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知否风装修(影视剧《知否》是以宋为背景吗)

  • 作者: 白如彤
  • 发布时间:2023-10-31


影视剧《知否》是以宋为背景吗

影视剧《知否》是以宋为背景。

《知否》的制作班底主要参考了宋朝的建筑、习俗文化等还原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北宋官宦人家的生活环境。《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题目取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而在剧中,我们也能见到无处不在的宋文化之美。

蜡烛

据说,正午阳光为了更好让夜晚光照更贴近现实,几乎每一场晚上的戏都用了大量的蜡烛取光,这也让环境看起来更典雅。

插花

宋朝插花艺术延续宋朝文化对于雅致和意境的崇尚,追求清朗感和线条美。猛一看是不是像日本小原流插花风格,没错日式花道的源头仍然在这里。碗状花器口宽底尖,在碗中央以花插固定花枝,花插类似于日式花道中的剑山。

点茶

现代人喝茶是冲泡茶叶,这种饮茶法其实始于明清。再往前,唐朝喝茶盛行“煎茶”法,宋朝盛行“点茶”法。现今风靡全球的日本茶道,其实就源于宋朝点茶。

屏风

在《知否》中无论是盛家还是伯爵府处处都能看到屏风的影子。屏风作为中国古典装修中最为出彩的元素之一,也一直被流传至今。在西周时期屏风是只有帝王之家才可以使用的,“君子立于屏下”,在那时候屏风即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权力的象征。后来因为“屏其风也”的家具布局逐渐流行到了民间,普通人才得以使用。

隔火熏香

盛家三姐妹学习的"隔火熏香"这一段堪得上是经典教学视频,剧中,盛家请了在皇宫服务过的孔嬷嬷来给三位姑娘上课。大致步骤,电视剧全部都呈现了出来:烧炭、理灰、入碳、隔片、置香。正午的服化道细致到如此,跟着三位姑娘错误操作示范,你都能边看边学。不仅重现了文化风貌,更让人感受到了宋代的雅韵。

总之,正午阳光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道具行家,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不管是大环境还是小细节,它都能做到全国第一。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是什么意思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的意思是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

出处:鲁迅《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志,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不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译文:冷酷无情的未必就是真正的豪杰志士,怜爱孩子之心未必就不是大丈夫的气概。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了。

扩展资料

《答客诮》创作背景和赏析:

鲁迅生前好友许寿裳先生曾在《怀旧》一文中说过,《答客诮》一诗的写作,“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可爱,客人指为溺爱而作”。对此,鲁迅愤怒地指斥说:“连出世不过一年的婴儿,也和我一同被喷满了血污。”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而作的。

诗人痛斥“无情”论者,没有回避“怜子”,相反地正以“怜子”来证明攻击者的卑鄙,这就完全取得了主动的地位。诗句语意深刻,对仗天成,使得讥讽者自讨没趣,本相毕露。

知否知否,昨夜雨疏风骤。

花开花落,周而复始。”

我们的怀念,起始于一个家族的即将兴盛,也结束于这个家族的花到荼蘼。

这花开花落、周而复始的过程,

终究有迹可循。

明兰1岁。顾廷烨8岁。1047年。

顾廷烨和明兰的相差岁数,由明兰8岁那年推算得来。那年顾廷烨在大人口中是个孩子,因此不可能像原著设定的那样18岁(原著顾廷烨大明兰8岁),我认为改编后《知否》的设定,明兰8岁时,顾廷烨大约可能是15岁会比较合适,正是个半大小子。

(明兰生于此年,是由8岁那年发生的朝中大事推算而来)。

明兰5岁。顾廷烨12岁。1051年。

顾廷烨12岁为杨无端鸣不平,就在这一年。

杨无端,对应的是北宋词人柳永。姓柳的改名好像会习惯性改为杨,比如柳如是就曾化名杨爱,有意思。

按: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榜。落榜原因是“且去浅斟低唱,何须浮名”。1034年,柳永50岁终于中举。所以顾廷烨认为“旷世奇才”的柳永不应受此50岁才能重考的重罚,应在1034年以后。

这里的无端先生就是柳永

明兰8岁。顾廷烨15岁。1054年。

这一年,明烨投壶初相遇,卫小娘难产死,明兰被盛老太太收养,盛纮赴汴京任,全家从扬州到汴京。

到汴京没多久,盛家请了庄学究来教私塾,顾廷烨则直接去了白鹿书院。

朝堂上,大臣们上谏逼仁宗立嗣,仁宗表示自己儿子刚死,没有心思。

按:历史上,仁宗第三子赵昕早夭实际是在1043年,此后,再无自己的子嗣。编剧为了压缩时间线,把仁宗痛失嗣子的时间上提了十来年,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毕竟这也并非历史剧不是。

(明兰1054年8岁,由此上推至1047年出生)。

后面剧情中林噙霜明确提到卫小娘死时明兰8岁

明兰14岁。顾廷烨21岁。1060年。

春天顾庭烨从白鹿书院返汴京应试,并已发解,且已有一儿一女。

齐衡开始屡次向明兰表白。

明兰15岁。顾廷烨22岁。1061年。

这年明兰开始管家时,盛老爷提过一嘴:明儿刚刚及笄。女子及笄是15岁。

另外余太师说顾廷烨从白鹿书院到今发解不过六七年时间,明兰8岁到今正是六七年。

这年事情最多。

二月盛长柏、盛长枫、齐衡、顾廷烨等参加春闱。

长柏高中。齐衡落榜。

顾廷烨也落榜,并被父亲斥骂落榜原因是替杨无端鸣不平,后来被赶出顾家,遣散曼娘,流浪江湖。

齐衡办马球赛向明兰表白、嘉成县主偶识齐衡都在这一年。

马球赛应是在七夕前。因为齐衡说过:这次见不到你,还有七夕,过了七夕,还有上元。

同年明兰陪祖母前往宥阳老家,水路陆路均遇寇,得顾廷烨搭救。

按:历史上的1061年,是宋仁宗嘉祐六年。这年确有进士科考,北宋的春闱,一般定在二月。这年科考有193人登进士第,状元为莱州王俊民。

《知否》在这次发榜中,提到两个人。

一个是苏氏一家。围观人群中说道:毕竟不能人人象苏氏一门(一举登第),苏轼和苏辙同科进士及第是在1057年。

另一个被提到的是范文正公,考官评价顾廷烨有范文正公的志向,范仲淹卒赠范文正公是在1052年以后,因此,顾廷烨、长柏、齐衡、长枫参加科举在1057年以后这个时间设定是可以的。

这里提到的苏家无疑是指苏轼苏辙同榜考中

明兰16岁。顾廷烨23岁。1062年。

这一年的上元灯会,齐衡被关在家中,长随无为带给明兰一个口信,明兰回复:他若不负我,我定不负他。

同时上元灯会次日,荣妃之妹荣飞燕惨死。

大概秋天,齐衡被逼娶嘉成县主。

明兰17岁。顾廷烨24岁。1063年。

宫廷哗变,顾廷烨从禹州护送赵宗全往汴京承嗣,明兰从宫中逃出送皇帝血诏给赵宗全,二人半道遇上。

不久,皇帝卒,赵宗全继皇帝位。

按:历史上的1063年,是嘉祐八年。这年四月宋仁宗卒,英宗继位,曹太后垂帘听政。

明兰18岁。顾廷烨25岁。1064年。

这年恩科春闱,文炎敬和齐衡考中进士(科考三年一届,按1061年后应是1064年再开科,其实这不好算恩科)。

齐衡考中进士后欲求娶明兰,顾廷烨和他摊牌:我已经向盛家提亲,你没机会了。

草还没有长齐,顾廷烨就急急求皇后办了早春的马球会。每次见到顾廷烨掉头就跑的明兰,终于因着顾廷烨的恳切陈辞答应下嫁。

“吾倾慕汝已久,愿聘汝为妇,托付中馈,衍嗣绵延,终老一生”。

这段陈辞,荡气回肠啊!感动的可不只是明兰的小心脏。

明兰这年遇到的事情不少:出嫁,整理澄园,巡视田庄。而顾廷烨这一年的功劳主要是自太后处骗得玉玺交还皇帝。

按:历史上的1064年,在曹太后摄政期间,她所持有的玉玺,被韩琦骗出,交还英宗。

剧中韩大相公韩康的原型就是韩琦,韩琦生年是(1008-1075),1064年大约57岁,也忒显老了。

明兰19岁,顾廷烨26岁。1065年。

明兰嫁入候府近一年,顾家姑母送来小妾凤仙。

这一年曼娘找上门,顾廷烨为了套取昌哥儿消息放走曼娘,恒王劝他:昌哥儿已养在曼娘处三五年,恐怕已经怀恨,又何必找呢——已过三年,未超五年,从明兰15岁到19岁,大概四年左右,这个时间是对得上的。

顾廷烨因为支持皇帝给生父议定“皇考”名号,被太后打了板子,朝中大臣也分为两帮,以齐衡为首的谏议大夫支持曹太后,以韩康为首的大相公们支持皇帝,盛长柏和盛纮则秉持明兰“做个纯臣”的定论,两不相帮。

按:历史上的1065年,濮议之争曾足足争执了8个月,最后以太后同意、言官被贬结束。

明兰20岁,顾廷烨27岁。1066年。

明兰诞下小团子。顾廷烨下狱。第二次宫廷哗变——当然,没有成功。

第一次宫廷哗变成就了盛明兰和顾廷烨的美满姻缘。

第二次宫廷哗变,成就了他们的美满人生。

就好像《倾城之恋》里说的,为了白流苏,整座城倾在战火之中。

那么,为了盛明兰,区区一座皇宫,又有何不可呢。

胡乱理一下《知否》的时间线。

以后,大事就没有实质性的时间提示了。就不再理了。

摘一段《知否》的书评,就此结论这盛姑娘的一生吧:

这个故事,起始于一位盛六姑娘,也结束于一位盛六姑娘,最后她们都很幸福;

所有的情感纷扰,起始于一个齐姓少年掀帘而入的一个下午,也结束于这个少年的过世,他最后是否幸福,谁也不知道;

我们的怀念,起始于一个家族的即将兴盛,也结束于这个家族的花到荼蘼。

花开花落,周而复始。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出自哪里

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作于:(1931年)

《鲁迅书简补遗》有这首诗,末题“未年之冬戏作,录请坪井先生哂正,鲁迅。”

坪井是上海的日本〔竹条〕崎医院的医生,曾给鲁迅的儿子海婴治痢疾。

①《战国策·赵策》触□(上“龙”下“言”)说赵太后,触把自己的小儿子托给

太后,要太后给他一个王宫卫对的职位。太后说:“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②《易·乾·文言》:“风从虎。”《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

《答客诮》是一首体现鲁迅爱子之情的诗,甚至可以说是他的爱子宣言。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看到与“横眉冷对”、“怒向刀丛”、“金刚怒目”等完全不同的鲁迅的另一面,那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怜子柔情。谈古论今,诠释“豪杰”、“丈夫”“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请朋友欣赏原诗。为了使自己印象深刻,借助网络将诗的浅析、注释一并整理而成。让我们真切接触和蔼而又亲切的父亲。

这首诗,不仅是鲁迅回答别人对他爱孩子的讥讽,表现他对孩子深厚的感情,而且应该看做鲁迅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正是希望革命后代也能如自己那样勇猛,那样“兴风狂啸”,像一只小老虎。

鲁迅的一生,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进行殊死斗争的一生。早年,他喊出"救救孩子"的口号,坚决反对"一代不如一代"的谬论,他在一九一九年所作《随感录六十三》《热风》中引了一篇小说里的话,希望后代"刚强勇猛":"走罢!勇猛着!幼者啊!"这固然是受了进化论的影响,但他那种对旧世界的强烈憎恨和把未来的希望寄于青年一代的热情,至今还给我们以鼓舞。

《答客诮》这首诗直抒胸臆,即表达了鲁迅与反动派浴血奋战,“兴风狂啸”式的气势和豪情,又以“回眸时看”四字表达了他对革命后代,革命青少年的热情关注和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赶快成长起来,投入战斗,也能“兴风狂啸”,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因此“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这两句诗,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翻译:

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好汉,

疼爱孩子的为什么不是大丈夫!

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兴风狂啸,

尚且频频回顾它心爱的小老虎。

鲁迅的老朋友许寿裳曾谈到鲁迅《答客诮》一诗说:“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会闹,客人指为溺爱而作。‘救救孩子’,情见乎辞。”因此,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孺子”本意首先即指海婴,以及和海婴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幸福,他自讽自喻心甘情愿做埋头耕耘的牛。这也符合他多篇文章中反复呼喊的“救救孩子”的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