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国外工人工具装备(贝尔格里尔斯去丛林带有什么装备啊)

  • 作者: 祈彦祈
  • 发布时间:2023-10-06


有哪些关于工人的高级工匠的故事

1.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泡。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2.工艺美术师孟剑锋

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去年北京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从业二十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口碑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3.“蛟龙号”上的“两丝”钳工顾秋亮

“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而在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组装中,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钳工顾秋亮,也因为有着这样的绝活儿,顾秋亮被人称为“顾两丝”。43年来,他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追求一辈子的信任,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4.胡胜:是一位车床加工工人,是全厂车工中对刀具最精通的人。为了国产预警机核心部件的生产,他使用数控机床必须将加工精度控制在4微米以内,这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5.崔蕴:今年58岁的崔蕴,共参与总装过七十多发不同型号的火箭,可2016年在他第一次接到总装长征五号遥一任务的时候,却不知从何下手。

6.刘伯明:这个“五一”假期,无论是重点工程施工现场还是重点项目生产车间,广大劳动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715吨常规岛低压转子,是核电站发电的关键设备。为了打破国外垄断,中国一重的锻造工刘伯鸣接受了这个挑战。

7.李凯军:李凯军是一汽集团钳工班班长,在模具钳工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他凭借对工作近乎痴迷的热爱,不仅在单位家喻户晓,并且蜚声行业内外,成为技术工人的杰出代表。。

8.周皓:周皓是中国科学院深海所里的一名普通钳工,负责所内深海科研装备的零部件加工、制造、维修工作。在两次马里亚纳科考航次中,他解决科研装备技术难题156项,针对海试需要对科考装备合理升级改造58项,使国产自主研发的科研装备取得多项国际、国内第一。

9.竺士杰:5月4日的“大国工匠”是一位码头桥吊司机,他曾经凭借着不差分毫的娴熟技术和独创的操作方法成功救援了一起海上事故。

10.郑春辉:5月3日的《大国工匠》我们要认识的是一位木雕师——郑春辉,他凭借一双巧夺天工的手和一颗孜孜不倦的心,在一段木头上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盛景。

11.孙红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技艺精湛、执着坚守,他们不断创新,追求极致。来看“五一”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给飞机发动机维修就是在心脏上做手术。今天(5月2日)的“大国工匠”孙红梅就是这个“主刀医师”。

12.杨金安:大藤峡水利枢纽是我国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枢纽的船闸大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闸门,这个闸门的底枢曲扭“蘑菇头”要承受1295吨闸门的压力。炼钢工人杨金安就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炼出一炉35吨的特种钢,用来打造这个“蘑菇头”。

13.金其福: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们该怎样当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钳工状元”金其福的回答是:要有一股轴劲儿。这个从两眼一摸黑的学徒工成长起来的省级“钳工状元”,从业18年以来,几乎都在做着同样的一件事——与机械设备改造和维修难题较劲。

14.曹遂军:“我觉得专注于自己手中的工作,并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今年45岁的曹遂军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焊工教练。

15.付浩:付浩,现在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付浩技能大师工作室”担任高级技师。参加工作三十二年来,付浩一直坚持在技术难度大、工作环境艰苦的安装施工第一线。

16.王海荣:这所油田的首席技师王海荣,在工作的数十年间,加工改进多套工具。从1984年至2017年底,加工改装各种工具4000多套(件)。

17.李晓佳:李晓佳从事的数控机床试车工作,就是给每台机床做动态精度检验,通过车削试件来检验机床的加工精度。因为产出的每台机床都是中高档商品,所以在使用时不能出现差错。

18.高喜喜:走进中国西电集团西安西电开关有限公司机械加工车间,数控机床旁,高级技师高喜喜正聚精会神的编程加工零件,他双眼紧紧地盯着旋转中的刀头,不时对其进行修正。

19.张莉:相继参与全国铁路三次提速建设,参与时速250公里、350公里客运专线、重载线路所需30余种新型道岔的研发和10多项工艺改进工作,先后获得5项国家专利……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轨道线路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张莉在十余年的工作中用一段段经历和一项项成绩诠释着“认真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20.曹梅:临近11时,曹梅走到户外固定观测点,仰望天空,默记几秒,随后回到办公室操作台前,将仅凭肉眼观测到的云高、云量填进系统,连同观测仪器自动抓取的准点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地温等基础数据,11时准时上报至上级气象部门。

21.李刚:这个被工友们称之为“刀手”的技术大咖,不仅能蒙着眼在上千根电缆,数百个走向,数万个节点中,一口气精准无误的插接百余条线路,而且还具有着扎实的电气理论基础,参与国产盾构机电气系统的创新研发。。

22.徐立平:一台正在工作的大型风扇,一节等待精细加工的固体燃料发动机,两个埋头紧张作业的工人。这就是走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所在的厂房能够看到的全部景象。

23.周红亮:9月4日,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与往常一样,陕西宝鸡秦岭输电运维班巡视员周红亮肩上背着测温仪,行走在距离宝鸡市区50公里的秦岭观音山,巡视着连接秦岭南北的电力线路。

24.张新停:张新停在鸡蛋上练钻孔这门绝活儿,是为了在普通钻床上给高硬度钨合金钻0.4毫米的平底深孔。当时,全公司没有一个人掌握这种技术,如果外包,不仅费用高而且周期长,会影响按期交付。

机械工人的报道领域

重点报道金属加工工艺与装备,包括机床及其功能部件,模具、刀具、夹具、工具、检测测量等工艺装备,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制造业软件及传动装置等。

栏目介绍

◇特别策划/Special Planning

◇产经资讯/Industrial Express

◇展会报道/Exhibition Report

◇本刊专访/Special Interview

◇专题综述/Topic Review

◇工艺/Technique

◇刀具/Cutting Tools

◇机床/附件/工装/Machine Tools/Accessories/Fixture

◇模具/Die& Mould

◇测量/Measurement

◇设备与维修/Equipment and Maintenance

◇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

◇ CAD/CAM/CAPP应用/Application of CAD/CAM/CAPP

◇技术讲座/Technical Seminar

◇管理经验/Management

大16开,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版

《金属加工(热加工)》半月刊 MW Metal Forming semi-monthly

《金属加工》(热加工)综合版是集热处理、锻压、铸造等热加工领域的技术与信息于一体的应用技术性刊物,每月5日出版,全年共12期。主要报道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工艺、装备及材料等研究与应用情况。文章内容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

目前,主要固定栏目包括:产经资讯、专题综述、研究与应用、热处理、锻压、铸造、测试与控制、书讯及产品采购指南等。另外,本着领域兼顾、重点突出、服务行业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策划主题和行业特点,还推出了相应的栏目和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行业评述、行业论坛、专家访谈、企业专访及产品推介等,以求将最新的行业技术热点、市场信息、政策法规、企业风采及时加以传递。

栏目介绍 Columns

热处理:先进实用的热处理工艺、装备和检测技术;新型节能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先进设备的引进、消化与吸收经验;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成果与经验,科学的管理经验;计算机技术在热处理行业中的工程应用;先进表面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锻压:锻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如精锻、冷温锻、闭塞锻造、等温锻、超塑性锻造、精冲、高速冲裁、净成形或近净成形、精轧、挤压与拉深、剪切、钣金成形、横轧与斜轧、辗压、旋压、辊锻及热等静压等先进锻压技术和装备)的使用、改造与维护;锻造加热炉的改造;数值模拟及数字化技术、数字仿真和过程控制等。

铸造:铸造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先进科技成果和应用;铸造技术装备的操作与维护;铸钢、铸铁和铸造有色合金等整个铸造技术领域的生产实践经验;高效、节能、节材的生产和管理经验;计算机技术在铸造领域的应用。

测试与控制:热加工(热处理、锻压、铸造)领域的温度控制、成分检测、尺寸测量、应力消除方法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在行业的研究与应用。

??

《金属加工》(热加工)焊接与切割版,每年出版12期正刊和一期北京·埃森焊接展专刊。以主题策划的形式,重点报道焊接与切割领域的资讯、行业热点、中外企业发展态势、焊接新技术及最新研发成果在应用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以及引进设备与技术的消化吸收;焊接安全生产及焊工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经验,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引领技术发展趋势。

??

栏目设置:读编往来、产经资讯、本刊专访、特别报道、行业分析、专题综述、热点技术、研究与应用、切割技术、管理与控制、现场解决方案,以及行业论坛、企业专访、产品推介、展会报道、书讯及产品采购指南等。

栏目介绍 Columns

本刊专访:独家采访行业组织、制造企业和用户企业的著名专家、企业家、高级技术管理人员,通过他们独到的见解透视行业发展、企业经营和个人成长。

特别报道:对特定应用领域、重大项目和专题技术的独家报道。

行业分析:焊接与切割行业及应用行业的阶段性总结和发展脉络。

专题综述:围绕焊接与切割技术及应用领域,深入阐述、剖析焊接与切割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研究与应用:报道当前国内外焊接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成果及应用实践等。

切割技术:报道当前国内外切割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以及软件的研发成果及应用案例等。

管理与控制:推广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包括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现场解决方案:焊接现场应用的经验、体会与建议,可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完整现场解决方案。

报道领域:

焊接与切割、热处理、铸造、锻压、表面工程、热工仪器仪表等专业领域。

本刊分为焊接与切割专刊和热处理/锻压/铸造专刊出版,两大专刊各出版12期。

大16开,半月刊,每月5日、20日出版

《金属加工》发展历程 History

拥有5 8年的历史为金属加工行业创造价值

58 years of Creating history Create Value for Metal Working Industry

1950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杂志在中央重工业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创刊,三联书店发行,这是新中国面向金属加工行业的第一本期刊。本刊创刊号一经出版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很快销售一空,不得不再版。期刊的再版印刷,在我国出版史上是少有的。

1957年1月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正式分为《机械工人(冷加工)》和《机械工人(热加工)》两刊出版。

1964年10月此前于1960年因国家形势变化而暂时停刊的《机械工人》杂志正式复刊。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机械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黄民伟为杂志复刊撰写复刊词。

1972年10月应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此前因“文革”而暂时停刊的本刊以《机械工人(技术资料)》的刊名复刊。这是“文革”期间我国最早复刊的科技期刊之一。

1977年1月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本刊再次分为《机械工人(冷加工)》和《机械工人(热加工)》两刊出版。至今《金属加工》杂志仍按冷、热加工两刊出版。

1980年1月本刊月发行量首次突破40万册。其中,《机械工人(冷加工)》发行量达28.7万册,《机械工人(热加工)》达11.7万册。

1981年10月创刊3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办,近千余人参加,其中倪志福、沈鸿、刘鼎等领导出席大会,沈鸿老部长盛赞本刊为“一部伟大的机器”。

1993年1月《机械工人》冷热加工两刊均由原来的32开本改为16开本出版。

1999年1月《机械工人》冷热两刊均改版扩容,踏上创新的征程,杂志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出版,报道容量大幅增加,全力进行市场运作,积极参加行业重要会展活动。

2000年10月18日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倪志福、范敬宜等领导出席大会,何光远老部长为本刊题词“一部机械制造技术的长卷”。《机械工人》杂志社举办创刊5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2002年至今 2002年上半年,本刊开展了“数控系统千人用户调查”活动,由此拉开了杂志社“机电产品系列应用调查”的序幕。此后,又陆续推出了独家策划的“切削刀具应用调查”、“电炉与工业炉”、“焊接与切割”、“制造业软件”、“电加工设备”、“滚动功能部件”以及“加工中心”等一系列应用调查,均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机械工人》热加工与北京埃森焊接展开始合作,并以官方媒体身份出版各种埃森出版物。

2004年由劳动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正式启动,《机械工人》作为指定合作媒体表现优秀,获得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褒扬。此后,本刊继续对历届数控和焊接等金属加工行业的技能大赛进行了深入报道。

2005年《机械工人》杂志改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采用双封面的版式出版。

2006年至今本刊走出国门,加强对全球金属加工行业的关注,陆续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欧洲机床展览会、美国芝加哥机床展、日本东京机床展等世界级机床展以及韩国焊接展等国外展会,为读者报道世界金属加工行业的最新动态。

2006年创办“中国金属加工在线”,对行业重大活动进行网络实时报道。

2008年更名为《金属加工》,冷热加工两刊均扩容为半月刊。再次踏上创新征程,努力成为金属加工行业优秀的内容提供商。

国外最想买的中国武器装备有哪些

国外最想买的中国武器装备有哪些?

近些年,中国武器装备发展引起了全球瞩目,在海陆空天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武器装备的进步也增强了大家对祖国国防的信心,这种信心也影响到了全世界,使得中国武器装备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高,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部分装备甚至已经超过了俄罗斯。这种变化最终体现在了出口市场上,中国武器凭借性价比优势,出口订单也越来越多。当然,不是所有武器都可以出口,有的装备给再多钱也不能卖,而这些武器也恰恰是国外最想买的。

武器装备的主要价值是战略威慑和战术打击,真正的高端装备,往往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中国有几款武器装备,同时具备这两大功能,可以说是外国人眼中的“香饽饽”和“眼中钉”我们逐一介绍。

第一款装备,自然是第五代隐身飞机歼-20。该机代号“威龙”,也被称为“炎齿”,听名字就十分威武。它是我国第一种国产先进隐身战机,因此它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产物,其航电系统和气动设计理念均领先于F-22“猛禽”战机。未来涡扇-15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到位后,歼-20的实力会再上一层楼,彻底超越F-22,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战机。因此很多国家都在关注歼-20,美军基地甚至出现了歼-20的模型。但眼馋归眼馋,这款飞机不出售。

第二款装备是彩虹-6军用察打一体无人机。该装备在“彩虹-4”和“彩虹-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彩虹-6在2021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作为“彩虹家族”目前最先进的型号,该机在多个方面有明显提升,可以挂载更多光电雷达设备和机载空射武器,进一步发挥其“一机多用”的功能。目前彩虹-6尚未对外出售,但考虑到“彩虹-4”和“翼龙-2”在沙特、阿联酋、约旦、伊拉克、巴基斯坦、卡塔尔和缅甸等国获得好评,中东客户还在追加订单,未来彩虹-6也可能出口。查打一体无人机虽然不是战略武器但它有战略威慑价值,军用无人机在未来战场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其战略和战术价值都非同一般。

第三款装备是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相比于已经服役多年的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东风-17是一种新武器。由于全球反导技术不断进步,导致旧型号导弹的突防能力也在不断下降。为了保证打击能力,发展高超音速导弹已经是各国军工的主要项目。就连长期对陆基高超音速导弹重视不足的美国,也正在加大研发力度,准备迎头赶上中国和俄罗斯。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机动性优异,目前全球现有防空导弹系统均无法拦截,它既是战术武器,同时也具备极高战略价值。

第四款装备是055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055型导弹驱逐舰是目前全球排水量最大、火力最猛的驱逐舰之一。该舰船吸收了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舰船设计新理念,采用了一体桅杆以及双波段雷达。但和朱姆沃尔特的过于超前不同,该舰采用了更多成熟技术,在成熟技术和新技术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保证该武器足够可靠。随着055驱逐舰试射疑似为“鹰击-21”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标志着该驱逐舰具备世界首屈一指的防空、反导、反潜、反舰和攻陆能力。

第五款装备是PCH-191型箱式火箭炮。火箭炮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强项,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火箭炮型号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不仅火力猛,而且精度高,堪称“陆战神器”。除了已经出口的“神鹰-400”和“卫士-2”两款火箭炮,国内列装的PHL191型远程火箭炮是目前全球火箭炮领域的王者。该火箭炮装载普通火箭弹能打350公里,装载导弹能打600公里,在北斗和惯性制导的加持下,可实现高精度打击,甩其他国家火箭炮几条街,即使和短程战术导弹打擂台也不落下风。

除了以上几种武器装备,中国还有多款装备在国外热销,例如走俏中东地区的PLZ-45型自行火炮,以及出口到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的VT-4坦克等。

总体来看,中国军工正在大踏步发展,这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更离不开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有人才有资金,才能办大事,相信我国会有更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出现,为国防添砖加瓦。

贝尔格里尔斯去丛林带有什么装备啊

丛林常规装备分为ABC三类,A类是最重要的装备,有它就可以完成多数生存活动,同时该类装备是不离身的必配装备。B类是仅次于一类的装备,有它的辅助整个活动过程更加方便,有了AB两类应付大多数环境。C类,是纯辅助类,但是建议这三类具备,最大限度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A类装备,重点四样。刀、求生宝盒、水壶、GPS;首先说刀,刀是丛林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之一,有它你可以创造很多工具及方便;所以刀不能只带一把,建议是必须有两把或者以上,我个人认为最佳的组合是砍刀加小直刀(小猎刀),不过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组合。刀的选择首先是设计,砍刀推荐两种设计,一种是刃部半玄月式的砍刀,比较适合开路砍藤,另一种是狗腿,目前最省力的设计,适合砍重物。而这两种款式的砍刀各种品牌的刀厂都有生产,推荐品牌,BUCK巴克、Cold steel冷钢、Master大师。而小直刀,一般选择刃口在10CM-17CM左右的,设计上选择尖头,角度35左右的,厚度不低于3CM,现在国际主流设计是4CM厚度,主要功能是削、刺制作简易工具所用。推荐品牌,Cold steel冷钢,Ka bai卡巴,Kanetsune关兼常、T.O.P.S尖端战术、Chris Reeve克里斯里夫等;质量非常棒,建议别去想什么多功能刀,功能越多越不专业。同时郑重建议:刀具是属于我国公安部门限制的,同时有相关管制刀具管理法,请务必依法使用及收藏。其次是求生宝盒,该物品是怀斯曼所著《生存手册》中率先提出的,该书现在被英国特种部队作为教科书之一在学习,所以我建议有此爱好的朋友可以作为入门书来看。至于求生宝盒内的东西一般就是10-16样左右,可以不必完全按照书上所说配备,因为作者不是中国人,他并不了解我们中国的环境、地形、植被等等,那么我简单说下常规的配备:盒子是用的不锈刚烟盒,里面放置打火棒或者美军镁块,鱼钩,线,针,小指南(纽扣大小的液体指南,各户外店都有,我实验过三楼扔下去依然正常使用),陷阱金属线(淘宝网上有卖,实际上就是细钢丝),避孕套(这个我解释下,户外人士都知道是防水,取火,放大用的),钉子3到5颗,药类(根据个人需求最多两个小药瓶装必须的药,如抗生素等),1.5米空降绳(自己做弓用,和止血带,设陷阱),安全别针,钢锯条,小节蜡烛,手术刀片。这里面的小东西每一样都有巨大用处,尤其在你丢失其它装备的情况下,这也是为什么它叫宝盒的原因。要求:放置在左边胸口口袋,质量好的钢盒还可以挡刺甚至挡子弹。

然后是水壶了,军用水壶就是不错的选择被多数生存迷所使用,人类在没吃的情况下可以活30天,但是没有水的情况,我们只能活7天。不是任何地方都有可饮用水源,所以水壶在我看来它有的时候装的就是生命时间。因此对它的性能要求就比较高了,抗低温,抗高温能力,防摔性能,也许你会认为随便购一铝制水壶防摔就很好了,那么你就错了,1:铝制摔了会留下难看的伤痕,2:你可以试下一多摔几次就有破裂现象,尤其在装满水的情况下坏的就更快了,3:我说铝制的还重了些也许你说我太挑剔,但是确实如此,因为比那轻的材料有太多,4:保持水的质量方面,我知道有很多铁驴就是平时生活中也用自己的水壶喝水,一个铝中毒问题不说了,二个水的质量如何保证?那么就得有保质涂层,这样的水壶也只有SIGG希格了,军用品牌推荐黑鹰,国产军壶也比较可以,主要还是根据个人爱好。

最后的A类装备GPS,是丛林中才添加的定位仪。有朋友也许会问不是相对便宜些的指北针呢?因为在你冒险的过程中,你并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你将进入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比如磁场问题可曾考虑过?我相信若一个人将一个地方了解的非常透彻了,那是不会去户外的,至少多数户外人士所去的地方不喜欢去过于去了解。GPS操作简单,受磁场影响也相对少许多,推荐品牌麦哲伦。B类装备,急救包,背包,天幕,鞋子,吊床;急救包是二类物品中最为重要的。其中包括内外伤,伤风感冒病痛等等各类工具及药物。丛林中的毒蛇横行,是常规排行的第二致命威胁。工具类,毒液吸取器(淘宝有卖)或者自己制作,用普通的注射器将前端切去成平口,蛇伤口一般很小,放在伤口上抽动拉杆便可将毒血抽出来大部分。至于为什么需要这东西,因为你有可能有什么牙龈发炎啊,有小溃疡啊,而且及有可能是你不知道的情况下,用嘴去吸毒,一个小小的破皮也能让你死的比被咬的人还快。小剪刀、手术刀片、小药瓶、同时还有些比较少见的药,季德胜蛇药。高山类使用的珍珠七十,治疗缺氧头痛,常觉,高原引起的消化系统,还有种治疗高原引起不想吃东西的药叫玉宁尼阿,这些是国家级登山队必带的药。然后是维生素类的,如善存就不错,蛋白质类的可以是粉也可以是棒,随便了;这些是保证身体营养不缺乏而导致出问题的,然后就是一些,止痛,止泻,止咳,感冒,消炎,云南白药,抗生素,急救毯(淘宝也有),绷带,止血带,包扎胶布,酒精片,或者比的净水药片也可以,一次性手套,用处很多哈,有条件的还可以带两根小号针,和急救针药。

背包的选择上有些细分,那就是丛林背包需要在登山背包上重点考虑一个性能要求,那就是耐磨性。主要原因是丛林荆刺繁多、环境复杂、地形多变。这样的环境下,若背包被磨损或者被刺坏,只能选择舍弃BC两类的多数装备轻装上阵。也不是不能轻装,只是安全系数低了不少。至于背包的选择方法和装包方法这里就无法一一说明了,总的来说选质量较好的包是比较重要的。推荐品牌:ARC'TERYX始祖鸟、Granite Gear(花岗岩)、GREGORY(格里高里)、OSPREY。鞋子,我推荐的组合是一双重型高绑登山鞋,和一双备用军胶,一般就够用了。高绑是为了保护你的脚裸,丛林活动中也许没有崎岖的山路,但是丛林中的断树枝、石头、甚至是小坑、还有恐怖的旱蚂蝗都是危险的。一般价格适中的登山鞋就能基本满足防水,耐磨,保暖等性能,当然要是你特别喜欢军靴也可以,不过个人认为一双军靴要达到这些性能的价格就贵多了。在鞋的品牌上推荐:中低端迪卡侬,高端LOWO。天幕和吊床,天幕功能众多,基本性能是防水。要是有条件搞质量好点的,还可以当临时担架用。这两个东西基本就可以说是很好的避难所了。因为丛林地带中雨季较长,在地面非常潮湿,稀泥满地的时候,吊床和天幕就是最好的搭配。此配备用在沙滩也是非常极品的。呵呵,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什么价位的帐篷可以达到三天三夜暴雨的袭击,那么有了天幕外加一顶一般价格的帐篷是不是就可以做了呢?回答是肯定的,所以从各方面说天幕是个好东西。吊床同样是体积小,用处大哈。品牌繁多,很多国产小品牌产品都可以承担此项责任。

C类装备,帐篷,照明系统,睡袋,防潮垫,锅炉,衣物,小工具类

帐篷,刚才已经说到了有天幕搞一般的就够用了,没天幕就搞好点的。从长远看来都是消耗品,只是防水量、保暖性、防风性能上的差距;丛林使用的帐篷一般选择三季帐即可,颜色最好避开大红色,尤其是在上半年入林。因为从户外装备的颜色设计上讲,鲜艳的颜色是为了方便求救,尤其是从天空中看的效果明显,但是从两点上讲丛林的装备就有别于其它,第一,中国境内一般的救援队伍很少配备救援直升机的,其次即使有这样的高级配备你在丛林中也难以体现出来。第二,红色对于不少动物有强烈的刺激性作用,尤其上半年是动物的发情期间,因为着装和装备颜色招来横货的例子我见了不少,所以务必斟酌颜色。推荐品牌:中低端牧高笛、高端乐斯菲斯。

照明系统,一般就是帐篷灯,自发电手电,强光手电,头灯这几种,头灯我是首先推荐的,尤其是高质量的充电式头灯,射程远,高强光。自发电手电可以作为帐篷灯使用,轻便小巧,可以挂在帐篷顶挂上使用。帐篷灯不推荐在丛林中使用,体积大,重量也不轻。强光手电的话根据个人喜好来,不过该类手电是狩猎的好工具。照明系统各品牌的都还不错,毕竟是辅助装备,也没有什么著名的品牌商。

睡袋是体温的保证,也是带来心理安全的装备。目前国内睡袋一般就分两大类,棉睡袋和羽绒睡袋。在设计上一般有木乃伊式、妈咪式、信封式;各有好处和用地,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睡袋的温标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目前来说市场上百分之九十的睡袋都是按照欧洲标准温标执行及标注。所以一般在标注的温标上减去5度是比较合适的,这种算法只适合正品产品。有说法说要减去10度,其实国人的身体素质在提高,没那么差了。在丛林中我推荐信封式睡袋,因为丛林中突发事件较多,根据我计算过的出袋时间,信封式睡袋是最容易出来的(极寒地除外)。推荐品牌:迪卡侬,天石,狼爪。防潮垫,有两大类充气垫和泡沫垫。丛林使用我推荐用泡抹垫。本来这类装备就是为了舒适性更高,自充气的露营和去旅游区可以,但是野外生存就不行,容易破损。当然若是要舒适度达到最高的话,还是双垫齐用的最好,泡沫垫在下,充气垫在上,避免损坏也是高级享受。品牌推荐:哥伦布,极地,春之泉都还不错。锅炉建议用液体燃烧炉,汽油,煤油,芝宝油,酒精都可用,在外农户家的煤油也可以用啊,也就是可再生,燃料方便,气的就不行,锅就不说了,这没什么好说的。衣物类,和登山不有些一样,别穿的花花绿绿的,那是受国外的影响,人家那搜救队都是直升机,所以哪怕就剩一件衣服也方便被救援,你在山上出事了,我不相信政府会有飞机来接你哈,所以求救的方法有好多的,而我们更在乎隐蔽,因为一要觅食,二避免招来不必要麻烦或者攻击。所以一般选择耐磨,易干轻便的服装就可以了,冲锋衣就根据自己的条件选购吧,雨衣反正也是要带的。推荐品牌:探路者、军用511,等等小工具类,帽子,眼镜,防水袋,净水器,洗淑用品,食物类,绳子(长长短短,大大小小,总长度不低于15米),大的可以带工人用的安全绳,有条件的也可以是攀岩绳,小的空降绳。尼龙扁带也可以带点,铲子,要么直的,要么质量好点的,口哨,线锯,镜子,化妆品,对讲,太阳能充电等等,对于领队,配备一个太阳能充电也是很重要的。国产品牌有很多,不作推荐。最后补充下,大家看到的这些装备若是两人组成一小组共同分担装备的话,不但重量上减轻不少,东西还不用重复,如天暮,锅炉,铲子,对讲,等等甚至是帐篷,一组带一个就够了,没必要带那么多。所以一般都有行前会的说法,主要就是领队分配负责人及装备配备和详细路线安排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