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山村土房改造视频(讲讲太平的三个村子)

  • 作者: 沈语忆
  • 发布时间:2023-12-12


毛岙古村旅游景点介绍视频 毛岙村游玩攻略

宁波这个网红景点不仅有花海,原来还是露营胜地,湖光山色美如画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的最北面,慈城镇和慈溪市、余姚市交界处有一个古村,居于云湖畔,是江北区最美丽的旅游乡村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美丽的特色民宿,是旅游、休闲、健身、露营乃至玩水的好地方。我来过这里多次,每次都能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宁波市达蓬山、五磊山一带形成连绵的山峰,群山之间有许多湖泊、水库。每一个水库与山岙的交接处几乎都有一个古村,它们背山面水,风光秀丽,譬如三圣殿水库旁边的秦山村、毛力水库旁边的毛岙村等。慈城的南联村和这两个古村相距甚远,可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依山傍水,风景奇绝。

南联村坐落在慈城镇英雄水库的北面。英雄水库是南联村的南大门,两旁的湖滨公路是进村的主要通道。这一点和秦山村、毛岙村也很相似,不同的是除了湖滨公路,南联村还有一条完全不临水库的进村通道。这条公路在南联村的西南,名为季北线,途径八字村,可以到达慈城古县城。

据历史资料记载,南联村在宋朝时期已经形成村落,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村子里最老的历史古迹当数村子东北角的傅家古井,有300多年的历史。这口古井居于山脚下,旁边有一条清溪流过,井边有一棵高大的古树,井水四季不涸,冬暖夏凉,至今依然是南联村村民的饮用水源。

傅家古井旁的清溪是村中溪水的源头,它穿过而过,在村子里留过美丽的风景,最终流入英雄水库。沿溪是南联村风景最为美丽的地方。距离傅家古井不远有几十棵高大的古树,树下有一口水潭,水边古宅错落。这些古宅如今被打造成为一家民宿,名为隐居。

隐居民宿是宁波有名的网红美学民宿,室内清洁而温馨,院落清净则雅致,院外清幽而宁静。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极富文艺格调,而又带着浓郁的乡愁气息。作为消费者,可以在这里看露天电影,坐在院落里荡秋千,听虫鸣,喝清茶,或者沿着山上的游步道漫步,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

因为文艺的装饰和静谧的环境,隐居民宿成为一处休闲打卡地。即使不来消费,在这里游玩拍照都是很惬意的。这里的陈设带着浓浓的乡风,只要你的摄影水平够好,很容易拍出有质感的大片来。

如果说古井之幽是南联村中的特点,那么山水之丽则是南联村外最迷人的地方。南联村的南面和东面皆为英雄水库。英雄水库修建于1958年,又被称为云湖,四周环山,风光秀丽。云湖里有两个半岛,均坐落在南联村东南面。这两个岛屿一个叫龙头小岛,一个是云湖窑址。

龙头小岛是一座矮山,最高处建有一座凉亭,是云湖畔的制高点和观景胜地。站在亭子里,四周的风光尽收眼底,湖上的丽影一览无余。湖上的清风不时地吹过来,让亭子里异常凉爽,使这里成为一处极佳的乘凉地。

龙头小岛的入口处是一家茶栈,名为九九云水谣,室内装饰也极有格调,坐在玻璃幕墙前的茶座旁,可以一边喝茶聊天,一边欣赏湖上美景。云水谣茶栈对面的山下也有一家餐厅,可以为游客提供快餐式的餐饮服务。

这座小岛现在被辟为山地自行车越野公园。从这里开始往北经过湖面,有一条曲折而修长的湖上栈道,被称为云湖绿道。这条栈道全身为砖红色,沿途风景秀丽,是宁波有名的网红观景长廊。春季前来长廊边的矮山上有成簇的杜鹃花,颜色不一,姿态各异,低调而美丽。

从自行车越野公园沿着云湖绿道往北走不了多远,又有一座小岛,因为在这里发现了千年云湖古窑,被称为云湖窑址。英雄水库的另一个名字“云湖”,就来源于云湖窑。这座小岛也是一座小山丘,最高处同样有一座凉亭。山丘坡度平缓,是一处露营胜地。在这里露营,夜晚看星星,早上看日出,晨起漫步赏景,呼吸新鲜空气都很适宜,既安全又浪漫。

南联村也是一个红色乡村,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曾经在这里参与抗日战争,保家卫国。如今无论在村子里还是在湖滨,都能看到红色元素的壁画或主题雕塑。

英雄水库周边分布着南联村、五联村、五湖村、金沙村等村落,其中南联村无疑是最亲水,最美丽的一个,这里的湖光山色宁静而秀丽,非常值得一游。

旅游小贴士:

1.门票信息:免费

2.地理位置: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南联村

3.自驾导航:可以用导航软件搜索“南联村”,按照导航路线指示自驾前往即可。

4.公共交通:宁波火车站乘坐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慈城”站下车,换乘336-2路公交车——“南联”站下车即到。

这里是楚语乐游记,努力行游中国,推介优美风景,记述旅途风情,每日更文,欢迎关注。

宁波最美乡村哪个好玩

章水镇李家坑村

“深藏”于海拔800多米杖锡山麓下的李家坑村,靠山而居依溪而建,灰瓦白墙疏朗有致。村子有着400年历史,也曾书声琅琅,出过不少人才。村落民居虽无显赫大宅,亦多精美小院,是鄞州区四明山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村落。农耕“原性”生活村落风貌保护基本完好,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春晓街道慈岙村

慈岙村青山依依,流水潺潺,鸟语花香,道路整洁,生态环境美观。在街道、村社与每个村民的努力下,慈岙村正在变得越来越洁净、越来越美丽。

洪塘街道鞍山村

青砖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的宅院显得古朴而又幽静;绿树清河木栈道,几步开外便有一座凉亭现如今的鞍山村,水韵江南乡村美,已成为宁波市民踏青游玩的首选地。来这里休闲旅游,乐趣颇多,有农耕丰谷陈列体验馆、鞍山文化艺术展馆、家乡米酒坊、尧青美术工作室、民宿、农家乐等等,定会让你乐不思蜀。

慈城镇毛岙村

毛岙村三面环山,只有一路相通。去毛岙,首先得经过一座水库,叫毛力水库。车子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一个转弯之后,山脚下也突然转出一潭碧绿的湖水,这种情景总是令人有惊艳之感。在那里保留着更为纯粹的原始面貌,于是,山水便是毛岙最大的卖点。毛岙村还被评为“浙江省最佳自然生态村”。到这样一个生态村庄,有农家乐、溪流水、垂钓园、坑道洞、环湖骑行等,这个周末心情倍爽。

洪塘街道邵家渡村

邵家渡村是有名的蜜梨生产基地。大部分河道完成了驳坎,临河而居成为村庄的一大特色,整个村庄充满浓厚的自然田园气息。

西坞街道金峨村

金峨村是奉化百里花卉长廊中的一颗明珠,坐落于金峨山西麓,是具有典型江南特色的丘陵带山村。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空气中常年飘着植物沁人心脾的芳香。

大堰镇常照村

常照村农居白墙黑瓦,错落有致,村口大片花田姹紫嫣红。浙东最长石拱桥福星桥、百年英济庙、千年红豆杉等古迹保存完好,村内干净整洁,流水潺潺。

龙山镇方家河头村

方家河头村是慈溪市唯一保存完整的千年历史文化古村落,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溪涧环村流泻,地下水脉畅盈,遍村古木成荫,踏入“河头”之境,山水之灵气萦人。

庵东镇海星村

海星村是一个有“味道”的海滨小村,这里岸青水绿,风景如画,更有广阔的滩涂、连片的农田。建设了一批环境优美的集聚小区,形成了纵横交错、错落有序的道路、河网、绿化景观,是省级文明村、卫生村。

庵东镇桥南村

桥南村处处是景,有清澈的小溪,整洁的道路,美丽的庭院,现代化的农家别墅,别具风味的景观公园。

政府如何推动民宿乡村旅游项目

乡村民宿是利用农村住房为游客提供以住宿服务为主,并综合民俗活动、农业体验、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内容的一种农家乐休闲旅游新业态,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

近年来,省、市、区先后对发展乡村旅游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并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乡村民宿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区作为宁波市最大的中心城区,北山南水,城乡兼具,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依托自身比较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经济,不仅对加快我区中

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区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休闲江北的具体举措。因此,我区应该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经

济。我们根据近期的实地调研走访,就此提些建议和意见,供参考。

一、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区乡村民宿尚处于起步阶段,零星分布在洪塘街道的鞍山村、慈城镇的毛岙、五星、三勤村等地,称得上民宿的经营实体不足10家。如毛岙村现有民宿2家,23间标房,收费标准约为100元/天,每家年收入为30万元。但多数处于半停业状态,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据调研,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缺乏规划引导,项目配套不完善。我区尚未就乡村民宿发展出台相关规划,没有对民宿以及民宿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等进行统筹谋划,民宿经

济处于自我发展状态。发展民宿一般需要有两日以上的旅游行程作为配套,我区民宿发展可配套的旅游资源则较为零散,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如鞍山村,主要向游

客推介的主打项目是北山游步道登山游、保国寺古代建筑游两个旅游产品,这两个旅游项目均可以在一天内完成,不足以使游客产生“住下来”的欲望,留不住游客

使民宿产业发展受限。当前,全区实际正常运营的民宿没有几家,还没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域。与德清、象山等地相比,我区乡村民宿

发展明显滞后。

(二)缺乏专业化运作,主题特色不突出。我区民宿经营者主要是当地农民,经营理念较狭窄,管理服务人员的职业化程度较低,民宿主题不突出、特色

不明显。如,在房屋装修上照搬城市宾馆装修,缺乏乡土气息;在经营特色上,与象山的渔家乐、德清的洋家乐相比,缺乏自身吸引游客的亮点。其次,民宿的市场

定位模糊,没有针对青年白领、退休职工等不同的消费者而进行市场细分。

(三)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要素制约严重。一是受现有政策的制约。由于我区民宿是由农民自行建造,没有正规的施工单位,无法提供竣工验收报告,按照有关规定是不能取得消防安全许可证;同时1995年前建造没有房产证的农房,或有房产证但无环评报告的民宿都无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开业后无法向消费者提供正规发票,意向开办民宿的经营业者对此顾虑较大。二是缺乏民宿经营用房。由于现行政策规定农村住房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层,最高不得超过8米”,导致大部分农村住房面积限制在200平

方米左右,使民宿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受到限制。从毛岙村的调研情况看,除了农户因工作等原因迁到城镇后空置的房屋可用于开展民宿经营外,既要满足农户自

身居住,又要有空余房屋用于民宿经营的农村住房几乎没有。三是缺乏资金。现在民宿经营主要是个体投资为主,自我发展,财力上不足以完善娱乐、购物、交通、

卫生等旅游基础设施,使得区域规模效应不明显。毛岙村有两家经营状况较好的民宿经营者,各投入了200多万元用于农房改建、翻修,已无更多财力用于完善交通、卫生、村庄环境等公共配套,另一方面也缺乏建设主体资格。

二、外地先进做法

(一)象山农家客栈发展经验

象山县依托旅游景区、农渔产业、山海资源、民俗文化和乡村环境,充分利用农家院落,积极发展“民食、民宿、民游”农家乐项目,先后出台了《象山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家客栈”建设的实施意见》,实现农民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转型升级。2013年全县农家客栈共接待游客34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72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91%。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县级层面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乡、街道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设立工作站;农家客栈有关村建立服务站;发挥县农家乐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农(渔)家乐各经营业主依法经营、提升服务。

二是加大扶持政策。象山县对农户改建、税收、信用贷款均明确了扶持政策。如,县对农户改建每间标准房补助2000元,单张床铺的补助1500元,镇乡、街道按1:0.5以上比例给予配套。对农家客栈经营农户10户以上、床位在200张以上,且建立村级服务组织、设有游客接待中心和其他必要的旅游配套设施的村,县财政给予8万元的补助。对列入县农家客栈计划建设村,验收后3年内其缴纳税收当年地方财政所得部分全额奖励给村集体,用于日常管理和村庄环境整治。开展农家客栈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积极开展小额贷款服务,并给予利率优惠。

三是规范经营管理。县公安、消防、卫生、环保、工商等部门简化审批手续,强化对农家客栈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培训,推进农家客栈规范化发展。因地制宜制订农家客栈消防、治安安全和卫生、环保标准,促进农家客栈标准化建设。

(二)德清农(洋)家乐开发经验

近年来,德清县依托莫干山、下渚湖的自然禀赋,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200多家,其中以“洋家乐”为代表的精品民宿近50多家。2013年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70.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07亿元。

一是形成合力。县政府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领导小组,制定《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意见》,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成立县农(洋)家协会和西部涉外休闲度假项目服务小组,会同建设、国土等职能部门,针对精品项目予以特事特办,合理营造良性发展氛围。

二是做精项目。选择环莫干山和下渚湖区块实施精品示范工程,聘请专业设计师上门服务,完成一批精品特色农(洋)家乐改造;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和

投资政策,吸引文化人士前来投资,兴办具有文化内涵的精品“洋家乐”,提升区域品位,如裸心谷、法国山居等,其中裸心谷年营业额达1亿元。

三是实现多元发展。在发展农户单体经营同时,积极引入青年旅社、文化公司、国际友人、创意人士等多元投资经营者,打造单体农户、国际度假村、废旧老宅改造、户外俱乐部、大型农庄、文化创意会所型等不同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四是加强产业融合。通过规划引导,将特色种养殖业、本地饮食文化特色与农家乐联动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

三、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借鉴外地乡村民宿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做法,我们对加快发展我区乡村民宿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规划布局,试点先行。建议区政府研究制定民宿发展的布局规划,对现有民宿发展摸底排查,并根据自然景观、村庄条件等,出台相应的民宿

发展规划线路图,明确重点发展区域,与新农村建设、拆迁和保留村规划等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形成目标明

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规划。规划编制时要注意江北农村地处城市近郊的区位,准确定位。建议对毛岙、三勤、鞍山等具有资源优势和建设

基础的村先行试点,可通过村统一经营、村民自主经营或引入工商企业主体等多种模式进行开发,突出民俗活动、农业体验、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不同主题,打造

适合不同消费者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乡村民宿产业体系。

(二)加大政策扶持,突破制约。建议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乡村民宿经济的发展:一是在民宿建房用地保障和容积率控制方面,建议拓宽民宿建设

用地渠道,放宽容积率指标控制,简化审批程序,保障民宿发展用地需求,对于用于民宿发展的临时建筑在政策上予以适当突破。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借鉴象山的经

验,对民宿经营户按床位给予一定的补助;对有一定规模民宿经营户数的村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或游客接待中心等,给予适当的补助;对于资源禀赋较好、市场前景广

阔的精品项目予以重点补助。三是在环保、工商、消防等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的审批事项上要有所突破。建议有关部门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和做法,坚持先发展后规

范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订准入门槛和审批办法,设置相关达标要求的政策,对符合达标要求的民宿发放证件,以保证其正常经营。

(三)加强指导和服务,确保有序发展。一是建议区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服务,帮助试点村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根据试点村的特点和优势,按

照市场细分原则来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准确定位。指导有关试点村制订专业化、商业化的发展项目,提升民宿产业整体品质。二是积极发挥政府的招商引资平台作

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公司的合作、对接,利用旅游企业的财力、智力以及营销策划经验,进行专业的招引和开发。三是借鉴外地的经验,建立行业协会,强化

设计,组织开展民宿业主和服务人员的经营理念、营销策划、管理服务技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档次。四是相关部

门要加强对民宿发展的服务质量、消防、卫生等的监管,确保有序发展,实现诚信经营,提升知名度,打造民宿经济的品牌。

(四)理顺机制,强化合力,完善配套。一是建议借鉴德清、象山等民宿产业相对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由区政府牵头,成

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乡村民宿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重大事项议事协调例会制度,定期协商解决乡村民宿在发展中遇到的办证难、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经营管

理缺乏专业化运作、配套不完善等难题。二是建议区农村工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该把发展乡村民宿作为农民增收和旅游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与所属民宿村的街道、

镇形成工作合力,齐抓共管,推进民宿经济的发展。三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要加大对民宿发展区域的旅游交通、便民设施、生活设施等建设资金的投入,完善配套

服务设施,同时对民宿村生活污水处理、道路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的整理要加大力度,也要增加村自行车健身道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加快推进乡村民宿发展区

域周边的旅游项目的建设,增加可游性,使乡村民宿和旅游项目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局面。同时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管理,在民俗活动、农业体

验、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方面进行培育或支持,将特色种养殖业、本地饮食文化特色与农家乐联动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

讲讲太平的三个村子

要说在徽州文化要素方面,相比黄山市其它几个县,太平要相对淡薄些,没有什么特别有名的人文景观,我讲的是现在,至于以前的,我不了解。

我下面讲的这三个村子不是什么景点,别说外地人,就算太平当地人也未必都知道,像上田村,相信也没什么久远的历史,只是好看,适合摄影爱好者拍照,仅此而已。

我去过岭下村三次,这里讲得是第二次,走的是青阳县陵阳镇往东去的一条水泥路。这座荒废的拱桥在半道上,很精致,不知道什么年代,很是喜欢,但愿别拆了,留下它,也是不错的景观雕塑。

岭下村又名岭下苏村,位于太平湖北岸,距离黄山区永丰乡约3公里。

下图左侧为村中的苏氏宗祠,该祠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与同治年间重修,整个建筑保存的还算完好。

岭下村亦是当代著名文学家、学者苏雪林故居,苏氏上世纪末病逝于台湾,骨灰安葬于家乡。

她曾这样描述岭下苏:“安徽太平岭下有一座老屋,四周风景,分得相离不远的黄山的雄奇秀丽,隐居最为相宜。”

谁曾想到,这看似孱弱的女子竟然把当时尊贵的鲁迅先生骂了半辈子,真是不可思议,而这个特立独行的女子竟然出自皖南这么个偏远又闭塞的山村,没想到啊没想到。

虽说当地政府投入了一些资金,一直想打造岭下,但苦于村中旅游资源相对较少,又位于黄山区的偏远地带,交通不便,游客还是很少光顾,真像块“鸡肋”。

这是村里的巷道,看上去是整修过,没有破坏徽派的基本格调,是“修旧如旧”的改造,看着整洁一些,生活可以清贫,可以简约到极致,但不能邋遢。

捶打,漂洗,小丫头干起活来有模有样,和奶奶不相上下。太平湖北岸的小溪流的河床看上去和南岸有些不同了,前者是沙子,后者是石子。

此别致的建筑叫“海宁学社”,建于1924年,中西合璧,三开间两层楼房,砖木结构,雕有花格门窗,潺潺溪水从窗前流过,又有远处山峦起伏,显得格外优雅宁静,难怪苏雪林说“隐居最为相宜。”

过了永丰乡的岭上村以后,有条土路去往泾县厚岸镇,厚岸也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王稼祥的故居。

有些地段的路被雨水冲蚀的坑坑洼洼,机动车难以通行,不知道现在怎样。沿路的这条小溪很干净,我两次走过这条路。

上田村位于黄山区218省道贤村附近的路边上,地势较高,掩映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每次路过都驻足观望一阵子,置身其中,似有“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之感。

村边有麻石条铺的路,蜿蜒迂回,拾级而上,皖南乡村在这个季节,可谓枝头挂果,丹桂飘香,出游是件惬意的事,事实上,回来的路上,我坐在石板上歇了一会儿,伴着竹林,又听路边沟渠里流水涓涓,感觉自己平添了些许魏晋风骨。

石阶歪巴斜扭的,走起来,高一脚,低一脚,但,就是觉得好看。什么东西若是太规整了,就失去拙气和天真,变得生硬、无趣,或如笔直的通衢大道,只是方便,没有美感。

从村子向东望,可以看到黄山。

粉墙黛瓦,石墙石阶,菜地鸡舍,井然有序。乡村整治是个技术活,得懂点人文吧。上田村不是什么旅游景点,甚至都百度不到,村里出钱帮各家的房子外墙粉刷了一下,做起了“马头墙”上的翘脚,整体感觉不错,这样做,也可能是想凸显徽派建筑的美感,为下步搞旅游做准备。

现在皖南的农舍基本都是现代版本的徽派建筑,我不是一个顽固的守旧者,皖南民居只需保持徽派建筑的基本格局便可,不是非得固守那些繁文缛节,眼前这就很好,素净而淡雅,与周围环境很般配。

我看过一些西南少数民族乡村的照片,密密匝匝的板房依山而建,裸露的石灰岩,逼仄的通道,生活肯定是不方便的,要说从远处看还有一些美感,但若是硬要从中联想到所谓人类生存的“智慧”,再进而衍生出几个典故,真是有些牵强。还不如说是人类在自然匮乏条件下的一种无奈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尴尬,窃以为实在不适合现代人居住,我只会像观摩标本一样猎奇一下,很难由衷地热爱。

走出上田村不远有一块高地,可以看到下面这块开阔地,太阳快落山了,余晖洒落在原野上,田埂勾勒出一条条优美的曲线,远处有一片林子,想那鸟儿归巢时,叽叽喳喳,欢歌唱晚,用手机拍了一段小视频,并配上了曹芙嘉《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甚美。

郭村现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镇。

郭村历史悠久,古时处在徽州府、池州府和宁国府通道的交叉处。下图你可以看到,村中的石板路和石桥都是以后修的。

南来北往的人往往在郭村打点住宿,这样在清三代形成了长约1公里的街道,饭庄、旅店、杂家店铺一片繁华景象。

后来村庄衰败,集镇规模趋于锐减。

郭村在S218旁,我曾经无数次的路过郭村,但只进去过一次,虽然它还保了古村落的基本格局,但感觉它存在的很蹊跷,缺乏真正徽州乡村的内涵,或者说缺乏历史的沉淀感和历史的延续性,似乎只是空有一个躯壳。油盐酱醋的生活没有了,趣味性大打折扣。

要说太平现存可供观瞻的古村落,大概就是岭下村和郭村了,真是有些对不住这一方山水。

上面讲得村子不需要专门去看,只是说路过时顺便停车看看。其实,我对太平这一带并不充分了解,太平以东如龙门、仙源、三口、谭家桥、汤口诸乡镇不常去。

太平这儿有个挺奇特也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在很多偏僻大山里的荒野处,都可以看到遍布的残垣断壁,是什么时候留下的?为什么后来又消失了?连住在附近的村民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如同忽然消失的南美玛雅文明。

在太平一带,存在着文化历史断层。

记得去年初冬,我去了一趟焦村的武备村,武备村是西黄山边上218省道由十八姓村进入到里的最后一个村子,村子虽小,附近却有两座古桥和和一条延伸至黟县的石板路,一个仅仅几十口人的偏远小村子,附近居然有那么多残存的古迹,不会是偶然的。

村子附近一带古时候曾经繁盛一时,当地村民很形像的跟我说,武备村附近古时杵着一千多条烟囱,想想吧,那至少得有几千人口,这话不是乱说的,附近的荒野和田间至今仍残存的大量墙基能证明这一点。

至于后来为什么又变得这般寥落,想盖因清咸丰年间长毛所为,除此以外,无法解释。就像荒野中的残垣断壁、古道坟茔莫名其妙的消失在荒野的蒿草间,没留下只言片语。

现在的历史教材对太平天国的评价还是很正面,绝口不提对当时生产力的毁灭性破坏,而在皖南一带,自晚清以来,仿佛村村有本屠城史,凡提起长毛,便千夫所指、人人皆曰可杀。

根据我了解到的,太平县近一百多年的人口变迁的大致情况是:经过清朝末年太平天国的洗劫,整个县的人口锐减到只有两三万,到解放初期,安庆、六安、合肥一带所谓江北人陆续南迁,人口才慢慢恢复到现在,而村庄的人口一般都为杂姓,村里人往往说不上村中几辈子的事,真正在此繁衍四五代以上的本地人是少数,极少有传统徽州聚族而居的情形。而在休宁,婺源一带,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个大姓,有宗族家规和独有的文化,有可追溯的族谱和传承,徽州文化在那儿表现的很浓郁。

村工作日志

驻村工作队员们记好民情日记,日记要简单明白,内容齐全,贴近群众,便于整改问题,锻炼干部,促进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村工作日志范文,欢迎阅读。

村工作日志篇1

去年,一句不经意的话,我成了驻村工作队员的一员。根据遵义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被派到枫香镇纸房村任驻村干部。

罗学康副监狱长送我来到了离市区七、八十多公里的播州区枫香镇纸房村。开始了与村支两委班子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驻村工作。

我是一个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之前从未体验过农村的生活。突然告别喧嚣的城市,背上行襄,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里着实有些忐忑不安。来的路上,我一直在内心嘀咕着:那里的生活条件怎么样?自己是不是能够适应?

纸房是村委会所在地,是一个碧山环抱的小山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村支书安排我和一个叫幸文秀的村计生专干住在村办公楼的二楼宿舍里——其实是村计生工作办公室兼宿舍。

吃完晚饭,幸文秀陪我到村里走了走,深夜后,躺在床上,窗外星光辉映下的山峦连绵不绝,内心忽然有些彷徨,阵阵清甜的微风偶尔送来几声清脆的蛙鸣,让寂静的夜晚变得生动起来,我初到农村的不安和担心在这恬静的夜晚便慢慢稀释和消散了。静下心一想,当初既然选择了驻村工作,应该为此行感到庆幸才对。既然我来了,就要好好地为这里的老百姓做点什么。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

村工作日志篇2

到村半月,参加了几次村支两委班子会议,我对纸房村的情况有了更多了解。

几百年前,纸房村多数家庭都会以当地一些植物为原料造纸,这是当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造纸技木曾在当地小有名气。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仍保留有少数家庭手工造纸作坊,故称之为纸房。

纸房村现有11个村民组,813户人家,3077人,全村总面积1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石漠化比较严重,田土较少,半干旱性气候。农作物以洋芋、玉米等为主,人均年收入约5800元。纸房村是国家一级贫困村,贫困户195户,共541人,人均年收入不足3200元。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总书记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贵州省委实施大扶贫战略,全力脱贫攻坚,纸房也开启了全方位的扶贫攻坚行动。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村支两委班子开展好扶贫攻坚,在驻地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帮助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动经济发展、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纸房村脱贫的当前工作是以旅游业发展为主线,恢复古法造纸工艺,依托苟坝红色旅游,打造农业观光品牌,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

希望能尽我所能为村民们服务。

村工作日志篇3

下村一个多月来,全村11个组我已经走访了9个组,共走访20户。联系社会力量结对帮扶资助贫困学生一名;协助监狱领导到纸房村对37户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制定了开展精准扶贫的计划和措施;协调三监区到纸房村现代化养鸡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为纸房村电商实体店经营提供技术支撑;自己捐助现金帮助困难群众一次。此外,我还和村支两委班子多次深入农户家开展精准扶贫资料采集、计划生育走访调查、“回头看”情况调查等多项工作。

为了熟悉和掌握全村基本情况,特别是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我利用晚上七、八点钟群众收工回家的时间,去和他们攀谈、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近距离的交谈,了解他们有多少田土?种植什么生产作物?每年收入多少?计划开展哪些经营项目?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帮助解决等等。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能答复的就回答,答复不了的及时向村支两委领导进行汇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通过深入交往,群众已把我当成他们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也感觉到被群众接受和信任的欣喜。尽管每天工作忙忙碌碌,生活不象城里那样舒适、有规律,但内心还是非常充实,有一股满满的正能量荡漾在心里。

村工作日志篇4

5月份以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面促进我市农村综合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协助下,紧紧围绕“五员”标准工资做了以下工作:

抓好村干部培训工作,利用党员远教平台,组织村干部收看市委组织部要求的学习课程,大大提高了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

深入开展一次调研活动。根据上级关于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具体部署和要求,结合竹围村的的基本情况,采取走访和座谈的形式,开展了一次调查研,对村情进一步了解,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开好现场办公会。让挂钩联系单位领导更好地了解村的工作,结合村情有实效性、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开展一次政策法规大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政策、法规,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法制观念,提高了农村干部执行政策法规的能力,推动了政策法规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行动。和村“两委”班子对竹围村的矛盾纠纷进行了一次排查和梳理,调解矛盾纠纷3个,把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之中,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做好低保家庭的调查和资料完善。现竹围村享受低保保障的有648人,为了保障金发放做到规范、准确、合理,配合民政部门做好低保户的申请、填表、公示、审核、发放等程序。

x月份工作计划:

开好现场办公会。为了让挂钩联系单位领导更好地了解村的工作,结合村情有实效性、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为了贯彻市委关于全面促进我市农村综合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指示精神,切实做一批好事实事,进一步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结合我村目前的实际情况,对竹围村到那漏村村道进行一次维修。

继续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去年以来竹围村危房改造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有少部分改选户的建房工作还没有完成,泥砖结构的危房户还有很多,还需把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

村工作日志篇5

20**年5月15日星期三晴转多云今天上午,在简短的见面会之后,我们11名选派到陵口镇的“第一书记”,分别奔赴各自的挂钩村,进入工作角色。我与所挂钩的乐善村党委书记邹双定算是老熟人了,2005年采写张锁林典型事迹时,曾多次到乐善村去,与邹书记打过交道。在村委会,邹书记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丹阳日报社社长魏胜良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情况,让我对乐善村有了新的了解。

驻村任“第一书记”,我倍感压力,深为忐忑。我能不能适应岗位要求,我能为村里做些什么?这是最近一直萦绕在我头脑里的问题。我想,自己要尽力当好“四员”:

一是要当好学员。虽然出生在农村,小时候长在农村,对农村、农民充满深厚感情,但从学校毕业后一直在报社工作,没有在农村干过,缺乏农村工作经验。驻村后,要虚心向实践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和群众学习,把办公室设在田间地头,边学边干,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当好联络员。我既是市委市政府选派的“第一书记”,也是丹阳日报社派驻结对帮扶村的联络员,今后要发挥好乐善村与报社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借助报社的力量和资源,做好扶村帮户工作。

三是要当好服务员。乐善村要脱贫,百姓要致富,关键是要有项目和资金。听邹书记介绍,这方面村里已经有了一些打算。今后要协助村里,积极做好对上项目和政策的争取工作,对外项目和资金的引进工作,利用自己部委办局人头相对熟识的优势,多做具体的跑腿服务的工作。

四是要当好宣传员。作为来自新闻媒体的一员,我将以此次扶村帮户为契机,结合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沉下去,深下去,报道乐善乃至陵口镇干部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报道他们的所思所虑所盼,为地方发展推波助澜。

办法总比困难多,贫穷不会生根。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乐善村三年脱贫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但愿离开乐善村时,我可以骄傲地说:乐善村今天的成绩里,也有我的一分汗水。

村工作日志篇6

我是共华镇水管站一名有十多年党龄的国家职工。去年四月,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我来到共华镇均恩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现将我驻村一年来的工作向大家作个汇报。

均恩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村级班子软弱痪散,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无望,致富无门,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均恩村一度成了远近闻名的“问题村”。

针对班子战斗力不强的问题,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党员、群众中调查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村里不但是班子不团结,连村民也是两派。村委与支委成员不扯火,双方谁也不让谁,谁也不服谁,加上2005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村支两委积怨更深。村民来反映情况,支委与村委你推我,我推你;村务几年没有公开,村民对村务毫不知情。村干部的这些行为,令村里很多群众不满,上访事件时有发生,以致于出现“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无能干事,无心做事”的尴尬局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改变均恩村的落后面貌,关键是要建设好村级班子和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为此,我多次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情况,组织村支“两委”成员召开协调会议。经过镇里出面调解,村支“两委”的矛盾有所缓和。我又抓住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多次召开村组干部和党员民主生活会。大家把憋了好久的心里话摆到桌面上,开诚布公,坦诚相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逐步消除了隔阂。工作之余,我时常买一些菜请村支两委人员一起吃饭,边吃边聊,畅所欲言。无形中,很多事情在吃饭的过程中得到了沟通,达成了共识。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干部的气顺了,心齐了,劲足了。打铁趁热,我又组织民主理财小组清理了三年未清理的村级财务并张榜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帐,群众的怨言也少了。经过近三个月的思想政治工作,村级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了。

协调好班子关系后,我把工作重心放到了改善基础设施上。多年来,该村唯一的主干道,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前年村民种植的300多亩葫芦菜,由于道路不通,运不出去,白白地烂在地里,种植的冬瓜被迫低价出售,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群众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要致富,先修路。我和村支两委成员多次探讨商量,决定采取从上面要一点、本村在外知名人士捐一点、信用社贷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想千方设百计也要修好路。去年6月份举行的均恩村在外知名人士联谊会上收到捐款1.2万多元、后盾单位水利局也支持了800多吨沙卵石、国土局拨付了土地复垦项目资金6万余元、信用社贷了好几万,资金终于到位了。我和村组干部又动员村民投工投劳,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斗,一条宽6米长5公里的'沙卵石路终于修好了。看到路修好了,村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仅去年下半年,冬瓜种植就增加了400亩。来村收购冬瓜的络绎不绝,收购价格也比原来高了五六分,一亩冬瓜收入比原来增收了近600元。种植大户张清华感激地说,搭帮郭书记来帮我们修好了路,我们的冬瓜才卖了个好价钱。

路修好后,我又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开动了脑筋。邻近的紫红洲村的冬瓜种植全省有名,湖南卫视、沅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曾做过宣传报道。我带领村组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实地考察后,又走东家串西家,动员群众大力种植冬瓜。去年下半年,均恩村的冬瓜种植扩大到500亩。听到红皮香芋市场行情很好,我又自掏腰包到郴州临武县考察并引进了红皮香芋。为了增加了农民收入,我通过关系,到资阳区搞蔬菜定单农业。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可我一年的工资却没有一分钱回家,住在益阳的老婆因此对我颇有怨言。她埋怨我说:“别人工作都是想方设法赚钱回家,你倒贴钱不说,还一个月也难得见你回家一趟。一年到头,钱冒看到钱,人冒看到人。不知你到底图个什么?”我只好和风细雨地安慰她说:“把我安排到村上担任一支书,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是为了让农民生活得更好。农民目前生活还很困难,我个人付出点,只要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就心满意足了!”

为了不增加村上负担,我经常骑摩托车跑市直部门汇报工作。跑项目时村支书龚政光同志要我到村上报销费用,我说“村里困难,我骑车,不花村上一分钱。”有好心的村民看到我在村上一住就是个把月,离家又远,好几次都诚心地请我到家里吃饭,我都惋言谢绝了。我知道,作为一支书,驻村不扰民、帮忙不添乱是一支书应该遵循的准则,这也是我们的工作纪律。我的工资不高,一年收入加起来还不到1万元。由于水利局目前经济困难,我的经济待遇暂时还未得到落实。跑项目、考察定单农业、村组干部做人情、特困户捐助、摩托车用油、交生活费等等费用加起来,一年的工资用了还少了。可看到村上的工作上来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打心眼里高兴。

这样忙忙碌碌到了年尾,财贸收缴就成了年终工作的重头戏,这也是均恩村的“第一难事”。全村农民历年陈欠累积就有30多万,2005年也有4万多元没有收上来。过去一到收财贸上缴,村干部和群众打架相骂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和班子成员商议,先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好做实,宣传好党的政策,讲清村上的难处,争取村上党员的支持,一碗水端平,不搞特殊化,人人都要交清。经过我和班子成员的过细工作,村民的思想通了

,气也顺了。在收上交的一个月时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平时兜里总是装满了药瓶子---由于吃饭不按时,我患有严重胃病。收上交时,好几次胃病发作,我痛得浑身大汗淋漓,我一边用手按住胃部,一边坚持继续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村干部都劝我到医院看看,我都惋言拒绝了。村民被我的真诚和执着所感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05-2006年的上交款项一分不少的收了上来。有人问我:“你这么拼命是为了什么?”我想,只要能把事情办好,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我就是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罪,我也心甘情愿。

一年时间过去了,村民们终于给我下了“结论”:“原以为“一支书”是搞形式,是下来镀金的,没想到郭书记一来就为我们办了这么多大好事。有这样的干部,是我们的福气。这样的干部我们希望多来几个。”我却想对乡亲们说,其实,我更要感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这么好的锻炼机会,我只不过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一年多来,我虽取得了一些成绩,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护与支持,还被评为“优秀一支书”,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在座各位同仁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组织的肯定,群众的信赖,我会倍加珍惜、倍加努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用一个为党工作多年的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为均恩村的新农村建设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的“一支书”。

村工作日志篇7

时间:20xx年3月16日星期五天气阴

人物:市委组织部驻羊山镇北李庄村“第一书记”岳修广

今天早晨,我们工作组一起在村里转了转,对村容村貌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在我们走在街上的时候,我们听到一群人在议论纷纷,原来是村里86岁高龄李德昌老人养的羊昨天生下了2只小羊羔,由于管理疏忽母羊因产后虚弱死亡,老人家心疼的打自己的脸,李德昌饲养这头母羊已有3年之久,他定期打扫羊圈、添加饲料、更换清水,还不时地采来地瓜秧、青草为母羊改善伙食,这几乎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母羊死后,老人悲伤不已,家人非常焦急。我们看到老人家困难的情况,给了老人家100块钱。

但考虑到老人现在的心理状态,我们决定给老人重新买一只母羊,以缓解老人的悲伤之情。于是我迅速联系济宁市青山羊养殖基地,赶到那里挑选了一头刚生产完、体形健壮的母羊和出生三天的两只小羊。并在下午送往李德昌家中,向他详细介绍了饲养的注意事项。看着健壮的山羊和可爱的小羊,老人显得非常激动,握着我的手不停的说:感谢工作组,感谢党的好干部。

经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在农村里,有些群众生活确实困难,几只羊就可能是他生活的保障,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感受到党的温暖,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村工作日志篇8

时间:20xx年5月22日星期五天气晴

人物:县公路局驻兴隆镇皮前村“第一书记”岳梅

今天刚到村,村书记李奉兵就给我反映了一个问题,新农业保险是一项让广大农民受益的政策,由于刚刚推行,有些村民不了解,不愿意接受。特别是村里的李顺生老人乍听“交钱”二字就有些反感,说话也急了:“你们不要说了,什么新农业保险,我一分钱也不会交的!”,村书记几次上门做工作都被拒之门外,他把情况反映给了我。

通过之前的走访,我们对李顺生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老李今年59岁,和老伴独居在家,两个孩子,一个在福州一家外贸公司上班,一个在厦门工作。在李书记陪同下,我们很快到了老李家。一开始我并没有提新农业保险的事,只是和老李拉家常,聊农事,聊他的两个孩子。我对他说:“老李啊,你的两个孩子很有出息,你是该享受的时候咯。”一句话,说得老李心里美滋滋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近两个小时的闲聊,终于让老李打开心防,我开始细致地向他介绍新农业保险政策,告诉他,办了新农业保险,农作物受到自然灾害就有了保障……话还没说完,老李就冲着屋里喊:“老伴,拿200块钱来,咱的新农业保险的钱还没交呢!”

老李的事解决了,我心里也松了口气。经过这件事,也让我明白到:基层干部们要善于和群众“谈心”,只有心交心,农村工作就会好开展了。

村工作日志篇9

时间:20xx年9月3日星期一天气晴

人物:胡集镇党委驻邱楼村包村干部李婷婷

上午,我到村里帮扶对象邱志柱大爷家中去看看,邱志柱大爷今年近80岁高龄了,只有一个女儿,远嫁他乡,由于生活窘迫,没有能力赡养老人,所以,邱大爷被列为了帮扶对象。推开虚掩的门,一个佝偻的背影出现在面前,邱大爷正在院落里剥蒜种,我急忙上前帮忙,并和邱大爷唠起了家常,在接触邱大爷过程中,感到邱大爷心态很好,对苦难的生活有着顽强的承受力,对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也很感激。听着老人的述说,我从心底里替他高兴,看来老人家生活的信心是越来越足了,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临近中午,我正帮老人做午饭,敲门声响起了,原来是村里的“好媳妇”孙冬姣来帮老人做午饭了,“好媳妇”帮“困难老人”是村里结对帮扶创举之一。我和“好媳妇”一起帮邱大爷做午饭,然后围在小饭桌上一起吃饭,从邱大爷幸福的笑脸中,我感到了真情帮扶真的能给人带来满足。

吃过午饭后,我便与老人告辞。邱大爷把我送出了很远。离开了邱大爷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心情很愉悦,真心为邱大爷现在的生活态度高兴,希望他能一直这样开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