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乡村别墅装修(为什么浙江农村都是别墅,江苏苏南都是粉墙黛瓦)
- 作者: 沈梦函
- 发布时间:2023-10-31
为什么浙江农村都是别墅,江苏苏南都是粉墙黛瓦
说这些话是不懂,或者根本不了解情况在那星里猜想,我苏南张家港人,真是文化影响只修两层?还是穷得只修得两层,我家修得晚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修的两层,修得早的八十年代修的,三十年前就修得起两层,现在还只能修两层?我一同学,前两年翻修老房子,还是两层,不过样式往别墅靠了。究其根本原因是当地政府不允许你修超过两层,而且因为土地紧张,十几年前就不批宅基地了,只能翻修。要像浙江放开随便修,二十层都能给你弄出来。
这个或许因为文化的差异,或许浙江有钱了,比较土豪,建的基本都是别墅(ye),一座座碉堡楼拔地而起,不包括困难地区,温州,衢州,丽水等不少地方还是石库门。.苏南文化气息比较浓厚,房子基本都是都是粉墙黛瓦。但是,也有个别现象,嘉兴,宁波,绍兴等地的农居不少类似苏南;杭州,湖州农居欧美化,很漂亮;台州,温州金华等地房子高达6、7层。我对浙江比较了解。浙江的房子没有民族特色,没有什么文化气息,不推荐,其实可以发现一个特点,越是中原地区,越是汉化程度高的中原传统地带。苏北农村到现在也鲜见有墙刷成白色的,而亲水住宅则更是需要坚固的石头构筑河岸,否则一场大雨只好墙倒屋塌,亲水住宅的好处是可以生活的很清洁,大雨一冲生活里产生的脏东西到冲到河里了,可是如果周边没有廉价的石材产地,一切都是空谈,至于小桥,更是离不开石头了,而苏北如果建民居在水边,没有桥或建桥的代价高,显然没有太多的可操作性。可能XX不太适合修建粉墙黛瓦,空气的污染比较严重,修建粉墙黛瓦或许不如花墙黑瓦,呵呵。这种青砖黛瓦的房子啊,以前很多,现在不多了。说实话,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代价太高了,并不太适合。红色更好看,你去全国看看。况且苏南传统民居多二层小楼不是因为他们有钱,而可能是恰恰相反的原因:因为苏南的二层古民居的第一层基本是石头墙的,有的是老房改造,而且是很厚很厚的石头墙,一方面确实是石头易得的原因,另一方面住在里面也实在阴冷而苏南一带,砖头不是普通人家消费得起的,所以人们只舍得在二层使用砖头但是这种结构客观上避免了砖木遭潮气侵袭,使房屋更耐久,所以我们有幸看到有那么多苏南古民居保存下来。石头房子比较牢固。正是:三月晴雨何处闲,寻遍江南烟雨楼。你没有到苏南看过乡村民居吗,不明白粉墙黛瓦的建筑应该简称什么样?这种建筑首先就是要大量使用石材,而且一层外墙不会刷石灰,因为刷石灰,因为一曾离地面近潮气重,刷了也是白刷,因为会剥落,而苏南却是全砖结构,砖本身较吸潮气,刷石灰没用,再说也不好看,苏南一层外墙是石材,二层外墙不刷石灰十分难看,苏北则完全行不同:如果在一层刷石灰白因潮气重脱落了,二层外墙会很难看,所以索性不刷,总之还是石头的原因。好奇怪的粉墙黛瓦。反正我估计以前的苏南地主老财因陋就简的建筑了这些粉墙黛瓦,后人趋之若附,才有现在这个样子。我看还是经典的四合院比较实用。不趋炎附势,要有建筑的中国风,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中国元素”这一符号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逐渐逐渐扩大,人们开始从纷乱的“摹仿”和“拷贝”中整理出头绪:利用传统的中式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手法的结合运用,从而产生的一种建筑形式--新中式建筑。新中式建筑不仅在文脉与中国传统建筑一脉相承,而且更重要的体现在对传统建筑的发展和变化上:既很好地保持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有效地融合了现代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因素,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功能使用,给予重新定位。带有中国风印记的新中式建筑风格开始流行于市场;从建筑材质到器物纹理,从颜色点缀到空间景致,从家居摆设再到建筑风骨,无处不流露着的建筑的中国风印记。
建筑中国风之所以会在西方文化汹涌来袭的当今再次崛起,其内核精神是民族意识的复苏与觉醒以及新时代下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我们在不断充斥着发达国家文化输入的环境下,会自然产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在核心元素的心理需求,建筑中国风就是其中一种依托。建筑中国风不是传统文化元素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古老、陈旧、呆板的沉闷象征,相反的则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简单却又蕴含丰富内涵的。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需要用一种全新又不失文化内涵的设计理念来表达声音,所以新中式应运而生。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泰然的处事之道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愈显珍贵,“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敦厚文化形象结合当代人的价值和审美需求,使得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再次获得新生。
从民富的角度比,浙江明显超过江苏。不仅仅是苏北,即使是苏南在民富的总体程度上也不及浙江。这是不可否认的!江苏的富裕主要是在苏南“苏锡常”一带,可是苏北不少地方却仍旧处在不太富裕的状态下,当然吃饭穿衣可能没问题,但是从改善生活条件和住房条件等方面,都不明显。例如,这次发生化工企业爆炸事故的响水,在江苏就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去过苏北的人都知道,虽然江苏名义上是全国仅次于广东的发达地区,但和广东一样,都有相对落后的地方(广东粤西)。而浙江则相对比较平衡,虽然从表面数据看,浙江不如广东江苏,但实则上,浙江一是发展更均衡,二是民富的水平较高。无论是杭嘉湖,还是宁波,温州等地区,发展水平都很好,浙中地区也有义乌这样的名闻遐迩的商品集散中心,偏差一点的估计是衢州一带。浙江省政府在“富民”方面是非常有成效的!
告诉你浙江农村房子演变那点事:浙江的房子墙靠墙,一排排,无院子。浙江1楼地面潮湿湿气大不住人,必须盖二楼住人,不管什么结构房都是二层。后来改革开放生活富了,2楼又住人又是仓库,挤了,有家庭提出要盖3楼,隔壁2家也会一同盖,因为大家平摊盖,结果带动一排房其他家都盖了3楼。后期浙江经济发展快,农村小作坊遍地开花,小老板多,怎办没场地谈鸡毛长远发展,那就自家楼上楼盖个厂吧,于是往上盖了4、5、6楼,3、4楼用作加工厂场地,5楼工人宿舍,6楼半个露天晒衣场。后来发现钱多了,可这楼盖的太实用,住着却不够舒适,怎办,那就盖个别墅住吧,反正农村青山绿水的,再一看农村普通房子都是3层的,总不能低人一等,那就盖3-5层的别墅吧,然后别墅就多了。
江浙地区历史称吴越国,地域夏令相邻,文化相近,历史上的建筑是相通的,都喜欢邻水而居,粉墙黛瓦,又都是经济发达地区。时至今日,两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浙江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家庭作坊形式出现,以加工小五金、皮鞋为主,发展到目前的民营企业。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是以乡镇企业起步,带有集体所有者性质,在市场中拾遗补缺给上海以及全国工业产品的配套加工,起点比浙江高,科技含量高,这种差距一直到今。
两地都富裕了浙江人显示出土豪的气派,忘记了许多吴越文化,同样也在建房上表现出来,而苏南人,在富裕之后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做的较好,文化氛围很浓,人也表现的含蓄与低调。
苏南地区有一阶段农村建房也是百花齐放各式各样的但是没有浙江那边夸张,苏州地区现在是规划保留村可以翻建房屋,或者危房允许特批翻建,一户一宅,宅基地135平,建房不超110平,原则上建议两层,室内外落差也有规定,实际上一般都建矮三层,外立面要求苏式风格,原先超标的翻建时都要按标准核减,但是一些平房辅房可以在主体建好后增加,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是严重超标的。村镇两级审批,各种押金保险,施工队要求正规化,安全围挡公示牌,有些还需要四邻签字。根据用料和结构不同,土建在40-60万左右。
我从我们那来分析下吧。苏南县城乡下,我们那房子基本上都是两层,加门前和房侧两三间一层的小屋。大多都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跟我们出生的时间差不多。在苏南计划生育抓得很紧,家里有一个男孩的基本上都是独子,就算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生二胎的也很少,也就是说这样的住房能满足一家人的需求。前面小屋养猪,羊.鸡,鸭等一些家禽,顺便放些钉钯,锄头,铁锹等生产工具。主房两侧的小屋一般做厨房(就是烧稻草,麦草,芝麻秆,黄豆秆的土灶),再放个小八仙桌,基本上一家人的三餐都在这解决,来客人了才启用主屋的大桌。
当时农业税还未取消,很多人都把户口迁到城里,农村的房子也都不怎么管了。后来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加上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这些房子改装下后就直接出租了。但随及又是宅基地审批的更加严格。基本上是宅基地多大你就只能建多大,超过一律不批。
我有个表叔后来建房就是超过了,大队不给房产证,他那时年轻也不在乎,结果没几年拆迁,傻眼了,只赔原房产证上面积加上现房的一些建材费用。
现在的情况基本上八零后都在城里买房,父母如果来城里,乡下的房子就租出去,父母不来,乡下的房子外表也就那样了,内部装修绝对舒服。再加上自留地种些瓜果蔬菜,前排小屋养些鸡鸭,小日子过得也很称心的
我金华与义乌中线点上,全村近3百户全六层半,但相当部分需借款装修,部分有二,三幢<不算老房>,<不造的人家买入或有父母和子女,l当然加违建>本人三口之家,四层出租,二楼半待装修〈在外>。说到建房,同个天空,不同的皇帝,以我们孝顺镇来说,你自己有房基或同隔壁置换就可造了。当然其间城管会来阻扰,但他们走后,你继续造就行了,说来不信,半个村百十户未批先造也无妨。更难以置信的是,17一18年造的3层半未批违建房〈成本相当3,4十万内>今年开发区平整土地拆了,掊了近八十万,哈
哪一刻你感受到浙江经济发展迅速
浙江平原地区的基础设施是不如江苏的,但是山区的基础设施可以说是吊打全国其他任何一个省份。同样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广东的山区农村就穷的叮当响,而浙江的山区农村基本小康,最穷的县人均GDP都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的山区,是最接近发达国家山区的基建水平的。16年的时候从南京一路开车到千岛湖玩,再开到福建霞浦,一路尽量不走高速,过了宁国之后,就没有高速了,走的是浙江的省道。然而省道修得非常漂亮。尤其是路过桐庐县分水镇的时候,景色把我惊艳到了。当时没有拍照,网上找了张:这是一个大山之中人口只有7.6万的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比肩欧美发达国家。浙江是全国最适合自驾游的省份,因为藏富于民,家家户户都买车,因此各种景区的设计对于开车游玩的人都非常友好。
江浙沪一带的农村家庭是什么生活水平
农村的生活是惬意的,没有大城市快节奏的枯燥生活,在所谓的大城市其实也是表面风光,根本都没有在农村过得舒服,在农村自己种种蔬菜,想吃什么自己种。只要自己勤快,土地公公都不会亏待我们。在江浙沪周边的农村,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
江苏,浙江,上海这三个地方,都算一线城市了。众所周知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很高,上班吃饭节奏也很快,作为在一线城市周边的农村肯定是不错的。这些农村靠近大城市,就业方面肯定会方便很多,找一个企业工作都可以奔小康了。
在城市周边的这些农村家庭,她们有自己的住房,不用为住房发愁,只需要就近务工就能够保证随时有钱花了。比起在大山深处的农村好太多,这些家庭白天或者黑夜上班都能够够照顾和看到自己的孩子。
_1.jpg)
这些城市周边的农村家庭,还可以把多余的房屋出租给外地务工人员,一年的租金也能收获不少的钱。农村家庭基本上都有土地,还可以种植一些水果蔬菜,拿到城市里面去卖。一年的收入绝对很高。
在江苏,浙江,上海城市周边的农村家庭,他们可以说算土豪了。无论种植蔬菜,水果,还是出租房屋都可以让整个家庭奔小康了。越靠近城市的农村就越挣钱,他们不论交通,学习各方面都是比较优先的。生活在这些城市周边的农村家庭,是非常幸福的。
浙江到底有多发达到底强到了哪种程度
作为重庆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浙江经济有多发达我就不再赘述,比如说人均GDP、人均收入、民营经济等等。
毕业前要写论文、找工作,我站在准毕业生的角度,从浙江图书馆和浙江大学这两个方面,来看浙江的福利有多好、社会有多发达。一。浙江图书馆官方网站内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等学术论文网站,通通免费。
不局限于浙江户籍和常住浙江的公民,中国14亿人都能免费注册浙江图书馆会员,免费享用馆内所有的学术资源。
我以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图书馆都有如此福利,答案是否定的。
我认真查阅了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广东图书馆、江苏图书馆、福建图书馆、山东图书馆等,这些省立图书馆要么根本没有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要么注册繁琐、内容较少,都不如浙江图书馆如此简单、丰富。
浙江将文化知识看做是公益普惠的重要内容,让任何人都能接触到先进的文化知识,包括乞丐。
二。2019年9月25日,浙江大学率先实现全校师生免费下载Adobe全套装的福利,包括我们常见的Ps、Pr、Ai、Au等十多款软件。
Adobe旗下有很多软件,都是日常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商业软件,广泛用于图像编辑、视音频编辑、网络开发、特效编辑合成、PDF处理、出版、在线图像的工业标准插画、专业矢量绘图工具等。
Adobe的到来,浙大师生中的设计大咖、技术大神可以尽情点燃创意激情,激发设计灵感;可以制作炫酷的视频动画作品;还可以加速文档处理流程和修改PDF文件......其丰富的功能和优秀的专业级数字创意工具,可以有效满足全校师生在教学、科研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也是Adobe“创意为人人”(Creativity for All)的数字创意理念的体现。
我以为全国一流的高校都有如此福利,答案出乎意料是否定的。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全国一流高校都没有如此福利。
三。要知道贫富差距的根本是教育差距,文化知识是一个人改变命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浙江将促进教育公平这个工作做到恰到好处,将文化知识的普惠性质发挥到极致,她给了所有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要知道浙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结构,是全国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但是浙江人自古以来就重视文化知识、重视商业贸易,浙江一千多年来都是全国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浙江自古以来重视文化知识,效果当然是明显的。
古代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浙江籍的状元、进士、宰相等人数仅次于江苏,高居全国第二,人均全国第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当选的两院院士,浙江籍的院士高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人均全国第一。
四。当然重视文化知识和营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浙江重视文化知识,是因为民营经济发达。
浙江对文化知识的投入,能够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转换,强大的生产力为浙江创造大量的经济效益,浙江又有更大的资金加大对文化知识的投入,如此良性循环。
如今的浙江民营经济空前发达,浙江省会杭州正在打造“中国电商之都”、“数字经济第一城”等。
“来了就是杭州人”,“来了就是浙江人”,经济发达、人文书香、风景秀丽的浙江,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浙江发展、置业。
衷心祝福浙江。
我们以明代诗人张以宁的诗歌《浙江》结尾:
山从天目下,潮到富阳回。
此地扁舟去,吾生几度来。
林红晚日落,江白雨云开。
明旦须停棹,呼儿看钓台。
如果只论GDP,我国东部沿海省份都比较不错,但一个省份的发达与否不能单纯只看GDP,尤其像浙江省,其发达程度并不是像GDP体现那般,而是整体生活水平比较高。
浙江,对外的传达形象是民营企业一大片,虽然这些民营企业不是个个都像吉利、奥克斯、娃哈哈那般规模宏大,但民营企业最能反应一个省份的经济活跃程度。浙江民营企业超过200万家,民营企业多,则代表非公有制经济强悍,这类经济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大力促使了浙江的发达。
另外,浙江的民营企业不仅仅是集中在浙江本省,因经商氛围浓厚,浙江的产业遍布全国各地,这部分经济是不计入浙江本省GDP的,所以在讨论浙江发达时,还要在正常GDP的情况下再将这部分可支配经济一并算上,毕竟这部分经济才真的是富藏于民的。
当然,问浙江到底强到了哪种程度,这么问是不准确的,一个省份的强悍与否不可能单独从省份角度出发,除了经济、民生以外,交通、医疗、科教、文卫等综合领域都要算作其中,而这些领域很大一部分都是地区综合,并不是一个省可以支撑的。总之浙江很发达,但只能看作是相对。
浙江人口五千多万,也不是人人都是老板,大多数人都得靠勤俭持家,勤劳致富,我老家江西的,老家那边家庭妇女比较多,我母亲就是,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人都只是打打麻将,而浙江这边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做的动,基本都不会在家歇着,像我老丈人,66了,还去做水电工,收入也还可以,丈母娘在家养鸡种菜,哪有那么多老板,浙江人从前很穷,人多地少,又没有什么自然资源,脑子灵活的就做生意,其他的只有靠勤俭节约,我很佩服浙江人,幸福生活都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
提起浙江,大家都知道是个非常富裕经济非常发达的地方,但是到底有多发达,强到什么程度呢?都只是听说,或者是从新闻上看到的,浙江的发达,其实不光是体现在经济层面的,其实还有很多方面的,比如在吃喝玩乐消费方面,下面就说几个我所了解到的有关于浙江经济发达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都知道浙江人有钱,人一旦有钱了就喜欢捯饬,喜欢把钱用在买房和汽车上,浙江销量最高的车型前五名里排名第一的是奔驰,第二名是宝马,第五名是奥迪,豪车销量排名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而且豪车的4S店数量也是排名全国第一。
至于住房上面,因为浙江山多地少,地皮贵等原因,房价都特别高,全省各市几乎找不到均价1万以下的房子,就连山里面的衢州跟丽水,均价都在元以上,说实话,浙江的房子真贵,十年前的温州房价排名全国第一均价就多,十年后趋于理智状态还要多一平,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浙江人有钱,购买力强,本地人可能觉得不贵,买套房子跟买颗白菜样,前几天国庆期间舟山有个公寓开盘,宁波有个大妈一下子买了26套,这不是道听途说,这是真事,真的很服气。
说实话房价高不是好事,只是拿来举个例子,在高房价高消费的压迫下,最终只会连累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消费越来越高,跟不上本地人的步伐,最终被这座城市所遗弃。
我所在的城市是浙江宁波,属于浙江的第二城,仅次于省会杭州,宁波是座沿海城市,以实业立市,港口和外贸为辅,经济非常发达,尤其是藏富于民,而且宁波人还非常低调,作为一个在宁波生活了六年的外地人,我觉得宁波是座经济发达的城市,虽然宁波不能代表全浙江,但论经济发达,宁波在浙江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所以宁波在浙江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宁波是座沿海城市,既然沿海那肯定离不开海鲜,靠近东海,尤其是东海的小黄鱼特别出名,都说宁波人喜欢吃海鲜,但也没有一个具体对比,看看下面这个海鲜销量排名,真的惊人,带鱼跟小黄鱼宁波人一年就要吃掉吨,而且还挑最贵的吃,都是深海鱼,营养价值极高,论吃海鲜估计全国没有哪座城市比得过宁波人的战斗力。
再来说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宁波这么多年,公司每年结婚的那么多人,随礼都随了好多出去,自己结婚都不敢办酒,主要是没钱办不起,直到今年有位老乡找了一个浙江本地的媳妇,听说女方是象山人,不知道是不是这边的习俗,酒席上还给到场的所有吃喜酒的人派发红包,虽说不多,每人就50块,但是那么多的人得多少钱啊,第一次去吃喜酒还有红包拿的,听说这还不算啥,说有些本地人结婚,只要是到场的亲朋好友,送礼送多少都以红包方式翻倍的回赠给你,只想问这样的婚礼哪里有,我想参加。
作为一个外省人每次开车去到浙江所走的高速就深有体会,不光体现在高速服务区,而且路也大不相同,江浙沪的高速明显要宽敞平坦一些,而且维护的非常好,不管是路基还是路标,对比起来非常明显,就连高速边上的民宅山村都大不一样,最令人惊叹的有杭州临安一带的乡村,真的太漂亮了,不敢相信那是农村,简直就是一个旅游圣地,家家小别墅不说,关键是设计的非常漂亮,错落有致,跟大山融为一体,相得益彰,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开车从那里经过,一个字,爽!!
说实话,浙江真的很发达,我上面所说的都是真实反映,浙江人的生活早就跟发达国家接轨了,如果中国的城市都能发展成像浙江这样,那中国离发达国家的标准已经不远了,加油中国!加油浙江!
浙江的发达主要是体现于经济,人均收入比广东还高很多。民富程度确实首屈一指,即便是全省经济垫底的衢州、丽水下边的县城房价都有很多2字头,可以想象浙江的收入水平之高。
但是浙江不同于江苏,江苏是先有庞大的国企体系支撑,而后才以民营经济为重心,加之江苏的自然资源丰富、农业较发达,因此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当做第一综合强省来打造。所以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名牌大学和三甲医院。
浙江在90年代之前,除了杭州和宁波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城市。之后名声大噪的温州也是因为全民创业而发展起来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是对80年代浙江小城市很好的描述,尤其下边县城的人真的是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外出务工,赚钱后才衣锦还乡的。但是带火更多城市的创业热潮之后,浙江形成了一种草根经济井喷的形态,很有钱的都去杭州定居,享受准一线城市的配套了。像嘉兴、湖州、金华、绍兴这些县域经济城市,其城建水平跟中部的二三线城市其实没多大区别,高教、医疗、交通等层面甚至还比不过中部的洛阳。
但是这些地方的人们是真的很富有,家家户户两三套房,户均1.8辆车,装修投入大。可以说遍地都是个体户,随便一个村子都能找出个千万富翁,经济强县的村子更是亿万富翁都很常见。家族资产不过亿的在浙江都算不上真正的大户人家。
所以浙江的强盛主要还是体现于经济,即便是杭州和宁波,其综合实力加一起对标另外几个沿海省份的双子星也没什么优势。强就强在农民比城里人还有钱,这是全省县域经济发达的充分体现。
浙江强在几个方面,第一:是民营经济发达,特别是小微企业发达,第二:浙江民富,浙江居民富裕程度是省份当中最高的。第三:浙江各市发展的比较均衡。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排名前列,浙商遍布全国,阿里巴巴带动的互联网经济也是浙江民营经济非常出色的一面,民营发达意味着经济比较活跃,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转型也比较快。
浙江居民是省地区最富浙江居民富裕程度在省级地区是最高的,这个可以从数据当中得到体现,浙江省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省级中排名第一,人均消费支出同样在省级中排名第一,还有其他各项指标也是排名其列,比如说人均住户存款、人均财政收入。
浙江各市发展更均衡广东省虽然是GDP最高的省份,但是发展极不均衡,富的富死,穷的穷死,GDP最高的深圳是GDP最低的云浮的20多倍
山东省我们就不用说了,山东省的转型遇到了问题,第4次经济普查后,山东的GDP被下调接近万亿,浙江省和山东省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万亿以内。
再说说江苏省,浙江省比江苏省优势是在于浙江省的经济更活跃,江苏省制造业更发达。
2019年浙江省GDP超过5000亿的有6座城市,分别是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台州。
浙江的GDP虽然在全国来说,并不是最高的,但是浙江确实很发达,多个方面都在全国的行列,近些年来浙江的经济保持了稳步的增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整体竞争力正在进一步的提高,确实是其他相对落后省份需要学习的榜样。
一、经济总量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浙江省GDP总量达到了6.2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四,排在广东、江苏、山东之后,是我国第四经济大省,而且经济2019年GDP的增长率是高于排在其前面的三个省份的。
由于还没有2020年全年的数据,所以最新数据只能看2020年前三季度,前三季度浙江GDP总量4.58万亿元,依然是排名第4,增速为2.3%,而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的GDP增长0.7%,浙江的经济增速也是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
虽然浙江的GDP依然落后于山东,但浙江的总人口为5700万人左右,山东总人口有1亿人左右,从人均GDP来看的话,浙江省人均GDP为10.87万元,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江苏省。
二、收入情况
从今天前三季度的数据看,浙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名义增长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名义增长3.3%,实际增长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名义增长5.8%,实际增长2.2%。从收入来源结构看,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4.9%,财产净收入增长5.6%,转移净收入增长10.7%。
而从全国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
浙江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前三季度广东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前三季度江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前三季度山东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从数据可以看到,浙江省的GDP总量虽然仅排第四,但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高于广东、江苏和山东的。
也就是,浙江人的收入高。
三、经济结构从2019年浙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9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分别增长2.0%、5.9%和7.8%,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9%。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4︰42.6︰54.0。
从数据可以看到,浙江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9年,浙江省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出口亿元,增长9.0%,出口占全国的13.4%;进口7762亿元,增长5.8%。民营经济出口亿元,增长11.5%,占出口总额的79.8%,
从数据可以看出,浙江省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在出口额中,民营经济占比达到了近80%。
浙江最知名的企业当然就是阿里巴巴集团控股公司了,在浙江企业100强中排名第一,阿里巴巴的最新市值超为4.8万亿港元,仅次于腾讯控股,是中国上市企业中市值第二高的公司。
四、经济转型
浙江也在进行经济转型,正在向“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过去以低端纺织为代表的产业需要进行转型,浙江确立了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七大产业转型,其中信息产业成为七大产业之首。
未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将成为浙江经济的为重中之重。浙江的信息产业在全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以金融系统为代表的软件业浙江名列前茅,互联网平台技术、大数据、云服务更是处于领先地位。
在未来全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将从过去重投资转向科技驱动,而浙江通过领先的信息技术优势,与制造业相结合,可以构建持续发展的高端制造业。
因此,从各个方面来看,经济的实力都是非常强劲的,经济总量居前,人均GDP领先,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高,科技水平领先,产业布局合理,未来必然还会保持稳定的高速增长。
浙江是我国的发达省份之一,其2019年全省GDP排在江苏、广东、山东之后,位列全国第四;人均GDP也排名全国第四,位列北京、上海、江苏之后;人均财政收入仍然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人均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销售额排名全国第三,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后;上市公司数量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
大家看了,这一系列数据当中,浙江没有一个排名第一,那么怎么体现出浙江的强呢?
一、数据上反映出浙江的综合实力之强
先说前面的数据,虽然浙江并没有一项排在全国第一,但是在多个层面均是全国前四,这就说明了浙江省没有明显的短板,综合实力在全国恐怕仅仅位列北京和上海两个庞然大物之后。或许这样说大家难以信服,那么笔者就来具体解释一下这些数据的内在含义:
其中,人均GDP反映的是一个省的经济发达程度,人均财政收入反映的是政府财力,人均存款反映的是民间财力,人均社会零售品销售额反映的是民间购买力,上市公司数量反映的是企业实力。
好了,这下大家明白了吧,浙江省不仅经济发达,而且这种发达分布得非常的均匀,也就是说老百姓、企业、政府都处于一种“有钱花”的状态,这下大家对于浙江已经有些刮目相看了吧?我们接着往下聊!
二、隐藏在浙江经济背后的人文社会之强
浙江的经济之所以如此发达,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些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因素。其中尤为重要一点便是其社会人文底蕴的积淀。
首先是2019年浙江地区大学的入学率为64%,也就是说适龄人口当中的六成以上要接受大学教育,此外应届学生高考入学率为94.95%。由此可见,除去地区直辖市外,整个浙江省人口受教育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省份。高素质的人口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而浙江在这一方面当然做得很好。
在医疗资源层面,浙江的人口与医护人员之比为比60,平时或许还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在此次新冠疫情当中,浙江地区的病例治愈率接近100%,这就非常能够说明问题了。良好的医疗条件使得浙江人口的整体健康程度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文化娱乐方面,近现代知名作家最多的省份就是浙江,媒体方面,除此之外浙江卫视的影响力也在全国同类媒体当中位居前列;在科技方面,万人发明专利的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二,而且浙江出的国内外院士总量也是全国第二。
三、政府治理体系的科学化程度
从全国政府治理体系的科学化程度来看,浙江省的各级政府依然表现出了高出一筹的水平。首先在于对社会矛盾的化解,比如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以及创新推出的“三网”工作法,民情沟通之网、为民服务之网、平安建设之网,使得百姓的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回应,进而指导社会治理的针对性落地。
此外还有社会稳定评估机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举措,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环境影响、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对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项缓出台或不出台,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等等。
另外,政府更是大力的优化营商环境,使得浙江的民间企业能够卸下条条框框的束缚,进而充分的释放活力,推动着浙江的经济大踏步向前迈进。
四、浙江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浙江的快速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一个“以我为主”的思路。怎么讲呢?也就是说要在本省打造出教育、文化、科研、医疗等一系列优厚的条件,力争将浙江的人留在浙江,让更多的人愿意来浙江!
地位是政府给的,资源是政策倾斜的,外资是人家投的……但是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条件,只有人,只有留住了人,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才能变不可能为可能!
浙江正是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留住了大量的人才,而这些人转而又使浙江更快的发展,变得更好,进而再吸引更多的人……如此良性的循环之下,使浙江的发展宛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好!
图/来源于网络
文/华夏问长安
您所谓的发达和强是指哪些方面?GDP、人均收入、财税还是金融存款等?我就财税金融、居民收入和企业情况等数据,来展现下浙江省的表现如何吧!
一、真金白银经济指标浙江省是我国现在第四大经济省(GDP),但论真金白银已经超过山东省,2019年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高达 7048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广东亿、江苏8802亿元),排名全国省份第三。高于第四名的山东省500多亿元(山东省6526亿元)。
要是看金融本外币存款余额(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综合存款),2019年浙江省 亿元,省份中也是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和江苏省,高于山东省近3万亿元(山东省亿元),仅少于江苏近2.5万亿(江苏省亿元)。
这里浙江省是不到6千万人口的规模,而其他三省最少的江苏也有8千万人口。所以按照人均强度的话,浙江省确实很突出!
二、看下人均收入水平下面是2019年各省居民收入榜之一,除了北上直辖市,浙江省持续几十年的全国省份第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浙江省内收入水平最低的丽水和衢州都高于全国平均,这是全国各省的唯一。
2020年浙江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省份内唯一!
三、企业情况浙江省改革开放前的底子很薄,但几十年来蓬勃发展,经济规模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小民企迅速成长。至今,浙江省的企业规模已经是全国前列,尤其是企业的活跃程度不亚于传统经济大省江苏。
下表上市公司数量数据来自各省2019年统计公报:
另外2020年长三角百强企业近日刚刚出炉,我们可以看下浙江省企业表现如何吧。
浙江省上榜企业最多,达到35家,上海市次之,达到30家,江苏省为26家。而且营收方面江苏4.51万亿、浙江4.86万亿。下表是前二十强企业:
所以可见浙江企业活力是并不逊色于江苏的。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浙江是我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人均GDP超过10万元,在全国省份当中仅次于江苏;而人均收入则位居全国省份之首。
浙江也是我国经济强省,2019年浙江GDP已经达到亿元,稳居全国第四,进一步缩小了与山东的差距,不排除未来赶超山东的可能。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每年的中国民营经济企业500强榜单,浙江上榜数量都是最多的。浙商也是全国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浙江人善于经商,所以从整体来看,浙江在全国省份的人均收入最高。
数字经济、文化及相关产业、健康产业、旅游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是浙江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浙江的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在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带动下,浙江电子商务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而且在一众互联网企业的带动下也诞生了众多的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往后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浙江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