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加高木架结构(砖木结构的住宅一般在多少层以下)
- 作者: 彭森
- 发布时间:2023-12-10
请教:加气砖可以用于第二层建筑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全国各大城市的高楼崛地而起,改变了城市的旧建筑低楼房面貌
各大城市承现出一片片薪薪向荣的高层建筑楼房高层建筑材料由原有古代的青砖墙瓦,粘土砖不断被新型的加气砖所取缔,其优点不访与大家分享
一、重量质.体积大
加气砖砌块,板材是原有粘土砖的三分之一,是混凝土砖的五分之一,空心砖的二分之一,每立方加气砖约为400Kg一700Kg,比水轻,又名浮在水上的混凝土。
因而加气砖墙体材料可以大大减轻建筑物的自身重量
进而可减小建筑物的基础,构造柱及粱的结构尺寸,从而节约建筑材料和施工费用,还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可有效抗震八级地震以上。
二、具有可加工性
加气砖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加土性,可锯、刨、钻、钉粘接等,给建筑施工提供了有利条件因素
三、保温性能好
加气砖内部具有大量的微小气孔,因而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防冻性能,导热系数通常为0.09至0.22w/M.K,是粘土砖的1/4一1/5,普遍混凝土的1/5一1/10,一般情况下20Cm的加气块墙相当于49Cm厚的粘土墙的隔热,防冻效果,不仅可以节约采暖及制冷能源,而且可大大提高建筑物的平面利用系数,是目前最佳的保温建筑材料。
四、隔热性能好,高防火墙体材料
耐火度可达700度,是目前一级耐火材料,100mm的加气块墙可耐火4小时。
五、隔音、吸声性能强
加气砖为细密多孔结构,其具备了良好的吸声、隔音性能,100一200厚的墙体隔音量在40一58dD,广泛适用于歌舞,KTv与装修隔墙,框架墙的最佳隔音材料
六、绿色环保
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建设,制造、运输、使用过程无污染,属国家十三、五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绿色加气砖,人人都喜欢,房屋建筑,高层建筑更喜欢
本文欢迎转发,转发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简述中国古代木架结构的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着独特的单体造型,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以及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
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
三、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当一组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在主要建筑前后延伸布置多进院落,在主轴线两侧布置跨院(辅助轴线)。
四、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砖木结构的住宅一般在多少层以下
由于力学工程与工程强度的限制,一般砖木结构是平层(1-3层)。
砖木结构,房屋的一种建筑结构,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楼板、屋架等用木结构。砖木结构住宅是指建筑物中承重结构的墙、柱采用砖砌筑或砌块砌筑,楼板结构、屋架用木结构而共同构筑成的房屋。
这种结构的房屋在我国中小城市中非常普遍。它的空间分隔较方便,自重轻,并且施工工艺简单,材料也比较单一。不过,它的耐用年限短,设施不完备,而且占地多,建筑面积小,不利于解决城市人多地少的矛盾。
承重的主要结构是用砖、木材建造的,如一幢房屋是木屋架、砖墙、木柱建造。房屋两侧(指一排或一幢下同)山墙和前沿横墙厚度为一砖以上的砖木一等。
房屋两侧山墙为一砖以上,前沿横墙厚度为半砖、板壁、假墙或其他单墙,厢房山墙厚度为一砖,厢房前沿墙和正房前沿墙不足一砖的为砖木二等;房屋两侧山墙以木架承重,用半砖墙或其他假墙填充,或者以砖墙、木屋架、瓦屋面、竹桁条组成的为砖木三等。
古建筑木质结构部位名称
古建筑之名词解释
对大家做古建筑时候应该比较有帮助。呵呵。
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
1通则
明间建筑物居中的开间。
梢间建筑物两端头的开间。
次间建筑物明间和开间之间的开间。如有多次间可分为一次间、二次间、三次间等。檐面平面呈矩形的建筑物,短边方向称山面。面阔又称面宽,建筑物面宽方向相邻两柱间的轴线距离。
通面阔建筑物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
进深垂直于建筑物面宽方向的平面尺寸称为进深。
通进深建筑物侧面(进深方向)两尽端柱间的轴线尺寸。
柱高木柱从台明上皮至柱头的高度。明清建筑中所指柱高通常指檐柱高。在带斗拱的清式建筑中,柱高包含斗拱及平板枋之高。
柱径柱子根部的直径(若为方柱则指柱根部的看面尺寸)。
步架相邻两檩间轴线的水平距离。
举高相邻两檩轴心的垂直距离。
举架坡屋顶屋面的相邻两檩,上面一檩比下面一檩抬起的高度。
上出建筑物檐口自檐柱轴线相外挑出的水平长度。带斗拱的建筑,上出是由斗拱出踩和檐椽飞椽挑出两部分组成。
下出台明(台基露出的地面部分)由檐柱中线向外延展出的部分称台明出沿,又称下出。出水建筑物的上檐出又称出水。
回水建筑物的上出大于下出,上出与下出之差称为回水。
收分中国清代建筑柱子直径下大上小,以柱根部分直径为基数,按柱高的1/100或一定比例减小柱径,称为收分。
侧脚柱头位置不动,柱脚按一定尺度向外侧移出,造成柱头略向内侧斜,称为侧脚。清代建筑仅檐柱有侧脚,明代以前建筑里圈柱也有侧脚。柱侧脚有利于建筑物稳定。斗口斗拱最下层的坐斗(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斗口。在清式建筑体系中,斗口是最基本的建筑模数之一,凡带斗拱的建筑,所有的构件、部位均与斗口有倍分关系。硬山建筑屋面既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与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称为硬山建筑。
悬山建筑屋面有前后两坡,屋面两端悬挑于山墙或山面梁架之间的建筑,称为悬山式建筑。悬山又称挑山。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坡并有正脊的建筑称庑殿建筑,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型制。
歇山建筑由悬山屋顶和庑殿屋顶组合形成的一种屋顶形式。歇山建筑又称九脊殿,型制等级仅次于庑殿建筑。
攒尖建筑建筑物的若干坡屋面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尖顶,称为攒尖建筑。攒尖建筑平面为正多边形,如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圆形等。
复合建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建筑形式,或由一种建筑形式的不同形态组合而成的建筑称复合建筑。复合建筑形式优美,历史上很多著名楼阁如黄鹤楼、腾王阁、故宫角楼等都是复合建筑。
三滴水古代屋檐为滴水,三滴水即三重屋檐。
柱类构件檐柱位于建筑物外围的柱子。
金柱位于檐柱内侧的柱子,多用于带外廊的建筑。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和山柱以外的柱子的通称,依位置不同可分别以外金柱和内金柱。
下檐柱在二层或多层楼房中,最下面的一层的檐柱。
通柱为于二层楼房中贯通上下层的柱子,用一木做成。
假檐柱假檐柱是专用于转角房的外转交两侧,转间房的外转角两侧开间(即转角进深)大于其余两开间,为解决开间过大而附加的檐柱。假檐柱的高度比一般檐柱要高垫板一份、檩碗一份外施假梁头。如用代梁头,则其高度与其他各檐柱同。里金柱即围金柱,参见“金柱条”。
山柱位于建筑物两端山墙部位的中柱。
桐柱柱脚落于梁背上,用于支顶上层檐或平座支柱,又称童柱。
平台海墁下桐柱用于三滴水楼房,支承平台(平座)部分的桐柱。
擎檐柱立于建筑物台明(或平座)四角,用于支顶四偶角梁的方柱。
垂莲柱用于垂花门的垂柱,倒悬于垂花门麻叶抱头梁下,端头有莲花等雕饰,故得名。
雷公柱(一)用于庑殿建筑屋脊两端太平梁之上,用于支顶脊桁挑出部分的柱子;(二)用于攒尖建筑斗尖部位的悬空柱。
重檐金柱用于重檐建筑的金柱,采用一木做成,其下半段为金柱,上半段支承上层檐,故称重檐金柱。
重檐角金柱用于转角部位的角金柱。
封廊柱位于楼阁建筑平座之上,用于支承挑出深远的檐椽端头的方形木柱,与擎檐柱作用相似,柱头间通常有横枋及折柱花板雀替等构件相连,柱间有栏杆,栏杆内为走廊。
馒头榫柱子上端与梁结合之榫,位于柱头中线位置,榫呈方形,宽高均为柱直径的1/4~3/10,其榫根部略大,头部略小,呈方形馒头状,多见于小式做法。
管脚榫柱根与柱顶石相结合之榫,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其径寸略同于馒头榫,多见于小式做法。
升线有侧角的柱子侧面特有的墨线,该线位于柱子侧面中线的内侧,与中线之距离等于侧角尺寸,升线垂直于地面(水平面),柱整体向内侧倾斜。方子口柱子端头的刻口,呈上大下小的形状,是安装枋子用的卯口。
梁类构件:
桃尖梁用于柱头科斗拱之上,承接檐头桁檩之梁,其梁头侧面成桃形,故名。
顺桃尖梁用于建筑物山面的桃尖梁,因其放置方向与建筑物面宽一致,故名。
桃尖随梁枋桃尖梁下面,用以拉结檐柱与金柱的构件。其作用略同于小式建筑的穿插枋。
顺随梁枋用于顺梁下面的随梁枋。
七架梁其上承七根檩,长度为六步架之梁。
五架梁其上承五根檩,长度为四步架之梁。
三架梁其上承三根檩,长度为二步架之梁。
六架梁其上承六根檩,长度为四步架加一顶步之梁。
四架梁其上承四根檩,长度为二步架加一顶步之梁。
顶梁其上承二根檩,长度为一顶步架之梁。
双步梁长度为二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多用于门庑建筑或一般建筑的两山。
单步梁长度为一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多用于门庑建筑或一般建筑的两山。
三步梁长度为三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多用于门庑建筑。
七架随梁枋帖附于七架梁之下,拉结前后金柱之构件。
五架随梁枋帖附于五架梁之下,拉结前后金柱之构件。
天花梁用于建筑物进深方向,承接天花之梁。踩步金歇山建筑山面的特有构件。其正身似梁,两端似檩,位于距山面正心桁(或檐檩)一步架之处,具有梁、檩等多种功能。
承重梁用于楼房进深方向,承接楼板楞木之梁。
斜双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的双步架。斜三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的三步架。斜五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的五步架。斜五步梁又称递角梁。
递角随梁枋贴附于递角梁之下,用于拉结内外角柱之构件。抱头梁用于无斗拱建筑廊间,承接檐檩之梁。斜抱头梁用于无斗拱建筑廊子转角,于山面檐面各成45°角的抱头梁。
顺梁用于建筑物山面,平行于建筑物面宽方向之梁。多用于无斗拱建筑,相当于无斗拱建筑的顺桃尖梁。
趴梁梁头外端扣搭在檩之上的梁,多用于庑殿建筑的山面,故又称顺趴梁。
下今顺趴梁承接下金檩的顺趴梁。
上今顺趴梁承接上金檩的顺趴梁。斜承重用于楼房转角处,与山面、檐面成45°角的承重梁。
麻叶抱头梁梁头做成麻叶头形状的抱头梁。垂花门的主梁亦称麻叶抱头梁。
抹角梁用于矩形或方形建筑转角部位,垂直于角梁方向放置的趴梁。
井口趴梁平面呈井字形的组合梁架,是趴梁的一种形式,多用于多角亭或藻井等部位。
假梁头外端做成梁头状,至于假檐柱柱头之外。
四角花梁头至于角柱柱头,沿角平分线放置的梁头,用于承接搭接檩,两端常做成麻叶头状,花梁头又称角云。多用于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建筑。圆亭柱头上也常放置花梁头。
角梁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沿角平分线方向向斜下方挑出的用以承接翼角部分菏载之梁,角梁一般有上下两根重叠使用,下面一根是老角梁,上面一根是仔角梁。
老角梁角梁的下面一根称老角梁,主要用于承接翼角椽。
仔角梁角梁的下面一根称仔角梁,主要用于承接翘飞椽。由戗角梁的后续构件,依位置不同又分下花架由戗,上花架由戗,脊由戗等。
下花架由戗用于下步金的由戗。
上花架由戗用于上步金的由戗。脊由戗用于脊部的由戗。
里掖角角梁用于建筑物里转角部位的角梁,其断面的高度小于外转角角梁,没有冲出和翘起,主要用于两翼檐椽。
里掖角老角梁里掖角角梁两根中的下面一根,主要用于承接里角与之相交的檐椽。里掖角仔角梁里掖角角梁两根中的上面一根,主要用于承接里角与之相交的飞椽。
帽儿梁承接天花支条与天花板的构件,其两端搭置于天花梁之上,相当于顶棚中的大龙骨。帽儿梁通常用圆木制作,梁断面呈半圆形。
枋类构件:
额枋用于大式带斗拱建筑檐柱柱头间的横向拉结构件。
大额枋大式带斗拱建筑,檐柱间用重额枋时,上面一根(与柱头平齐)称大额枋。
小额枋大式带斗拱建筑檐柱间用重额枋时,位于大额枋和由额垫板下面,断面较小的横枋。
平板枋大式带斗拱建筑,叠置于檐柱头和额枋之上的扁平木枋。因其上安置斗拱,又称坐斗拱。
檐枋无斗拱小式建筑檐柱柱头间起拉接作用的横枋。
老檐枋金柱柱头间起拉接作用的横枋。
下金枋位于下金位置,用于拉接柱头的横枋。
上金枋位于上金位置,用于拉接柱头(或瓜柱头)的横柱。脊枋位于脊部,用于拉接脊瓜柱头的横枋。两山下金枋位于建筑物山面下金部位,用于拉结柱头的横枋,见于四坡顶建筑。两山上金枋位于建筑物面上金部位,用于拉结柱头的横枋,见于四坡顶建筑。七架随梁枋附在七架梁之下,用于拉结前后金柱之枋。顺随梁枋用于顺挑尖梁下面,用来拉结山面檐柱与金柱的枋子,用于歇山、庑殿等建筑。穿插枋位于廊内抱头梁之下,用来拉结金柱和檐柱的枋子,用于有廊建筑。斜穿插枋位于廊子转角部位,用来拉结角檐柱和角金柱的枋子,见于周围廊转角建筑。递角随梁枋用于递角梁下,用于拉结内角粮梁柱的枋子,见于转角建筑。间枋用于楼房面宽方向柱间,承接建筑物下层檐檐椽后尾的枋子。承椽枋用于重檐金柱或通柱间,承接木楼板的枋子。踩步金枋附于踩步金下面,拉结山面金柱柱头之枋,见于歇山式建筑。天花枋用于面宽方向柱间,承接天花的枋子。合头枋用于两步梁(或三步梁)下之枋,起拉结中柱与檐柱的作用。斜合头枋用于斜两步梁(或斜三步梁)下之枋,起拉结中柱与内外角柱的作用。合头穿插枋两端均不出透榫的穿插枋。麻叶穿插枋出榫部分做成麻叶头饰的穿插枋,多用于垂花门等装饰性强的建筑。箍头檐枋端头做成箍头榫的檐枋,见于多角亭或转角建筑。燕尾枋附着于悬山建筑两山挑出的桁条下皮,形状似燕尾的构件,可看作是垫板向外端的延伸,属装饰部件。挑檐枋用于挑檐桁下面,其高二2口,厚1斗口,是斗拱附属构件。井口枋斗拱附属构件,用于斗拱最里侧,与井口天花相接的枋子,高3斗口,厚1斗口。正心枋斗拱附属构件,用于正心桁下面,高2斗口,厚1.25斗口,有连接开间内各攒斗拱和传导屋面荷载的作用。里外拽枋附属于斗拱的木枋中除井口枋、挑檐枋和正心枋之外的其他枋子,有连接开间内各攒斗拱的作用。机枋连接斗拱的内外拽枋又称机枋。后尾压抖枋衬压斗拱后尾以防外倾的木枋,多见于城垣类建筑。围脊枋用于重檐建筑物下层屋面围脊内侧的木枋,常与围脊板等构件共用,有附着、固定、遮挡围脊的作用。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 5桁檩类构件挑檐桁出踩斗拱挑出部分承托的桁檩。正心桁带斗拱建筑中位于檐柱轴线位置的桁檩。下金桁与正心桁相邻的桁檩。上金檩与脊桁相邻的桁檩。中金檩位于上金桁和下金桁之间的桁檩。脊桁位于建筑物正脊位置的桁檩。扶脊木位于脊檩之上,辅助脊檩承接正脊的构件。檐檩位于檐柱轴线位置的檩木,见于无斗拱建筑。脊檩位于建筑物正脊位置的檩木。金檩位于檐檩和脊檩之间的檩木均称金檩,金檩又因位置不同又分为下金檩、中金檩、上金檩。金盘截面成圆形的构件,与其他构件水平相叠时,为求稳定,在圆构件的上下面做出的平面称金盘。清式建筑规定金盘宽度为构件直径的3/10。平水清式木构建筑中,将桁檩底面的水平位置称为平水,它是计算各檩高差,确定各步举高的基准点。搭交檩以90°120°135°或其他角度扣搭相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6板类构件檐垫板用于檐檩和檐枋之间的木板。见于清式无斗拱建筑。脊垫板用于脊檩和脊枋之间的木板。见于清式无斗拱建筑。金垫板檐垫板和脊垫板之外的其他垫板均称金垫板。金垫板依位置不同又分为下金垫板、中金垫板、上金垫板等。老檐垫板即下金垫板。棋枋板用于间枋与椽枋之间的木板,见于清式楼房建筑。清式三檩垂花门中柱间门上方之走马板也称棋枋板。楼板楼房中的楼面板,沿进深方向铺于楞木之上。厚2~3寸。博缝板用于挑山建筑山面或歇山建筑的挑山部分,用以遮梢檩、燕尾枋端头以及边椽、望板等部位的木板。象眼板用于封堵挑山建筑山面梁架间空隙的木板,具有分割室内外空间、防寒保温等作用。滴珠板用于平座边沿四周,遮挡斗拱、沿边木等部位的木板,具有遮风挡雨、保护斗拱大木等建筑。走马板古建筑中,将大面积的隔板,统称走马板。走马板常用于庑殿建筑大门的上方、重檐建筑棋枋与承椽枋之间的大面积空间。圆垫板平面呈弧形的垫板,专用于圆亭或其他圆形建筑。山花板用于歇山建筑山面,封堵山花部分的木板,由若干块厚木板立闸拼对使用,故又称立闸山花板。由额垫板大式带斗拱建筑檐柱间用重额枋时,位于大小额枋之间的构件。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7其它附属构件替木起拉接作用的辅肋构件,常用于对接的檩子、枋子之下,有防止檩、枋拔榫的作用。沿边木沿楼房平座(平台)边缘安装,用来固定滴珠板或挂落板的木枋,见于楼阁建筑。楞木承接楼板的木枋,见于楼房。枕头木转角建筑中,衬垫翼角椽的三角形垫木。榻脚木歇山建筑山面,用以承接草架柱及山花板的木构件。草架柱子立于踏脚木之上,用以支顶梢檩的木柱,见于歇山建筑山面。穿联系草架柱的水平构件。草架柱与穿构件的纵横木架有辅助固定山花板作用。脊桩安装在扶脊木上,用以固定正脊的木桩。雀替用于额枋(檐枋)与檐柱相交处,近似于三角形,表面有雕刻装饰的构件。雀替是替木的一种,具有辅助拉结和装饰双重功能。机枋条子衬垫罗锅椽下脚的木条,用于双脊檩建筑,其宽按椽径(或按檩金盘尺寸),厚按1/3椽径,长按面宽。抱鼓石上壶瓶牙子安装于包鼓石与独立柱之间,外形似壶瓶形状,用以辅助稳固独立柱的构件。见于独立柱垂花门或木质影壁等建筑物或构筑物。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8木装修部分槛框古建筑门窗外圈大框的总称,其中水平构件为槛,垂直构件为框。下槛贴地面安装之槛。上槛贴枋下皮安装之槛。中槛位于上、下槛之间的槛。抱框紧贴柱子安装之框。门框位于两抱框之间,用于安装门扇之框。腰框用于街门一类防卫性大门门框与抱框之间的短框。余塞板用于堵塞门框与抱框之间空隙的木板。连楹附着于中槛内侧,用以安装门扇的构件,其长按面宽,两端交于两侧的柱子。门枕附着于下槛,用于承接大门门轴的石构件或木构件。门簪安装在大门中槛或上槛正面,用于锁合中槛和连楹的构件,因其功能类似簪子,故名。大门上走马板安装在大门中槛与上槛之间的大面积隔板。横栓用以栓固大门的水平构件。立栓用以栓固隔扇门的垂直构件。实榻门用厚木板制作的大门,多用于皇家建筑。攒边大门以门边、抹头为边框,木板为门心组成的大门。隔扇门下半部为木板,上半部为棂条,用以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门。宋代称格子门。隔扇边抹隔扇门外框的总称,其立框为边梃,横框为抹头。转轴附着在隔扇边梃里侧,专门用以开启隔扇门的木轴。榻板用于槛墙上面的窗台板。风槛位于榻板上面的窗下槛,多用于槛窗。槛窗古建筑外窗的一种,形状与隔扇门的上半段相同,其下有风槛承接,水平开启。支摘窗古建筑外窗的一种,窗为矩形,每间四扇,上可支起,下可摘下。直棂窗古建筑外窗的一种,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窗式。替桩即上槛。裙板隔窗下部大面积的隔板。绦环板隔扇中部(或下部、上部)相邻两中抹头(或相邻两下抹头,或两上抹头)之间的小面积隔板。边梃隔扇两侧的大边。抹头与隔扇边梃构成外框的水平构件。隔扇心隔扇上部漏空的部分,由仔边和棂条花格组成。横陂位于中槛和上槛之间的横窗,通常不开启。帘架贴附于隔扇之外用以挂帘子的框架,常见有用于民居的和用于宫殿坛庙建筑的两种。帘架招子固定帘架的铁件,常用于在宫殿坛庙建筑的帘架上。荷叶墩用以固定帘架边框下端的木构件,常雕成荷叶形状,多用于民居建筑。荷叶栓子用于固定帘架边框上端的木构件,常雕成荷叶花形,多用于民居建筑。单楹附着于隔扇或槛窗下槛或风槛里侧,用于安插立柱的构件。连二楹附着于隔扇或槛窗下槛或风槛里侧,用于安插隔扇轴的构件。天花古代室内的顶棚,有井口天花、海墁天花和木顶隔等多种。井口天花由井字形方格和木板组成的天花,是天花的最高型制,多用于宫殿建筑。海墁天花在平顶上画出井口和天花板图案的天花,多见于宫殿建筑。木顶隔骨架做成豆腐块窗格形式,固定于天花位置,表层糊纸的天花。是一种讲究的天花做法,常用于寝宫类居住建筑。帽儿梁井口天花骨干构件,沿面宽方向搭置于两侧的天花梁上,相当于现代建筑顶棚内的大龙骨。因其不露明,外形多不加修饰,断面呈半圆形,故名。支条组成天花井口的木条,分为通支条,连二支条和单支条。通支条附着于帽儿梁下面的通长支条,有时与帽儿梁由一木做成。连二支条长度为两倍井口的支条,用于通支条之间。单支条长度为一井天花的支条,用于连二支条之间。贴梁贴附在天花梁或天花枋侧面的支条。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9斗拱部分斗拱总述斗拱由斗形、拱形、悬挑承重构件组成的特殊构造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型制。它位于木结构梁栿和柱子之间,具有传导屋面荷载、加大屋檐挑出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吸收地震能量等结构作用和装饰作用,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斗口斗拱最下层构件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为斗口。在已经模数化的中国古建筑中,斗口是带斗拱建筑各部位构件的基本模数,依据这个模数,可以确定出各部位构件的尺寸、比例。清代建筑斗口分为十一个等级。从1寸至6寸(1营造寸=3.2厘米)以半寸为级数增减,如一等材,斗拱斗口为6寸(合肥市19.2厘米),二等材,斗拱斗口为5.5寸(合17.6厘米),三等材,斗拱斗口这5寸(合16厘米)……八等材,斗拱口为2.5寸(合8厘米)……十一等材,斗拱斗口为一寸(合3.2厘米)。斗拱出踩斗拱从檐柱中心开始,向内外两侧挑出,每挑出一步,称为一踩。每出一踩,即有一列拱枋相承。因此清式斗拱出踩数,可直接从斗拱侧面有几列拱枋(含正心部分)得知。计心造斗拱构造形式之一。按斗拱出踩数量设置横拱,几踩斗拱即有几列横拱的作法,称为计心造。偷心造斗拱构造形成之一,横拱的设置少于斗拱出踩,如斗拱各向内外两侧挑出三拽架称为七踩,应列有七列横拱,但在制作时却省去一列或数列横拱,这种做法称为偷心造。柱头科斗拱位于柱头部位的斗拱称为柱头科斗拱。明清时期的柱头科斗拱是主要承重斗拱,其受力构件的截面尺寸比其他斗拱同类构件截面尺寸大。平身科斗拱置于两柱之间,均匀放置在额枋、平板枋上面的斗拱。角科斗拱置于建筑物转角部分的斗拱。由于转角处的方向性,斗拱构件一端为面宽方向的构件,另一端为进深方向构件,两个方向的构件还要与对角线方向的斜构件相交,构造比较复杂。单昂三踩斗拱明清出踩斗拱中挑出最小的斗拱。其进深方向构件,在大斗之上为昂(昂上为耍头),从正心向内外各出一踩,共三踩,故称单昂三踩。重昂五踩斗拱明清斗拱种类之一,大斗之上进深方向构件为头昂、二昂,从正心向内外各出二踩,共出五踩。单翘单昂五踩斗拱明清斗拱种类之一,大斗以上进深构件分别为翘、昂,从正心向内外两侧各出二踩,共出五踩。单翘重昂七踩斗拱明清斗拱种类之一,大斗之上进深方向构件依次为头翘、头昂、二昂,从正心向内外各出三踩,共七踩。重翘重昂里挑金斗拱明清斗拱种类之一,以正心为界,从外侧看似重翘重昂九踩斗拱,内侧耍头以上挑杆通达金步,属溜金斗拱的一种。三滴水品字科斗拱用于三滴水(即三重檐)楼房平座下面的斗拱。进深方向构件不做昂,只做翘,其形状如倒置的品字形。内里品字科斗拱用于室内的品字科斗拱,常与平身科斗拱的内侧交圈使用,其头饰与平身科斗拱内侧相同,端头不做昂嘴,形状如倒置的品字形。隔架科斗拱置于梁与随梁之间,起承接上下梁架作用的斗拱。主要由荷叶墩、大斗、拱子和雀替等部分构成,具有承接梁架,传导荷载的作用和装饰作用。一斗三升斗拱由一只大斗、一个横拱和三个三才升构成的斗拱。属不出踩斗拱,只起传导荷载作用。是斗拱中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由一只大斗、一个横拱、两只三才升和一个麻叶云构成的斗拱。与一斗三升斗拱作用相同,但有更强的装饰性。斗拱分件大斗位于斗拱最下层的斗形构件,是斗拱的主要承重构件。翘垂直于面宽方向置于大斗刻口内,两端均向上卷杀的弓形构件。明清斗拱中的翘有单翘与重翘之分。宋代称为华拱。正心瓜拱位于檐柱轴线位置,与头翘十字相交的构件。正心瓜拱为足材拱,有传导荷载的作用。宋称泥道拱。昂垂直于面宽方向放置于大斗口内或翘之上,外端向斜下方伸出的构件。二昂两层昂相叠时,上面一层为二昂。正心万拱平等叠置于正心瓜拱之上,作用与正心瓜拱相同的构件。蚂蚱头垂直于面宽方向叠置于昂之上,外端似蚂蚱头形状的构件,宋代称之为耍头。撑头木垂直于面宽方向,叠置于蚂蚱头之上的构件,其外端头不露明作榫交于挑檐枋。桁碗承接桁檩之带碗口的构件,垂直于面宽方向,叠置于撑头木之上,中部承正心桁,前端承挑檐桁。单才瓜拱位于斗拱出踩部位的横拱之一,其长同正心瓜拱,高1.4斗口,非承重构件。单才万拱位于斗拱出踩部位的横拱之一,位于单才瓜拱之上,为非承重构件。厢拱位于出踩斗拱内外端横拱,其长度介于瓜拱与万拱之间,其上分别承托挑檐枋和井口枋。十八斗置于翘、昂或耍头等构件之上,与单才瓜拱、厢拱十字相交的斗形构件,因其宽为1.8斗口(即18分)而得名。三才升置于单才拱端头,承托上一层拱或枋的斗形构件。槽升置于正心瓜拱、万拱端头,与垫拱板相交的斗形构件,其外侧刻有拱板槽,故名槽升。柱头科大斗柱头科斗拱最下层的大斗,是头拱的主要承重构件之一。桶子十八斗用于柱头科斗拱的十八斗,其宽度比上层构件宽0.8斗口,外形似筒状。桃尖梁头叠置于柱头科斗拱之上,端头似桃形之梁。角科大斗角科斗拱最下层的大斗。斜头翘用于角科斗拱的翘,其安置方向与山面檐面各成45°角。搭交正头翘后带正心瓜拱位于角科斗拱正心位置的构件,其一端为翘,另一端为正心瓜拱。搭角正二翘后带正心万拱位于角科斗拱正心位置的构件,其一端为二翘,另一端为正心万拱。搭交正昂后带正心枋位于角科斗拱正心位置的构件,其一端为昂,另一端为正心枋。搭交正蚂蚱头后带正心枋位于角科斗拱正心位置的构件,其一端为蚂蚱头,另一端为正心枋。搭交正撑头木后带正心枋位于角科斗拱正心位置的构件,其一端为撑头木,另一端为正心枋。搭交闹头翘后带单才瓜拱位于角科斗拱外拽部位的构件,其一端为翘,另一端为单才瓜拱。搭交闹二翘后带单才万拱位于角科斗拱外拽部位的构件,其一端为翘,另一端为单才万拱。搭交闹昂后带拽枋位于角科斗拱外拽部位的构件,其一端为昂,另一端为拽枋。(角科斗拱中凡在外拽部位的构件都称为“闹”,除了以上数种外,还有搭交闹蚂蚱头后带拽枋等)。里连头合角单才瓜拱用于角科斗拱里拽部位的构件,因其与相邻平身科斗拱对应构件连做在一起故称“里连头”。除此之外,还有“里连头合角单才万拱”、“里连头合角厢拱”等。斜昂用于角科斗拱的昂,位于与山檐两面各成45°角的位置,故称斜昂,斜昂有斜头昂、斜二昂等。由昂用于角科斗拱的构件,位于斜昂之上,与相邻蚂蚱头处在同等标高位置,是角科斗拱45°方向最上层的昂。宝瓶置于由昂外端斗盘之上,承托角梁的瓶形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