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怀旧饭店装修80年代(最好的装修风格)

  • 作者: 白辉
  • 发布时间:2023-11-07


湛蓝| 寻年

在我的心里,一直住着农历年的年关。自我父亲谢世那天起,心底就有一个洞,老家合川在我的眉间便拧成了愁。每逢传统节日来临,那个洞特别明显,就像饥饿的人需要寻找食物。只不过,那种空,直指乡土。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背着行囊,去古镇小住。这些年,去过江南、云南、广西等地,一个不大的镇子,能盛下世间烟雨,我能安静地呆上几天。周边的古镇已被反复扫荡过,最后再次选定了黄龙溪。黄龙溪距离主城区近40公里,宛若大成都的后院,去一趟等同于出个城。十点,驾车出发,一路上迎着深冬的阳光前行。城市宽阔的道路两旁,高层建筑林立。尽管城市绿树成荫,它始终缺少乡野气息。坐在车里,暖气让人恹恹的,我很快便蜷缩在副驾上睡着了。醒来时,黄龙溪古镇的牌坊出现在视野。落下车窗,乡间草木和泥土的气息扑面,精神为之一振。牌坊灰砖墙面,白灰勾缝,门楼层叠,飞檐翘角,若众鸟齐展翅,很有气势。第一道牌坊进去,就是停车场。泊好车,有老人和妇女兜售花环,“买花环嘛,古镇里卖五元的,卖给你五元两个”。我笑了一下,随即摇头,他们继续游说“买了戴上拍照好看”。橘黄色的扶郎花,用四川话说苕眉苕眼的,确实勾不起我的购买欲。古镇的入口聚集着一些人。进古镇不需购票,因特殊时期,为统计游客人数,所以临时打了围。三个工作人员耐心地指导游客扫二维码预约人数后方可进入古镇。预约操作完成,进去不远又要扫码,工作人员解释说,刚才是统计人数,现在是扫场所码。进入古镇,时已至晌午时分,人流量不多,有冬日的清冷。我们从西寨门入镇,一条缓缓流动的阮水,穿镇子而过,流到赤水河与府河交汇处的东寨门。古镇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和川西农耕民俗。碾子、水车静默在溪流中,若是丰水期,水碾子和水车开始工作,吱吱哑哑的古碾声水车声,会勾起多少人对农耕文化的甜蜜回忆呢?

此图:网图

我们行至“赤水黄龙”牌坊下,冬日的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桥上、长椅上落下一块块白色的光斑,那明亮,让心情没来由地激越,舒展。桥侧搁置着一个卖豆花儿和凉粉凉面的担子。担子两头各有一个木桶,一只桶口托着一个木盘,盘里摆满了凉粉凉面和调味料,酱油、醋、蒜茸、姜汁、花椒粉、熟油辣子、小米椒碎、香菜末、大头菜末、炒黄豆、食盐、白糖一应俱全。桶沿上挂着袋子,袋子里装有一次性碗筷。不断有人站在担子旁边等豆花儿和凉面。卖豆花儿的是一个中年女人,穿藏蓝色格纹罩衣。她从容不迫地从袋子里拿出餐盒,将一勺一勺嫩白的豆花儿舀起,装进盒子,又得心应手地添加各种调味料,然后递给游客。她在盘子的湿巾上擦一擦手,又继续。她的手长期裸露在空气里,与油盐酱醋茶生生不离,有皱纹,看上去却是洁净的。我的骨子里有童稚而纯粹的耍心,出行时,常常在街头小吃摊前流连。嗅得到每一种食物的气味,看得到每一种食材经由人手,在厨房的火力与调料的作用下蜕变成滋味诱人的美食。在五星级饭店用过餐,在各种小资的店里吃过饭,但我从不否认,食物在烟熏火燎中,才是人间烟火的天堂。我买了麻辣豆花儿,坐在“千古一溪”和“赤水黄龙”两个牌坊之间的桥栏上吃。小时候,过年拿了压岁钱就可以这样支配,站在小吃摊前等小贩拌凉面,然后坐在马扎上心满意足地吃。桥下,溪水轻快地流动,发出细碎的“咕咕咕”声。我细细地咀嚼每一粒黄豆,豆子的香袭缠绵而来。以往过年前,母亲会花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在厨房用粗河沙炒红薯条、黄豆。换锅的间隙,用升子装了炒熟的红薯条和黄豆端到桌子上犒赏我们。我放下手里的笔和作业,抓一把黄豆,坐在门槛上,将黄豆一粒一粒抛起,扬着头张着嘴去接住,再细嚼慢咽。有时候抛几次才能正中下怀,有时候等不到我弯腰捡拾抛落在地上的豆子,鸡和狗已占了先机。此时,阳光暖暖地打在我的头发上、脸上和衣衫上,将往事晒成一段懒洋洋的忆。豆花摊子正对一条巷子,巷子右边是卖烤玉米的摊子,左边是一家店铺。店铺售卖麻饼、丁丁糖等特色小吃,还有一袋一袋的豌豆饼。看到豌豆饼的那一瞬间,我明显感觉到心动了一下,眼睛也焕发出特有的神采。

此图:网图

豌豆饼在我老家合川肖家镇叫豌豆干。肖家镇早先叫肖家场,三六九逢集。我小学六年级和初中都是在肖家场念的。每逢逢场天,上午放学后,我就跟同学去赶集。北校门外有一个很大的坝子,乡民在坝子里卖自制的扫帚、箩筐、背篼、自家孵出的小鸡小鸭小鹅等。赶集的人基本也不打空手,背背篼、挑箩筐,挤挤挨挨的。我和同学瘦小的身子在背篼、箩筐和人墙的罅隙中钻来钻去、左冲右突。坝子尽头,三条岔街。最左边的巷子通往大肚子河,老家人称之为背街(与正街相对应的,街背后)。背街相对人少,如果没买的又赶时间,就会走背街。右边是粮站,粮站外那条窄窄的街通往医院。中间正街两排房子,左边第一家是面馆,第二家就是卖豌豆饼的店。那时街上的餐馆和小吃店,都把厨房设在店门口,我想,大抵勾人食欲的就是色香味俱全的浓浓烟火气。豌豆饼店门前也有一孔灶台,记得炸豌豆饼的是个女人,不论什么时间路过她店门前,她都在。早上和上午,她专心致志炸豌豆饼。她面前有一口双耳铁锅,里面正烧着菜籽油。她将瓷盆里调制好的豌豆饼糊舀进一个平底长勺,用一根长且粗的筷子将平底勺里的糊糊擀平,置于油锅里。几秒后豌豆饼成形脱离勺子,她又继续舀豌豆糊倒进平底勺。锅里有几个饼后,她暂停放饼下锅,拿了长筷子挨个夹了饼翻面,等豌豆饼两面都金黄时,又一个个捞起来搁在铁架子上控油。豌豆饼金黄酥脆且有嚼劲。我年幼时,常常是父亲牵着我的手去买豌豆饼。等待父亲从外套左边内侧的荷包里掏钱时,我衔着手指看着那黄汤汤的豌豆饼咽口水。那时候一个豌豆饼卖五分钱,一张墨绿色的纸币可以买一个。豌豆饼用裁成正方形的棕黄色吸油纸包着,拿在手里,油脂会透过纸张染在指头。念书的时候,我依然喜欢吃豌豆饼。每次去买豌豆饼,我都要站在那里看一会儿。我觉得她炸豌豆饼的过程特别稔熟,甚至因稔熟生出热爱和天长日久的贵气。每一件事,不论多微不足道,站立久了,都会成为一种风景。见我视线一直在那些豌豆饼上流连,我哥问:“又触动乡土里哪一条记忆的神经了?”他一边怂恿我“买一袋吧”,一边扫码付款。我数了数,一袋十个,十块钱。价钱翻了数倍,时间间隔了三十多年,儿时的零食像初恋的情衷一样毫不褪色。买了豌豆饼,我拉开背包锁链,小心翼翼将豌豆饼放进去,生怕挤压或者用一点大力将它们捣碎了。以前过年,母亲会准备爆米花、炒花生、怪味胡豆、炸麻圆、酥肉,也买豌豆饼。这些带着乡土和节日喜庆的食物,在上世纪80年代,是节日的零食点心。

父亲故去后,前两年,我不敢回老家。几年后,等我以飞蛾扑火之态回去时,发现故居仅剩荒祠烟树,已经没了我的生根之所。两年前,我在老家的小镇上看了一套房子,欲买下,不知为何,两次刷卡,开发商的POS机都出问题。应了夜长梦多的老话。那晚跟ETA说我们在镇上买套房子吧。ETA回了一句“你花几十万买个房子放在那里,再花一二十万装修,就为春节的时候回去住几天?”凭心而论,一栋房子绝大部分时间闲置,实非明智之举,因此作罢。又逢新旧之交,在流浪的念头挥之不去且与日俱深。我便不断行走,在不同的地方,不断寻找中国年。现时,绝大多数古镇以经营为主,黄龙溪亦然。虽然已经不全是昔日古镇的原住居民以店为家,守着古老的镇子过漫不经意的日子,但古镇每年春节依然沿袭着烧火龙的古老习俗,承袭了古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特色,续着历史亘古不灭的烟火。古镇成为旅游景点,供中国人集体怀旧、放空和休憩。吾也混迹其中。我们披一身阳光,在青石板铺就的长长的古街道上晃荡。随处可见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和屋檐瓦当,古朴宁静。黑色防腐木大水车和古桥以地久天长的态势静默在冬阳下,我的内心涌起一襟夕照的安宁与祥和。我踏着小乌龟、小青蛙等小动物图案的石墩,绕过龙脊时,回忆顿时苏醒过来。我想起一帧照片,照片里一个穿黑色长毛衣、云白色窄脚牛仔裤和棕色短靴的年轻女人,微卷的长发勾勒出她恬淡的脸庞。身侧有一个穿白色运动服、留学生头发型、一脸稚气的长腿少女。那一刻,我的眼里漾起两瞳潋滟的温热。这些旧物、旧景,是一种抚慰,也是一种救赎。到了午饭时间,我们去美食街。受疫情影响,旅游业全面进入淡季。古镇溪畔及美食街的餐厅十有八九关门闭户,令人颇有些伤感。偶有一两家门前的大铁锅里漫不经心煮着石磨豆花,几篮备好的鲜嫩青菜搁置在架子上,就像普通的饮食人家,等着远足的孩子回来,随时可以炒菜开饭。我们在临溪的藤椅上落座,点餐。点了竹笋烧老鹅,这个菜需要烧二十多分钟。等餐的时候,我独自去廊桥。餐厅到廊桥有一段路临溪而建。溪水哗哗哗流淌,一漾一漾的波纹反射着明亮的太阳光,像万千条铂金线,璀璨耀眼。溪畔渐渐热闹起来。栈道上聚集起一些人,吃饭,喝茶,打麻将,晒太阳,躺在椅子上采耳。溪畔有一对老年夫妇。老爷爷戴黑色遮檐帽子和眼镜,他脚前方台阶上,放着一箱特浓牛奶。老爷爷的右手插在膝弯,左手拿着杂志,逐字逐句地读出来。老婆婆穿红褐色毛领外套,头仰靠在轮椅上,习以为常地眯着眼睛听。因老婆婆戴着口罩,看不清容颜。她一头银发在阳光下显得特别白亮、惹眼。那一刻,我想我不会再流浪了,我在的地方就是家。我的女儿也因我的存在,产生归宿感。 2022年1月于成都

作者简介:湛蓝,爱独处,在袅袅茶香中享受自处的宁静。久居成都,骨子里透着这座城市一样的休闲气质。喜欢一个人的孤旅,在行走中追索对真我的认知。出版有个人文集《樱花树下睡莲满缸》《我的月光》。

中央饭店详细资料大全

中央饭店Central Hotel(30年代),始建于1929年,位于玄武区中山东路237号。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中央饭店地理位置:南京市中山东路建成时间:1929年酒店星级:四星级简介,基本信息,交通信息,历史沿革,简介中央饭店始建于1929年,她的历史中,曾接待过无数风云人物,今日的中央饭店将以全新的设施,亲切的服务,让更多的宾客体会至尊品味,领略厚意浓情…中央饭店Central Hotel(30年代),位于玄武区中山东路237号。主楼三层,呈塔形层层收分至中区六层,以长方体和红白相间的方格构图为主要造型手段,而以柱式门廊突出入口,屋顶和入口见体块大小的变化,雅致大方。中央饭店东楼,楼两层。中区小楼白墙,前有镂空栏杆,楼梯上下,显得空灵穿透;小门通向左楼右楼。左楼右楼正看作六面体堡楼形,显得封闭结实;侧看又为歇山顶,虚实相生,颇见匠心。 1995年开业,2004年装修,2010年装修,楼高4层,客房116间。基本信息行政区:玄武区服务设施:停车场、商务中心、前台贵重物品保险柜、商场、理发美容室、票务服务、洗衣服务餐饮休闲:中餐厅、咖啡厅、茶室、棋牌室周围景观:总统府、1912商业区、梅园新村、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信用卡:万事达卡(Master)、威士卡(VISA)、运通卡(AMEX)、大莱卡(Dinners Club)、JCB卡、银联卡交通信息交通:距市中心:1公里距南京车站: 7公里距长途汽车站:6公里公交:游2路 163路 25路 9路区间 9路 5路 51路游1路 95路 65路 44路 304路 29路 3路环线 1路 31路 313路 80路 15路 68路 2路南京捷运2号线南京捷运3号线历史沿革中央饭店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占地面积5650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原设计为7层大楼,因其位于今长江路(原国府路)总统府的正南方,有关当局认为这么高的建筑会对国民***的安全构成威胁,于是只批准建造3层。1930年1月,中央饭店正式开业。饭店各种设备应有尽有,除了可供住宿外,还设有中西菜社、弹子房、理发馆等,是三四十年代南京少有的高档服务休闲场所。背靠总统府的中央饭店,极尽地利优势,正因如此,中央饭店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场所,也是国民党政治活动的重要载体,蒋介石与宋美龄经常在这里宴请宾客,谋划国策。 1930年11月,张学良应蒋介石之邀来南京,受到高规格的接待. 1936年夏,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突然接到蒋介石的请柬,请他们三人到南京,并安排他们三人住进当时南京最豪华的中央饭店。西安事变,又让中央饭店进入历史的视野。潘汉年接到***中央对于解决西安事变的指示之后,到南京会见了宋子文、宋美龄兄妹俩,共同商讨如何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在双方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之后,12月18日,潘汉年又在中央饭店拜见了陈立夫、曾养甫,与他们洽谈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 1937年8月上旬,蒋介石邀请***和红军代表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周恩来,朱德、***,龙云于8月9日由西安飞抵南京,一下飞机,就被蒋介石的代表、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姚琮以及国民党军政要员何应钦等人接到中央饭店,品尝了一顿别有风味的西餐。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剧团来南京演出期间,除梅兰芳居住在白下路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内外,剧团人员全部居住在中央饭店。 1947年,制宪“国大”召开前夕,海外华侨领袖、洪门致公党主席司徒美堂就住在中央饭店,后来见国共会谈破裂,就改变了出席会议的主意,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前往说项也未能奏效。南京解放后,中央饭店由解放军接收。一直作为部队干部的宿舍,1995年,南京军区后勤部将住户迁出。。同年,山东志成(香港)装饰工程公司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造装潢,8月18日竣工。9月19日重新开业,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为中央饭店重新书写了店名。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洗礼的“中央饭店”,仍保留着当年的独特风貌,今天的中央饭店已成为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怀旧寻根的重要场所。

最好的装修风格

装修风格有如下几个:

1.现代简约风格和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这两种装修风格的区别就是多了简约两个字。它们都是追求,时尚流行元素装修比较多,而且线条比较流畅,造型也比较简单,作用金属装饰比较多。

2.中式风格与新中式风格,其实中式风格更符合宫廷建筑,现代装修人民不喜欢太繁琐,太拘束的装修,从而分出一个新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新旧元素相互融合,也比较接近现代化,新中式一直都比较受到大众,特别是文化人所喜爱。

3.欧式风格和简欧风格。这两种风格也差不多跟了刚才讲的意思差不多,一个造型相对复杂一些,一个比较简约一些。现代人民装修比较喜欢简欧风格,简约的同时带点装饰性的装修。欧式比较多的运用石膏线条,罗马柱等。

4.北欧风格:北欧风格其实也是属于欧式风格的一种,只是现在来说,北欧风格装修比较受大众的欢迎,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北欧风格的呢。简约的造型,装修出来的感觉小清新,而且也时尚呢。

5.美式风格:美式风格装修理念,轻装修,重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