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古城墙修复施工现场(西安明秦王府城墙倒塌,后续修复工作将如何进行)

  • 作者: 彭俞宇
  • 发布时间:2023-08-20


“明星市长”耿彦波,是如何修建大同古城的

耿彦波这个名字,在山西名气极大。他曾任大同市长,也曾任太原市长。

王家大院、大同古城、太原古城,大部分出自耿市长的手笔。在这些“拆迁-重建-旅游-发展“大动作的背后,争议与支持一起来了。

争议者,喊他是“耿拆拆”,说他破坏文物;支持者,喊他是“耿黄牛“,是难得的好市长。

▲耿彦波登上杂志封面

近日,关于大同古城修复的严厉批评:“历史文化遗存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

旧事重提,明星市长再度成为焦点。那么耿彦波到底是如何建设大同古城的?

在耿市长刚来大同时,本地有一句顺口溜:“垃圾基本靠风刮,污水基本靠蒸发,游商基本没人抓,市容基本无人夸。”

煤炭资源逐渐枯竭,未来发展动力不足;生态环境恶劣,百姓生活质量极低。这就是当时本地人眼中的大同。

▲修复前的大同古城墙

为了改变脏乱差的情况,耿市长经过调研商讨之后,“一轴双城“方案出炉:以穿城而过的御河为中轴,大同古城所在的西边建老城,大同博物馆所在的东边建新区。

老城区的一项重中之重,就是恢复大同古城的风采。

▲大同古城全景图

大同古城的修建难度很大,因为面积小,只有3.28平方公里,远远比不上南京古城和西安古城的规模,腾挪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于是,经过评估,选择了比较大胆的方案:居民迁出,整体改造成复古建筑群。

▲大同古城墙

大同古城墙,在特殊的年代,被战火洗礼,早已不复当年明朝第一大将徐达在此征战的景象。

不过,好在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大同古城墙被毁之前,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图纸和照片。

大同的复原计划,最主要的依据,便是梁思成留下的资料。

所以,在今天大同古城和阳门外的下沉广场,有一处二进的仿古院落,就是著名的梁思成纪念馆。

▲梁思成手稿

复原古建的原则很多,标准也不同。

原来的大同古城墙,在非业内专家看来,就是两三米高的土垛子,而且是断断续续,部分地段还有倒塌的危险。

如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可能它还是一个土垛子,游客对它的兴趣几乎为零。

如果只是小规模的修修补补,很可能结局与之前西安倒塌的秦王宫墙一样,造成危险。

▲灯会时的大同古城墙

所以,耿市长选择的是彻底重修,用砖墙将原来的土垛子包进去。

因为相当于新造了城墙,所以也是这次被批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耿市长的规划,大同古城墙,每一面高14米,下宽18米,上宽14米,望楼12座、控军台两座、角楼两座,箭楼、月城、瓮城各一座,绵延1800米。

当然,这是一个大工程,持续的时间远超过耿市长在大同的任期,直到2016年,大同城墙才合拢。

当时的耿市长,已经在太原开始了新的一轮建设。

▲大同古城四牌楼

与城墙同时开始的,还有古城内的华严寺、善化寺、代王府等多个古建筑的抢救性保护。

而且,很多消逝多年的古建筑,也都一座座破土而出。

为了加快进度,耿市长经常出现在工地上亲自督战,很多工作人员,都受到过他劈头盖脸的“枪林弹雨“。

老城改造,老大难的问题不光是城墙和建筑本身,居住在老城里面的人更是关键。耿市长的思路是,将原居民迁出,按照原来面积配置安置房,然后以低于市场价格,再多送二十平米。

概括来说,就是低成本以旧换新。

方案不错,但确实是双刃剑:住房面积和周边环境有改善,但搬迁者需要付出一些代价,才能得到这些便利。

清官难断家务事,确实不好评价。结果也是批评与口碑同在。

不过,很多安置房的质量验收,是耿市长亲自带队去的。

从塔寺街社区开拆拉开序幕,很快大同市便是脚手架处处,吊车林立。整个大同城区,几乎成为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

在当时的大同有一句玩笑话:“早上出门去上班,晚上回来就找不到自己家了”。

如今,大同古城建筑项目,有权威的批评,也有百姓的美誉;有专家的质疑,也有游客的赞叹。

孰是孰非,并没有明确的界线。耿市长,注定留名于大同古城,任人评说。

西安明秦王府城墙倒塌,后续修复工作将如何进行

8月8日早晨,在上班高峰期的新城区,新城广场西侧的明秦王府城墙受到连续降雨的影响倒塌了。不久之后西安交警新城大队对西安明秦王府城墙坍塌区域实行道路管制。需要到新城广场的话大家必须绕着环道行驶,现在从西往东的车辆在过西新街时,可以直行,将原自东向西的单向四车道,临时隔成了双向车道。同时,施工人员对坍塌区域内的碎石进行清理,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继续在现场进行勘测,具体方案正在探讨中。

现场有一辆公交车和三辆私家车被损,有四名群众被城墙倒塌的砖石所擦伤,当地的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就赶往现场,进行勘探,文物本体并未受到破坏,文物部门立即着手进行现场的修复以及对未曾受损部分进行加固处理。坍塌段周边已设置安全警戒线,消防部门正在现场进行土方清理。

明秦王府城墙,建成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位于西安府城东北部,也叫王城,后讹为“皇城”,即今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的新城。城垣周长2158米,南北长671米,东西宽408米,高11.5米。如今受到连续降雨的影响,坍塌了约20米左右,坍塌的部分为原城墙遗址新筑保护性土体和东北侧外包砖砌体,未伤及原明代城墙夯土。

当地的文物部门,经过商议决定对保护层进行加固和恢复。及时清理北侧坍塌区域坍塌土体及砌块,对坍塌区域对应保护砌体进行局部保护,检查渗水范围、深度,对拆除部位进行临时性防雨、防护措施。在城墙顶部支撑简易防雨棚、城墙底部加设围挡并派专人巡护、对现有墙体裂缝贴石膏条等临时保护措施。

降雨对平遥古城造成的损伤,目前为止的修复工作进度如何

因为受到强降雨的影响,平遥古城在这一次的山西降雨当中,导致他的城墙局部坍塌,目前当地的文物保护中心和宣传部门已经开始对出现坍塌的墙体进行修复,从现场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出,现场已经有了专业的施工团队在进行维修,今天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在这一次的暴雨当中,平遥古城的受损情况,以及在灾后应该如何进行维修。

第一,为什么在这一次的暴雨当中,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受损情况?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就是因为平遥古城存在的时间已经太长了,超过了1200年。绝大多数的墙体已经年久失修,因为这一次的降雨太过于猛烈,所以导致其周边的土体发生了水土流失,才导致墙体滑坡,出现了部分区域的坍塌现象。不过从现场拍摄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贪它的面积比较大,但是受损情况并不是非常的严重。

第二,灾后的重建工作应该如何进行?

目前当地的文物保护中心以及宣传部门已经紧急筛选出有能力维修的施工队伍,并且对现场进行了围挡处理,从现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目前在城墙之上已经下挂了防水措施,避免在之后的降水过程当中再次造成二次伤害。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护古建筑,同时也可以避免游客在这里受到威胁。

第三,如何看待这一次文物古建筑受到影响?

今年的特大爆水特别多,但是在山西影响的范围却特别广,主要就是因为大多数的古建筑都是处于一些偏远地区。而山西的偏远地区都集中在三区作为,所以这直接导致了因为受到强降雨影响,这些古建筑才受到洪水冲击或者严重的泥土流失。因此在以后保护的重点将会体现在对于这些古建筑周围的地基进行加固。

古时候的妫汭是现在哪里

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南,蒲坂舜所都。

黄帝之后的尧、舜、禹都在河东地区建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运城盐池附近。

国外历史学家认定,中国最古的文明,实兴起于山西南部的河东盐池附近。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经济基础正是盐。中国商业的起始亦和盐密切相关。

就是以后的历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在相当以致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河东盐业活动的影响。河东盐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扩展资料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黄河岸边的蒲州故城,始建于北魏年间,1958年国家建设三门峡水库时,蒲州故城部分遗址被水淹没,现存的遗址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

东西长2.49公里,南北宽1.71公里,占地面积4.26平方公里,是研究中国古城垣历史发展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州故城北城墙东段保护修缮工程总投资2100万元,建设高度10.78米,跨度517.49米,为砖土结构类型,建设内容包括对城墙进行包砖,对夯土城墙进行修复,复原瓮城处马道,东段城墙外侧现有夯土散水的恢复以及对城墙排水沟槽遗迹的修复。

张朝阳说,修复工程紧密结合城墙遗址原状,遵循古建工程操作规程,在工艺上采用原始人工操作,内外墙包砖全部采用特制仿古蓝砖,同时聘请专业的古建监理公司对施工全程进行现场督查,做到“修旧如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妫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运城盐池: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家投资2100万元保护性修缮千年蒲州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