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房子加阳光房(巴蜀奇人隐居山西农村,用塑料布搭房过冬,看活成啥样)
- 作者: 楚秀松
- 发布时间:2023-08-16
在农村生活是怎么样的体验
大部分爸妈都为了孩子读书搬到了城里的小小学区房,而今天要介绍的屋主@王暖暖,同样是为了两个孩子,从北京城里的一个花园洋房搬到了北六环外的农村。两个孩子上着村里的小学,每天上学路上可以见到牛和羊,而她自己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就可以爬个野山,村里菜园很多还有鸡舍,过上了这种与大流相逆的生活,她这么说道「家里不需要拥有电视,孩子们不是在商场长大,下乡养娃的新生活,每天都很喜悦和自在。」
她在北京市昌平区租下这个房子,此前是一个十分狼藉的水泥平房,但经历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改造后,这个房子如今有着明亮通透的大厨房和大客厅,洒满阳光种满植物的阳光房,还有一个成为儿童游乐场的大院子。并且家里安装了地暖,也在吊顶做了一个空气热源泵的保温层,「农村冬天会很冷」的问题不复存在。
改造前
改造后
所有图片/描述均选自好好住APP用户「王暖暖」
房子位置北京昌平
房型 3室 1厅
面积 100㎡
装修花费 25万
▲左图为刚租下时候,这个村舍的厨房,右图为改造中的厨房。这个开放厨房装修只用到了砖、水泥和几块木板,简单又好看,比整体厨房便宜不少。这里采光很好,每天早晨阳光都能洒满厨房。
▲在装修时,为了节省预算,没有做柜门,全部以白色帘子替代,颇具巧思;料理台背板半墙小白砖半墙水泥,墙上几个搁板用来摆放更具装饰性的食器或摆件。厨房区域里加上岛台总共三个台面,完全满足日常所需。
▲开放厨房成为自己与孩子们一同料理的亲子场所。
▲客厅分为两个区域。一边是有地毯的儿童区,挨着书柜。书架不高可以任意拿取,孩子可以在天然材质的羊毛地毯上任意打滚,孩子的乐高玩具也都放在这一区域。
▲家里客厅没有安装电视,因为在室内的话,客厅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玩耍;而室外院子里木滑梯、秋千等也是孩子玩耍的宝地,有了大自然来陪伴,孩子们本身没空也没心思看电视。
▲客厅分为两个区域。一边是有地毯的儿童区,挨着书柜。书架不高可以任意拿取,孩子可以在天然材质的羊毛地毯上任意打滚,孩子的乐高玩具也都放在这一区域。
▲家里客厅没有安装电视,因为在室内的话,客厅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玩耍;而室外院子里木滑梯、秋千等也是孩子玩耍的宝地,有了大自然来陪伴,孩子们本身没空也没心思看电视。
▲另一边是沙发茶几区域,沙发是大人平时看书的地方,客厅大白墙后挂着各种装饰画。
▲暖暖说,她很少陪孩子们玩,因为兄妹俩关系亲近,所以互相为伴,不用爸妈常常陪玩,这样自己持续做了七年的全职妈妈,也拥有足够自己的空间。
▲在装修改造时,她打掉了原来客厅的吊顶,露出老房子本身的结构与房梁,让层高优势尽显露出来。
▲藤编电灯和木电扇和房梁的老木色相互交映,还原了乡舍老房的自然拙朴气质。
▲玻璃顶阳光房贯通了西厢房和北房,没有使用一道门,所有区域连成一片,加上大面的玻璃窗与玻璃顶,采光很好,通透极了。上图从上到下分别为:阳光房看向客厅、客厅看向阳光房、阳光房看向厨房。
▲装修改造时,为了冬天不用出门上厕所,将北房和西厢房连接起来做了一个玻璃屋顶阳光房,浴室也位于这里。阳光房的屋顶上,一道道竹子不仅可以遮挡住玻璃顶的脏,也如同百叶窗一般,让阳光进来时形成了迷人光影。
▲阳光房里放满了植物,成为一个植物园,茶几旁摆着一把牛皮椅和一把藤编椅,坐着瘫着两相宜。每天都可以在这个被阳光和植物环绕的阳光房里,惬意地喝茶、与朋友聊天、弹琴等。
▲卫生间位于阳光房,冬天上厕所不用出门了。最简单的黑白色+木色,阳光是最佳装饰品。
▲洗手池、马桶、浴缸三位一体,马桶上方搁板+伸缩杆用于收纳与摆放,在家泡澡是可以看到星星的。
▲主卧只为了睡觉而用,使用了最简单的设计,只有一个大床和大衣柜,刷了大白墙,全部使用木家具。
▲院子里铺上了草皮种了菜,无论对孩子还是大人,都是自从住上了有院子的房子,就再也不想住进公寓楼里了。
▲找木工搭建了集合了滑梯、秋千和攀爬网一体的游乐设施,院子里还有小小游泳池以及宽广的空地,对于孩子来说,这个院子是可以自由跑跳玩乐的游乐场,也便是理想生活。
▲搬来这里之前,这个如今惬意的院子就是个破烂区,毫无利用。
看完她家,你是不是也对这种「悠然见南山」村舍生活有点向往了?我们也与暖暖聊了聊,关于她当初选择这种返璞归真生活的契机,以及现在回看,做出这种逆潮流的决定真的正确吗,住在村里的生活真的如图中那么理想吗?
Q& A好好住 with王暖暖
Q1当时你怎么会想租下这个惨不忍睹的破房子呢?
这个房子最着迷的是阳光,租这套房子的时候,看到满眼阳光洒进屋子还有整个院子的阳光,我立马就租下来。
▲早晨在卧室看出去的样子。
Q2村里生活最让你着迷的是什么呢?和城市生活有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其实我们以前的房子是那种一层带院子的花园洋房,本以为已经是一层了,应该很接地气,但和村里比起来还是不一样。住在村里和出去旅行住农家院的感觉也不一样,这种家的安静、踏实、安定只有长久住在村里才能体会。我们睡觉很早,孩子们八点就睡了,早上也起很早。最近天气暖和,我家老大六点半就自然醒,醒了后就去院子浇浇水,生活状态也更好了。
Q3很多人会觉得住在农村在方便程度上一定会不比城市,你觉得生活在村里有不方便的地方吗,不方便在?
完全不会,搬过来时我感觉可适应了,完全不用过度。小时候我家住四合院,姥姥家就在胡同里,街坊邻居都是同学,现在搬来村里了,我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孩子们也不用看管,村里到处都是伴,特别省心。而且,我们这边社区已经很成熟,随着家长增多,饭馆、咖啡馆、瑜伽馆,什么都有,社区生活也丰富。我们对食物要求很高,在城里时也很少去超市买肉菜蛋奶,都是找有机配送,村里有机蔬菜发展很好,加上现在网购也方便。总之,住村里比以前在城里自在多了,早上送完孩子就爬个野山,感觉更回归生活,也更落地了。
▲「送完哥哥上学带着小妹逛早市,早市上都是村里自己种的,我举着相机拍,卖菜大爷问我拍什么呢?我说这多好看呐,大爷笑起来。」
Q4你把孩子送来村里读书嘛,会对他们有期待吗?
我不想他们成为看着电视在商场里长大的孩子,我就期待他们成为自己,活出自己,有自己想要的就去实现,这就是我们来村里上学的目的。
▲孩子们在村里玩野冰骑车乱跑,玩得野也玩得嗨。裤子衣服玩脏了可以再洗,但童年如果规规矩矩,以后想补都补不回来。
巴蜀奇人隐居山西农村,用塑料布搭房过冬,看活成啥样
山西省中条山横跨永济县和芮城县地界,黄河在这里穿过,风陵渡这里的山势奇特,竹林环绕,古树参天,历代留下了许多道观佛寺,更是许多奇人异仕隐居的地方,这里不但留下古代的传奇故事,也有现代奇闻异事,也就成了我们拍摄民俗的好地方,近期采风路遇一位8旬老人,他告诉我们说山脚下隐居着一位巴蜀奇人,他修炼有术,大冬天零下6度天气依旧住在塑料布搭建的“阳光房”里,不怕寒冷,我行我素,让人刮目相看,好奇心驱使之下,我们决定去看看高人的生活。
顺着老人所指的方向我们很容易地就找到了这位奇人的家,外观就是一户普通民居,推开虚掩的大门院子东南角的“阳光房”便映入眼帘,掀开塑料布门帘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和衣坐在床上看着电视,打过招呼他很热情的邀请大家坐下,环顾四周这个房间大小有20多方左右,建筑材料主要就是几根钢管,其余便是塑料布,简单的再也不能简单,可是其中的生活设施却一应俱全,甚至塑料布墙上还有装饰画,“坐下,坐下,快坐下说话,慢慢看看我的府邸,我就马上起床。”几句四川话将我们的注意力又重新吸引到了男子的那边,大家赶快与他寒暄起来,做了自我介绍。
奇人姓吴,今年已经68岁,说起自己为啥能“隐居”在这里,他打开了话匣子,吴大叔说自己的祖籍是四川省自贡市农村,一生阅历丰富,特别是在婚姻上是个有故事之人,先后娶过6个老婆,这可是一般人难有的经历,1982年在老家娶了第一任,婚后7年因为老婆嫌弃自己胸无大志,不会赚钱而分手,后来他便到了江苏一家私企打工,经工友介绍在当地又说过两个老婆,时间很短,2004年经师傅介绍来到山西永济和一位妇女成了家,没过几年结局一样,后来又走了两户人家都是一样结果,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就是最后的老婆的老院子,她全家都搬进了新房,分手后自己就留了下来,虽然院子里还有几间瓦房,可是自己却不喜欢,便在东南角搭建起了这个“阳光房”来生活。
大叔说之所以把这个叫做“阳光房”这是当地人习惯的叫法,冬季巷道里常有老人聊天闲坐,用钢架和塑料布搭建的简易房子既能遮风挡雨,阳光还能照进来,这个来处可能就是借鉴了现代农业的温室大棚的原理,自己建的这个“阳光房”使用了两层的塑料布,中间用硬纸板进行了加固,已经住了好几年了,自己也积累了抗寒的经验,冬天过冬没有一点问题,具体有两方面,一个就是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抗寒素质,一辈子可以说是走南闯北,养成了锻炼身体的生活习惯,每天是晨练长跑,冷水洗脸,身体既能已经适应了南北方不同地方的气候;第二方面是做好抗寒防护措施,入境随俗,穿衣上选择了羊毛制品,晚上用上电热毯,盖上厚被子就足以应付冬季寒冷天气。
“其实这人适应环境能力很强,不能过得太过于娇贵,我觉得还是增强抗寒能力要好,总生活在温室里也不是好事情,你看看我现在的身体抗寒极强,无论天气再冷我依旧是这样过着,丝毫不影响我的行动,整天到处乱跑,当地很多的同龄人则不然,只要上冻就躲在暖房里不敢出来,我的身体还比他们好的多,今天已经是零下6度,我住在里边一样舒服。”
吴大叔告诉我们说他现在算是个退休工人,当年在江苏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了几十年,退休后每月能拿到1300多元钱的退休金,现在农村生活每月也就是800元左右的花销,这还是高标准生活,一个人足够了,经历了多次婚姻他也想明白了,缘分是不可强求的,上天给了他6次机会,可始终就没有一个圆满的结果,这就是他的命,现在要为自己活着,并且要活得有滋有味,用有限的退休金过一个无比快乐的日子,这也是他不再花多余的钱收拾老房子的原因,简单方便的“阳光房”很适合他,过几年旧了就再重新建一个,也花不了多少钱。
大叔把厨房放在了老房子里,外边还特意搭建了一个封闭式的过道,材料依旧是自己喜欢的塑料布,从这里走到院子里明显感觉不到有寒风的刺激,看来这个办法相当的管用。
大叔起床后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按照他的生活习惯是要吃下午饭的,他说现在一个人过得挺好,睡觉自然醒,想睡好久就好久,肚子饿了才做饭,不想做饭就去市里吃小吃,反正是一人吃饱全家饱,只要自己喜欢就足够了。
“我来山西算起来也十多年了,尽管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上没有大的变化,可是也能接受你们这里的吃法,平时主要还是以米饭为主,偶尔也吃吃你们当地的饭食,比如这个冬天的小米红薯粥我也很喜欢,早上起来烧了一大锅,稠稠的喝了两碗,下午热一热再吃,一天两顿饭就有了,明天再做我四川人喜欢吃米饭。”
大叔把热好的小米红薯粥端进了他的“阳光房”里,坐在茶几前拿出两碗菜,一碗是青菜炒鸡蛋,一碗是回锅肉,看来他的生活标准还是相当高的。“我们四川人和你们山西人不一样,你们赚下钱只知道盖起高大的房子,吃喝肚子饱就行,可我们是吃喝第一,身体要健康,你要吃的好我还要比你吃的好,所以我现在住房就不讲究,吃好喝好是关键,尽管我住的阳光房,可是我活的快乐。”
大叔很会享受生活,简易的“阳光房”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电视机都更换过3个了,手机也有3部,甚至为了玩小视频还特意买了一个小平板,出行代步的电动车也从原来的两轮升级到三轮一直到现在的四轮车。
吴大叔是个热爱生活的人,“阳光房”外边挂满了一些塑料花,这些都是大叔从超市买回来的,把家里装扮得很漂亮,衣服穿着上比较喜欢红色,家里挂的红衣服有10多件,几乎各个季节都有红色,他说红色热情奔放,一直是自己喜欢的颜色,人生就要心里阳光,还要外表阳光,给人都是阳光形象。
“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既然决定落在这中条山下,就要融入这里,这里冬季寒冷御寒的方法也要像当地人学习,住房条件不好改变,主要就从自身素质上想办法,除了加强锻炼其次就是饮食上向当地人学习,常在田间挖一些个野菜吃,比如村民们冬天喜欢吃的蔓青,就是个好东西,这是个热性,俗成小人参,大补。”大叔很仔细,蔓青煮粥,它的绿叶还要吃菜。
吴大叔说自己和第一个老婆生有两个孩子,儿子判给了他,已经长大在外边打工去了,现在不需要自己照顾他了,回顾自己的一生总结了一点,“人不论娶过几个老婆还是原配好,以前不管双方是合不来还是有什么问题都应当坐下来谈,不可意气用事,错走一步就会步步错,说实话到现在我还是很在意我第一个老婆,好几年没有回过老家了,计划在这两年回家一趟,再看看老家。”
吴大叔说“当地村民对我很好,他们尽管对我的生活方式有看法,觉得我有些另类,开玩笑说我就是个‘奇人’,可是从来不嫌弃我,甚至还会送给我一些蔬菜水果,经常有同龄人到我家游玩,一起聊天打牌下棋,当然了冬季对我的阳光房还是接受不了,主要就是忍受不了这里的温度,我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感觉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