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上海滩时期装修风格(上海滩洋行)

  • 作者: 祈荟熙
  • 发布时间:2023-12-06


以前的上海是怎样的

旧上海的知名建筑,主要集中在外滩一线,还有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永安,先施公司等。

上海的知名的新建筑,主要在浦东,如东方明珠、金茂大厦,浦东机场等。

现在上海准备将外滩建筑群申请“文化遗产”,下面就是这些建筑的简介。

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现太平洋保险公司)建于1913年。原为7层,后加了1层。外形为巴洛克式风格,柱式以爱奥尼克式为主,底层拱圈用镇石,外墙用石面砖。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外滩2号上海总会大楼(现东风饭店)建于1910年。是当时社交界的舞台。建筑:横直线条三段式的处理富有韵律,二层至三层中段增加了6根爱奥尼克柱头,为整幢大楼增加了立体感,大楼南北两侧对称,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窗户形状变化多端,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内装饰华丽,长达34米的酒吧由黑白相间的大理石装饰,在当时闻名于世。

外滩4号联合大楼(有利银行,天祥洋行)(现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广东路17号 1916年,旧屋拆除后建新楼,高5层,屋面加建塔亭一座,整座建筑开间大,楼层高,为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的建筑。

外滩5号日清大楼(现上海海运局等机构使用)广东路20号 1921年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6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从表面上看,该大楼的基本构造与上海的其他近现代建筑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其线条处理以横线条为主,是近代日本西洋建筑的特征之一。

外滩6-9号轮船招商局大楼(现招商局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用)(原招商局)建于1916年。砖石结构3层办公楼。建筑每层有石板腰线,东方二、三层的立面,采用古典柱式,二层为多立克式,三层为混合式,石料为红色花岗石。门斗上设凸出的阳台。

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现浦东发展银行,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建于1925年。一座外形接近正方形的建筑。高5层,中部加上隆起的建筑为7层,并有一半球形屋顶。钢框架结构,外形呈仿古典的砖石结构,内部处理采用古典主义的形式,如爱奥尼克式柱廊,藻井式天花板等。室内装修极为考究,大厅内的柱子、护壁、地坪均用大理石贴面,不仅装有暖气,还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冷气设备。

外滩13号海关大楼(现上海海关)建于1927年。建筑形式为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沿外滩高7层,用金山石砌筑。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层,二层以上用红机砖砌筑。沿外滩大门前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入口为大厅,内有繁复的石膏花饰和脚线,镶金和彩色马赛克的平顶。最高处为钟楼。

外滩15号华俄道胜银行与中央银行(现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建于1910年。这是一座3层楼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建筑。平面比较规则,立面用古典柱式以及人像雕塑装饰。外墙面镶贴白瓷砖,这在当时是很独特的。室内层高较高,地坪铺花瓷砖。

外滩16号台湾银行大楼(现招商银行)建于192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幢带有日本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同时又广泛吸取各国建筑的长处,成为一个多种风格建筑的混合体。

外滩17号字林大楼(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原字林洋行建于1921年。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近代建筑。建筑立面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粗糙的大石块作为贴面;第二层次用水泥粉刷,显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匀称和谐;第三层次双柱式支撑内阳台,两侧为穹形券窗,顶层塔顶显出建筑的变化。

外滩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现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建于1923年。文艺复兴时期为主体的折衷主义建筑,底层以花岗石作贴面,显得匀称协调而又给人以资本雄厚的感觉。第二层,外墙处理简洁,由巴洛克粗大石柱支撑,层次富于变化。

外滩19号汇中饭店(现和平饭店南楼)建于1906年。楼高6层,平层顶,是英国风格的砖石结构建筑,立面采用白砖为外墙面,每层以红砖勒出腰线。门窗设计变化多端,具有巴洛克风味。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曾在这幢豪华饭店欢迎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

外滩22号沙逊大厦(现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由公和洋行设计,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出现的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近现代派建筑。

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建于1937年。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分东西两幢大楼,西大楼为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东大楼是主楼,高15层,地下层2层,共17层,钢框架结构。采用中国民族风格方形尖顶,其他栏杆及窗格等处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每层的两侧有镂空图案,显示出一种祥和的气氛。

外滩24号横滨正金银行大楼(现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建于1924年。楼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原先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底层石块为贴面,横线条清晰,产生明朗而轻快的感觉。二层至五层之间仿古典主义巨大石柱给建筑增加了庄重和典雅之感。

外滩27号怡和洋行大楼(现上海外贸大楼)早期是座2层楼建筑物,1920年重建。模仿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高5层,用科林斯柱饰在立面上,将一、二层作一组处理,三、四、五层作为一组处理,饰以粗凿的长方形石块,窗户面积较大,室内明亮,为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厦。

外滩28号怡泰大楼(曾为广播大楼,现属于上海广电集团)1920年建成。总体为近代复古主义建筑,大门和边门均设计为罗马拱券,两侧建有花岗石古典柱式;从地面勒脚至二楼外墙用花岗石作贴面,造成一种厚重而又古典的情调。考虑到建筑外观和功能和外滩其他建筑的协调和统一,建筑师在临外滩的屋顶上设计了屋顶亭,而且形如远洋巨轮上的了望台,这种仿生设计也使怡泰大楼成为上海滩上为数不多的仿生建筑之一。

外滩29号东方汇理大楼(现中国光大银行)建于1914年。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入口拱门上方有一卷涡状的断山花,流露出法国情调巴洛克式的设计手法,中部是爱奥尼式巨柱,横竖向三段式处理明显。

外滩33号英国领事馆(现上海市政府第二办公厅)初建于1849年,1852年翻建,1870年毁于大火。现在的建筑为1873年建造。具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主楼高两层,整个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层顶用中国蝴蝶瓦,为了让底层有良好的通风,台基较高,立面上门窗较多,且多采用圆拱和平拱。葱郁的树木和宽阔的草坪环绕四周,建筑更显典雅和高贵。

上海大厦北苏州路2号(原百老汇大厦)建于1934年,22层,高88米。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饰简洁明朗,外观气势雄伟,现为三星级饭店。该大楼曾为北外滩的制高点,其18楼宽敞的观景平台,是鸟瞰外滩全景的极佳地点。证券交易所外白渡桥北堍(原礼查饭店)建于1910年。外貌采用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形式,楼高5层,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五层窗旁建有大弧形拱券,三四层部分装饰爱奥尼克式大柱头,窗樘发券,有的采用弧拱,有采用平拱,整修建筑凹凸面多,进深很深,故室内光线较暗。

上海最早的历史优秀建筑

上海旧建筑很多,选几个介绍如下:

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

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500米。

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

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有人说“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滩那一座座钢筋水泥的楼宇,不正讲述着旧上海滩如梦般繁华的往事。

亚细亚大楼

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建成于1906年,原名麦克波恩大楼。

其高8层,建筑面积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

大楼外观具有折中主义风格。

立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式。

底段与上段均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大楼气派雄伟,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

可谓简繁相怡,华贵典雅。

东洋伦敦——东风饭店

“东洋伦敦”是现东风饭店的别称,建于1910年,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外貌既效法美国古典主义,又参照日本帝国大厦,故而得此别称。

其始建于中山一路2号时,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上海总会。

大楼一楼为餐厅,二楼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其余均为客房。

整个饭店设施齐全,装修精美,不愧为商务住宿的理想选择。

大楼中所使用别致的三角形的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

有利大楼

中山东一路4号,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

原名联合大楼,为美国有利银行所有,故称有利银行大楼。

大楼于1916年建成,楼高7层整体仿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窗框多采用巴洛克艺术富有旋转变化的图案,大门有爱奥尼克立柱装饰,高大的落地专窗既有利于采光,又增添楼宇气势。

整幢建筑是以门为中心的轴对称图形。

故而给人以平和的感受。

东西合璧的日清大楼

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相揉和的日清大楼,被人们称为“日犹式”。

该楼是由日本清汽船株式会社与犹太人合资建造。

它建于1925年,位于中山东一路5号,楼高6层,占地1280平方米,底三层装饰比较简明,上三层有古典立柱和雕刻花饰,凹凸感强。

整个建筑立面均用花岗石贴砌,与外滩的其他建筑交相辉映。

日清大楼现由华夏银行和锦都实业总公司使用。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6号,1897年,中国人自筹资金开设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现今则是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

该楼是一幢假四层的歌特式建筑。

大楼第四层有五个尖顶层面,原先还有十字架。

第三、四层有小尖塔。

大楼第四层是尖券形的窗户,一、二层是典型歌特风格的花窗棂窗户。

这幢即将走过一个世纪的欧式建筑的意义远不止停留在具历史性与艺术性。

可以说,就是它在中国金融史上划上了开篇性的一页。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

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

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

窗户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

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的感觉。

这楼是现在的盘谷银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公司所用。

招商局大楼

作为中国自己经营的第一家新式轮船企业——招商局就是在此期间创办的。

招商局建于1901年,该楼宇为座西向东的三层砖木结构。

底层正门框向外伸出,正门两侧有高敞的拱形落地窗,二、三层立面用古典柱式装饰。

大楼局部外墙用花岗石贴面。

招商局大楼可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滩建筑的典型。

无论就具历史性或是艺术性而言,都值得我们前去观瞻一番。

浦东发展银行大楼(原上海市人民***大楼、汇丰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10-12号,属新希腊建筑,建于1923年,原系美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

美国当时将这座建筑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最讲究的建筑。

建成时大楼门前放了两只引人注目的大铜狮,据说狮子铸成后,立刻就将铜模毁掉了。

从而使这对铜狮成为绝版珍品,现已将其送入上海历史博物馆。

该楼八角形门厅的顶部,离地面20多米高处,有8幅由几十万块仅几平方厘米的彩色马赛克镶拼成的壁画。

它宽4.3米,高2.4米,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个城市的建筑风貌,并配有神话人物形象,还有24幅为神话故事中动物的形态,顶部巨大的神话故事壁画,总面积近200平方米。

世纪壁画间有一圈美文,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其象征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整个世界的和平繁荣”。

上海海关大楼

汇丰银行的“姐妹楼”,建于1927年,雄伟挺拔,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齐肩并列,相得益彰。

上海海关大楼结合了欧洲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优点,大楼门楣由四眼巨大的罗马花岗石圆柱支撑,以高耸的钟楼为轴线,气势非凡,建筑造型属新古典派希腊式,上段的钟楼的、则为歌特式,有十层楼高,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

据说花了白银2千多两,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海关大楼巍然屹立在浦江之滨,它那铿锵、激昂的钟声象征着庄严,象征着使命。

交通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14号,建于1940年,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属近现代主义风格。

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的线条,外立面简洁明朗。

底层外墙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庄严华贵。

进门两侧有紫铜栏杆装饰的人造环形大理石扶梯,上到二楼大厅,满目红色,富丽堂皇。

厅内36根圆形柱子的的下半部分以及大厅四周墙壁均由红色瓷砖铺贴、装饰,地坪也是红色地砖铺成。

大楼外观的凝重与内部的热烈使其别具特色,在古典建筑丛中更显现代气息。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是一座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至今已历了八十多个春秋。

***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

该建筑结构坚实,装饰精致,以正门为中轴线形成对称结构底层大门有双立柱四根,两旁有洞形窗户。

二至三层东立面有爱奥尼克柱子,窗户两边也有古典立柱装饰。

外墙用白色釉面砖和花岗石相拼,色调和谐,底楼外墙用苏州花岗石轩石勒脚。

楼内扶梯用大理石建成,二楼壁上有人物浮雕,巨大的精美彩色玻璃顶栅和回廊,至今还保存完好。

台湾银行大楼

现今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之所在。

该楼兴建于1924年,占地904平方米。

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

东立面配于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

从而使其富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这不禁让人想起具有“东洋伦敦”之称的东风饭店。

这些楼与楼之间内在或外在的联系,使得外滩的建筑尤显和谐统一,建立一种整体的美感。

麦加利银行大楼

上海的第一家外资银行是丽如银行,就开在如今被人们称作麦加利银行大楼之内。

大楼共五层,底层外墙用花岗石铺贴,内部地坪则是黑白对比的大理石。

大门则是楼的主线,南北两边建筑造型对称。

二至四层外立面有两根爱奥尼克式柱子支撑,第五层横面中段有6根方型柱子。

刻以花瓣造型。

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更让人们感受到麦加利银行大楼的玲珑与别致。

友邦大厦(原桂林大楼、字宇大楼)

这里曾是外国在上海开设最大的新闻出版机构——《字林西报》馆。

友邦保险公司于1998年正式整修入驻,故改名为“友邦大厦”。

大楼的立面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以粗糙的大石块为贴面;第二层用水泥粉刷;第三层两侧为穹形券窗,加配以造型优雅的塔顶,尽显了建筑的变化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匀称、和谐。

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

漫步外滩,有一幢白清水砖墙,红砖腰线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座美国风格的六曾楼房就是和平饭店南楼,它位于中山东一路19号,原名中央饭店。

这座建于1906年的饭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909年“万国禁烟会”就在这里举行,1996年又召开了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

1911年中国同盟本部也在该饭店召开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欢迎大会。

这一系列具有纪念价值的史实为和平饭店南楼增添了更多辉煌。

和平饭店北楼(原沙逊大厦)

和平饭店南北两楼错落而置,与南楼相比,北楼顿觉气魄豪华。

高77平方米的大楼,由于内外装饰讲究而被誉为“远东第一楼”。

大楼具有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外形简洁明朗强调垂直感,花岗石的墙面,圆锥形的屋顶,紫铜的屋面,无部不渗透出古朴典雅之气。

饭店内部设有英、美、印、德、法、美、日、西、中等九国套房。

餐厅、大堂装饰富丽堂皇。

还有颇受国外游客欢迎的上海老年爵士乐队,在此演奏世界各地名曲,使人仿佛置于一个世界文化与经典艺术相交融的殿堂。

中国银行大楼

外滩的建筑素以欧洲风格见长,而中国银行大楼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之一。

大楼分为主楼和次楼。

外墙为金山石,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上盖绿色琉璃瓦,楼檐上用斗拱装饰。

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

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列国石雕讲述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故事。

营业大厅的天花板上原来还雕有“八仙过海”的图案。

到处洋溢着古色古香的氛围。

这些雕梁画栋、碧瓦飞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勤劳的结晶,让后人得以继承和发扬。

怡泰邮船大楼

中山东一路北京东路口,有一座看似平常但又富有趣味的建筑,它就是怡泰邮船大楼即“格林邮船大楼”。

该楼高7层,另有2层地下室。

坚固厚实的花岗石拱券大门旁是古典式柱子。

二至五层附有外展的阳台,七层顶楼还建有塔楼,雅致美观,整个大楼外立面简洁明朗,也是一座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正金大楼

建成于1924年,独具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与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同样有着花岗石的外墙,明晰的主线,对称的造型,但少了许多繁琐的装饰,使其更显流畅。

大楼底层用大型石块贴砌。

整幢建筑给人以稳重感。

二至五层有两根爱奥尼克式柱子支撑,显示出古典风采。

内部大厅中长圆形玻璃天顶,造型典雅,工艺精美,是外滩的典型建筑。

怡和洋行大楼

自从1943年上海开埠后,国外商家纷纷开设洋行,怡和洋行就是最早的几家之一。

此后英商在这里开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

怡和洋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大楼一、二层为一段,用花岗石垒砌轴线明显,大门和双侧窗框都用罗马半圆拱券石拱造型,正门上方有羊头浮雕装饰,显得庄重坚实,第三至五层又一段,有罗马科林斯柱式支撑,气魄雄伟,显示出浓郁的西欧古典色彩,第三层有石栏杆阳台,整段窗框上方有石雕镶嵌,第五层上方原有的平台,穹顶被拆除,已加高至七层。

东方大楼

即现在的市公安局交通处大楼原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上海分行的办公场所。

设计师用豪华浮夸的手笔,在教堂和宫殿中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结为一体,并用短檐、波浪形墙面、重迭柱及壁画,使建筑物产生神秘的宗教气氛。

大楼强调立面装饰和处理,尤为注重建筑自身的比例。

其上面是贯通的爱奥尼克巨柱,两侧厚实的墙面横向划分为三段,顶部出檐较深,并有精致的雕刻。

底层门窗形成三个高大的楼门,居中是线状的浮雕。

另外,大楼在小构体上也精雕细凿,力求完美可谓是巴洛克式的经典之作。

英国领事馆

建于1873年,楼高二层,近似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楼宇台基较高,底层竖向中段有五扇圆拱形窗,两边房间窗户倒是圆拱形。

外立面整齐见变化。

整幢建筑外立面原采用清水砖,层顶用中国蝴蝶瓦铺成,现外墙已采用水泥粉刷,大楼东面楼前有大草坪,环境更现优美。

解放后,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层设在这里,该社迁出后,由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机构设在这里。

除了上述地处外滩的大厦外,外白渡桥、上海大厦、俄罗斯总领事馆以及气象信号台与外滩的这些建筑浑然一体,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万国建筑博览”的画卷。

外白渡桥

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

1970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座钢铁结构桥,跨度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车流量很高。

因它处于旧时的外摆渡处,人们过桥不付费,故称外白渡桥。

上海大厦

由主楼和副楼组成的上海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

这是一幢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

外部处理与内部装修简洁明朗,外观气势宏伟。

主楼原名“百尧江大厦”。

副楼又名“浦江饭店”。

现为三星级宾馆,饭店设有中、美、英、法、日、***六国特色高级套房,曾接待许多国家元首及中外游客。

俄罗斯总领事馆

位于外白渡桥北侧,苏州河与黄浦江会合处。

该楼建于1916年,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4平方米,楼有四层,带阁楼。

底层一半置于地下,地面上露出2米高。

大门两旁有古典式双立柱,第二层、第三层有圆拱式和平拱式窗框,窗户之间有壁柱。

屋顶为双折四坡式,屋面有弧线尖顶窗户,西侧楼顶有二层楼高的了望塔一座,绿色铁皮穹顶,沿江有堤岸,东侧建有六角凉厅,可观赏黄浦江、苏州河会合处的景色。

气象信号台

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

1884年,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徐家汇天文台,在“洋泾浜”外滩(今延安东路外滩)设立气象信号台,信号台是直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根据天文台传来的气象信息。

1907年,重建圆柱形的气象信号,台统高50米,塔高36.8米,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建筑。

为保护这个建筑物,1993年外滩改造工程中,将它向东整体移位20米。

上海滩洋行

外滩1~33号的故事

外滩,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外滩1号麦克倍恩大楼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外滩2号上海总会大楼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外滩3号友宁大楼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依云水疗(Evian Spa,全球除法国外的第二家店),6楼有澳洲名厨David Laris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Laris)。

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外滩5号日清大楼

5#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商务楼&高级餐厅

建成于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清大楼,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解放后,由上海海运局使用。“文革”时曾改名为上海轮船公司。1990年代,海运局迁往东大名路新楼,此楼由锦都实业公司装修后作为商务楼出租。东部底层为华夏银行上海分行。2006年被改造成高级餐厅。

大楼由英资德和洋行设计,日方建造下部3层,外观比较简洁,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式;上面3层装饰比较讲究,设计了挑檐和浮雕。

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6#拍卖行→中国通商银行大楼→长江轮船公司

建成于1897年,原来是一家拍卖行,3层殖民地式建筑。1906年翻建,成为中国通商银行,当时也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银行,直到1956年,中国通商银行业务划入中国人民银行,这幢大楼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因旁边的小路是元芳弄,所该大楼也曾被称为元芳大楼。

大楼的设计师为英资玛礼逊洋行,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处。

外滩7号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7#旗昌洋行→电报大楼→新通商银行大楼→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建成于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大北电报公司使用。抗战胜利后,中国通商银行购进此楼改为新通商银行大楼;解放后,由长江航运管理局使用;20世纪90年代,通过房屋置换,泰国盘谷银行获得大楼使用权。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设在三楼内办公。

该楼的设计者为英资通和洋行,是一幢典型的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横、竖三段式手法处理十分明显。顶部两端各设计了带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黑色穹窿房顶,与白色的墙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

外滩9号招商局大楼

9#旗昌洋行大楼→招商局大楼→名牌店

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国资本企业旗昌洋行于1846年将总部迁至此地。1877年,旗昌轮船公司,连同在外滩9号的办公室大楼卖给1873年成立的受李鸿章保护的中国官商合办企业轮船招商局。1901年,轮船招商局重建该楼。后来成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现在又成为夏姿上海旗舰店。

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为3层新古典主义风格。

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

12#汇丰银行大楼→市府大楼→上海市档案馆

1912年,汇丰买下南边外滩11号别发洋行和外滩10号美丰洋行的房产,二战爆发后被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占用,战争结束,汇丰迁回此楼。1955年,汇丰撤出上海,大楼归国有。上海市政府进驻,改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简称市府大楼。副楼在1956年改为上海市档案馆。1997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通过置换购得该大楼的使用权。

大楼由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设计。汇丰银行大楼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的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

外滩13号海关大楼

13#江海关大楼→上海海关

1857年,外国人在此地建成一座中国衙门式的关署。1891-1893年翻建成哥特式的红砖建筑,有33米高的钟楼。1925年再次重建,终成了现在的建筑。现使用单位为上海海关。

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建筑风格总体上属于古典主义,正立面是典型的多立克柱式。大楼高8层,上面有高大的钟楼,10层楼高,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的,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外滩14号上海市总工会

14#宝顺洋行→德华银行→交通银行大楼→上海市总工会

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资企业宝顺洋行的产业。19世纪下半叶,颠地经营失败被德华银行买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没收德国在华财产,大楼被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1928年,随着全国政治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南京,交通银行也将总行迁到此处。1947年,这里被重建为装饰艺术运动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也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1951年,交通银行总行迁回北京,外滩14号则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

大楼由匈牙利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更强调实用。

外滩15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15#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于1902年由华俄道胜银行出资建成。至1928年,此楼成为中央银行的所在地。随即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现在这里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大楼的设计者为德资的倍高洋行,建筑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复古风格。

外滩16号台湾银行大楼

16#台湾银行大楼→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建于1924年,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银行在上海的办公大楼。现由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的风格,同时又广泛的吸取了世界各国建筑的长处,比如在大楼的东立面又配有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赋予大楼欧洲古典主义的风格。

外滩17号友邦大厦

17#字林大楼(桂林大楼)→友邦大厦

由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于1921年投资,1924年建成,一部分由报社自用,其他出租,最主要的承租人是处于创业阶段的美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1951年3月31日,《字林西报》停刊,大楼被接管。1996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重返这座大楼,定名为友邦大厦。

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

外滩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

18#麦加利银行大楼→春江大楼→名牌店

1923年由老牌的英资银行麦加利银行又名渣打银行(Chartered Bank)建造。1955年,麦加利银行迁出后,由房管局接管这座大楼,改名为春江大楼,曾由中波轮船公司等使用。2002年,台资企业上海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接手大楼的修复改建工程,到2004年底,改建完工后,1、2楼的欧洲名牌精品店陆续开张。

大楼的设计者是英资公和洋行,呈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共5层。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

外滩19号和平饭店南楼

19#中央饭店→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

早在1850年代初就建起了3层楼的中央饭店,为租界内历史最悠久的外资旅馆。1865年,汇丰银行的上海分行成立,租用该处营业,直到1874年。1903年,中央饭店改组为汇中饭店。1947年,华商大庆公司购得饭店产权,继续经营,1952年停业。

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南楼再度开放,现为和平饭店南楼。这幢大楼见证了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1909年,中、英、美、法等国在汇中厅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在此庆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在此宴会厅举行订婚典礼;1936年3月,查理-卓别林偕《摩登时代》女主角宝莲-高黛入住当时的51房间;1964年1月,周恩来在九霄厅会见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几天以后中法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65年1月,周恩来曾在742房间工作;1998年6月30日,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夫妇在九霄厅宴请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1988年,***在和平厅设盛宴欢迎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利亚;1996年,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在此举行,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玛礼逊洋行的司各特,高6层,建筑风格属于新文艺复兴式样。这还是中国最早安装电梯的一幢建筑。

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

23#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37年,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1941年,中国银行大楼成为汪精卫伪储备银行的营业场所,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归中央银行使用,直到1946年元旦,中国银行才迁入办公。现使用单位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公和洋行和中国的陆谦受,是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

外滩24号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24#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中央银行大楼→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是1924年横滨正金银行(Yokohama Specie Bank,ltd。)在中国上海所建的分行大楼。1945年后,该楼改作中央银行行址,大楼也易名为中央大楼。1949年后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办公楼。1956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大楼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建成,属于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

外滩26号扬子大楼

26#扬子大楼→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20年,因“扬子水火保险公司”得名,1957年7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现使用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姿公和洋行,大楼为一幢7层的办公建筑风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外滩27号怡和洋行大楼

27#怡和洋行大楼→上海市外贸局

现在的大楼由怡和洋行出资翻建于1922年,并享有使用权,1955年被上海市外贸局占用至今。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姿思九生洋行,呈复古主义派的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

外滩28号格林邮船大楼

28#格林邮船大楼→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1868年,德资禅臣洋行购得这块土地,建造其在上海的第二幢楼房。第一次后,该地被英资怡泰公司(格林邮船公司)收购,随即改建为7层大楼,1922年落成。1951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该楼。目前大楼的使用单位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姿公和洋行。外观设计为新文艺复兴式,顶层建有塔楼。

外滩29号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29#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东方大楼→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1914年,法资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在中国上海建造的分行大楼。1956年,大楼被房管局接管,改名为东方大楼,曾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目前大楼的使用单位是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的设计者为通和洋行,大楼的建筑风格为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雕刻精美。

外滩33号半岛大酒店

33#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上海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半岛大酒店

建成于1873年,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19世纪建筑物。起初的领馆建成于1849年,在1870年的一场大火中烧毁,到1873年新大楼重建完工。

1966年,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关闭,该大院成为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2003年,置换给新黄浦集团。今年,经过重新设计后,半岛大酒店在此开业。

大楼的设计者为Grossman& Boyce,建筑风格属于19世纪流行的殖民地样式。

装修风格有哪些分类,各有什么特点

现在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目前国内主流的几种装修风格都有哪些,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一、现代简约风格

现代简约风格最大的特点是线条简练、清爽利落。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在家具选配上,多采用布艺沙发配搭颜色鲜艳的靠包,用以营造温馨的居家生活。在色彩上,常运用米色、驼色,或者是黑白灰的组合,偶尔使用明快的糖果色,来表现居室温馨、时尚、欢跃的生活气息。在材质上,一般采用玻璃、金属、塑胶、强化纤维等高科技材质,来表现现代时尚的家居氛围。

在造型设计方面,点与面,直与斜应该有机搭配,吊顶、空间和各种材料需要紧密的结合,使人倍感空间的清澈、晶莹剔透。在家具配置方面,简洁明快、实用大方,讲求功能至上,形式服从功能。现代简约风格饰品是所有家装风格中最不拘一格的一个。一些线条简单,设计独特甚至是极富创意和个性的饰品都可以成为现代简约风格家装中的一员。

灯具方面,在产品造型上,打破传统的惯性思维,充分运用几何线条,有圆形、方形、多边形等,无论是方正细长还是圆润光滑,都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在材质上,一般采用铝材、钢材、亚克力、玻璃灯等富于现代特征的材质,表面有的平滑,有的配以各种曲线设计,有的是磨沙设计,给人不同的享受。在颜色上不会有太多色彩的花哨,产品的色彩比较单一,白色、灰色、黑色、绿色、蓝色等为主色调,这些产品通过色彩上就能带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而又不失现代感

图案色彩方面,图案简洁,线条流畅抑或不规则。色彩上黑、白组合,红、橙、黄代表的热烈色调,青、蓝、绿具有的寒冷、沉静的感觉都在现代风格设计中得以大胆运用。

二、新中式风格

新中式风格,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去营造传统韵味。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在探寻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成熟的新一代设计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风格。在中国文化风靡全球的现今时代,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兼柔,明清家具、窗棂、布艺床品相互辉映,再现了移步变景的精妙小品。继承明清时期家居理念的精华,将其中的经典元素提炼并加以丰富,同时改变原有空间布局中等级、尊卑等封建思想,给传统家居文化注入了新的气息。中国风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复古明清,而是通过中式风格的特征,表达对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

新中式风格大多数采用对称式的布局,用以营造清幽雅致的生活氛围,在装饰细节上崇尚自然情趣。在家具选配上,一般采用传统的圈椅,条案等中式家具去进行西式陈设,强调舒适性与实用性。在色彩上,通常以黑、白、灰色为基调,局部用红、黄、蓝、绿等进行点缀。在材质上,多采用榆木,橡木等硬质木材进行加工,用来表现东方文化的内敛气质。

新中式风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一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的到合适的体现。

家具配置方面,新中式风格的家具可为古典家具,或现代家具与古典家具相结合。中国古典家具以明清家具为代表,在新中式风格家具配饰上多以线条简练的明式家具为主。

图案色彩方面,多以深色为主,墙面色彩搭配:一是以苏州园林和京城民宅的黑、白、灰色为基调;二是在黑、白、灰基础上以皇家住宅的红、黄、蓝、绿等作为局部色彩。

三、新古典风格

新古典风格,摒弃了过于复杂的纹理和装饰,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简约相结合,给人以绚丽、舒适的感觉。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在家具选配上,采用精巧的主体家具配搭夸张靓丽的装饰品,给人以舒适华丽的生活享受。在色彩上,白色、金色、黄色、暗红色,是这种风格常用的颜色,使空间看起来明亮大方。在材质上,一般以实木为主,常用胡桃木、桃花芯木、椴木、乌木等,表现了典雅开放的气质。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常见的壁炉、水晶宫灯、罗马古柱亦是新古典风格的点睛之笔。高雅而和谐是新古典风格的代名词。白色、金色、黄色、暗红是欧式风格中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大方,使整个空间给人以开放、宽容的非凡气度,让人丝毫不显局促。

四、韩式风格

韩式风格,它的特点是将唯美、温馨、自然、优雅融合为一体,同时散发着一种干净温馨的家居氛围,时下更是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韩国传统风格是在后现代建筑基础之上适用于现代居住理念的韩式风格,是韩国传统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在家具配置上,大多选用纯洁自然的白色家具,搭配印花布艺沙发,表现出柔美婉约的气质。同时,点缀花瓶、装饰画、花卉等,突出田园主题。在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采用桔黄、嫩粉、草绿、天蓝、浅紫等清淡的自然色,具有放松自然的气息。在材质上,以淡雅的花朵图案壁纸、原木地板和仿古地砖为主,烘托出自然清新的生活气息。韩国是一个偏爱白色的国度—国旗、国花、还有传统的舞蹈服饰。酷爱白色的韩国人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色彩,是浪漫的象征。反映在家居生活方面,他们对白色的家居用品相当推崇。除了年龄稍长的人会偏爱带有传统风格的红木家具以外,年轻人更钟爱纯白色的家具。在拥有优雅的白色调的同时,韩国人也很注重细节品质,会在白色的现代家具中融合些许精致的欧洲装饰元素。这些装饰细节小面积地点缀在家具边沿,似朴素的野花与纤细的小草,极柔美与婉约。

造型设计方面,在空间布局上韩式风格体现出日式的倾向,讲究空间的层次感,依据住宅使用人数和私密程度不同,使用屏风或木隔段作为分隔尺寸。空间装饰多采用简洁、硬朗的直线条,反映出现代人追求简单生活的居住要求,迎合了韩式家居追求内敛、质朴的设计风格。

图案色彩方面,韩式装修偏爱带有现代感的、花朵图案的淡雅壁纸,它与线条柔美的白色家具很和谐。由于韩式家具在设计上具有融合性,因此,不太适合搭配使用过于繁复的欧式复古风格的壁纸。壁纸要有浅浅的底色,这样容易与整体环境统一融合。在色彩方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暖色调为主:淡淡的桔黄、嫩粉、草绿、天蓝、浅紫……清淡的、水质感觉的色彩能让屋子透出绝对自然放松的气息。

五、地中海风格

地中海风格,它的特点是将海洋元素应用到家居设计中,给人自然浪漫的感觉。在造型上,广泛运用拱门与半拱门,给人延伸般的透视感。在家具选配上,通过擦漆做旧的处理方式,搭配贝壳、鹅卵石等,表现出自然清新的生活氛围。在色彩上,以蓝色、白色、黄色为主色调,看起来明亮悦目。在材质上,一般选用自然的原木、天然的石材等,用来营造浪漫自然的氛围。

对于地中海来说,白色和蓝色是两个主打,最好还要有造型别致的拱廊和细细小小的石砾。在打造地中海风格的家居时,配色是一个主要的方面,要给人一种阳光而自然的感觉。主要的颜色来源是白色,蓝色,黄色,绿色以及土黄色和红褐色,这些都是来自于大自然最纯朴的元素。

地中海风格在造型方面,一般选择流畅的线条,圆弧形就是很好的选择,他可以放在我们家居的空间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圆弧形的拱门,一个流线型的门窗,都是地中海家装中的重要元素。并且地中海风格要求自然清新的效果,墙壁可以不需要精心的粉刷,让他自然的呈现一些凹凸和粗糙之感。电视背景墙无需精心装饰,一片马赛克墙砖的镶嵌就是很好的背景。

地中海风格的美,包括海与天明亮的色彩、仿佛被水冲刷过后的白墙、薰衣草、玫瑰、茉莉的香气、路旁奔放的成片花田色彩、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土黄色与红褐色交织而成的强烈民族性色彩。一如西班牙蔚蓝海岸与白色沙滩、希腊白色村庄在碧海蓝天下闪闪发光、意大利南部向日葵花田在阳光下闪烁的金黄、法国南部薰衣草飘来的蓝紫色香气、北非特有沙漠及岩石等自然景观的红褐、土黄的浓厚色彩组合。取材于大自然的明亮色彩。地中海风格的基础是明亮、大胆、色彩丰富、简单、民族性、有明显特色。重现地中海风格不需要太大的技巧,而是保持简单的意念,捕捉光线、取材大自然,大胆而自由的运用色彩、样式。“地中海风格”的建筑特色是,拱门与半拱门、马蹄状的门窗。建筑中的圆形拱门及回廊通常采用数个连接或以垂直交接的方式,在走动观赏中,出现延伸般的透视感。

六、古典欧式风格

古典欧式风格,它是历史悠久的经典之作,这种风格最大的特点是在造型上极其讲究,给人的感觉端庄典雅、高贵华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古典欧式风格具体可以分为六种风格来简述:罗马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其中代表风格是: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古典欧式家具最为完整的继承和表达了古典欧式风格的精髓,最为让后世所熟知,塞特维那皇室家具为代表的古典欧式家具完整保存了古典欧式风格,在传承、发扬古典欧式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家具选配上,一般采用宽大精美的家具,配以精致的雕刻,整体营造出一种华丽、高贵、温馨的感觉。壁炉作为居室中心,是这种风格最明显的特征,因此被广泛应用。在色彩上,经常以白色系或黄色系为基础,搭配墨绿色、深棕色、金色等,表现出古典欧式风格的华贵气质。在材质上,一般采用樱桃木,胡桃木等高档实木,表现出高贵典雅的贵族气质。

古典欧式风格,注重对称的空间美感。如果只是对古典风格照猫画虎,必然会破坏其档次,蒙上暴发户般的俗不可耐。欧洲古典室内风格之所以历久不衰,首先是由于它讲求合理、对称的比例。较为典型的欧式元素为石膏线、装饰柱、壁炉和镜面等,地面一般铺大理石,墙面贴花纹墙纸装饰。室内布局多采用对称的手法,以白、黄、金三色系为主。

七、美式风格

美式风格,顾名思义是来自于美国的装修和装饰风格。是殖民地风格中最著名的代表风格,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殖民地风格的代名词。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欧洲各国各民族人民来到美洲殖民地,把各民族各地区的装饰装修和家具风格都带到了美国,同时由于美国地大物博,极大的放开了移民们对尺寸的欲望,使得美式风格以宽大,舒适,杂糅各种风格而著称。

客厅作为待客区域,一般要求简洁明快,同时装修较其它空间要更明快光鲜,通常使用大量的石材和木饰面装饰;美国人喜欢有历史感的东西,这不仅反映在软装摆件上对仿古艺术品的喜爱,同时也反映在装修上对各种仿古墙地砖、石材的偏爱和对各种仿旧工艺的追求上。总体而言,美式田园风格的客厅是宽敞而富有历史气息的。

美式家居的卧室布置较为温馨,作为主人的私密空间,主要以功能性和实用舒适为考虑的重点,一般的卧室不设顶灯,多用温馨柔软的成套布艺来装点,同时在软装和用色上非常统一。现代美式多用非炫目灯光,且尽量做到只见光不见灯的效果。

美式家具多以桃花木、樱桃木、枫木及松木制作。据悉,桃花木、樱桃木属于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方可成材的珍贵木材,枫木也要40年成材。这些精心选择的材料为家具的进一步造型确立了良好的基础,家具表面精心涂饰和雕刻,表现出独特的美式风格家居特色。

八、美式乡村风格

美式乡村风格,将粗犷自然与悠闲舒畅结合在了一起,给人惬意的生活享受。美式乡村风格摒弃了繁琐和奢华,并将不同风格中的优秀元素汇集融合,以舒适机能为导向,强调“回归自然”,使这种风格变得更加轻松、舒适。美式乡村风格突出了生活的舒适和自由,不论是感觉笨重的家具,还是带有岁月沧桑的配饰,都在告诉人们这一点。特别是在墙面色彩选择上,自然、怀旧、散发着浓郁泥土芬芳的色彩是美式乡村风格的典型特征。美式乡村风格的色彩以自然色调为主,绿色、土褐色最为常见;壁纸多为纯纸浆质地;家具颜色多仿旧漆,式样厚重;设计中多有地中海样式的拱。

美式乡村风格摒弃了繁琐和奢华,并将不同风格中的优秀元素汇集融合,以舒适机能为导向,强调“回归自然”,使这种风格变得更加轻松、舒适。美式乡村风格突出了生活的舒适和自由,不论是感觉笨重的家具,还是带有岁月沧桑的配饰,都在告述人们这一点。

在家具选配上,主要选用质地厚重,体型宽大的家具,展现出原始粗犷、自然惬意的生活氛围。在色彩上,以自然色调为主,给人怀旧、质朴的感觉。材质上,大量使用石材、木饰面板、实木、壁纸、布艺等,用来营造自然舒适的生活气息。

色调:美式乡村风格的色彩以自然色调为主,绿色、土褐色最为常见。

材质:布艺是美式乡村风格中非常重要的运用元素,本色的棉麻是主流,布艺的天然感与乡村风格能很好地协调;花卉、植物在各个空间恰到好处的运用;家具颜色多仿旧漆,式样厚重,具有浓烈的大自然粗糙质感,却有细节上的精雕细琢。

符号:用花朵图案和各种纹路作为装饰。各种繁复的花卉植物、靓丽的异域风情和鲜活的鸟虫鱼图案很受欢迎,舒适和随意;摇椅、小碎花布、野花盆栽、小麦草、水果、磁盘、铁艺制品等都是乡村风格空间中常用的东西;柔软的大沙发在充足的光线显得自然、幽静。

九、东南亚风格

东南亚风格是一个结合东南亚民族岛屿特色及精致文化品位的设计,其重视在异国情调下享受极度舒适的氛围,注重细节和软装饰,喜欢通过对比达到强烈的效果。它汲取东西方经典元素结合当地风俗习惯诠释出新的风格理念。东南亚风格,以其崇尚自然的精神,迎合了时下人们追求健康、环保、以及个性化的价值理念。它的特点是将简洁与复杂、典雅与艳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强调了休闲、轻松与舒适;在家具选配上,以木材、藤、竹等原料为主,运用色彩绚丽的靠包、窗帘、幔帐与天然材质的各种家具相互呼应,用多彩的颜色营造出一个曼妙的氛围。在色彩上,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色彩绚丽,颜色丰富多彩。

东南亚家居风格尽管融合了多民族多文化特色,但通过不同的材料和色调搭配,使其产生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设计。东南亚家居设计,细节的设计十分精致、图案的勾勒不失为当地民俗的代表图腾等参照,以细节之处透视着一个地域风情的深厚渊源。

东南亚风格的搭配虽然风格浓烈,但千万不能过于杂乱,否则会使居室空间显得累赘。木石结构、砂岩装饰、墙纸的运用、浮雕、木梁、漏窗……这些都是东南亚传统风格装修中不可缺少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