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70平上海老公房(上海公务员如何买房)

  • 作者: 向木娇
  • 发布时间:2023-11-27


一个普通年轻人要怎样做才能在上海买房

有拼搏精神,要有目标,没有拼搏精神,没有目标上海的房子!你永远买不了,有钱家庭买市中心的房子,中等家庭买市区房子!钱少的家庭买交区房子,大家不是都有房子了!没钱买交区房子,付首付款,买交区,买金山房子!房子便宜,可能二万左右,八十平方,只有一百六十万块钱,付首付款,银行贷款,就可以买了!

如果这样买不起房子!还是回家乡去吧!这样的房子价钱,有的三线城市的房价都要了,不努力,不拼搏哪里的房子都买不起,主要努力,去拼搏,有目标一定能买得起上海房子!

一个普通年轻人要怎样做才能在上海房?努力工作,不怕苦,不怕累,有奋斗精神,有奋斗目标,一定能买上海房子!

别想了太复杂,你在上海买房是有可能的。目前上海最便宜的是金山。买个一室户是有可能的。算每平方2万,50平就是100万。首付30万。你得先凑30万。你刚到上海工资算你一万,租房金山每月1千,吃饭,交通,通讯。算你每月余5千。一年存6万,你要5年。前提是房价不涨。

普通人能力不够强、还是回老家吧。

这里是强者呆的地方,不适合弱者。

如果你家里支持不了首付,自己能力又不强还是早点走吧。找个适合你的地方买。没有那么累。

上海房价高,这里随便一套房子几百万上千万。如果你是彻头彻尾的草根很难扎根。

六亲无靠,一点支持都给不了。你能力又不是很厉害。很遗憾你想买房子可能性很低。就是辛苦5-8年累计点首付,每个月还1-2万还贷日子也不好过。

买房子有钱,这里不是普通有钱人呆的地方。全中国有钱人都扎在一线。

找个上海姑娘娶呗!女方陪嫁一套房子,结婚后,把婚房买了付首付,再换更大的房子,新房加上你的名字,夫妻共同还贷款,丈母娘不忍心女儿背债,帮你把贷款还了…

哈哈哈,你在上海不就有房子啦…[笑哭][笑哭]

曲线救国呗[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人家用三代人才定居上海,你却想靠一句话定居,过分了吧!

可能又回到去外国挣钱,然后回中国消费的时代了。

过去是从国外带免税的8大件家用电器。以后可能是买房子。

很不幸,普通人要买房只能有钱这一条路……要么中彩票也成……

用我的经历告诉你上海买房子不是很难的事情,做到以下几点你也可以买到房的。我和两个朋友都是外地人,没有家人资助,上班族,我们在上海买了房子,相信我们的经验你可以借鉴。

郊区的房价比市区便宜很多,如果靠近地铁那交通问题就解决了。不要以为郊区就很偏僻,上海的郊区一般自成一个大社区,超市、医院、学校、银行、菜场、商场……配套都很完善。如果你不是到市区上班,可以几个月不去市区,市区繁不繁华跟你没有一点关系。如果你工作的地方在市区,最好房子靠近地铁,上海的地铁交通四通八达,只要按时上了地铁,就不怕迟到。

我的房子2015年买,附近当时没有地铁,但是所有配套设施都具备,到我们公司公交车25分钟,我很满意,看好第二天就约房主过来签合同。现在地铁在挖了,走路仅仅10分钟就到地铁站,预计明年开通。

在上海买房子就不要跟家里的自建房比了,可能我们一套房的面积都比不上你老家的厨房大。但是这套房的价格却抵老家两三栋房。上海有不少面积都很小,50—70平方米就有两个卧室,满足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需要。这种房子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刚需房子。

有人很嫌弃老公房太老,隔音不好、绿化少、停车位少、小区规划不合理……。其实老公房是钱少的小伙伴最优选择,面积小、物业便宜、交通方便、配套设施完善。老公房作为过渡性住房非常合适。

老公房还有个特点,很多住在那里的老人以前都是一个单位的,治安好,一旦有陌生人进来,就很容易引起注意,而且阿姨爷叔会口头盘问贵客何处来?

我朋友A在静安寺上班去,房子18年买在青浦的朱家角地铁站附近,总房价115万。那边现在也还有很多便宜的房子。

很多人住在一个地方后买房也懒得去其他区域找。如果你租房在徐汇区,那里一个平方要十来万,你找房也非在徐汇区找,钱不够是正常的。多到其他区域找,几年前听到的乡下地方,现在已经很繁华了,但是价格可能只有市中心的一半或者30%。

算算自有资金+资助资金+借到的资金的总数,是否有公积金可取?以及每个月能承担多少房贷。通过这些算出可以承受的总价,再在这个总价上下15%区间内全上海找房。

别不好意思,买房子借钱是很正常的,关系好不好,先张口借个几万。如果别人借了,一定要尽量及时还,借用时间长要给利息表示感谢。

朋友B,2016年买第一套房子(嘉定新城,总价105完全60几平米)的时候,手上才有几万块,看中房子后咬咬牙交了5万元定金,然后四处找人借钱,最后凑了35万元顺利交首付。

存钱是必须的,定期或者货币基金都可以。千万不要拿去买股票、基金、期货和外汇等高风险投资。否则心态差的能赔到抑郁症犯病。那买房就泡汤了。

我们三个好朋友都是上班族,老公也是,当时两夫妻的月收入大概是3—5万,在上海是很常见的。买了房之后去公积金冲房贷,一个月的房贷自己只要出两三千,比租房都划算。想买到房子普通人就要降低要求和努力存钱。我们是普通上班族能办到,相信你也能。

普通人最好的方式是做梦…上海25k毫无希望混饭吃的路过…

1.家里有矿,或者父母有老本。。。2.穿越到2000年~2006年

上海楼市节后疯了:1天跳价3次涨价70万

年后,一线城市虽然没有实行央行房贷新政,也只是享受了契税以及营业税优惠政策中的一项,但是楼市却是出奇的火爆。

你一定认为春运的人是最挤的,但是房产交易中心的人甚至比春运还要挤。上海市杨浦区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业务的购房者,仅仅排队这一环节就需要花费3个多小时。很多在年前看好房子交过定金的购房者,为了防止房价上涨而抓紧时间办理各种手续,加上年前年后国家有一些利好房地产的政策出台,于是很多购房者抓紧来办过户。

可以说,政府的任何一个利好政策都会快速传递给市场,很多政策实际效果没有购房者心理效果大,但却加速了购房者的决策,这样就会造成房价波动。相关人士表示,之前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大致按年计算,但是现在波动速度明显加快,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周都会有变化。

如果房东跳价或者是交易中心火爆就已经让你足够震惊了,那么下面的介绍你可要保护好您的小心脏啊!上海虹口区的一新盘近日推出了352套总价上千万的新房,竟然在一天内就被抢光,销售额高达36亿元。

房东一天跳价三次涨70万

购房者看中了上海市内环附近的一套老公房之后却发现业主在一天内竟然连续跳价了3次,450万、490万、500万,最终确定的价格年前的430万足足贵了70万。

为何房东频跳价?

年前首付门槛的降低及年后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出台,虽然主要针对的并非一线城市,但市场心理开始发生变化,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已进入"卖方市场",更多房东开始惜售观望,市场房源越来越少。加上年后购房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房东也就出现了频繁跳价的情况。

专业人士介绍说,大部分房东在节后会将房屋的挂牌价格上调5%~10%,加上目前市场可以交易的房子非常少,节后又是大量购房者开始看房的时候,所以自然就导致了市场价格暴涨。

市中心的房价是否已经迈入了千万时代?

普陀位于中环的某楼盘,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屋,2015年初销售价格为500万元,今年初则卖到了800万元。近日,上海虹口区内环内某新楼盘每套房屋的销售均价接近1000万元。该楼盘购买人群主要是改善型购房者。

相关人士表示,两年前一般1000万的房子都可以算是豪宅,但是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这些房屋多半只能算是改善型住宅。一线城市保持限购,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购买一套住宅,而置换型客户近年明显增加。

由于一线城市的教育、医疗等条件都更好,工作机会更多,随着人口的不断导入,房价自然水涨船高。此前很多七八百万的房子都已经卖到了上千万。很多人为了留在一线城市,更是举两代人之力购房,并加入银行杠杆,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现在是否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专业人士表示,上海市今年的情况需要我们谨慎的看待,去年上海楼市交易量很大,已经开始透支,如今的房价是一直在上涨,但是如果涨到购房者不愿意接手的时候,市场自然就会回调。当房价需要靠三代人的力量才能买得起的时候,购房者也会犹豫。

还有人表示,房价急剧上涨之后,是否还存在足够的有效需求支撑市场的热度,值得投资者审慎看待。如果宏观经济需要,2016年出现超预期的降息,则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因此得到提振,推动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如果2016年不出现降息,一线城市全年的楼市热度可能不如2015年,深圳等房价绝对水平和涨幅相对透支的城市,甚至可能出现下跌。

新手投资房产需要注意啥?

1.理性和有规划消费——购房的前提

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支出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楼盘。不要一买房就想着买到最好的,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好好规划一下,避免出现额外的负担。

2.买房首付款的积累

买房首付款积累——购房的关键。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好好的规划自己的收入,每月固定的留出一部分资金出来,制定出一个定期定额的计划。也可先向父母借首付款,日后陆续返还,缩短积累时间和降低潜在的涨价成本。

3.买房常识的学习

学习一些地产知识——购房的必需。房屋因为涉及的金额巨大,购买它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行为。虽然国内有很多的房地产公司,但是专业的针对个人购房者的房屋经纪人还是很少的。因此,买房前学习一些房地产基础知识是必需的。

4.买房范围的筛选

选择适合自己楼盘——购房量力而行。面积小、首付少、总价底的楼盘适合年轻人。因此可以考虑二手房或者是小户型,这样的房子一般是交通便利,配套成熟。

5.出行时间成本的节省

购房前还应考虑出行时间成本。因为我们不难发现,穿越城市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正变得越来越昂贵。如果每天花费2小时在交通上,那么1月=60小时=2.5天,1年=730小时=30天,50年=小时=1520天=4年。

想想如果把这些时间花在工作上或其他方面,则能创造更多的效益。如果再将时限放大到50年,时间成本的价值就显得惊人了。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2-22,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领取看房红包,百元现金直接领

上海公务员如何买房

上海公务员年收入大约20万左右,在上海买房难,也不难。难的是买好地段的好房子。

先说便宜的房子。在上海,五大新城或者远郊其实200多万甚至100万以下的房子也有的。比如金山、崇明均价1.8万、1.9万。200万首房首贷也才70万,如果一个家庭两个公务员,生活节省点存个两三年也就有首付了,其实买房不难。

不过,一般的人如果不是工作在远郊,大概率还是想越市中心越好。通勤也许会更方便,生活也更方便。我们再来看一下市区内的上车盘。

在上海,不是太郊区(中环左右)也存在50平左右2房总价300万的房子,房龄一般八九十年代,象下图这样虹口凉城板块的小区。刚需上车还是可以的,附近一般也有地铁,社区老,生活配套一般都有。

首房首贷的话首付需要100万左右,如果两个公务员家庭生活节省点,一年开支10万,节余30万,存个三四年也可以买个这样的老公房上车了。

当然人人都想要好房子,附近房子新一点价格一下翻一番也很正常。14年的次新两房就要600万了。存钱赶不上房子涨价,追不上。如果没有六个钱包,或者没有上海房产置换打底,还是蛮难的。

我们买房子,一定要做好规划,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区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区,最后的结局究竟会怎样?结合以往经验和国外案例,谈下个人的看法,权作交流探讨,仅供参考。

第一、对老小区老房子的基本认识

01、老小区老房子占用土地性质

我们国家施行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所有制形式。

城市的土地一般属于国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那么,市中心的老小区老房子很可能就是建在国有土地上的,但城中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除外。

02、老小区老房子土地使用期限

根据老小区老房子建筑年代不同,房子的属性会有差异,早期的老小区,一般属于福利房。98年开始住房商品化改革之后,市中心建起来的老房子老小区,一般都属于商品房。

一般来说,福利房的土地使用权往往是划拨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但却是免费使用的;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往往是出让的,使用期限是70年;但也有划拨的,在商品房早期会有这种情况。比如,昆明市金星小区。

03、为什么要讨论老小区老房子的土地权利?

很简单,“房随地走”。

房子不能凭空建盖,不能是空中楼阁,必须建在土地之上!建好之后,不能移动,属于典型的不动产。

因此,讨论房子避不开先讨论土地,土地权利属性决定房子的走向。

第二、土地性质决定老小区老房子的最终走向

01、城中村自建房

市中心也可能还有城中村,这些土地往往还是集体土地,集体土地上建盖起来的房子虽然老旧,但还是属于农房(农村合作建房也可归入农房中,部分是小产权房)。

由于宅基地没有使用期限限制,老旧农房只要能安全居住,不管户籍有没有迁出,依然可以继续居住、世代继承,房子的最终走向完全由产权人自己定。

当然,遭遇政府征收、拆迁,房子的最终走向就得跟着政策走,个人也就无法左右。

02、市中心福利房

市中心的各种老旧小区的单位福利房,土地往往是划拨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也不需要支付使用费。一般来说,只要房子还能安全居住,房子就可以继续居住、保有产权、世代继承。

但要注意,由于福利房是划拨土地,没有交费就使用,即便已经将产权分割到职工名下,但这类房子的最终走向,更多还是由政策决定。

比如,房改单位被撤销,单位不存在了,话语权就会弱化,原有权益可能难以维护,相应的福利房在老旧之后,容易被征收、拆迁,那这时老旧小区就很难保得住,不得不面临补偿安置。

03、市中心商品房

98年开始实行住房商品化,第一代商品房开始面世。

但其实,在98年之前,市场上也是有商品房的。有些早期的商品房权利表现形式是土地国有出让,但房子是委托承建,并不是像现在的商品房一样大面积建盖。

由于这类老旧小区老房子是属于纯商品房,土地已经交费,办了出让手续;房子也是钢筋、混泥土的混合物,也是花了钱买的,则这类老旧小区老房子,在经过一定房龄后,会面临改造,也就是这几年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老旧小区改造,延长房子的使用寿命,改善小区环境,让老房子老小区更好住。

这些改造完成后,下一步老房子仍面临使用寿命到期的问题,房子的最终走向,大致有以下一些:

①拆迁安置

市中心的老小区老房子,区位优势佳,配套完善,土地价值大,加上建筑密度低,往往会有很多开发商都愿意投资拆迁,在原址上重建商品住宅小区。

对于老房子的业主而言,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拿现金走人;也可以选择回迁安置,继续在这个区域居住。

②集资重建

市中心的老小区,区位优势佳,生活便利,容积率低,住户少,在70年届满时,房子已成危房,但又没有开发商愿意投资拆迁,业主可以再续70年的土地使用费,然后共同集资,委托专业的施工单位建盖住房,盖起来的新房,一部分归原有业主分配,多余部分可以出售,回笼资金。

③收归国有

老小区的土地年限是70年,这个期限届满时,房子已经属于危房不能住了,又没有开发商愿意投资拆迁,业主也不能达成集资重建协议,房子不得不随同土地一起收归国有!

政府收归国有之后,跟原来的业主就没有关系了,老旧危房可以连通土地使用权一起,再次挂牌出让,由摘牌单位自行拆除,然后按照规划建设。

④再次续期

老旧小区老房子在70年土地使用期限届满时,仍然可以安全居住,那么,业主可以交钱后再续70年土地使用权,继续住在房子里。当然,买卖、抵押、继承、置换、赠与等产权转移也是可以的。

老旧小区老房子使用超过70年寿命是完全可能的!虽然国家标准是不低于50年,因为国外这样的例子比较多。

比如,新加坡组屋的产权年限就是99年,房子经过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之后,确实能住到99年,99年到期后,房子和土地一起收归国有,由国家再次统一分配,与原来的产权人就没有关系了。

像德国、美国、加拿大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建盖商品房的历史都是上百年,他们很多房子的寿命已经超过100年!

有个朋友在加拿大买的房子,买时的房龄已经287年了,传了好几代人,但依然可以正常居住,只是需要不断翻新、维修、维护,土地不是使用权,而是所有权,私人所有权,可以世代传承!为房子的永续存在奠定了产权基础。

但土地私有制不利因素就是需要每年缴税,这个税负还是比较重的,大致是两点几。也就是价值100万的房子,每年需要缴纳2万多的房产税,绝大部分税收归地方支配,用于改善当地民生,发展当地教育,雇佣警察维持当地治安,极少部分上交联邦财政,这可能是发达国家住房自有率偏低的一个重大原因!

现在很多人盲目地呼吁出台房产税,但不要忘了别人的前提,就是土地是私有的!也就是说,自己所有的房子和土地是可以缴税的,因为谁来拆房子,产权人愿意就拆,不愿意的话,就“神圣不可侵犯!”即便国王来了,也可以说“不”!

国外有个关于房子拆迁和私有财产保护的经典案例,就是“风能进、雨能进,但国王不能进!”

说的是普鲁士国王(德意志帝国前身)威廉一世,发现在自己的行宫前有个磨坊,比较低矮丑陋,影响了行宫形象!于是,他派人以国家的名义去征用,谁知道不管开什么条件,磨坊主都不答应。国王一怒之下,强拆了磨坊,但磨坊主却委托了律师,将国王告上法庭,最后法院判决国王恢复原状!理由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但现在,我的房子是我的,却只是盖在别人的土地上,我只是租地,我租的地,70年租期到了,还要续交土地租金,然后房子才能保住;如果不交,即便房子能住,也要被收掉;而且就算续期了土地,每年持有房子还要交钱,该怎么说呢?不好说,所以,房产税难产!

第三、市中心的老旧小区该怎么办?

01、接受改造

这几年出台了政策,中央财政也划拨了大量资金,开启了大规模的老旧小区改造。我认为,如果不需要自己出钱,只是让度部分小区权利,就可以换回小区改造,是可以的。

毕竟,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各种居住配套会更好些,有利于提升居住体验,也有利于提升房屋价值,延长使用寿命。

02、加速置换

现在房价很高,有些同志可能买不起新建商品住宅,会退而求其次地买老旧小区,这是部分老业主置换老房子的好机会,套现离场,落袋为安,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03、等待拆迁

最值钱的不是房子,而是土地!

市中心的老旧小区,值钱的不是房子,而是土地,市中心的土地,寸土寸金,稀缺性不言而喻,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导致很多开发商都愿意投资老旧小区拆迁。

因此,市中心的老旧小区老房子,基于所在区位优势带来的土地稀缺性,未来还是有多种选择,依然具有主动权,担心的就加速置换,淡定的就出租等待拆迁,应该都不会差。

谢谢邀请老房子老小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每个城市的老房子最后的结局不外乎两个,要么存在,要么消失。留下来的老房子都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着,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老洋房,它们因承载着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价值而备受保护,并且将一直作为历史文化的标签被保护着留存下去。而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区又将是怎样存在呢?基本上都会迎来逐步的升级改造,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旧改”,这是老房子、老小区最后的结局。

为什么会采取“旧改”的形式呢?

首先,老城区的老房子、老小区都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老破旧。面临房龄老、户型旧、停车不便、绿化不足等问题,必须改。

其次,市中心老城区的房子虽然旧,但是周边配套资源优势却不可忽视。因为一个城市的中心基于多年发展的积累,基本上配套是非常齐全、成熟的。一般来说,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区与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距离都不远。有些“老破旧”还因为有学区资源的“傍身”而价值备涨,甚至比新区的房子还要贵!因为老中心配套资源成熟等因素,所以,只能采取“改”而不是“拆”的形式。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在的政府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旧改,这种形式比起传统的拆迁形式更温和适当,也能更好地保护建筑原貌,留存建筑价值。

很久以前就听说很多发达国家的老城区都是穷人住的,富人都住在郊区,那时就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到郊区住大房子。几十年过去,我已经实现了在郊区住大房子的梦想,回首看城里,城里的老房子大部分还在,可是房价飞涨,各个都成了纸面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各种羡慕嫉妒恨。

究其原因,第一主因是拆迁,次因是学区,其三是方便。

国外老城区是不能随便拆的,咱的北京城王府、大宅似乎也该留下,可是大部分四合院实在太破了,几十年的的私搭乱建,见缝插针,四合院早已变成“富”民窟,已经没有了保护的价值,拆旧盖新是最终的结局。

再说学区,一所学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源的质量,当年轻的父母都已经在郊区的大房子里生儿育女时,优质的生源也外移了,几个传统的名校都是80~90年代打下的基础,名校办分校外移也已经在悄悄进行中,当然现在把郊区的大房子出租,自己带着孩子高价在学区租小旧房子住,他们是支撑老城区房价的主力。未来呢?政策一变名校搬迁,恐怕学区房就是一地鸡毛。

方便就不提了,网购时代,哪里都一样方便,停车是每天的事,上剧场几年也轮不上一回。

经济不好,公司也在外迁省房租,疫情之后,网上远程办公估计也和网购一样普及了,那时城里还有什么?还有开发商面对红着眼的钉子户大把地砸钞票吗?恐怕不会了。

八.九十年代的建的老旧小区,三四十年历史,己经老龙锺态。外墙斑驳,管道陈旧。由于楼层不是太高,又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没有外力的冲击(比如地震),再使用几十年不成问题。

有钱的城市,上海市对所有的老破旧小区实行全方位改造。屋面斜改坡,重新敷设PVC管道,外墙加厚水泥涂层,内墙出白,除了整体结构,整修无一遗留。外观上除旧换新,也为市容市貌增色不少。

我所在的三线城市,财政实力不够,市中心的老旧小区改造就缺少大刀阔斧的动力,仅在规范.卫生.沿街墙壁涂色做了些微变化,更新锈蚀的燃气.自来水管道和室外的电力布线。楼房只要不存在安全质量问题,正常使用完全可以。

八.十九十年代建的房子,布局不太合理,市民还是希望拆迁改造。一是能圈为商业中心,拆迁户就能享受到政策优惠,能圆一个新居的梦。二是棚改,国家下拨资金扶持,推倒老旧小区,重建新的居民小区。三是政府征收,建设公益项目。

毕竟老旧小区体量非常大,不可能所有一步到位,如果没有以上三点机遇,只能将就居住。

现在居住老旧小区的居民,很多是经济上不太富裕,或年龄较大的退休人员,拆迁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几个钉子户就能让老旧小区重建推迟几年,甚至十年八年。不是财大气粗的开发商是玩不起的。

所以,有些规模不大的县市,宁可舍弃黄金地段的老旧小区,另择新址,政府机关.重心商业区.学校规化在新区。这样,扩大了城市面积,又减少了社会矛盾。

对于市中心的老小区,从二级旧里到上世纪中期的老公房小区,一般有"拆,改,留"。过去几年以“拆”和动迁为主,这两年以“留”和“改”为主。

“拆”

“拆”最常见也被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拆除老房子,腾地给新的开发用。一般被拆除的地块有比较好的开发商投资开发意向,或者是市政项目动迁(造地铁公路公共场馆等等)。

不过这两年一证一套了以后,拆迁暴富的时代就结束了。

“改”/“留”

随着动迁成本不断增高以及房地产开发拿地速度减缓,以及各种风貌保护的实施,市中心老小区老房子开始由动迁变为保留以及改造。

对于比较有特色,地段比较好的老小区,可以让原居民迁走以后成片大改造,作为酒店,办公或者高档住宅等等用途,引入社会资金,面积和功能也和原来大有不同。

不过,个人觉得对于住在市中心老房子老小区的居民,如果想要改善生活,与其等待拆迁或者改造,其实不如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居住问题,毕竟有时候一等就是几年几十年。。。是否值得呢?

“拆”除了动迁以外,还可以原拆原还,在老小区拆除后在原址提高容积率新建住宅,增加原居民的居住面积以及公共设施。

规模大的,尤其是临街的小区,等待拆迁。规模小的,背街小巷的房子,拆迁不拆迁就难说了。不要以为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感,有相当一部分老房子因为规模和位置的关系,最终成为城市建设的死角,这是极有可能的。对于上述这样的房子,政府不感兴趣,开发商更不感兴趣,所以最终拆迁无望,运气好了,政府给你刷刷墙,路面弄平整,至于说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地下管网,楼内线缆,修缮的可能性并不大。此外,停车位、绿化什么的,也没地方啊,所以没法搞。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区的结果如何,大致分为三种情况:永久保留,拆迁,改造升级。这与经济是否发达无关,只是实行的时间不同。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进行得越快,反之则进展越慢。

永久保留

市中心具有地方特色,传承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只能维修复原,不可能拆迁也不会升级。比如上海的石库门,各种早期遗留的洋楼,古镇,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都是受特别保护的古迹,与珍贵文物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市中心这一类建筑作为文化遗产,会永远传承保留。

拆迁

市中心有一部分老房子,老小区建设凌乱,而且建筑设计不合理,质量很差,想升级改造很困难。比如上海市中心60年代一家人分二三十个平方的老公房,连卫生间都没有,每天还得倒马桶刷马桶。居住在那里不仅生活十分不便,而且房屋严重破损老化,几乎无法修复,升级改造没有任何意义。

还有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小区,因为建筑技术落后,都是砖混结构,户型老套,根本不适合现代生活。这种房屋建筑材料很差,想改变户型几乎不可能,有的甚至已经开裂走形。象这两类房屋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委员会的拆迁规划当中,只是迟与早的事。

上海经济发达,城市建设进度非常快,一般城市无法比拟。但到目前仍然还是有很多已经规划拆迁的老房子老小区,还没有具体实施。这些居户也正翘首以待,希望尽快拆迁改变居住条件,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

改造升级

90年代中后期建设的小区,建筑技术已经相当先进,材料和结构,户型都比较科学合理。这些房屋还可以对户型进行小型改动,以期更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只是当时流行平顶,会有开裂漏水现象,再就是没有普及安装电梯,对现在的生活带来很多窘境。尤其是老龄化严重,没有电梯导致老人行动困难。

上海对这一类小区已经开始进行升级改造,首先是将平顶收起改成斜坡顶。无论是从实用防漏水还是市容市貌来说,都有了极大的改观,效果特别明显。下水道加粗加深重新安装,重新设计建造电梯。这些小区经过升级改造后,与现在新建的小区区别不是很大,已经十分宜居了。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区不外乎以上三种结果,特别是第二种情况,这类人目前生活最艰难,居住最不方便。只有全民努力发展经济,才能够加快拆迁进度,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

对于市中心不会大范围迁移的城市,老小区也会越来越贵,价值攀升。

市中心会迁移的城市,原来市中心的老房子和老小区,大概率成为“贫民窟”般的存在。

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旧城改造,整体的成本很高,所以政府的最优选择就是把资源投入到其他可快速发展的区域。医和疗资源教育资源迁移,必然会导致城市中心的迁移。

对于老小区的去留问题,其实目前各大小城市的策略大多一致:

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开展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建筑节能改造、养老设施改造、无障碍设施补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增加停车位等工作,提升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老旧小区日常管理维护长效机制,促进物业管理规范化、社会化、精细化。

可预见的是,未来除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或者高溢价的大型商住项目,老房子动迁的可能性极小。大概等待它的只能是慢慢老去......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区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

一、市中心的老房子

在城市中心,有这样一片房子,被称为老城区的“老破小”。这部分老小区是城市最初起步时兴建的房子,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范围越来越来,而这片老房子所在的区域,就成了城市的中心地段。

在市中心区域,是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段,是中心商圈辐射范围。有着最成熟的配套,比如交通枢纽站(高铁、地铁、轻轨、公交、出租车集中集散),比如各大银行的分行,比如各大商超(新世纪、永辉、国美、苏宁、盒马等),又比如各大名校、各大医院等,可以说是整座城市中拥有配套最成熟最齐全的区域。而这片老房子与众多现代化高楼大厦并立,成为了城市中心一道别样的风景。

但老房子因为建筑年代久远,房子外观已经破败不堪,显得又破又旧,老小区楼栋经常脏乱差,房子室内格局相对新楼盘新小区也较小,甚至部分老房子都有了成为危房的“潜力”,也难怪被称为“老破小”。

二、“老破小”的结局

老小区的老房子确实堪称“老破小”,但它们所处的区域却是这个城市最有价值的区域,那么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这片老房子的结局会是什么呢?

首先,少量危房或被拆迁重建。一部分老房子建筑年代太过久远,或已有四五十年的房龄,房子上的青瓦片已经摇摇欲坠,房子下的横梁已难再支撑房子不倒塌。类似于这样的老房子,已经成为了危房,唯有拆迁后重新规划,才能保持城市的更新。

其次,大部分老房子会因为“旧改”而焕发新貌。而大多数的老房子,虽然看似“老破小”,但房龄才三十年左右,房子还能继续居住。针对这类老房子,我国今年要重点推进的“旧改”,或将成为这批老房子的福音。

最后,是“拆”是“改”,都要“因地制宜”。拆,是要推倒了重来,居民也得离开长期居住的地方;而“改”,是小修小补,相对更加温和,也更节约人力物力。对于不同的城市,同样是城市中心,但城市发展的道路不同,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不同,对于城市中心老房子的处理办法也不尽相同,究竟是“拆”还是“改”,都需要“因城施策”。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城市更新的步伐也在一直推进,城市中心的老房子处于最有价值的区域,已经影响到城市发展,或被“拆”,或被“改”,总之,都需要“因地制宜”。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这个问题的!

关于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区,最后的结局会怎么样的?其实这些问题不用太过于担心的,毕竟在中国房地产八九十年代起步,再过二十多年,这是普遍要面对的问题,是国家应该考虑的。对于市中心,其他的不讲,地肯定是非常有价值的,开发商这边也可以拆迁后进行重新建设的。在有些地方已经在试运行的,就是每平方进行补差价十七元,最后还可以继续进行居住的。现在所有的产权证都是不动产权的,就是除了住宅是你个人的之外,对于地块你后面也有使用权的,所以后期如果小区存在质量问题,就会面临着拆迁重新建设,再进行补差价来分配这样的趋势去规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