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东北农村带火炕平房设计图(东北火炕结构图)

  • 作者: 彭洲江
  • 发布时间:2023-09-19


中国西北部房屋的建筑风格

下表是陆元鼎先生对中国民居的一个简单分类,希望对你有帮助

民族或地区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主要建筑材料外观主要特征

1汉族

北京平原地区亚寒带

寒冷干燥平原木、土、砖平面前堂后寝、中轴对称、内部院落相同、规整严谨、为典型的四合院

外观青砖灰瓦、稳重朴实

室内装饰装修丰富

东北寒冷地区寒带,寒冷日照少平原木、土墙体和屋顶较厚,宅前院落宽敞

住宅南窗大、内部火炕采暖

中原黄河流域亚寒带地区平原黄土窑洞民居,建筑内部深厚,构造简单

外观拱券门窗、凹凸墙面,厚实简朴

长江下游江南地区温带地区

夏热多雨

冬寒冷平原

多河木土砖

山区有石水乡民居特色,建筑与河湖相结合

建筑内部通透开朗、庭院种植花木

外观简朴秀丽,体型组合灵活匀称,地方材料质感强

闽粤南方地区热带、亚热带地区

湿热多雨,多台风丘陵地

多河流木、土、砖石平面外封闭内开敞,布局为以小院建筑为组合单元的梳式或密集方式

建筑密切结合气候、组成厅堂天井、廊道相结合的通风体系

外观规整朴实、细部轻巧明快,富有南方特色

川贵山区温带、亚热带

地区夏热多雨冬冷多山木、石、土建筑结合山地,有台、坡、梭、拖、挑、吊灯多种手法

外观以披梳屋顶台、吊结合地形和穿斗式结构为其主要特征

2藏族寒冷、少雨

日照少高原

多山块石、木石砌厚壁台阶式平顶建筑,石条密肋楼板、密肋屋面、布帷幕窗楣、石框梯形窗,放牧地区则采用方形活动帐篷

3蒙古族寒冷少雨草原木条、牦毛圆顶毡毛穹窿顶帐包

4维吾尔族温带

大陆性干旱气候沙漠

盆地土、木封闭性院落住宅,拱廊内院,平台屋顶

土坯建筑与结构,外型朴实,体性错落

尖拱和火焰式细部样式,装饰丰富

5白族亚热带地区

湿热靠山近水木、土、砖平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外观由照壁、大门、围墙、两山墙面组成,高低参差、造型匀称多变化

门楼、照壁、山墙面重点装饰、华丽丰富

6傣族热带、亚热带地区湿热多雨平原

多水竹、木、土独院干阑式竹楼。敞廊、敞梯、室内开敞通透。高耸式歇山顶

7壮族亚热带地区,湿热多雨丘陵

多山木、土干阑式麻栏建筑,平面多开间,厅堂大空间。外观完整,轻盈简朴。村寨建于半山、沿等高线布置、疏密相间,规整而有序

在东北农村火炕太热,对人有那些危害

谁也不会把炕烧到烫吧,一般都是和体温差不多。好处就是暖和,坏处就是容易造成体内水分流失,容易上火,且上下炕,忽冷忽热容易感冒。

东北农村火炕炕沿是什么木材

东北农村火炕炕沿,过去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一般采用杨木、柳木,条件比较好的,采用桦木、椴木、落叶松等。

在东北使用炕沿,可以防止人与土坯接触,由于东北气温低,炕沿具有防寒的功效。

火炕,过去是使用土坯砌成,只能使用炕沿;现在由于条件的改善,火炕采用砖砌成,炕沿也改成使用大块地板砖。

从东北炕沿的变化历史,可以看出东北农村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给广大农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东北火炕结构图

北方用土或砖砌成的、睡眠时为了抵御寒冷的睡眠器具叫“火炕”。

“火炕”的缺点:浪费有效资源(产热时消耗的木材等);不环保(燃烧时产生对人和环境都有影响的污染物);供热劳动强度大(人工操作);温度控制不易把握;应用范围不广(只限农村地区)等。

烧火炕时需要灶台,火炕不好烧,毛病大多会出现在灶台。

我国传统的老式灶具有一不、二高、三大、四无的弊病:

一不:通风不合理。旧式灶没有通风道(落灰炕),只靠添柴口通风,从添柴口进入的空气不能直接通过燃料层与燃料调合均匀,所以,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同时,从添柴口进来大量的冷空气在经过燃料表面时又降低了灶内温度,带走了一部分热量,使得一些可燃气体和碳不能充分氧化。常言道:“灶下不通风,柴草必夹生;要想燃烧好,就得挑着烧”。

二高:锅台高,吊火高。旧式灶只考虑做饭方便和添柴省力,而没注意燃料的燃烧和节约。无论锅用的锅台都搭得很高,锅脐与地面的距离很大,使火焰不能充分接触锅底,大量的热能都流失掉了。这种灶开锅慢,做饭时间长,正是“锅台高于炕,烟气往回呛;吊火距离高,柴草成堆烧”。

三大:添柴口大、灶膛大、进烟口大(灶喉眼)。旧式灶由于这“三大”使灶内火焰不集中,火苗发红、灶膛温度低。灶内又没有挡火圈,柴草着火就奔向灶喉眼,火苗成一条斜线,火焰在灶膛里停留时间较短,增大了燃烧热能辐射损失,使一部分热量从灶门和进烟口白白的跑掉了。

四无:无炉篦、无炉门、无挡火圈,无灶眼插板。旧式灶由于无炉篦使灶内通风效果不好,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出现燃烧不尽和闷碳的现象。由于添柴口无炉门,大量的冷空气从炉门进入灶内,降低了灶内温度,影响了燃烧效果,增大了散热损失。由于灶膛内无挡火圈,使灶内的火焰和高温烟气在灶内停留的时间短,火焰奔向灶喉眼不能充分接触锅底,锅底的受热面积小,做饭慢,时间长,费燃料。由于旧式灶没有灶喉眼插板,因此造成灶喉眼烟道留的小了,没风天时抽力小,烟气就排不出去、出现燎烟、压烟和不爱起火;灶喉眼烟道留的大了,在有风天时,炕内抽力大,烟火又都抽进炕内,出现不爱开锅,做饭慢等现象。同时,又使灶内不保温,火炕凉的快,也增大了排烟损失。所以:旧式灶费柴、费煤、费工、费时,热效率低。

同时,旧式炕还有一无、二不、三阻、四深的弊病:

一无:旧式炕内冷墙部分无保温层。冬季,炕内冷墙部分(前墙、后墙、山墙)的里墙皮有时上霜、挂冰、炕内热量损失很大。同时,里墙内如抹的不严,造成透风而又不好烧。如果在冷墙部分增设保温层,可防止透风和减少炕内热量损失。

二不:旧式火炕的炕面一是不平,二是不严。过去搭旧式炕是“不管炕面搭成什么样,最后全用泥找平”。这种作法是不对的。炕面不平,烟气接触炕面的底面流动时的阻力就大,影响分烟和排烟速度,炕面不严则炕内支柱砖受力而不均,出现炕面材料折断和塌炕的现象。炕面材料之间接触不好,炕面泥薄厚不均,又直接影响炕面的传热效果。

三阻:旧式火炕炕头是用砖堵式分烟,造成烟气在炕头集中和停顿,因此炕头分烟时阻力大。炕洞大多采用卧式死墙砌法,占面积大,炕面的受热面积就小,同时,在炕洞内又摆上一些迎火砖和迎风砖等,造成炕内排烟阻力大。火炕的炕梢由于没有烟气横向汇合道,而是用过桥砖搭的炕面,造成排烟不畅,炕梢出烟阻力大。这“三阻”使得火炕不好烧和不能满炕热,增大了炕头与炕梢的温差。

四深:旧式火炕的“炕洞深”、“狗窝深”、“闷灶深”、“落灰膛深”。这“四深”使炕内储存了大量的冷空气。当炉灶点火时,炕内的冷空气与热烟气就会形成热交换,产生涡流,造成炉灶不好烧。这些冷空气还要吸去和带走很多热量,使之多烧燃料炕还不热。

总之,旧式灶炕由于这些弊病的影响,所以经常是不好烧,炕不热,屋不暖;要使炕热屋子暖,就得多搭炉灶,多烧燃料,造成费煤、费柴、费工、费时、费材料。

那么,新旧炕灶都有什么区别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了解到,旧式灶没有通风道,灶膛大、灶门大、喉眼大,柴草不能充分燃烧,热量损失很大,费柴、费煤、费时。旧式炕结构不合理:炕内落灰膛、闷灶、“狗窝”、炕洞都很深,搭炕时既浪费了很多材料,又在炕内贮存了大量的冷空气,以致炕凉屋冷。有时炕灶冒烟使得室内烟雾迷漫、灰尘乱飞,把人呛得涕泪皆流。有的灶,火苗从灶口外窜,炕头局部过热,有时造成火灾。总之,旧式炕灶热能利用率仅有20%左右,既浪费了大量的燃料,又延长了做饭时间,炕还不能全热,还不安全,不卫生。

新式炕灶按照燃烧和传热的科学原理,合理地进行了设计:对炕灶的热平衡和经济运行进行了优选,改革了炉膛、锅壁与灶膛之间相对距离和吊火高度、烟道和通风、炕内结构等,并在炕灶方面增设了保温措施,提高了余热利用效果,扩大了火炕的受热面和散热面。因此,新式炕灶结构合理,通风良好,柴草燃烧充分,炉灶上火快,传热和保温性能好,炕灶热能利用率达到50%左右。所以,新式炕灶省燃料,省时间、好烧、炕热、屋暖、使用方便、安全卫生。

“北方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连灶”(俗称“吊炕”)是辽宁省农村能源科技人员在“七五”、“八五”期间,依据建筑结构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气象学等多种学科反复研究,不断实践而研制成功的。其灶的热效率由过去的14%—18%提高到25%—35%,炕灶综合热效率由过去的45%左右提高到70%以上。炕内宽敞,排烟通畅,结构合理,炕温能做到按季节所需调解,温度适宜,不仅热效率高,而且外形美观,型为床式,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被称为农民家中的“席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