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深圳市危房重建规划管理规定(住在危房注意了!深圳将发布新规,符合条件可以重建!)

  • 作者: 彭夕媛
  • 发布时间:2023-09-10


深圳危房重建新规公开征求意见

为规范本市危房重建行为,消除房屋安全隐患,3月13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深圳市危房重建规划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规定》提出,住宅类危房应按原占地面积、原分栋分户产权面积和原风格进行重建。为改善居住条件,经批准可以增加架空公共空间、公共通道和公共停车位等核增面积。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明确提出,危房重建需征得本栋业主全体同意。增加停车位、架空公共空间、公共通道等核增面积涉及宗地建筑区划内业主共有部分改建的,应当经宗地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

多数特区成立以前修建的房屋已开始出现使用安全问题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市既有房屋建筑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房屋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多数特区成立以前修建的房屋建筑,由于设计标准包括抗震标准偏低,使用年限较长,现已开始出现使用安全问题。另外,深圳地处滨海气候环境,潮湿、海风和氯离子等易加快房屋老化,对房屋破坏性较大。因此,深圳市危房重建的需求较大,需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从解决房屋安全隐患的目的出发,明确危房重建在规划管理层面的有关规定,理顺危房重建的办理程序和权责关系等。

不适用已纳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的“危房”

《规定》明确,“危房”是指具有合法房屋权属证明文件,由市房屋安全主管部门列入名录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鉴定报告提出的处理意见为整体拆除的房屋。已纳入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计划、棚户区改造计划和土地整备计划的;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内且已纳入整体搬迁范围内的;列入文物保护范围、深圳市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名录及线索的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处理,不适用本《规定》。

住宅危房重建需按原面积

针对住宅类危房,《规定》提出,此类危房应按原占地面积、原分栋分户产权面积和原风格进行重建,建筑层高可按现行设计标准进行优化设计。单元式住宅重建时可随主体建筑同时申请加装电梯,加装电梯应按照深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相关规定执行。同时,为改善居住条件,经批准可以增加架空公共空间、公共通道和公共停车位等核增面积。公共停车位数量不得突破《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规定,增加的停车位归危房所在宗地全体业主共同使用。

针对办公、商业和工业厂房类危房,《规定》提出,在不突破产权面积的情况下,此类危房可以结合周边用地条件,对使用功能进行合理整合,优化建筑设计。

危房重建以栋为单位

什么人可以申请危房重建?《规定》指出,危房重建的申请人应为房屋所有人或公有房屋管理单位。房屋所有人可以依法授权业主委员会或者其他相关单位、个人提出申请并组织实施。同时,《规定》指出,危房重建应以栋为单位,须征得本栋建筑全体业主同意。

如何申请危房重建?《规定》明确了危房重建分两个阶段申请。一是方案核查阶段,包括核查危房所在用地与现行规划的关系、核查重建方案、公示重建方案、出具重建批准文件等环节。二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核发。

据悉,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在3月28日前,通过信函和邮件两种方式向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反馈对于《规定》的意见。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直属机构

深圳市住宅售房管理服务中心

负责承办市本级政策性住房、保障性住房和限价商品房的出售管理及其售后跟踪管理工作;负责办理市本级政策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产权变更、补差、回购、拆迁补偿合同签约事务,以及资料遗失补发、取得全部产权等工作;负责区级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出售申请的核查工作;负责办理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各企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补差的发放审理工作;负责政策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出售和房改方面的信访、政策咨询和宣传工作;受市房改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办理全市各单位的房改售房、补差、产权变更、取得全部产权、拆迁补偿的申请受理和审核以及交易评估核查工作;承担市本级政策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出售和房改工作中违规事项的调查工作并协助处理。

中心内设机构:综合科,财务科,申请受理科,售房科,房改管理科,售后管理科,交易评估科。

中心领导班子:卜立柱主任,刘艳春副主任,潘霞云副主任

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

负责办理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的租赁申请受理和审核、签约等工作;负责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住宅区商业用房和公共配套设施的装修和维护、招租等事务性工作;负责本市及保障性和政策性出租住房和商业用房及公共配套设施的租后资格复审、监督管理、违规行为调查处理、住房清退等事务性工作;负责组织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性出租住房和小区配套用房的室内设施维修、本体维修和应急维修事务性工作;负责组织市本级政策性和保障性出租住房的物业管理工作;负责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租赁方面的政策咨询、信访和宣传等事务性工作;负责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项目中的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中心内设:综合科、计财科、租赁一科、租赁二科、监察管理科、技术与住宅产业化科、维修工程科、物业服务科。

领导班子:朱文芳主任,主持中心全面工作,分管综合科、计财科;朱文副主任,分管租赁一科、租赁二科、监察管理科。协助主任分管财务工作;江慎荣副主任,分管技术与住宅产业化科、维修工程科、物业服务科。

深圳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

负责对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收取、存储、使用、增值和查询等进行统一管理,接受和处理相关投诉;负责组织建立全市统一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信息化管理系统;负责组织建立全市统一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信息化管理系统;指导和监督各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信息化管理系统;指导和监督各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业务管理工作;分析研究相关信息和动态,为政府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提供依据;

中心内设机构:经编办核定中心可设3个内设机构,具体名称正报市编办审批。

中心领导班子:龚四海主任。

深圳市住宅发展事务中心(深圳市鹿丹村片区综合改造管理办公室)

受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具体落实全市政策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和计划;负责市本级政策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前期工作中的事务性工作,参与建设过程的重大事项处理、工程竣工验收和结算审计等事务性工作;负责市本级保障性、政策性住房及公建配套设施的房源交接和产权初始登记申报等事务性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市本级政策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旧村改造、拆除重建、危房加固及其他重大维修等事务性工作;负责在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项目中推进和实施住宅产业化工作;负责非政府直接组织建设渠道的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的具体谈判、项目进度监督,组织验收、接收和移交等工作;负责市本级保障性和政策性住房的建设筹集、房屋质量和申报产权初始登记等方面的政策咨询、信访和宣传工作。负责鹿丹村片区综合改造管理。

中心内设机构:综合科,审计科,工程技术科。

中心领导班子:张放主任,刘轶群副主任,杨占东副主任。

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接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市计划部门立项并在市建设主管部门报建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检测等有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定资格,监督其在资质等级允许的范围内按法定建设程序从事工程建设活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对建设工程的关键部位和环节进行施工现场的监督;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工程中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建设工程的中间和竣工验收实施监督;对建设工程签发质量监督报告;对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鉴定和处理进行监督;对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组织处理;对各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向社会公布建设工程质量状况及责任主体不良行为记录等信息。

站领导班子:高泉站长,刘俊怡副站长,刘绪普副站长,郑晓生总工程师。

深圳市施工安全监督站

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施工安全管理的法规、方针政策及技术标准,研究、拟定我市施工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建筑施工安全、燃气工程安全情况,查处违章施工行为;组织指导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施工安全监督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负责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统计上报,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施工伤亡事故。

站领导班子:刘昕站长,孟祥臣副站长,曾胜副站长

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贯彻国家、省有关工程造价管理政策,制定本地区工程造价管理实施办法;发布建筑材料、设备价格信息和各类工程造价指数;负责对建设工程各类合同的备案及合同纠纷的调节;协助司法部门和仲裁机构处理建设工程经济案件;负责工程造价的监督管理;对各类工程概、预、结算和招标工程的标底进行审查,参与招标工程的评定标工作;负责对工程计价专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资质审查和管理。

领导班子:张玮站长,李冬青副站长兼工会主席,何文副站长。

深圳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

为下列建设工程以及与工程密切相关的服务、货物的招标提供交易洽谈场所与配套服务:1.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招标;2.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专业和劳务分包招标;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监理、项目代建、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咨询等服务招标;4.与建设工程密切相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招标;5.由发展和改革部门列入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使用计划内资金的修缮、园林绿化招标;6.地质灾害治理等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其他招标。

中心领导班子:申新亚主任,刘衍伟副主任,丁子彧副主任

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是在原深圳市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总站检验科和检测科基础上,于2002年1月重新组建成立的正处级事业单位。该中心内设4部1室,即检验部(含天安实验室)、检测部、综合部、质量鉴定部、办公室。检测中心主要职能: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配合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开展工作;承担本市建筑工程、建筑构件、建筑制品质量的仲裁(或鉴定)检测工作;接收委托承担本地区建筑工程和建筑构件、制品以及建筑现场所有材料的检测工作;承担或参与本市工程质量检测及相关方面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对本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参与对本市检测单位和检测人员资质考核,技术培训;承担或参与本地区建筑结构安全、建筑功能的技术评价,参加本市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和鉴定工作;参与本地区建筑新结构、新技术、新产品的科技成果鉴定。

中心领导班子:刘南渊主任,刘广平书记,刘启湘副主任,陈少波总工程师。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是成立于2008年12月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其前身为深圳市建筑新技术推广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评审、推介工作;组织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程示范,及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示范工程的实施;开展建筑工业化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开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参与建设行业标准规范的编制及技术经济政策研究;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与培训;协助主管部门开展建筑节能能耗统计、测评、认定以及绿色建筑认证;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中心内设机构:综合科、节能科、推广科。

中心领导班子:谢东主任,张道修副主任,谢伟序副主任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成立于2010年2月的正处级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由市住房和建设局代管。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有关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法律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拟订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具体管理办法和措施,经批准后实施;编制本市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计划,经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批准后组织执行;编制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报管委会审批;编制本市住房公积金的年度预决算,经市财政部门审核,提交管委会审议后组织执行;负责记载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等情况;负责本市住房公积金的统一核算;负责审批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发放,建立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信用体系;负责提出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经管委会审议后组织执行;经管委会批准后,审核、办理单位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缓缴的申请;负责本市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和归还;负责提出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分配方案及办理住房公积金呆坏账核销的申请,经市财政部门审核,报管委会审议通过后组织执行;负责提出本市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缴存基数上限,经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缴存比例和缴存基数的调整;按规定委托商业银行办理归集、贷款、结算等金融业务,对受托银行的住房公积金委托业务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监督本市单位住房公积金的建立、缴存情况,对违反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处罚;编制本市住房公积金年度财务报告,报管委会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承办市政府及管委会决定的其他事项。

内设机构:综合管理部、政策法规部、计划财务部、归集管理部、贷款管理部、信息管理部、审计稽核部、事务受理部。

中心领导班子:袁以立主任,肖琳副主任

住在危房注意了!深圳将发布新规,符合条件可以重建!

最新消息

为规范我市危房重建行为,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我局组织制定了《深圳市危房重建规划管理规定》。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公告全文

第一条为规范危房重建行为,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危房重建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危房,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者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经市房屋安全主管部门列入名录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鉴定报告处理意见为整体拆除的房屋。

按照本规定申请重建的危房需具有合法房屋权属证书。独立宗地建设的公共设施类危房未取得合法房屋权属证书的,取得土地权属证明文件或区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同意重建的书面意见,可以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危房,不适用本规定:

(一)已纳入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计划、棚户区改造计划、房屋征收计划和土地整备计划的;

(二)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内且已纳入整体搬迁范围内的;

(三)列入文物保护范围、深圳市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名录及线索的;

(四)按照已批准生效的城市规划,所在用地的规划用途已经调整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或其它公用设施用地的;

(五)经批准建设的私房或按《深圳经济特区处理历史遗留违法私房若干规定》、《深圳经济特区处理历史遗留生产经营性违法建筑若干规定》、《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等规定处理的历史遗留违法建筑。

第四条危房重建应当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障规划实施、提升城市品质及改善人居环境。

第五条危房重建在满足不影响周边建筑物、构筑物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不改变原建筑用途,符合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建筑设计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按以下规定进行优化设计:

(一)为改善人居环境和配套条件,可以适当增加架空公共空间、公共停车位和按城市规划要求建设的公共通道等核增面积,上述增加的核增空间归危房所在宗地建筑区划内全体业主共同使用;

(二)公共设施类危房可对建筑使用功能、建筑风格、占地范围进行优化设计,独立宗地建设的公共设施类危房可结合片区需求重新核定建设规模;

(三)办公、商业和工业厂房类危房,可根据用地条件,合理整合建筑使用功能,优化建筑设计,但不得突破原产权登记对应的各分项功能建筑面积;

(四)住宅类危房不得突破原建筑占地面积、原分栋分户产权登记面积,可以在延续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按照现行建筑设计标准对建筑立面细节、材料等进行优化设计。建筑层高可以按照现行建筑设计标准适当调整。

单元式住宅类危房重建时可随主体建筑同时申请加装电梯,加装电梯应按照深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相关规定执行。

独栋独门独户的住宅类危房应按原产权登记面积、原占地范围进行重建,不得增加建筑层数,不得增加架空空间和停车位等核增面积。

第六条危房重建的申请人为房屋所有权人,申请人可以依法委托业主委员会或者其他相关单位、个人提出申请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危房可以以栋为单位申请重建,也可以以宗地为单位申请重建。

危房申请重建前,应征得本栋建筑全体业主同意。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还应当按照《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条要求经所在宗地内规定比例的业主同意:

(一)公共设施类危房调整占地范围的;

(二)增加架空公共空间、公共停车位和按城市规划要求建设的公共通道等核增面积涉及占用建筑区划内业主共有部分改建的;

(三)因优化整合改变原建筑用地位置涉及占用宗地范围内公共用地的。

第八条危房重建的申请人应当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辖区派出机构(以下简称“管理局”)申请办理危房重建方案核查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

第九条申请危房重建方案核查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危房重建申请书;

(二)由列入名录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出具、已向辖区房屋安全主管部门报告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三)危房重建征求意见情况说明及征求意见结果;

(四)危房的合法房屋权属证书。已设立抵押权的危房,还应当取得抵押权人同意重建或注销抵押登记的书面意见。被依法查封的危房,还应当取得作出查封决定的有权机关同意重建或注销查封登记的书面意见;

独立宗地建设的公共设施类危房未取得合法房屋权属证书的,应当提交土地权属证明文件或区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同意重建的书面意见;

(五)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其他规划审批文件;

(六)独立宗地建设的公共设施类危房重建增加建设规模的,需提供发改部门立项的意见;

(七)危房重建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现状建筑情况说明、重建后的建筑总平面图(标注建筑占地范围和坐标、与周边建筑间距等)、日照分析图(说明重建后对周边建筑物的日照影响情况)、各层平面图、各向立面图和剖面图;

(八)其他依法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条管理局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后进行核查,并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同步征求辖区棚改主管部门和更新整备主管部门意见。辖区棚改主管部门和更新整备主管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明确是否属于本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第(一)项所列情形。

经核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在危房所在地公示重建的规划设计方案、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和征求意见结果,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经核查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公示期满无异议、异议不成立或异议已妥善处理的,管理局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不含公示、异议调查处理以及听证等期间)内出具危房重建批准文件,明确拆除面积、重建规模、占地范围以及相关规划设计指标,并将批准文件通过电子证照系统共享给危房所在辖区房屋安全主管部门查阅。

第十二条独立宗地建设的公共设施类危房重建涉及增加建设规模的,申请人应持危房重建批准文件及其他相关材料向管理局申请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

第十三条申请人依据前条规定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后,应按照我市房屋拆除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申请办理危房拆除施工手续。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申请人在取得管理局出具的重建批准文件后,应按照我市房屋拆除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向辖区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危房拆除施工手续。

危房拆除完毕后,申请人应当依法向市不动产权登记机构申请办理不动产注销登记。

第十四条危房拆除完毕并注销不动产登记后,申请人持下列材料向管理局申请办理危房重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表;

(二)危房重建的批准文件;

(三)除未取得合法房屋权属证书的独立宗地建设的公共设施类危房外,产权已注销的证明材料;

(四)危房重建建筑设计文件,包括符合《深圳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房建类)报建文件编制技术规定》深度要求的设计说明、总平面图、各层建筑平面图、各向立面图、剖面图,涉及核增面积的需提供核增专篇;

(五)其他依法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五条管理局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核发危房重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图通过市电子证照系统共享给危房所在辖区房屋安全管理部门和规划土地监察机构查阅。

第十六条危房重建工程开工前,申请人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现场放线,并向管理局申请验线。

第十七条危房重建过程中不得占用道路、绿地等公共用地,不得对周边建(构)筑物、交通设施以及地下管线等造成安全风险影响,不得侵害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危房重建的,土地使用权期限和起始日期维持不变。

第十九条危房重建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准内容建设。各辖区规划土地监察机构应加强危房重建的巡查,及时制止和查处危房重建过程中的违法建设行为。

第二十条危房重建工程竣工后,申请人应当按规定办理规划条件核实、竣工联合验收和产权登记等手续。

第二十一条经批准建设的私房或按“两规”、“三规”处理的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符合危房重建相关条件的,各区(新区)可按照我市处理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原村民非商品住宅等法规政策,参照本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的第五章 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

第三十条特定城市建成区具有《办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情形之一,且通过综合整治、功能改变等方式难以有效改善或者消除的,可以通过拆除重建方式实施城市更新。

第三十一条《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亟需完善”,是指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按照规划需要落实独立占地且用地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或者其他城市公共利益项目。

《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的“环境恶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下列情形:

(一)环境污染严重,通风采光严重不足,不适宜生产、生活。

(二)相关机构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鉴定为危房集中,或者建筑质量有其他严重安全隐患。

(三)消防通道、消防登高面等不满足相关规定,存在严重消防隐患。

(四)经相关机构鉴定存在经常性水浸等其他重大安全隐患。

《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的“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或者资源、能源利用明显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影响城市规划实施”,主要包括下列情形:

(一)所在片区规划功能定位发生重大调整,现有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效率与规划功能不符,影响城市规划实施。

(二)属于本市禁止类和淘汰类产业,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严重超出国家、省、市相关标准的,或者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并且可以进行产业升级。

(三)其他严重影响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的情形。

第三十二条单栋或者零散建筑经鉴定为危房,但无法按照相关要求划入城市更新单元的,不纳入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

第三十三条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

(一)权利主体自行实施。包括项目拆除重建区域内的单一权利主体自行实施,或者多个权利主体将房地产权益转移到其中一个权利主体后由其实施。

(二)市场主体单独实施。项目拆除重建区域内的权利主体将房地产权益转移到非原权利主体的单一市场主体后由其实施。

(三)合作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可以与单一市场主体通过签订改造合作协议合作实施。

(四)政府组织实施。政府通过公开方式确定项目实施主体,或者由政府城市更新实施机构直接实施。涉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执行。第三十四条拟以拆除重建方式实施城市更新的,由符合规定的申报主体申报更新单元计划。

主管部门负责拟订更新单元计划申报指引,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申报指引应当包括申报情形、城市更新单元拟订要求、城市更新意愿要求、计划申报主体要求、申报途径、相关证明材料等事项。

第三十五条更新单元计划的申报主体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一)权利主体自行申报。其中城市更新单元内用地属城中村、旧屋村或者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原村民在城中村、旧屋村范围以外形成的建成区域的,可由所在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申报。

(二)权利主体委托单一市场主体申报。

(三)市、区政府相关部门申报。

以旧住宅区为主的城市更新单元,应当由区政府组织开展现状调研、城市更新单元拟订、意愿征集、可行性分析等工作,由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申报。

计划申报主体负责申报更新单元计划、委托编制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等工作。

第三十六条申报更新单元计划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计划申报主体符合本细则第三十五条要求。

(二)城市更新单元内的权利主体具备城市更新意愿且符合本细则第三十七条要求。

(三)法定图则已划定城市更新单元;或者未划入城市更新单元的特定城市建成区具有本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确需进行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已自行拟订城市更新单元。

(四)申报的用地功能、开发强度等城市更新诉求基本符合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法定图则等规划。

申报途径、申报材料等还应当符合更新单元计划申报指引的具体要求。

第三十七条申报更新单元计划的,城市更新单元内权利主体的城市更新意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城市更新单元拆除范围内用地为单一地块,权利主体单一的,该主体同意进行城市更新;建筑物为多个权利主体共有的,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进行城市更新;建筑物区分所有的,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权利主体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权利主体同意进行城市更新。

拆除范围内用地包含多个地块的,符合上述规定的地块的总用地面积应当不小于拆除范围用地面积的80%。

(二)城市更新单元内用地属城中村、旧屋村或者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原村民在城中村、旧屋村范围以外形成的建成区域的,须经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的股东大会表决同意进行城市更新;或者符合本条第(一)项规定,并经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同意。

第三十八条市、区政府相关部门作为申报主体的,直接将申报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审查。

其他申报主体向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对,申报材料的内容和深度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书面答复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符合要求的,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本细则和更新单元计划申报指引的相关要求,对更新意愿达成情况及计划申报主体资格进行认定,对更新单元内的现状建设情况进行核查,对申报进行城市更新的必要性及更新单元范围的合理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在进行更新意愿达成情况认定时,主管部门应当协助提供相关土地、建筑物权属资料。申报材料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应当书面答复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符合相关要求的,报送主管部门审查。

第三十九条主管部门对收到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按批次统筹形成更新单元计划草案,会同区政府在项目现场、深圳特区报或者深圳商报及本部门网站上进行不少于10日的公示后,报市政府审批。审批通过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区政府在5个工作日内,在项目现场、深圳特区报或者深圳商报及本部门网站上对计划进行公告。

第四十条更新单元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在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之前,计划申报主体应当向主管部门申请对城市更新单元范围内的土地及建筑物信息进行核查、汇总。

主管部门根据计划申报主体提供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用地批复、房地产证、旧屋村范围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测绘报告、身份证明等材料,对城市更新单元范围内土地的性质、权属、功能、面积等进行核查,在20个工作日内将核查结果函复计划申报主体;并对地上建筑物的性质、面积等信息进行核查和汇总。

城市更新单元内土地和建筑物需完善手续的,应当尽快按照相关程序加以完善。

第四十一条计划申报主体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结合主管部门的土地核查结果,编制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并报主管部门审查。

土地及建筑物信息核查和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报批应当在更新单元计划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主管部门可以按有关程序进行更新单元计划清理,将该城市更新单元调出计划。

第四十二条主管部门在受理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对,申报材料的内容和深度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书面答复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符合要求的,向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征求意见。城市更新项目涉及产业发展的,还应当征求市产业部门的意见。

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对城市更新单元的规划目标及方向、配建责任、实施分期安排等进行核查,市产业部门对城市更新单元的产业现状、产业定位是否为市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等情况进行核查和认定,在10个工作日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至主管部门。

第四十三条主管部门根据已生效的法定图则等规划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在收到相关部门意见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规划草案,会同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在城市更新单元现场和本部门网站上进行不少于30日的公示,公示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公示结束后,主管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对相关意见进行汇总和处理,并对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草案进行审议。审议通过的,函复申请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涉及未制定法定图则地区或者改变法定图则强制性内容的,还应当按程序报市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

第四十四条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经批准后,主管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在本部门网站上就规划内容进行公告,并将相关内容函告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批准视为已完成法定图则相应内容的编制和修改。经批准的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是相关行政许可的依据。第四十五条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经批准后,区政府应当依据近期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确定的本辖区城市更新年度土地供应规模,按照已批准的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组织制定更新单元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协调实施方案的落实。

更新单元实施方案应当包括更新单元内项目基本情况、进度安排、单一主体形成指导方案、搬迁补偿安置指导方案、搬迁及建筑物拆除进度安排、监管措施等相关内容。

区政府应当将其制定的更新单元实施方案及时报送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报送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

第四十六条城市更新单元内项目拆除范围存在多个权利主体的,所有权利主体通过以下方式将房地产的相关权益移转到同一主体后,形成单一主体:

(一)权利主体以房地产作价入股成立或者加入公司。

(二)权利主体与搬迁人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

(三)权利主体的房地产被收购方收购。

属于合作实施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单一市场主体还应当与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签订改造合作协议。

属于以旧住宅区改造为主的改造项目的,区政府应当在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制定搬迁补偿安置指导方案和市场主体公开选择方案,经占建筑物总面积90%以上且占总数量90%以上的业主同意后,公开选择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与所有业主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形成单一主体。

第四十七条多个权利主体通过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方式形成实施主体的,权利主体和搬迁人应当在区政府组织制定的更新单元实施方案的指导下,遵循平等、公平的原则,在搬迁补偿安置协议中约定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回迁房屋的面积、地点和登记价格,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协议生效的时间和条件等相关事项。

搬迁补偿安置协议还应当对房地产权属证书注销后附着于原房地产的义务和责任的承担作出约定。没有约定的,相关义务和责任由搬迁人承担。

第四十八条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签订可以由公证机构进行公证。搬迁人应当及时将已签订的搬迁补偿安置协议报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备案。

因履行搬迁补偿安置协议发生纠纷的,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争端解决途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九条城市更新单元内项目拆除范围的单一主体,应当向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申请实施主体资格确认,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项目实施主体资格确认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

(三)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确定的项目拆除范围内土地和建筑物的测绘报告、权属证明及抵押、查封情况核查文件。

(四)申请人形成或者作为单一主体的相关证明材料。

(五)其他相关文件资料。

前款第(四)项规定材料包括:

(一)申请人收购权利主体房地产的证明材料及付款凭证。

(二)申请人制定的搬迁补偿安置方案及与权利主体签订的搬迁补偿安置协议、付款凭证、异地安置情况和回迁安置表。

(三)权利主体以其房地产作价入股成立或者加入公司的证明文件。

(四)申请人本身即为权利主体或者权利主体之一的相关证明文件。

(五)以合作方式实施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改造合作协议。

第五十条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相关申请材料的核查。

经核查申请人不符合实施主体确认条件的,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应当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经核查申请人符合实施主体确认条件的,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应当在项目现场、深圳特区报或者深圳商报及区政府或者本部门网站,就申请人提供的土地、建筑物权属情况及单一主体的形成情况进行不少于7日的公示,公示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五十一条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应当在公示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示意见的处理。有关异议经核实成立或者暂时无法确定的,应当书面答复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公示期内未收到意见或者有关异议经核实不成立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与申请人签订项目实施监管协议,并向申请人核发实施主体确认文件。

实施主体确认文件应当抄送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

第五十二条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与实施主体签订的项目实施监管协议,应当明确以下内容:

(一)实施主体按照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要求应履行的移交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义务。

(二)实施主体应当完成搬迁,并按照搬迁补偿安置方案履行货币补偿、提供回迁房屋和过渡安置等义务。

(三)更新单元内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限。

(四)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采取的设立资金监管账户或者其他监管措施。

(五)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五十三条权利主体与搬迁人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应当在协议中约定相应房地产权益由搬迁人承受,并在办理房地产权属证书注销之前向搬迁人提交被搬迁房屋的房地产权属证书及注销房地产权属证书委托书;没有房地产权属证书的,应当提交相应的产权证明文件及房地产权益由搬迁人承受的声明书。

搬迁人被确认为项目实施主体并在区政府的组织和监督下完成建筑物拆除后,应当及时向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申请就建筑物拆除情况进行确认,并向房地产登记部门申请办理房地产权属证书的注销登记。申请房地产权属证书注销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及委托书。

(三)房地产权属证书。

(四)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成果。

(五)项目实施主体确认文件。

(六)与申请注销房地产权属证书相对应的搬迁补偿安置协议。

(七)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出具的建筑物已经拆除的确认文件。

(八)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文件。

本细则施行前权利主体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时未向搬迁人提交房地产权属证书及委托书等相关材料的,其房地产权属证书的注销按照房地产登记部门的原有规定办理。

第五十四条建筑物拆除和房地产证注销工作完成后,实施主体应当持实施主体确认文件、项目实施监管协议、相关土地权属证明文件等材料,就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确定由实施主体进行开发建设的用地及地下空间,向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审批。

主管部门应当在批准项目建设用地后与实施主体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应当办理转用报批手续。

出让给项目实施主体进行开发建设的用地,总面积不得大于城市更新单元项目拆除范围内手续完善的各类用地及可以一并出让给实施主体的零星用地的总面积。

第五十五条城市更新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明确以下内容:

(一)按照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独立占地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公共利益项目等用地的移交入库要求。

(二)出让给实施主体的开发建设用地的建设、管理要求。

(三)保障性住房、创新型产业用房、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的配建要求。

(四)按照项目搬迁补偿安置方案和项目实施监管协议的要求,用于补偿安置的房产不得申请预售。

(五)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明确及项目实施监管协议约定的其他相关内容。第五十六条以下用地适用《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地价计收标准:

(一)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原农村集体已划定红线范围内的用地。

(二)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大鹏新区根据市政府1993年发布的《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规划、国土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发布的《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办法》划定给原农村集体的非农建设用地。

(三)1993年以后,以土地主管部门核发的用地批复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形式批准给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继受单位的征地返还用地。

已批准合作建房并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已办理产权转移或者享受过城中村地价政策的用地不再适用《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地价计收标准。

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用地中的工业区部分,按照《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计收地价。

第五十七条拆除重建类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升级改造为物流或者研发用途的,按照《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计收地价。其中,物流用地的公告基准地价按照工业和商业公告基准地价的平均值测算,研发用地的公告基准地价按照工业和办公公告基准地价的平均值测算。

拆除重建类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经市产业部门认定为市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的,按照《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测算地价,并以鼓励发展产业地价修正系数予以修正。

第五十八条项目包含按照本细则第十四条规定出让给项目实施主体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等零星国有未出让用地,或者改造后划分为多个地块且地上建筑物包含多种用途的,在进行地价测算时,应以改造后各种用途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和出让给项目实施主体的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分别计算各种用途建筑物的平均容积率。

第五十九条项目包含按照本细则第十四条规定出让给项目实施主体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等零星国有未出让用地的,改造后零星用地面积根据平均容积率分摊的建筑面积,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地价测算:

(一)零星用地已进行转地补偿的,按照市场评估地价标准测算。

(二)零星用地未进行转地补偿的,按照公告基准地价测算。

第六十条项目改造前拆除范围内包含城中村、旧屋村、其他用地等多种类别用地的,按照以下标准和次序进行地价测算:

(一)出让给实施主体的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不大于原有城中村用地面积的,改造后的建筑面积按照《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进行地价测算。

(二)开发建设用地面积超出原有城中村用地面积的部分,不大于原有旧屋村用地面积的,该部分用地面积根据平均容积率分摊的建筑面积按照《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进行地价测算。

(三)开发建设用地面积超出原有城中村和旧屋村用地总面积的,超出部分用地面积根据平均容积率分摊的建筑面积按照《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进行地价测算。其中,可进行地价扣减的原有合法建筑面积,为拆除范围内除去原有城中村、旧屋村的其他用地上的合法建筑面积。实施主体应当配合提供相关建筑物权属资料,以进行地价扣减。

第六十一条按照《办法》及本细则第四章规定完成功能改变的建筑物实施拆除重建的,按照《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进行地价测算时,自改变功能补签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补充协议、增补协议起未超过10年的,按照未改变功能前的土地用途计算地价;超出10年的,按照改变功能后的土地用途计算地价。

第六十二条市政府2006年发布的《关于宝安龙岗两区自行开展的新安翻身工业区等70个旧城旧村改造项目的处理意见》确定的70个项目,改造后原有城中村用地面积根据平均容积率分摊的建筑面积,按照《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进行地价测算;原有旧屋村用地面积根据平均容积率分摊的建筑面积,按照《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进行地价测算;其余用地根据平均容积率分摊的建筑面积,按照改造后的功能和土地使用期限,以公告基准地价标准进行地价测算。

市政府对上述地价标准的适用时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三条出让给项目实施主体的用地包含多个地块的,以项目为单位测算并计收地价总额,并按照改造后地上建筑物功能和面积,按比例进行地价分摊,作为确定单个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地价金额的依据。

第六十四条项目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应当遵循保护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的原则,在符合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在城市更新单元规划中予以统筹规划。

项目拆除范围内规划开发的地下空间,未被规划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其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可结合该项目土地使用权一并出让给项目实施主体,地价按照地上建筑物地价测算规则进行测算,并以地下空间地价修正系数予以修正,纳入项目整体地价计收。第六十五条在项目申请房地产预售时,主管部门应当就项目搬迁补偿安置方案和项目实施监管协议的履行情况征求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的意见。搬迁补偿安置方案确定的用于补偿安置的房屋不得纳入预售方案和申请预售。

在项目申请规划验收时,主管部门应当就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确定的拆除、搬迁等捆绑责任的履行情况征求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的意见,以确保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落实到位。

第六十六条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确定的独立占地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立项应当予以优先安排,与城市更新项目同步实施。相关部门也可以委托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主体代为建设,在建设完成后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回购。

第六十七条搬迁补偿安置方案确定用于回迁的房产,应当按照经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备案的搬迁补偿安置协议,以被搬迁人为权利人办理分户登记。登记价格以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约定的价格为准,未约定的由协议双方协商并进行补充约定。

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监管协议相关内容,由项目实施主体建设并无偿移交给政府的相关配套设施,应当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为权利人办理登记。

第六十八条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完成后,市产业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对项目的产业准入进行监管,保证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确定的产业导向落实到位。

对于按照《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的标准缴纳地价的项目,实施完成后实际进驻的产业经市产业部门认定不属于市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的,由市产业部门责令改正。

第六十九条实施主体已经区城市更新职能部门确认的项目,应当由该实施主体办理相关规划、用地、建设等手续并实施项目开发建设,在项目工程竣工验收之前不得转让。第七十条市、区政府可以通过房屋征收、土地和房地产收购等方式对城市更新单元内的用地进行整合,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或者成立、授权相关城市更新实施机构具体实施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

第七十一条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全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等规划的要求,为实施城市规划,由政府组织对具有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情形的区域进行城市更新,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房屋征收。

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在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批准两年后,仍因搬迁谈判未完成等原因未能确认项目实施主体,经综合判断确有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且符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关规定的,可以优先纳入征收范围。

第七十二条政府根据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需要,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土地和房地产收购:

(一)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其成立、授权的机构与权利主体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权利主体进行补偿。

(二)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其成立、授权的机构按照《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确定补偿方案,通过招标方式引入市场主体,由市场主体承担与权利主体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等具体工作,搬迁补偿费用和市场主体的合理利润从土地公开出让收入中支付。

(三)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其成立、授权的机构按照《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与权利主体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约定补偿底价及土地出让收入的分成方案,最终的补偿金额为补偿底价和土地出让收入分成的总额。

具体的补偿形式包括货币补偿、回迁物业补偿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等。

第七十三条市场主体通过房地产作价入股、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房地产收购等方式,已取得项目拆除范围内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90%以上且权利主体数量占总数量90%以上的房地产权益时,可以申请由政府组织实施该项目。

政府对项目实施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市场主体提供的收购补偿方案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剩余房地产权益取得的可实施性等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综合判断,决定是否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