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日本自己动手改造房子(为什么外国人总是自己动手装修房子,而中国人却都是请人装修)

  • 作者: 沈泽衍
  • 发布时间:2023-11-14


为什么外国人总是自己动手装修房子,而中国人却都是请人装修

对于房子的装修,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的,在中国很多的人喜欢找装修公司的人装修,他们只需要把钱付给装修公司即可,而在外国外国人是自己动手装修房子的。

我们中国很多人为什么喜欢给装修公司装修房子或者请人装修呢?第一,在我们中国许多人并不是说是全能的,会涉及到盲区。请人装修都是专业的人,他们会根据需求来进行装修,这样子的装修比较完美。

第二,外国人工成本比较高,外国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工资比白领的还要高,装修房子的工人还要通过考证和培训的。因此人工成本不是一般的高,他们不愿意请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房子材料不同。外国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木头的,装修起来难度远远低于国内的砖石甚至钢筋混凝土。

第四。国外房地产业相对成熟,买到的房子都是精装房,只需要安装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或者改造一些饰品和物件。而在国内毛坯房还是普遍存在的,从泥工瓦工、水电改造、油漆涂刷等等,大大小小的项目太复杂了,必须要专业的装修工队来作业。

第五,外国人觉得装修房子是一个家庭的事,一家人动手装修房子还能促进整个家庭的和谐,能够增加一家人的交流。一家人共同完成一件事会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他们还能够节约不少的人工费。

我们中国人工成本费也在慢慢上涨了,不知道以后的中国会不会也实现自己动手装修房子。

《梦想改造家》好看吗哪一个改造后的房子最令人惊艳

好看!毫不夸张的说《梦想改造家》和《改造空间》之间差了一百个《wow新家》!这个节目不仅能看到真正设计师超高的技术和审美,和他们对自身职业的热爱,还有在改造家中体现出的满满人文关怀。从2014年第一季播出到现在,基本也保持着超高的水准。但温馨提示,一不要轻易看太多集,否则抬头看看身处的出租屋都会觉得凄凉。

(五季平均分在9分之上)

市面上的家装改造节目层出不穷,但是为什么《梦想改造家》在连播五季之后仍然能收获不少家装综艺迷的热爱呢?一是因为《梦想改造家》的设计师专业性,几乎每一位设计师都是在业内拥有响当当的名号,不少设计师拥有着“教科书般”的设计作品,这就有别于过完的家装节目里,设计师总是带着“公司宣传”的任务的既视感;二来是未必每位设计师都是作为室内设计的科班出身,但他们身上却充满着对自己所选职业的热爱和尊敬;最后一点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节目组对于改造家的选择——很多的家装节目为了降低难度也为了增加趣味性,习惯选择一些户型问题不大,不过是因为业主对家装没太上心,房间看着简陋,改造后自然显得华丽,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

(《交换空间》正是这类节目的典型代表。参加的家庭大多是富裕的。)

但是《梦想改造家》并没有这种“通病”。节目播出五年,至今为止为六十多个家庭改造了六十多间的房子,几乎每一间都是出于”需要“为目的,而不是为了”炫技“。就拿第三季的”网红“日本设计师本间贵史来说,他改造了上海的一间仅有43㎡的五口之家,他不仅利用空间差让全家都能坐在一起吃饭,甚至考虑到了小孩子未来的长大之后的床位,空间收纳的改造术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为了方便这家人日后的使用,居然洋洋洒洒写了整整20页改造后的使用说明。

(不得不说,日本设计师对于细节的处理确实更出色一些。本间贵史最可贵的是他的设计更多是以人出发,细节之中体现着设计师本人的匠心)

《梦想改造家》有很多令人感到惊艳的改造作品——比如第一期史南桥对三代人居于14平的改造;第二季的王平仲改造的奇葩户型简直是”妙手回春“。第四期的孙建亚执着地为了一家人算是“重建”了这间房子。

但是最让人觉得惊艳的作品反而是这之中最平凡的一间房子。就是第三季的孙华峰改造的四口之家。

这个家庭父亲即将失明,女儿们早早就出门打工挣钱的生活。设计师的改造看似普通,但大到父亲失明后所用的常用家电都换成声控的外,两个女儿外出归来时放行李的收纳柜,小到父亲煮饭时的半自动调味器,家中流水型的把手,甚至是晾衣服的滴水问题都处理的妥妥当当。

这一集充分体现了一个家装节目应有的基调,生活看上去总是困苦多难得,但那些细小的幸福也藏在这日子中等待发现。好的家装节目,正是要展现那些用心投入的好设计,如何让住户和观众看到了生活的美和光。而《梦想改造家》确实是这么一档好节目。

《麻理惠的整理秘诀》:让人怦然心动的家居改造大作战

《梦想改造家》是我特别喜欢看的一档家装节目——夹缝屋变水晶宫、3.8平米打造出四种功能的空间。这哪是设计师,根本是魔法师!虽然自己住不上,却还是忍不住跟着憧憬住在这样的新家里有多美好。

几季之后,节目组进行了回访。有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家庭,也有那么几家,房子精致了,生活看上去却依旧潦草,难免让人唏嘘。

在知乎问题《梦想改造家》改造过的房子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的回答里看到这么一段话:

“潦草”二字真是太贴切,你的房子反映着你的人生态度,即使简陋,也可以有条不紊。从房子的大小可以看出一个人多有钱,而从房子的状态可以看出一个人生活得多用心。

其实像《梦想改造家》里住房面积那么困难的家庭恐怕还是少数,更多的是屋有多大,东西就能摊多少。与其花大价钱改造房子,不如花时间学学怎么整理和收纳见效更快。

《麻理惠的整理秘诀》就是一档教你如何整理的真人秀综艺。

节目记录了8户美国家庭在日本整理达人近藤麻理惠的带领下,学习“怦然心动的整理法则”后自己动手整理的过程。整理前后的对比效果之震撼堪比改造,向观众直观地展示了整理的力量。

住宅面积一时半会没法改善,但是好好整理,却能像搬了新家一样。

这8户人家的情况分别是:

这些美国家庭的住宅面积普遍不小,好几家都是独门独院的大别墅,但每个家庭都是有多少地方存多少东西,每家都能清出几十袋旧物,有收集癖的老夫妇更是清出100多袋。

麻理惠是如何让他们舍弃积攒多年的物品?整理到底有什么秘诀?又能给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这部整理向的综艺虽然只有8期,却让我收获颇多。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成年后自立门户,爸妈来访,总是忍不住指手画脚,或是干脆动手帮你收拾,仿佛你还没有长大。

这样的行为有时让我们厌烦,让我们觉得生活受到了干涉,也让我们感到自己的独立性受到了质疑。

第5集中的同性伴侣参与这档节目,就是因为一方父母要初次拜访他们的小家,他们希望把家里收拾整洁,让父母放心。

他们家看上去其实还挺整洁,然而拉开柜门、抽屉,就能发现他们只是善于隐藏,眼不见为净嘛。可谁住谁知道,一团乱的家是没有归属感的。

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部动漫电影,叫《未来的未来》。5岁的小君因缘际会回到过去,遇到了小时候的妈妈。妈妈是个会因小君不收拾玩具而咆哮的大人,但小时候竟然和小君一样,喜欢“混乱”。“食物乱乱地摊着比较好吃!”小君和小时候的妈妈像遇到了知己,开心地联手把家里弄得一团乱。

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孩子喜欢混乱,越长大,越喜欢整洁。

把玩具摊得到处都是,好像比较好玩,把零食摊满一桌,才比较有食欲。

我想这是因为混乱看上去比较有趣,可以刺激思维的发散。但是大部分成人需要的是集中精力,东西散乱地摆放只会降低效率。

谁从小就喜欢整理呢,谁不是被家长逼着收拾呢。所以整理就像一场成人礼。当你学会打理自己的家,就是真的长大了。

我以前对做家务是恐惧的,因为我接触到的女性长辈们保持家里井井有条的方法就靠两个字——勤劳。对她们的印象是:从早忙到晚。

“我妈?整天都在擦擦擦!”有位朋友是这么形容他妈妈的。

我相信整齐的力量,但让我把时间都耗在家务上,我的内心也是抗拒的。

而《麻理惠的整理秘诀》让我意识到,整理、收纳、做家务,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

用着用着就乱了,是很常见的情况。如何整理才能维持不乱的局面,从而减少家务量,是很重要的课题。

剧中麻理惠的一些整理秘诀让我很受用。

首先是整理的理念:怦然心动。物品少了,自然好整理。她决定物品去留的标准是“怦然心动”。拿在手里感受它,怦然心动就留下,否则就说声谢谢,给它另找去处,或是送人,或是捐赠,或是甩卖。如此,你才能被怦然心动之物所包围,生活得更精致。

其次是对抽屉的整理。她认为抽屉里的东西都应该立着放,才能一目了然。只有一目了然的抽屉,才不会被翻乱。对于叠衣服,她也有自己的一套,能让任何形状的衣服都站起来。

我试着按她的方法整理了抽屉,效果立竿见影!而且使用半年后还能基本保持整齐。

另外对纪念物的整理也让我很受用,因为我就是个旅行中喜欢疯狂买买买,若干年后却为之头疼的真实案例。

比如我喜欢买的明信片,总是买回来就收进大盒子,再也不会翻看。麻理惠让我意识到,这类物品不应该“藏”起来,而是要想办法让它们参与我们的生活,为生活增添怦然心动的感觉。

于是现在我买了相册收纳明信片,翻看方便多了,立在台面上也是一种装饰。

朋友去年闹了一阵子离婚,起初她不肯告诉我原因,后来间接得知原来是因为家务分配问题!

或许有人会觉得他们小题大做,但不得不说,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摩擦是很消耗感情的。

比如剧中第1集中的夫妇会为谁洗衣服、叠衣服而争吵,第3集的妈妈会因为家里只有她一个人知道东西放在哪里而崩溃。

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会让一家人的心情更好;一起整理家的过程,可以让家庭成员们更了解彼此;每人负责自己的物品,会让家庭成员们更有家的归属感。

整理是与“家”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自己拥有什么、需要什么,思考与物品的关系、与亲人的关系,努力打造一个怦然心动的家。

所以说近藤麻理惠的整理秘诀,带来的不仅是整理上的方法,更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剧中的整理达人近藤麻理惠来自日本,从小热爱整理,大学时就将这个爱好发展成了自己的事业。如今不仅粉丝遍布全球,还成为《时代周刊》2015年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年收入也是千万级的。

年纪轻轻的她为什么会获得如此成功?我想那是因为她让我们看到了家应有的样子,那是一个精致整洁不潦草,让人怦然心动的归属之地。

她出过两本《怦然心动的整理法则》,是常年的畅销书,与《麻理惠的整理秘诀》这部真人秀可以说是互补的关系。书里的理论更成体系,而荧幕上的真人实操则更具视觉冲击,会让你忍不住暂停播放,打开衣柜跟着收拾起来!

《改造我们的学习》 原文

原文:

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首先来说研究现状。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

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

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

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确实的,现在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具体情况,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

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检来的。

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这种毛病,也传染给了共产党。

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在延安学了,到富县⑴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⑵,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

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⑷。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一)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后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为此目的,就要引导同志们的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就要使同志们懂得,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就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例如关于宣传工作,如果不了解敌友我三方的宣传状况,我们就无法正确地决定我们的宣传政策。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二)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

(三)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应以《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为中心的材料。《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型,在全世界还只有这一个完全的典型。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

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