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古代建筑屋顶样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主要有哪些样式)

  • 作者: 楚维炜
  • 发布时间:2023-10-20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样式的最高等级

中国古代屋顶常见形式依等级排序: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和攒尖。

1、庑殿式

庑殿式屋顶是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且四个面都是曲面,又称四阿顶。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样式。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特别隆重的用重檐,著名的如北京的太和殿。

2、歇山顶

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它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其特点是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来,形成一个悬山式的墙面。歇山顶常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如北京故宫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

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等次仅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是我国一般建筑(如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或出山。

4、硬山顶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纂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5、攒尖顶

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亭、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

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

五种基本屋顶样式

中国建筑五种基本的屋顶样式为:庑殿、歇山、硬山、悬山、攒尖。

据了解,古代建筑中屋顶的设计对整个建筑立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设计屋顶的时候都是非常认真的。它们使用的脊梁数量、坡面数量和结构特征都有很明显的不同的。

庑殿:结构总共有五脊四坡,其中五脊是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四坡分别在屋顶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坡面稍有弧度。

歇山:总共有九脊四坡,其中九脊是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四坡分别在屋顶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与庑殿不同的是左右两个坡面是梯形。

悬山:总共有五脊二坡,其中五脊是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二坡分别在屋顶的前后两个面,并且屋顶两侧突出于山墙。

硬山:也有五脊二坡,其中五脊也是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二坡分别在屋顶的前后两个面。与悬山不同的是,屋顶两侧与山墙齐平。

攒尖:只有垂脊没有正脊,屋面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尖顶,坡面根据脊梁的数量变化,有三角、四角、六角、八角等,平面呈圆形或者多边形。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吉祥色彩。

其实在古代建筑中,皇宫内采用的瓦片一般都是黄色的,因为黄色代表了皇帝的颜色。此外,在古代建筑的屋顶中,一般都使用了弧形瓷砖以及红色的木制品,因为这些物品代表了幸运。此外,绿色也是古代建筑瓦片中使用较多的颜色,寓意是和谐以及财富。

2、对称布局。

古代时期,中国的建筑风格分为很多种,比如皇宫建筑、住宅建筑、寺庙建筑等等,但是这些建筑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据了解,大多数的建筑都采用了对称布局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建筑物都处于南北轴线上。

但是中国的园林就没有遵循对称的原则,它更加追求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融入了自然风光进行建造。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主要有哪些样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主要有:庑殿式、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庑殿式,庑殿式屋顶是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且四个面都是曲面,又称四阿顶。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样式。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特别隆重的用重檐,著名的如北京故宫太和殿。

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它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其特点是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来,形成一个悬山式的墙面。歇山顶常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如北京故宫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顶。

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等次仅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是我国一般建筑(如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又称挑山或出山。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纂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亭、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

盝顶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卷棚顶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中国古代建筑五大屋顶形式

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

1、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2、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又名四阿顶。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3、悬山顶: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歇山顶: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与垂脊间有四条戗(qiang)脊。(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5、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如果说上述四种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6、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除圆形攒尖顶无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汇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江南各式屋顶的屋檐与屋角的起翘都大于北方,然以攒尖顶最为悬殊,有飞檐之称。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