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房屋倾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房屋倾斜怎么办)

  • 作者: 白辉
  • 发布时间:2023-11-01


房屋倾斜怎么办可以纠正吗

可以纠正的。

先委托房屋安全鉴定公司对房屋进行全面的房屋安全鉴定检测工作,这样有利于对后续的房屋安全使用及安排处理,当房屋安全鉴定检测倾斜度未影响正常安全使用,可持续观察使用。

当房屋安全鉴定检测后不合格可根据房屋安全鉴定公司出具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书意见对房屋进行加固纠偏处理。

堆载压重时,若荷载较小,由于底板下附加应力增加不大,短期内效果不太明显。而且堆物的运输费用高,占地面积大,以及因底层住户搬迁,造成住户不便和有危险。若荷载过大,则沉降过快,采取稳定应急措施较困难。

扩展资料:

地基土的软弱,房屋在建造时未经过详细的勘察设计就开始建造房屋,在房屋地基中地基土一般有厚薄不均,软硬不均等现象,若地基处理不当,特别是在偏心荷载作用下,极易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倾斜。

相邻,许多两建筑物由于相距过近,使的地基中附加应力叠加,地基沉降量加大将会导致房屋之间的相互倾斜。

相邻施工,在已有房屋附近施工并降低地下水位时,会引起周边房屋的地基失水固结,而使建筑物发生倾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

房屋倾斜怎么处理

摘要: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建筑物发生倾斜,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危害用户安全,也有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发生了倾斜。房屋倾斜怎么处理?正确分析建筑物发生倾斜的原因,提出合理可行的纠倾方案,采用简便、易行的施工方法,尽快将建筑物纠倾扶正,加固修缮。房屋纠偏(又称纠倾)是指已有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偏移垂直位置,而发生倾斜,严重影响使用,甚至危害住户生命财产和工厂生产安全时,所采取的纠倾扶正加固措施,以期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

因所采取的原则与手段、方法与一般托换加固方法有类似之处,故建筑物纠偏国内外有的亦把它划为托换技术范畴,并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分支。

房屋纠偏原则

1、纠偏钱应对纠偏工程的沉降、倾斜、开裂、结构、地基基础、周围环境、地质、水文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定制周密的纠偏方案。

2、应结合原始资料,配合补充勘查、补测,搞清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实际情况和状态,分析、查清偏斜原因。

3、进行纠偏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基土的剩余变形,以及因纠偏致使不同形式的基础和周围建筑基础对沉降的影响。

4、被纠偏建筑应具有一定的整体刚度,若刚度不能满足纠偏要求,应先进行临时加固。

房屋纠偏方法

1、压桩掏土纠偏法

压桩掏土纠偏法,系在建筑物沉降大的一侧用锚杆静压桩法先压桩,并立即将桩与基础锚固在一起,制止建筑物继续下沉,然后在沉降小的基础一侧进行掏土,减少基础底面下的承压面积,增大掏土一侧地基中的应力,使地基达到塑性变形,造成建筑物缓慢而均匀的下沉、回倾。

2、顶升纠偏法

顶升纠偏主要针对钢结构厂房倾斜纠偏,对部分沉降较大的柱子进行顶升抬高,对倾斜度大柱子进行单侧顶起,再做基础处理,达到厂房回倾,柱子纠偏的目的。

房屋倾斜如何怎么处理

房屋倾斜如何怎么处理

建筑物倾斜产生的原因分析

1、设计原因

1)缺乏对规范的了解

设计人员不熟悉或没有认真学习、掌握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加之规范又不断修订更新,设计人员缺乏认真学习,没有按规范正确进行基础设计者屡见不鲜。

2)忽视概念设计

建筑物基础设计未能准确掌握地基土特性,缺乏认真的方案比选和专家论证,采用的基础形式不当而引发事故。建筑物设计偏重于非对称的美学艺术,造成建筑结构的不匀称,上部结构对地基施加的荷载作用不均匀,甚至差异较大,结构重心与荷载中心偏离,沉降缝布置欠妥等因素造成建筑物产生倾斜。同一栋建筑物上选用两种以上基础形式或将基础置于刚度不同的地基土层上,易发生严重事故。

3)计算设计存在偏差

对于软土地基或建筑物形体复杂、高度变化较大时,必须按照变形与强度双控条件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均匀沉降。如果只进行强度验算,将会使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或过量沉降。

2、施工原因

1)挡土壁

挡土壁施工存在问题造成漏水、漏砂现象,导致开挖区周围地表下陷。由于挡土壁施工存在问题,应力集中于较脆弱的部位,容易导致挡土壁产生缺陷,或由于挡土壁施工接缝问题,导致缺陷处产生漏水、漏砂现象,引致地表下陷。连续壁施工时,如果稳定液的水位或浓度不够,容易引起沟壁变形破坏,引起地表下陷。使用预垒桩墙为挡土壁体时,因钻孔产生的地表松软,或因砂浆回填不好,而产生地中孔隙,可能使周边地层产生变形,引起地表下陷。

2)挡土桩、废桩的拔除

钢板桩、废桩抽拔时,因振动作用产生夯实效果,致使松散砂质土紧密,而造成地表下陷。板桩拔除后,地层中遗留孔隙,除了桩本身的体积外,还有附着于桩上的土壤,此孔隙不易用砂或灌浆将其完全填满,因此造成地表位移下陷。

3)隆起导致沉陷

在软弱粘土层中开挖,土方移除后,因解压作用,开挖区内外两侧覆土压力不平衡,挡土壁背侧的土壤极易产生塑性流动,从挡土壁的下端滑动至开挖面内,造成开挖底面隆起,而挡土壁背侧土壤产生下陷现象。

4)施工抽水

工程开挖时,若开挖深度低于地下水位,即需要抽水,以保持开挖面干燥。如果挡土壁止水性不好、贯入深度不足或抽水位置不当,使得开挖区周围的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有效应力增加,将会造成开挖区外地表压密沉陷。

3、外部干扰的原因

1)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荷载的影响。相邻建筑物的基底应力相互迭加,引起新的附加沉降,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若相邻两栋建筑物基础的面积接近,荷载差异小,则不均匀沉降小,反之则不均匀沉降大;若相邻建筑物的距离越近,且埋深差异越大,引起的相互不均匀沉降越大。一般情况下,后建的建筑物基础的埋深应与原建筑物基础埋深大致相同,如果需要埋置不同深度,则相邻基础的间距应大致为相邻基底高差的两倍。

2)建筑物室内外堆载或填土的影响。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大面积堆载,如填土、生产堆料等。若荷载小,距离远,则对基础倾斜的影响小,反之,若荷载大,距离近,则对基础倾斜的影响大。

3)相邻基坑、地下工程开挖施工的影响。相邻基坑、地下工程开挖解除了建筑物地基土侧向限制,如开挖过程中加固支护不当将造成地基土的侧向移动,施工过程中的降水、振动等活动容易造成地基土的扰动破坏,降低其承载力。

解决方法:

1、堆载法:堆载压重时,若荷载较小,由于底板下附加应力增加不大,短期内效果不太明显。而且堆物的运输费用高,占地面积大,以及因底层住户搬迁,造成住户不便和有危险。若荷载过大,则沉降过快,采取稳定应急措施较困难。

2、降水法(抽水与泥浆法):由于软土的渗透系数小,如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法,短期内抽水降低地下水位较慢,效果也不显著。堆载降水法在房屋沉降较小一侧的底层架空板下,加载堆压重量约占整幢房屋全部荷载的1/15。纠偏的效果虽不明显,但能减慢和控制房屋倾斜发展的速度。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打竖井抽水,降低地下水位。由于土的渗透系数小,抽水涌水量小,形成的潜流漏斗曲线缓降,影响半径小,效果不明显。静压锚杆桩法在沉降量大的一侧共压桩21根,桩长20m(为多节桩,断面250mm×250mm,每节长2m,用硫磺胶泥锚筋连接),压桩力300kN。由于压桩速度过快,布桩集中于一端,使软土被扰动,加剧了房屋的沉降与墙体裂缝的扩展。压桩后半年,房屋沉降才趋于稳定。静压杆桩和掏土纠偏法,先在沉降大的一侧基础底板上打孔,压桩41根(静压锚杆多节桩),每节长2.5m,断面250mm2,混凝土为C30号,用硫磺胶泥接桩,压桩力300~500kN,并使桩顶与筏基联成整体作为支承点,使房屋一侧沉降处于稳定状态;房屋沉降小的一侧压桩前同样在基础底板上打孔,压桩作保护桩(数量较沉降大的一侧少)。利用保护桩位竖向孔,对孔内深部的土层进行冲水捣土,形成孔穴。经反复冲水排出泥浆,使其下沉,房屋逐步回倾至倾斜率<3‰,然后在井孔中填砂,压入保护桩,封桩顶子整板内。历时约半年,可恢复正常使用功能。这类纠偏方法稳妥可靠,但费用大,工期长,所需费用相当于原造价的23%。

3、掏土法:反向掏心抽降法纠偏时,在房屋沉降小的一侧,距房屋纵墙18m处同一直线上打37个斜向掏土孔井,孔雀0.3m,间距1m,孔井斜长41m,与水平向的夹角为50。,深入挤密桩尖下1/2宽度范围,其中4个孔井在桩尖下预留钢管。同时,在靠墙4m处打3个竖向掏土水井,孔径0.3m,井深31m。先用9m3空压机将压缩空气送入掏土井中,产生高速气流,形成气及水和泥浆的混合物,再将井内水和泥浆同时抽出。竖井的短期效果不显著。由于桩尖下的斜孔井孔穴内泥浆大量排出而使房屋沉降,沉降速度取决于抽水强度。抽水强度状,沉降快,影响范围也大;反之则小。停止抽水后沉降曲线平坦。包括打井,共历时13d(每h回倾约3cm)使房屋复位。改进型的反向掏心抽降法取消房屋一侧的垂直孔,在沉降小的一侧打一排间距1.5m、孔径30cm的斜孔,倾角一般为50~600。(视现场地形确定),伸入房屋宽度的l/2,预留4个斜孔(钢管)进行高压空气扰动抽水,使房屋逐步复位。这类纠偏方法费用低,每幢仅需6万元左右。

房屋倾斜怎么办

在房屋发生倾斜之后,首先需要观察的是,其倾斜度如何如其倾斜度为每米只控制在3~5厘米之间,其倾斜度可以理解为轻度倾斜,所以直接采用灌浆的方法去将倾斜的位置进行浇灌,使基础部分形成更好的凝固与加固作用,那么可以得到再度倾斜的抑制效果。

如果房屋在倾斜程度达到了足够严重的状态时,如每一米的倾斜度在10~15厘米之间,其倾斜的状态则为严重,可考虑两种方法结合,首先需要采取的是推载的方式,使得楼房的倾斜度能够恢复一部分,此后再通过灌浆的方式去浇筑另外一侧,使另外一侧受倾斜严重的位置得到修复与加固。

在楼房出现倾斜时修复的难度是否很大

理论上来讲修复的方法是有的,但是我们所说的这几种方法确实代价非常大,如我们第1种所说的灌浆法可能看起来比较简单,实际上整个步骤也很复杂,需要通过技术检测去找到具体的问题所在,并且需要针对倾斜的比例去采取不同的灌浆形式来处理,所以代价还是蛮大的。

然而在出现情况较为严重的问题是,则需要通过后者,我们所说的处理方法,先将楼房的压重位置给确定下来,然后通过其荷载的比例进行调配,那么使其倾斜的问题得以缓解,在得到了缓解之后,使楼房恢复到一定的状态时再去进行灌浆,所以整个修复和处理的工程难度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