挺好》原著:苏大强要娶保姆蔡根花,到底谁算计了谁?
强势的老婆死掉了,从此再没有人干涉他的喜好,拿走他的钱财,指派他的生活,还动辄骂他“窝囊废”,逼他干各种家务活。
他住进了被装修一新,宽敞明亮的楼房,家具家电配置一新,有贴心的保姆服侍他的一日三餐,还奉承他、崇拜他,日子简直不要太爽。
可这样的日子也有烦心事:
这不,保姆蔡根花的儿子要结婚了,结婚就面临着怀孕生子,所以蔡根花决定辞工不做了,回家伺候媳妇生子去,以换取未来媳妇伺候她终老。
苏大强这人吧,这辈子就没对什么人什么事真正上心过,即使是母亲,也包括儿女。
只要没有影响到他一身一己的日常起居和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苏大强就宁愿做缩头乌龟,躲在壳里永远不被麻烦到才好。
可这回不一样了,保姆蔡根花一走,他就又恢复到冷锅冷灶,孤独寂寞的独居老人状态了。
生活上无人照料,得事事亲历亲为;精神上则再无人捧场,自己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文章和诗歌便没有人奉承和大力赞誉了。
也再没有人陪自己说说笑笑,逛市场遛弯,生活乐趣一下溜走了大半。
为长长久久地留住蔡根花,苏大强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自认为绝妙的招数:
把蔡根花给娶了,从此便既无远虑,又无近忧了。
还别说,跟蔡根花这么一提,她受宠若惊,竟没怎么想便答应了。
蔡根花为什么愿意嫁给又年老又不爱洗澡的糟老头子苏大强呢?
在当保姆的蔡根花看来,这苏老师的条件不要太好:
有写着他本人名字的两室一厅的房产;
有稳定的数目不详的退休金(以苏大强的小气谨慎,绝对不会向保姆交底他一月赚多少退休金);
儿女们则个个有出息:有在美定居赚美元的大儿子,有在本市呼风唤雨的女儿,二儿子混得最不济吧,却也有房有车。
且看起来这些儿女不仅不会盘剥老人的退休金,且从不吝于在父亲身上花钱。
特别是大儿子,看上去好脾气的样子,保姆费全出,菜钱什么的也全报。
这样下来,老头子的工资几乎不用动,可以全部存起来。将来成了一家人,将他哄高兴了,不愁他不拿出来给自己和儿子花。
这老头身体也还行,还蛮有文化,写出来的文章都能在报纸上发表了。
在蔡根花看来,自己一个没文化的保姆,竟能找到这样一个综合条件还算优越的文化人。
下半辈子有靠不说,将来老头走了,作为老头的合法妻子,她可以名正言顺享受一半房产。
老头的儿女们看上去还比较通情达理,也不差钱,到时看她将他们父亲照顾得很好,把另一半赠予了也说不准。
凭着自己当保姆挣的这仨瓜俩枣,儿子也不是有出息的料,这辈子要在这城市买房扎根,不啻于天方夜谭。哪如嫁给苏大强,走捷径然后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所以不明底里的蔡根花心甘情愿地想嫁给苏大强。
那苏大强又对蔡根花打了什么如意算盘呢?
苏大强晚年的幸福生活其实并不牢靠,因为他自己是无底气,无实力的:
他原先住的老房子仅一室一厅,就这也并不完全归他所有,妻子死后,还有一半的继承权在儿女名下。
卖掉后贴补买了新房,新房看似写着他的名字,但其实他的投资只占很少的份额,所以这房子他只有使用权,并没支配权。
苏大强名下存款不多,每月仅有退休工资两千元是固定收入。
也就是说,苏大强的晚年过得怎样,全系在儿女们是否孝顺上。
苏大强太知道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了,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没有天长日久感情的积累和心甘情愿地付出,没有父慈子孝,而只有道德绑架:是他们应该孝顺而不是愿意孝顺。
基于此种和孩子们的尴尬关系,苏大强从不愿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工作状况,管他们过得怎样,只要少不了自己的就好。
对自己儿女都冷血至此,还指望他对蔡根花有真感情吗?
用明玉的话,他不过就是想给自己找个免费的保姆、长期的佣人而已。
反正他一无所有,两手空空,能被坑的东西极其有限,只要他有生之年日子过舒坦了,哪管得了跟他一场的蔡根花未来死活!
于是他吹了一个又大又美丽的肥皂泡等着蔡根花这个傻女人上套,等她钻进了套子便后悔也晚了,不仅每月的保姆费省了,最后就让她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那也是活该,谁让她当初也这么算计他来着。
多么险恶的用心,他只要生前被人伺候舒坦了,至于死后房子的归属问题他才懒得去管。
在苏家,苏大强要娶保姆的计划却惊出了明哲一身冷汗,明哲是忠厚实诚人,首先想到的是只要蔡根花嫁给父亲,他们对她便连带有了赡养责任,
为让身在国内有能力的明玉插手,明哲这样提醒明玉:
另外,明哲也着实关心父亲,担心蔡根花“保姆变太太后,未必能更好照料爸,爸只会吃苦头”。
而明玉到底是能力突出、事业有成的高管,苏家的事她本不愿插手,可一插手便能直接剥丝抽茧,找出问题症结所在,然后直击对方软肋,一下便打消了双方的结婚念头。
这番话简直要了苏大强的老命,他本意是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上,再来个蔡根花锦上添花。
谁料一结婚,儿女这儿给他的福利待遇全部消失,剩他光杆一个拿微薄的退休金养蔡根花一家,傻子才这么干呢!
明玉都不提结婚这茬,她先给蔡根花讲清楚老爷子的真实经济状况,也就是先把苏大强给她吹下的肥皂泡给她戳破,然后以利诱之,让她自行选择:
蔡根花这才知道,原来苏大强骗了她:他手里没有老底,两千块钱的退休工资够什么用?
她如果因为结婚得罪了他儿女,钱一分捞不着不说,未来还得背上苏大强这个大包袱,伺候他养老送终。
蔡根花虽然胆小,但头脑还是有的,这么一算计,回头再也不与苏大强提起结婚这茬,苏大强倒也落了个清静。
成年人的婚姻本就少了真情和真心,更多的是现实的考量和彼此算计,要遇上苏大强这样冷血自私的主,更会被算计得渣都不剩。
抠搜的人就是抠搜,凉薄的人总也凉薄,斤斤计较的人永远斤斤计较,不要以为能改变对方,也不要试图挑战人性。
这一生,不要去指望任何人,靠自己才是王道。当你真的不再指望别人,你就会有边界可坚守,有底气可拒绝,有尊严可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