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密集区临街房屋设计(建筑设计包括什么)

  • 作者: 白俐瑶
  • 发布时间:2023-11-10


建筑元素在广式茶楼设计的应用

建筑元素在广式茶楼设计中是如何应用的?有哪些特点?请看中达咨询编辑的文章。

文章选取极具代表的广州茶楼为研究对象,以广府文化文献为基础,对广府建筑元素和茶楼现状做了一系列归纳和梳理,通过探寻广府元素在广式茶楼中的设计应用,从而形成广式茶楼区别于其他茶楼独有的地域标志,为未来茶楼的设计实践带来启示。

一、广式早茶古今谈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成为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接地带,民众较早与外国人交往,开辟了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是茶叶之路的起点,广州人饮茶的习惯由来已久,人曰“食在广州”,乃五步一茶楼,十步一酒家之故也。广州人饮茶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式早茶,也称“叹茶”,作为不同于其他茶室的餐饮习俗,已成为广府文化的一张名片。吃茶有早茶、午茶和晚茶,花上不多的钱在那里坐上一整天,茶楼的经营范围由单纯的茶市发展成茶饭菜、宵夜合一,实行“三茶两饭”和“一盅两件”,将广州人吃茶的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茶楼成为“以茶会友”的社会交际场所。广式茶楼已成为岭南特色的餐饮建筑,融合文化、建筑及审美情趣,使得其设计创新实践更是有着不断被挖掘和考究的意义。

二、试论广府文化元素

(一)广府建筑概述

广府建筑是岭南建筑的一个分支,汲取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精髓,以独有的形式诠释了时代文化,展示兼容并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出开放、兼容、创新的广府文化精神。最典型的有广州西关大屋、广东清代四大名园、开平碉楼等,建筑结构注重通风、防潮、防晒。建筑装饰具有多元性、包容性、重商性、实用性的特点。广府地区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有“三间两廊”屋、“竹筒”屋、“明”字屋、骑楼、花园洋房和西关大屋。广府民系建筑典型的特点为轻墙、黛瓦、白地,分为砖雕、灰塑、陶塑、石雕、木雕几个方面,如镬耳墙的灰塑装饰,是以黑色为底的白色草龙浅浮雕图案,称为“扫乌烟画草尾”。

(二)骑楼式形制

骑楼是近现代岭南建筑风貌的一大特色,是广州临街商业建筑的一种形式。它柔合西方建筑中卷廊形式,结合南方气候特点、商业功能和生活需求,是西方建筑与广州特色相结合的产物。骑楼为多层建筑,首层为商铺,二层以上作为住宅和办公用房,建筑旁边另设独立楼梯。其特点为首层与马路接近的3-5米的地方不建房间,为卷廊,做人行道,后半部分做商铺,二层以上则跨在卷廊上起建,故称“骑楼”。不仅为二层以上扩大了居住面积,也为一楼逛街人群提供遮阳避雨的场所,并作为商铺的缓冲空间,与商业街连成一起。茶楼建筑是在骑楼式外观的基础上折中中式和西式风格,门面高阔,整体高于周边,是西关风情的又一大特色。

(三)建筑构件

1.镬耳墙鑊,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镬耳屋,其山墙状似镬耳,是岭南民居建筑特色。粤北客家等地称为‘云墙’或‘茶壶环’。也像官帽两耳,是家境丰厚的象征;也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镬耳屋于功能意义上是用于防火、通风。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可将风档入巷道,流入屋内。行走青砖石板之间,细细品味每一间老屋,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满目的镬耳屋,门楣上装饰着灰雕、木雕,故事题材以及诗词书法,镬耳屋作为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静静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芒(如图1)。2.满洲窗满州窗是由木框架镶嵌彩色玻璃组成的窗子,有白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五色为代表,窗框形制多样,简约秀丽。广式满洲窗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广州是自由通商港口,彩色玻璃流传进入此地。深受当地人的青睐,他们把这些彩色玻璃用在自家的窗户装饰上,既能很好的采光又达到美观大方的效果。广式满洲窗继承了传统满洲窗最突出的特点“棂条较稀疏、采光面积大”,顺应了岭南炎热气候需要(如图2、图3)。3.趟栊门岭南地区气候炎热,为方便通风又保障屋内隐私和防盗,形成了岭南特色的门结构形式,趟栊门是一种古老的"防盗门",大的木框的中间横架十几根圆木,圆木为单数。趟栊门由三道门构成,第一道是屏风门,半高轻巧,开关方便,为遮挡路人视线,第二道门是趟栊门,第三道门是通高的大门(如图4)。

三、广式茶楼设计应用

(一)传统茶楼类型

广式传统茶楼有四大类型:园林式茶楼,这类茶楼多为私人庭院改制,或建于风景名胜区,综合了室内室外、园林建筑,品茶寄情山水,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档次较高,多为达官贵人等享用为主,如光州“四大园林酒家”——南园、文园、谟觞和西园,现代著名的有南园酒家、北园酒家、泮溪酒家和广州酒家。民俗式茶楼,多建于市井街巷商业密集区,由于商业区用地紧张昂贵,茶楼形制多为多层骑楼式,敞开式入口,室内空间向上发展。民俗式茶楼作为市民公共空间,人们于此品茶休闲,充满开放包容的民俗气息和人文情怀,传递着原汁原味的民间情趣,如莲香楼、陶陶居等。戏曲茶楼,醉翁之意不在“茶”,而在“曲”,是一种以欣赏粤曲为主的休闲文化场所,品茶只为附带功能,这类茶楼作为粤曲艺术的空间载体,人们对表演的环境要求较高。

(二)茶楼空间特征

广州传统茶楼的典型布局在于“小开间大进深竖向式”空间划分。其一,反映了当时的大众价值观念,茶楼中不同楼层喝茶的茶价待遇是不同的,楼层越高茶价越贵,广州民间有俗语“有钱楼上楼,没钱地上蹲”,大众有着“上高楼”喝茶的心理,视为贵客身份的象征,现代这种差异心里则逐渐消失。其二,是茶楼建筑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传统商业街区用地紧张,高楼密集,没有条件创造很大的门面,为扩大店面只能向上发展空间,往往入口空间不大,茶座设于二楼以上,越往高处,空间越宽敞,自然采光和通风越好。骑楼式茶楼首层平面布局上多为开敞式,建筑入口由卷廊灰空间过渡进入,入口直对人行道,流线通畅,景致相融富有情趣。功能布局上首层空间大部分作为制饼作坊、储藏、饼饵售卖等功能,对内包括制饼厨房、备餐和储藏,对外面向街道,用于吸引顾客和疏散人流,二层及以上空间为餐饮公共空间,首层以上厨房及辅助空间与餐饮空间相分离,厨房内部设有自行上下的楼梯,形成独立的交通系统。这种“楼上公共空间”,是骑楼式的典型布局。

(三)茶楼立面特征

1.立面造型特征茶楼门厅为了显眼招揽顾客,高于旁边普通骑楼,往往通高两层,门厅柱廊也相应通高,有的挂满招牌,有的挂豪华灯饰。广式骑楼式建筑的立面构成普遍存在“三段式”的构成规律,三段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筑中重要的美学原则,骑楼式茶楼立面造型也追寻这一规律,例如,莲香楼为“横三段”,陶陶居为“纵三段”,均表现蓬勃向上的动感。莲香楼立面横向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比例接近1:1:1,下段为挑高门厅,两边对称有粗大的欧式柱式,中段用格栅窗、隔墙、栏杆、短柱、饰有雕刻的栏板构成造型,上段用欧式山花女儿墙和穹顶六角亭构成天际线。陶陶居立面纵向划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中间宽,两边窄,比例为1:2:1,两边对称,两边屋顶采用单檐小坡,中间为山花和双层亭,两边弱化突出中间,使建筑挺大高达。

(四)茶楼内部环境设计

广州茶楼具有贴近自然的内部环境,无论是在骑楼式茶楼还是在园林式酒家中,与植物山水景观的结合设小型庭园景观成为其设计一大标志。景观内容主要有:水石景、竹石景、石山、天井、室内亭等,设于主要就餐空间的墙尽端,有的在一层二层通高处设有天井小院,供上下两层顾客欣赏,小院空间进行绿化,既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又给茶楼室内环境带来别具生机的氛围。园林酒家中,将岭南庭院与餐饮建筑结合,借鉴私家庭院的造园手法,运用建筑绕庭的布局,营造丰富的院落次序。首先是与植物种植的结合,即使在骑楼式的茶楼中,如陶陶居,其三楼的后庭院为两层通高的空间,作为室内庭院,植物通过玻璃墙吸收阳光,就餐空间多出一个休闲场所,并将植物的生机引入室内;其次是与山水结合,园林酒家依山见水,骑楼式则造山水小景;再次是与岭南文化元素结合,如设民间典故故事演绎体验区、习俗展示体验区,采用贴切民俗的趣味环节,情景互动,别有韵味。

查询建筑企业、中标业绩、建造师在建、企业荣誉、工商信息、法律诉讼等信息,请登陆中达咨询、建设通或关注中达咨询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房子买几楼最好

请问买房子几楼最好。高层一般选择总楼层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层小高层一般选择6-9层为佳楼层太高不止住起来会有压抑感噪音也会随着楼层愈高愈大且老年人以及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患者最好不要住超过9层的房屋选择时务必看清前后视线有无遮挡多层楼房1-4层是不错的选择按照投资价值分析 1-3层为最佳按照居住状况以及舒适程度2-4较好“金三银四”就是指楼层。

综上所述

1.多层1-3层(最佳) 4层(佳)

2.小高层6-9层(视线无遮挡的情况下)或小高层1-3层(佳)

3.高层1-3层(佳)总层数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层(视线无遮挡情况下佳)

房子买多少楼层最好买房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楼层越高越贵,确实,高楼层空气好,噪音小,连蚊子都会少几只,为了一辈子的窝,不少购房者都愿意多搭上点钱,买个高楼层。

但其实住房并不是越高越好,你知道第几层的高层,才是最好的吗?

1.最佳楼层――大楼的3/1到 3/2之间处以21层的大楼为例,它的最佳楼层是7-14层之间。这里无论是采光还是空气都不错,如果是景观楼观景的效果也很好;这样一个高度人站在阳台上也不会有眩晕的感觉。对于中年和青年人都很适合;这个高度离地面有一定距离,受马路上噪音的影响也不大。即使电梯坏了,住户跑10几层楼也不是问题。多层房型好,多层住宅就是砖混结构。这种结构成本低,比钢筋混凝土结构低40%左右。这类房子的耐久性一般,折旧较快。它的优势是房子由于受到各种限制,通常只能是板式,大多南北通风。

2.少了柱梁的限制,户型也比较好。加之没有电梯,少了电梯井、候梯厅等公用建筑面积,房间利用率高。多层的最佳楼层为3、4层。高层住宅就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又分为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等。框架结构,就是用几根柱子和栋梁架起整栋房子,这种结构可以随意更改户型结构。缺点是房间内有梁有柱出现,影响美观、家具布置。框剪结构,优点是隐梁隐柱。缺点是房型布局有局限性,室内多数墙壁不能拆卸,装修不便,同层平面难免会出现较差户型。

3.框筒结构:整体建筑主要由几大框筒承担重量。单元内的墙体不起承重作用,真正的活性建筑,墙体可以随意改变,甚至整层都可以随意间隔。这是现在最先进的结构。销售中,这些楼层虽然价格要比其它楼层贵许多,仍然是最先被抢掉。有种说法: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很多社区密集区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俗称,扬灰层。所谓“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

4.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有人说这个高度就在9-11层。据行家介绍这也要具体楼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一些闹市区,工厂的旁边等扬灰尘是存在的,不过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高度不一定在9-11层。而在一些周边环境好的社区,就不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在国内,越高的楼层往往卖得越贵,但是,专家建议,购买楼房时,六七层的位置最佳。

首先,从空气质量角度来说,高度在30米以上的,空气质量反而更差。而且,高层空气相对稀薄,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容易产生不适症状,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选择高层楼房时更要谨慎。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会迫使来自电器设备的电波沿着楼房循环,相当一部分是往上走,直至顶层,所以,高层居民更容易出现头疼症状。其次,从心理学角度讲,身居高层的人容易产生一种“根基不稳定”的感觉,经常会感到内心压抑。在高楼林立的小区中行走,人也会产生压抑感。

此外,久居高楼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非常不利,可能会导致他们不爱活动、性格封闭等。

5.人最理想的住宅还是应贴近地面,贴近自然,六七层的住宅最好。楼层太低会导致光照不足、潮湿、空气循环减缓等问题,而且,汽车和柏油马路会使空气中饱含甲醛、一氧化碳、氮的含量增加,选择低层楼时,至少远离主干道200米才算安全。

别以为高层中的九到十一楼不错,那你大错了,这些楼层正好是扬灰层,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我们是不会告诉你们的。

一层优:当发生意外时,比如地震......>>

买房时,选哪几层比较好?买房分高层和多层,具体选择如下:

1、高层:最佳是楼层的1/3到2/3之间;

现在的高层大多都超过了15层,高层视野好,远离马路,有私密性等优点,是不少购房者的选择。在一位销售顾问眼里,最佳的楼层应该在大楼的1/3到2/3之间。

以30层为例,对比各楼层的优点和缺点,到底选哪层,还要靠自己挑。

底层:优点是适合有老人的家庭居住,出入方便,如有花园更好。但是缺点是,采光通风都不好,潮气重,特别是南方。再加上临马路,汽车噪音大,比较吵。

2至5层:优点是夏天温度比上面要低点,如遇火灾等逃生容易。缺点是视野不好,房间较暗开灯时间比较长,噪音偏大。

6至7层:优点是有风景看,但是视野还是没那么好,不用担心潮湿问题。缺点是光照还是不足。

8至11层:优点是光照、空气等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停电的话,爬楼梯也在接受范围内,这个高度也比较适宜。

12至23层:优点是楼层的采光很不错,日照时间也长,视野也很开阔。噪音的影响也比较少。缺点是出行不方便,比如停水或者停电后供水和电梯无法正常,购房时这一点要考虑,还有这几层的价格,也往往偏贵的。

24至29层:优点是安静、视野好,蚊虫、灰尘、噪音都不必担心。缺点是空气相对稀薄,不适合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人居住,还有儿童也不宜长期居住,对发育不好。

2、多层:3层、4层为最佳楼层。

多层的优点是房子由于受到各种限制,通常只能是板式,大多南北通风;少了柱梁的限制,户型也比较好。加之没有电梯,少了电梯井、候梯厅等公用建筑面积,房间利用率高。

而多层的缺点是,因为是砖混结构,这种结构成本低,比钢筋混凝土结构低40%左右。这类房子的耐久性一般,折旧较快。

在选择这些房子时,多层的最佳楼层为3、4层,在楼体的中间位置,通风采光都不错,又避免了一楼的潮湿和顶楼的炎热等缺点。

房子住几楼最好首先,从空气质量角度来说,当高度达到30米以上时,空气质量反而更差,加上高层空气相对稀薄,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容易产生不适症状,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选择高层楼房时更要谨慎。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会迫使来自电器设备的电波沿着楼房循环,相当一部分是往上走,直至顶层,所以,高层居民更容易出现头疼症状。

二、给人以稳定和安全感,利于儿童成长发育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讲,身居高层的人容易产生一种“根基不稳定”的感觉,经常会感到内心压抑。在高楼林立的小区中行走,人也会产生压抑感。而六七层的高度能给人一定的稳定和安全感。

此外,久居高楼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非常不利,可能会导致他们不爱活动、性格封闭等。

人最理想的住宅还是应贴近地面,贴近自然,

此外,别以为高层中的九到十一楼不错,那你大错了,这些楼层正好是扬灰层,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

小高层的房子买几楼好把我资料库的文章给你看,自己慢慢选吧。

扬灰层的存在是指:“由于气流和建筑微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部分灰尘密度较大。”但不一定是高层的9到11层,因为“其具体高度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市区甚至不同小区都有差异,这跟灰尘密度、周围建筑高度和气流湍流特性都有关系”。这就表示,不同的“扬灰层”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因为要综合的科学因素太多,老百姓算不出来。

高层住宅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产物,高层住宅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节约土地,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同样的地基建造六层住宅与建十二层住宅,土地利用率可提高一倍,这显然对***和开发商都有利(***可以多卖点地,开发商自然更不说了),所以近几年***及开发商都利用各种传媒鼓吹炒作住小高层的利处,于是乎,住小高层似乎成了一时髦和潮流,小高层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地遍地开花。

这里先说说小高层的益处,首先,从建设质量上看,一般情况下,高层的建造标准、建造质量要高于多层。普通多层住宅一般为砖混凝结构,而高层住宅由于它为钢筋混凝现浇,地基深而结实,墙体厚实,不渗水,抗震性能好于多层,整栋大楼不会下沉变形;而且折旧年限长。还有双路供水,供电系统,可提供更有保障的供应、集中安全的住宅环境、规模化的管理服务、以及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等优势。

随着小高层的普及,近些年挑选楼层的争论又多了起来,一说到选小高层楼层,一些人肯定会说,这还用争论?!既然是小高层,当然是越高越好了,其实不然,同一套户型,所在的楼层不一样,居住感觉也会大不相同,每层楼都有自己的小气候。楼层不同,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也不同。这里先介绍各楼层的利弊让大家自己斟酌。

先说说一般不被购房者尤其是年轻购房者看中俯低楼层吧,一楼到三楼,人们通常生活在树冠下,离地面很近,常常能倾听到树枝敲打窗户;要说心理上舒适,这里是最好的;同外部世界保持现实联系,不用朝下瞧人。但接近地面的生活也有不足:一层到三层离地面很近,虽然得到心理上的舒适感,但是低层空气循环减缓、阴影和湿度大、通风不好的楼区污染也比较严重。一般人会认为,三楼是最理想的,而恰恰正是这里集结了大量有害物质。四楼、五楼的有害物质就少得多,因为它们开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

现代社会,高楼大厦的住宅,使人有种“一览众楼小”的感觉,高层视野较开阔,空气质量较好,噪音小;自然风大,采光较好,日照时间长,有的朝向太阳照射达到七八个小时之久。那么,是不是越高越好呢?有人认为高层空气清新、噪声也少、景色也很优美,而这前提是你所居住的小高层周边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你所住的高层的周边没山没水,看到的只是前面楼座的“后脑勺”,“享受”着城市的各种光电污染能说是景色好?!其实很多住高层想观景的自己却成了“景观”,让对面同等楼层的住户把自己的小家看的通透,真不知这种“景观”让心里能美到哪去,而低楼层却因视线死角及地面树木及低矮建筑的阻挡却具有很好的私密性(这肯定让大家意外,但事实却如此),说到楼高自然风大,很多住户住着住着往往会感觉自然风有时大过头了(尤其是处于多风的地区及春冬等季节),再就是高层的空气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新鲜,大大小小的烟囱几乎包围城市,30米以上难免集结起有害物质。8――11层是环境学上所谓的扬灰层,空气中的尘埃、有害物质在这个高度有个停留的过程,其实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

买高层住房最好的楼层是几层?在不考虑个人因素的情况下,住宅楼在总层数的1/3以上、2/3以下为较好层次,那么建筑11层--22层位置最佳。当然,也有很多购房者不喜欢13层、14层、18层这样的层数,那么这些楼层层数也是可以跳过的。

高层住宅几层最理想需要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楼层。从一楼到三楼,人们通常生活在树冠下,离地面很近,常常能倾听到树枝敲打窗户的声音――要说心理上舒适,这是最好的。但接近地面的生活也有不足:空气循环减缓,空气换气受阻,阴影和湿度增大,污染也比较严重。中间楼层也如上所说,并非像开发商宣传的理想。

如果是年龄相对较大的居住者,可选择4―6层的楼层,自然景色优美,树和水都是极好的过滤器,不让尘土通过。如果是年轻人则提倡选高不选低,选择15层以上的楼层,空气相对清新、景色也很优美。

一般来说,层次越高,遮挡越少,采光越好,且能避开低层次楼内外嘈杂环境及临街的交通噪声和粉尘污染,特别适合于在家生活时间较短的中青年人居住;层次低,上下楼比较方便,适宜于老年人居住,可增加其户外活动的机会。

买房子几楼是好楼层?选择高层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采光,要考虑周边的楼层高度,我们北半球光照的时间冬天短,冬至的那天最短,照射的夹角最小,采光要考虑冬天也能照射进室内。楼层的高度要能满足采光的需要

二矗噪音,楼层低的噪音要大,高了噪音要小,从减少噪音影响的角度,楼层越高越好。

三是扬尘,城市的扬尘一般高度在22米至30米之间,特别是干燥的地区更要考虑扬尘,应该避开8-12层的扬尘区间

四是考虑避开顶层,容易漏水,且保温差。

五是考虑视觉的空间,站在窗口前,视线最好能看得远些。

六是性价比,一般低楼层单价要便宜,高楼层价格要贵。

如果价钱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楼层还是高些的好,一般18层以上.。

===============================================================

如果选择低层可以考虑6-7层

买房子高层买多少层最好。 12层最好

所谓的“扬灰层”纯粹是个谣言,尤其是18层到顶的高层,9-11层因为处在中间,不高也不低,着实是个好楼层,房价也相对较高。楼层太低了的话视野、采光不好,你想想你周围都是高楼林立,你买个低层多憋闷,而且小区内的声音都能听到,比较乱,也失去了买高层的意义;太高了的话万一电梯坏了上下不方便,而且有些人从高处往下看有眩晕感,尤其是女士和儿童。有些无良的买房者,用这个谣言误导买房人,这几层他们自己内部人士留着住,要不就是留着涨价,还有就是通过这些所谓的“扬灰层”“噪音层”等等来减小购房者的选择范围,从而尽快购买。自己想想也知道,灰尘是有重量的,若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话,它终究是要落地的,但是因为空气的流动,灰尘受重力和风力的作用,漂浮在空中也是可能的,但不同的地区、风向以及不同的小区布局,所产生的气流都是不同的,而不同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也影响着灰尘的浓度,所以,拿来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扬灰层”,实在是可笑之极,简直是无稽之谈。中国很多家庭买房都是全家出动并“倾家荡产”,要说谨慎是必须的,但是凡事要动脑子想想,不能听风就是雨。我当初买房也是这个情况,为了这个所谓“扬灰层”,跑了十几个小区,问了很多人,包括亲身住在这几层的,都说没有感受到扬灰,至少和其他楼层是没差别的。我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其中央视13套的新闻专门请专家通过实验数据说明,扬灰层根本不可信,只是谣言而已。

楼房选几层最好您好!

买房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楼层越高越贵,确实,高楼层空气好,噪音小,连蚊子都会少几只,为了一辈子的窝,不少购房者都愿意多搭上点钱,买个高楼层。

但其实住房并不是越高越好,你知道第几层的高层,才是最好的吗?

最佳楼层――大楼的3/1到 3/2之间处以21层的大楼为例,它的最佳楼层是7-14层之间。这里无论是采光还是空气都不错,如果是景观楼观景的效果也很好;这样一个高度人站在阳台上也不会有眩晕的感觉。对于中年和青年人都很适合;这个高度离地面有一定距离,受马路上噪音的影响也不大。即使电梯坏了,住户跑10几层楼也不是问题。多层房型好,多层住宅就是砖混结构。这种结构成本低,比钢筋混凝土结构低40%左右。这类房子的耐久性一般,折旧较快。它的优势是房子由于受到各种限制,通常只能是板式,大多南北通风。

少了柱梁的限制,户型也比较好。加之没有电梯,少了电梯井、候梯厅等公用建筑面积,房间利用率高。多层的最佳楼层为3、4层。高层住宅就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又分为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等。框架结构,就是用几根柱子和栋梁架起整栋房子,这种结构可以随意更改户型结构。缺点是房间内有梁有柱出现,影响美观、家具布置。框剪结构,优点是隐梁隐柱。缺点是房型布局有局限性,室内多数墙壁不能拆卸,装修不便,同层平面难免会出现较差户型。

框筒结构:整体建筑主要由几大框筒承担重量。单元内的墙体不起承重作用,真正的活性建筑,墙体可以随意改变,甚至整层都可以随意间隔。这是现在最先进的结构。销售中,这些楼层虽然价格要比其它楼层贵许多,仍然是最先被抢掉。有种说法: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很多社区密集区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俗称,扬灰层。所谓“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

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有人说这个高度就在9-11层。据行家介绍这也要具体楼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一些闹市区,工厂的旁边等扬灰尘是存在的,不过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高度不一定在9-11层。而在一些周边环境好的社区,就不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在国内,越高的楼层往往卖得越贵,但是,专家建议,购买楼房时,六七层的位置最佳。

首先,从空气质量角度来说,高度在30米以上的,空气质量反而更差。而且,高层空气相对稀薄,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容易产生不适症状,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选择高层楼房时更要谨慎。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会迫使来自电器设备的电波沿着楼房循环,相当一部分是往上走,直至顶层,所以,高层居民更容易出现头疼症状。其次,从心理学角度讲,身居高层的人容易产生一种“根基不稳定”的感觉,经常会感到内心压抑。在高楼林立的小区中行走,人也会产生压抑感。

此外,久居高楼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非常不利,可能会导致他们不爱活动、性格封闭等。

人最理想的住宅还是应贴近地面,贴近自然,六七层的住宅最好。楼层太低会导致光照不足、潮湿、空气循环减缓等问题,而且,汽车和柏油马路会使空气中饱含甲醛、一氧化碳、氮的含量增加,选择低层楼时,至少远离主干道200米才算安全。

别以为高层中的九到十一楼不错,那你大错了,这些楼层正好是扬灰层,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我们是不会告诉你们的。

一层优:当发生意外时,比如地震、倒塌、火灾等......>>

28层房子买几层好? 10分 28层的高层楼房住8、9层比较好。

高层住宅几层最好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遮挡及采光情况;

(2)生活的便利程度;

(3)环境要求;

(4)家庭人口年龄构成及健康状况;

(5)住宅楼的总层数。选怎样的楼层最理想,实际上,每层都有自己的小气候,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楼层。

从一楼到三楼,人们通常生活在树冠下,离地面很近,常常能倾听到树枝敲打窗户的声音――要说心理上舒适,这是最好的。但接近地面的生活也有不足:空气循环减缓,空气换气受阻,阴影和湿度增大,污染也比较严重。中间楼层也如上所说,并非像开发商宣传的理想。

因此,业内人士提出两点可供人们选择高层住宅时参考:如果是年龄相对较大的居住者,可选择4―6层的楼层,自然景色优美,树和水都是极好的过滤器,不让尘土通过。如果是年轻人则提倡选高不选低,选择15层以上的楼层,空气相对清新、景色也很优美。

一般来说,层次越高,遮挡越少,采光越好,且能避开低层次楼内外嘈杂环境及临街的交通噪声和粉尘污染,特别适合于在家生活时间较短的中青年人居住;层次低,上下楼比较方便,适宜于老年人居住,可增加其户外活动的机会。

哪些层次属于好层次,同样也与住宅楼的总层数有关,同样四五层在多层住宅中属于高层次,而在高层住宅中又属于低层次。一般来说,在不考虑个人因素的情况下,住宅楼在总层数的1/3以上、2/3以下为较好层次,如六层住宅楼以三四层,十八层塔楼以六层至十二层为最佳。此另外对层次的选择,还与购房者对数字的偏好有关,如喜欢8、9,讨厌13、14,等等。

且有污水外溢、地面潮湿的可能,人来人往安全性差,在购房者选择层次时往往不被看好;住宅楼顶层建筑质量问题发生频率高,如渗漏,并且存在隔热不好,供水不足,上下楼最为不便等缺陷,许多人买房最忌买底层和顶层。

高层住宅是城市化、工业现代化的产物,依据外部形体可将其分为塔楼和板楼。

(1)高层住宅的优点:高层住宅土地使用率高,有较大的室外公共空间和设施,眺望性好,建在城区具有良好的生活便利性,对买房人有很大吸引力。

(2)高层住宅的缺点:高层住宅,尤其是塔楼,在户型设计方面增大了难度,在每层内很难做到每个户型设计的朝向、采光、通风都合理。而且高层住宅投资大,建筑的钢材和混凝土消耗量都高于多层住宅,要配置电梯、高压水泵、增加公共走道和门窗,另外还要从物业管理收费中为修缮维护这些设备付出经常性费用。

关于居住区规划问题

一、填空题

居住区基本特征: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小区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下限的依据,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的上限的依据。

居住区四大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与停车用地、公共绿地。

C.A.佩里: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以保障局民安全和环境安宁是邻里单位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日照标准——保障居民享受到最低限度的日照,定义为:以日照标准日里被遮挡建筑所获得的日照时数作为控制标准。我国采用两极日照标准日:冬至日和大寒日。

条式住宅侧面间距的规定: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室外活动场地日照:组团绿地>=1/3,幼儿园>=1/2。

文化馆平面设计:至少应设有两个出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邻交通干道时,按有关规定留出缓冲距离。

教学用房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2小时。

中小学设计要求:

1.学校主要出入口不宜开向城镇干道(如无法避免,校门口应留出缓冲地带);

2.中小学均应布置校园区,供学生课间及课后活动;

3.操场面积计算标准为小学2.3m^2/生、中学3.3m^2/生;

4.球场、田径场的长轴以南北向为宜。

人车分行:(美。雷德朋20世纪20年代)人、车交通分离,形成各自独立存在的路网组织系统,是适应居民区内大量居民使用小汽车的一种交通组织形式。

一个较大规模的住宅区(居住小区)一般至少需要两个对外联系的通路出入口。

当住宅区面向城市交通性干道开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50m

尽端路长度不应超过120m,在尽端处应设12*12的回车场地。

当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宽度和高度均小于4m的消防车通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建筑物底层设人行通道,以满足消防规范的有关要求。

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

(必考)居住绿地总指标:按居住人口规模分:组团>=0.5m^2/人、小区(含组团)>=1m^2/人、居住区(含小区和组团)>=1.5m^2/人

二、名词解释

居住区: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cv5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所需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居住区人口规模1—1.5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住宅四周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住宅入口的宅间路、宅旁绿地和住宅底层的私家院落。

容积率:(建筑面积密度)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总面积。

容积率=居住区总建筑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万m^2/hm^2)

绿地率: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住宅平均层数:指总的住宅建筑面积与总住宅建筑基底面积的比例,以层为单位,可以是小数。。。。。。

三、简答题

小区和街坊的比较:

1.住宅组团内不设公共服务设施,使内部庭院有安静的居住环境

2.打破住宅周边式的封闭格局,不强调轴线对称

3.重视并更好的满足居民对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住宅群体空间组织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构筑适宜在其中进行各类户外生活的空间环境

2.满足住户户内的基本生活和生理、物理需要,满足住宅内基本的安全和心理要求

3.形成良好而富有特征的景观

住宅单体设计的节地措施

1.加大住宅进深,缩小每户面宽,如一梯两户的住宅进深在11米以下时,每加大一米,每公顷用地可以增加建筑面积约1000m^2

2.降低住宅层高,住宅层高每降低10cm,可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而且又因总高度的降低而缩小日照间距

3.提高住宅层数

4.采用北向退台式住宅或坡顶住宅,以缩小住宅日照间距,节约用地

公寓式住宅的特点

近代社会,随着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人口向城市集中,带来了密集型的聚居区,另外由于大家庭向核心小家庭的转化,以及城市用地紧张,公寓式住宅大量产生

其特点有:

1.紧凑、节约、高效能,可以充分利用生活空间,提高卫生设施的利用率

2.有利于工业化施工,建设速度快

3.多采取多层或高层形式,居民不易接近地面,户与户之间缺乏来往,邻里关系淡漠

人车分行的原则是:(肯定会考)

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道路与汽车通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

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围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并以枝状尽端路或环状尽端路形式伸入各住户或住宅单元。

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型车行路的尽端设回车场地

4.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连起来,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家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

(步行与车行不重叠,完全分离。)

居住区交通与路网规划原则:

1.顺而不穿,保持居民生活完整与舒适。

1)吻合居民通勤交通主要流向,避免产生逆向交通流。

2)道路线型设计尽可能顺畅

3)防止不必要的交通穿行或进入住宅区

4)使居民出行安全、便捷到达目的,避免穿行。

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

根据道路所在位置、空间性质和服务人口,确定其性质、等级、宽度和断面形式,不同等级的道路应该尽可能地做到逐级衔接。

3.布局合理,建设经济

根据基地形状、地形、人口规模、居民需求和居民行为轨迹规划,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用最低限度的道路长度和道路用地

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营造街道生活。街道:各类服务设施集中地段的生活性道路,具备适宜位置、良好通达性、丰富而有特色的景观、舒适的空间比例与尺度等街道要素。

5.空间结构整合化,构筑居住区交通、空间、景观网络

将住宅、服务设施、绿地等区内外的设施联系为一个整体,并使其成为属于其所在地区或城市的有机部分。

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案例分析)

避免在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口设出入口或控制出入口的数量或位置,并避免居住区的出入口靠近道路交叉口位置。

7.关注交通的通达性

上下班(学)、公交路点位置与距离、购物交通便捷、自行车停车场位置与距离、宅门到城市道路距离、消防救护救灾通道、人车分流、安全性。

交通噪音的防治

内部防治:有效控制机动车随意进入居住区内部,特别要注意防止城市交通穿过,控制交通流量是减少内部交通噪声的关键。

外部防治:

1.住宅退离红线45m——上海番瓜弄

2.沿街布置公共建筑——利用临街建筑防止噪声

3.恰当的布置沿街住宅——垂直时,噪声降低很慢;平行时噪声降低稍快

4妥善控制噪声源——禁止拖拉机进入居住区;公共汽车首末站不设在居住区内部

居住区划用地分级中的四级

该分级应主要针对车行路,道路的宽度按等级来确定

1.居住区级道路:

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20—30m,山地不小于15m,车行道宽7—9m,通行公交时10—14m,人行道路2—4m

2.居住小区级道路:

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10—14m,车行道宽6—9m,人行道宽1.5—2m

3.居住组团级道路:

居住组团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联系居住小区内各个住宅群落,红线宽度为8—10m,路面宽3—5m,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设专门的人行道。

4.宅间小路:

进出住宅及庭院空间的最末一级道路,路面宽2.5—3m,连接高层住宅高度不宜小于3.5m

四、论述题

邻里单位的六天基本原则:(包括作业题上的内容以及上课时老师给许秀之的一张纸内容)

五、计算题

1.标准日照间距。

2.建筑强度指标

建筑设计包括什么

建筑设计包括哪些内容按设计阶段可分为“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按专业可分为“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工艺(厂房)”。就建筑专业来说,设计方案中包括了各个专业的内容。比如,平面布局、空间关系、交通流线、面积指标等内容是建筑专业自身解决的问题;柱网布置、结构选型是结构范畴的内容;设备类型及其机房、管道的布局是设备电气专业的范畴。

扩展资料: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一般规定

1、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各类建筑设计标准规范的要求及相关防火、防水、节能、隔声、抗震及安全防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同时应符合建筑工业化及绿色建筑的要求。

2、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应做到基本单元、连接构造、构件、配件及设备管线的标准化与系列化,采用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组合多样化的建筑形式。

3、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所选用的各类预制构配件的规格与类型、室内装修系统与设备管线系统等,应符合建造标准和建造功能的需求,并适应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灵活可变性。

4、对有抗震设计要求的装配整体式建筑,其建筑的体型、平面布置及构造应符合抗震设计的原则。

5、装配整体式建筑宜采用土建与装修、设备一体化设计。同时将室内装修与设备安装的施工组织计划于主体结构施工计划有效结合,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以缩短施工周期。

6、装配整体式建筑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完整,预制构件的加工图纸应全面准确反映预制构件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