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老房子改造钢结构民宿(6个优秀的乡村建筑改造项目)

  • 作者: 向林淏
  • 发布时间:2023-10-13


6个优秀的乡村建筑改造项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居住环境已经在更迭中

中国的改造项目也逐渐增多

并且逐渐从城市向乡村过渡

我们所遇到的乡村

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乡村

而是城市人视角的乡村

满足城市人想象的乡村

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

乡村民宿、酒店

成为城市人们追求乡村生活的载体

本文特此挑选6个优秀的改造项目

一起来看看

01

鱼缸·花田美宿

鱼缸民宿由农舍改建而来,由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主人想要一改老破的格局。便邀请到了设计师沈墨与张建勇进行改造,将空间进行重新规划,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民宿空间。

建筑外观

“鱼缸”起源于老板俞刚名字的谐音,他希望客人像一条只有七秒记忆的鱼,能够在这里慢下来,忘却烦恼,只需享受当下的畅游。民宿整体设计以鱼儿自由游动的动线来分区,让人们能够体验到从不同空间自在穿梭的感受。

鸟瞰图,流线自由

从下方看建筑,现代的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形成对比

整体空间规划以小区域功能景观来划分,通过一步一景的设计,将小面积的空间变得有趣生动。户外的休闲空间铺满白色石头,将活动空间与居住空间分离,格栅的木头走廊富有节奏感,白天阳光照射过来,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光影。

入口休闲庭院

鱼缸的建筑设计以极简为主,剔除多余的装饰,建筑线条流畅,任何一个角度看过去都极具几何空间之美。设计师在观景平台上运用了“天圆地方”的概念,坐在椅子上,透过方形的墙体望去,满眼都是一片碧绿的竹林,前方的水池将竹林景色倒映其中,融合成一副美丽的山水画,与自然仿佛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对话。通过圆形的门可以看到远处的茶园,同时也能通往餐厅以及院子等空间,美观又不失功能性。

户外吧台和就餐区,可以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色

特别设置了一片户外吧台,在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到不同的花田景观。推门而入便是鱼缸的接待大厅,大厅分两块区域,接待中心和阳光玻璃房。

接待中心连接阳光房

玻璃房内承载着一天的光影,下沉式的包围空间让气氛更加浓厚,冬天里,围着壁炉,拥着暖阳,与友人互相喝茶聊天,体验悠闲自在的生活。

玻璃阳光房

阳光房细部

整个大厅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和玻璃门运用到极致,设计师不希望门外的山野之色被厚重冰冷的墙体阻隔,而是希望眼睛所观之处皆是山野绿色,即使不走出室外也能将山林景色揽入怀中。

大面积的玻璃门窗让游客可以尽享自然风光

房间内的大面积留白与原木家具,造型感极强的楼梯、床以及电视柜将空间装饰地恰到好处。纵横交错的楼梯以及开小窗口的楼梯充满了趣味性。楼梯之间、室内室外,仿佛交融在一起,于是每个转角,每道走廊,每个平台,都成了不可错过的风景。

简洁现代的房间,落地窗和观景台让人们可以尽情欣赏室外景色

开放的浴缸,加强自由感

鱼缸拥有着6间房,且以鱼来命名,鲛、鲟、鲑、鲸、鲲、鲤,主人俞刚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能够像小鱼一样,进入这个“鱼缸”空间后可以放下烦恼,愉悦自在地游曳。希望在城市里失眠的朋友,一来到这儿,便忘却一切烦恼,做一只仅有七秒记忆的、无忧无虑的鱼儿。

客房细部

露台的竹林边,开一场派对,喝一杯鸡尾酒,度过悠闲的时光,让你在山里,感受到不同于城市的夜生活,享受着着璀璨美丽的夜景。

雪中的建筑夜景

积雪的室外空间别具一番风味

灯光细部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02

大乐之野·谷舍精品民宿

柿林古村,属浙东峡谷地貌,光照和雨水充沛,地表植被多样且覆盖率高。柿子、樱花、竹笋、茶叶是古村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四面环山,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个有着八百年历史的古村更具神秘感。古村一直以厚重而交织的底蕴与纹理探寻蹊径,希望通过一个个精品民宿的建成带动其旅游产业的发展。

建筑概览

建筑外观

大乐之野·谷舍精品民宿选址于柿林古村,室内设计由DAS Lab设计完成。该项目地形是典型的高山台地,四周高山峡谷,中间岗连坡平。俯瞰周边景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场地内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建筑群的布局是类似”卫城“的设计手法,保证了内部活动空间的安全感。22间客房的开窗均朝向外围,留给室内的是直面外部的自然景观。

建筑群的布局是类似”卫城“的设计手法

庭院

餐厅是本项目最具复杂性的空间。该空间包含了聚会、用餐、入住办理、洽谈等功能。由三个高低不一的建筑组合而成,中段留有10米的挑高空间,两边是8米落地窗。面对繁茂的植被和图画感极强的自然景观,我们希望通过材料的物理性营造人工与自然的高强度碰撞以及一种直觉的、潜意识的、肌体上的平衡感。并在内部创造出与外部一样的开放性,提供一瞬间便令人印象深刻的休憩之所。

餐厅概览

8米落地窗面对繁茂的植被和图画感极强的自然景观

落地窗细部

吧台

金属饰面细部

独立洽谈空间

从洽谈空间看用餐区域

对于我们而言,这个空间呈现出一种躁动、静谧的双重取向:一方面,是作为餐厅的娱乐开放空间和复杂功能的组织;另一方面,又融合了山林的多样性、意外性和随机性。作为活动的场所激发起具有可见度、热闹、兴奋和噪音的图像,山林则散发出隐蔽、隔离、孤独和寂静的情景。空间中营造了一种对立下的平衡感。

楼梯

楼梯细部

餐厅二层

包厢,窗外景色如画卷般展开

包厢开窗细部

我们相信民宿作为将视觉、情感以及思绪从日常生活中抽离的媒介,透过空间、光景,能让我们体会时间的质感。我们在客房部分尽可能的让设计保持克制,希望实现,自然存在的部分与人工新建的部分之间进行整合。这是我们对环境、场所和业主所做出的解读,即提供给客人一处朴素、温馨的休憩之所。

客房

室内泳池

轴测图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03

塔莎杜朵民宿

“慢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哲学,在远离喧嚣的都市中,湖州莫干山上,一间充满“塔莎奶奶”风情的民宿正在孕育生长。创始人为三位中国德清姑娘,她们希望打造一个全新概念的中国的“塔莎花园”,为此特别邀请了设计师沈墨以及设计师张建勇共同打造。走近这座花园,幸福充满着每一个角落。

建筑外观

从露台望向水池和庭院

塔莎杜朵改造自一间普通的农民房,打破固有的规则结构,在大面积留白的墙体上开出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小窗。因地制宜,结合四周一望无际的绿色有机农场,透过大开窗的设计将绿色映入室内,无处不体现着共生与生态。“无需过多语言,一切变得简单又不简单。”诠释了设计师对塔莎杜朵的理解。

大面积留白的墙体上开出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小窗

设计师保留了原始的瓦片屋顶与横梁,外墙刷上一层大地色的涂料,置身于周围一片绿色盎然中,显得愈发温柔、沉静。

庭院休息区

以自然喻情,往往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庭院的一角布置着一片枯山水以及休息区,以静制动,将空间利用到极致。另一边则种着原始的芭蕉叶,设计成台阶式的座椅,休憩于此,人与自然作伴,妙趣横生。我们常常说生活需要点仪式感,在塔莎杜朵便足以体验到仪式感的另一种定义,它不是庄严、沉默,而是充满温度与生气。

芭蕉叶荫蔽下的台阶式座椅

庭院步道

鸟笼式入户门设计。将小小的鸟笼放大到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共生,巨大的鸟笼像是一件装置作品引领远道而来的客人进入另外一片天地。待春天来临,鸟笼四周将会开满蔷薇花,一切显得生机勃勃,富有诗意。

鸟笼式入户门设计

汀步式走道设计。在庭院间有一片景观水池和一片泳池,在穿插的水池间横置一个步道,设计师意在放缓行人的脚步,伴随着涓涓的水流声,感受最纯粹的自然风情。

景观水池和步道

入户“木盒子”设计。进入室内前,需经过一个“木盒子”,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便是满眼的绿色植物。巧妙地将人、物、空间相融合,使空间不再单调而是相互关联,处处体现着设计思考。

从“木盒子”进入酒店

步入室内,将空间做了动静分区,一层原本的房间打通,变成了全开放共享的空间。并且做了下沉式设计,将空间聚焦于此,冬天可以感受火炉带来的温暖,透过拱形的大玻璃眺望远方极致的风景,享受慵懒自在的时光。墙体与火炉的穿插式设计,提升空间趣味性。

首层全开放共享的空间

墙体与火炉的穿插式设计,提升空间趣味性

室内细部

下沉空间

靠近庭院的公共空间

可以看到另一边放置着木桌与坐垫,周围植物环绕,仿佛置身于大森林中,没有过多的装饰,希望室内是安静简单的,更多地是享受户外的自然,营造塔莎奶奶式的被植物围绕的自在空间。

公共空间细部

楼梯间

房间的设计将白墙与木质材料相结合,将空间变得自然纯粹,配以现代化简约的装饰,以黄铜材质家具为点缀,映出低调与雅奢,提升室内的整体气质。

客房内部

卧室

带天窗的阁楼式房间

白墙与木质材料相结合

客房休息区

客房细部

浴室

SPA区的设计也是别具一格,通透的大玻璃、将四周大片竹林风景引入室内、雅致的江南风情顿时发挥地淋漓尽致,自然环境与空间相结合,万物归一,无不体现着对生活本质的向往。

SPA区

值得一提的是塔莎杜朵拥有着三位主人,三颗树以及三种仪式感,让一切变得更加值得玩味。相信经过岁月的打磨,会越发富有魅力。

露台

夜景

首层平面图

标准层平面图

剖面图

04

鹿饮溪民宿

项目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大庙村,百年废弃宅院占地面积550。前院设计主题是海洋,即潮起鲸入海,后院设计主题是森林,即林空鹿饮溪。

项目一览

前院,户门设有帆船造型的白色金属板

前院布局在原建筑两居室的基础上加建了浴缸区,让空间感更有层次同时玻璃幕改善老宅采光。加建区域外立面镜面不锈钢反射原老宅古朴沧桑的砖墙,进而弱化建筑本身。客厅垂吊的鲸鱼灯、蓝色水晶茶几、湖蓝门框等都突出了海洋主题。

前院中的浴缸区由镜面不锈钢板围合,弱化建筑本身

客厅,充满海洋元素

客厅细部

后院布局在原建筑两居室的基础上将餐厅和客厅结合,餐厅吊灯采用热带植物和干花拼接而成,从鹿雕塑、绿墙面、鹦鹉等壁画装饰也很好的契合了森林主题。原老宅窗户较小采光较差,后院卧室局部改造了落地窗提升入住体验感。

后院餐厅入口

客房

公共餐厅区域配有独立厨房,餐厅七彩天窗寓意海南多个少数民族五彩斑斓的美好生活。院落设计由水景区、山石绿化区、水吧区、遮阳棚休闲区、儿童沙坑区等组成,通过借景手法实现视觉穿插结合粉色三角梅让空间更灵动、温情。镜面不锈钢、湖蓝色金属板、水晶砖、U型玻璃的运用增加老宅时尚感。

水晶砖围合的休息空间

入口处洗手池夜景

05

终于见到你精品民宿

项目地处北京风景秀丽的延琉路旁,四面山峦起伏,一条小溪曲曲折折地淌过古朴的村落。为了将其打造成自然中的野奢度假酒店,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理想度假情怀一直贯穿于我们的设计始终。

城市边缘的山居情怀

整体院子背山面水,原石、原木取之自然,红砖,青瓦就地取材,没有雍容华贵的气质,但求着温和质朴的愉悦。一进大门,一片充满仪式感的大草坪映入眼帘,与背后奔放的山地景观融为一体,让你感受心归田园的悸动。

一进大门,一片充满仪式感的大草坪映入眼帘,与背后奔放的山地景观融为一体

草坪一侧是一个下沉式户外客厅,大家落座一堂,围着篝火且谈、且歌,营造出天然的好客氛围,都市派对与自然山林相映成趣。没有过多的构筑,一上一下的户外空间反而给到来的客人更多的想象与创造力的自由发挥。

草坪一侧是一个下沉式户外客厅

利用院内现状果树,在靠近客房的一侧辟出了体验农田,春听雨,夏看花,秋收果,冬飞雪,打造真正的四季“山林憩居”。

利用院内现状果树,在靠近客房的一侧辟出了体验农田

混接时空的空间改造

独特的场域历史造就了独特的空间性格。现状房屋是上世纪80年代遗留的供销社,是一个商贸流通的聚集地,门庭若市,互通有无,热闹非凡。不同于北方其它的宅基地改造项目,它拥有完整的院落空间和两排农房,占地5000平米。我们不希望平地重起,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翻新和扩建。房屋主体结构为毛石墙和木结构,新建部分采用钢结构。利用现有房间进深和挑高的优势,拆除原有的隔墙,将每一间房的使用面积尽可能扩大。为了充分展现北方乡村的民居特色,屋顶保留了老房子的木梁和檩条,只是做了结构性加固和功能性翻新。通常作为建筑基础“配角”的结构部分在设计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旧时代的“骨骼”成为了新时代更加硬朗,“幕后英雄”一跃而成“台上的主角”。

在原有房屋基础上进行翻新和扩建

回归传统的匠心选材

传统民居常用石料、木作,然而到了现代,建筑中鲜见原石与原木,但是石与木带给现代人内心的情感仍然挥之不去。原石、原木、瓦片就地取材,放弃精细加工,质朴的天然材料搭配精致的人工手作家具,在灯光的映衬下,粗扩的气势中不乏精致和细腻。

原石、原木、瓦片就地取材

质朴的天然材料搭配精致的人工手作家具

儿童房的山墙立面在拆除过程中同时保留了砖墙肌理,通过艺术化手法的开凿修饰。个性色彩的粉饰,将本来暗淡无彩的墙面变得生机又有活力。专门辟出的阁楼床与帐篷游戏区域在满足儿童居住的功能的前提下更为丰富了体验性和趣味性。榻榻米客房可同时容纳两个家庭或几个朋友的聚会度假。储藏空间隐于墙内,扩大了空间体验感。

儿童房中专门辟出的阁楼床与帐篷游戏区域,在满足儿童居住的功能的前提下更为丰富了体验性和趣味性

最终,建筑不再是乡村农舍,庭院不仅是空间的围合。不同的材料在自然的环境中媾和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其中时间留下的清晰痕迹反而模糊了时空体验,将现代生活的精致、自然农林的朴素同时带给宾客,在山野乡间获得城市中不能感受到的“生活”的仪式感。

田野生活

总平面图

06

洛奇·溪堂民宿酒店

近年来,中国的改造项目逐渐增多,而项目的主题,也逐渐从城市向乡村过渡。然而我们所遇到的乡村,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乡村,它本质上更多的是城市人视角的乡村和满足城市人想象的乡村。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民宿这种建筑类型,则成为了城市生活介入乡村发展的一种极为方便的载体,它所满足的,是城市人对乡村生活的想象。而这个项目,我们所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原本的建筑改造成某种用于城市人们逃遁城市生活的园林,创造一种城市人视角的“非城市”体验。

建筑鸟瞰

俯瞰建筑

项目坐落在天津蓟县郭家沟,其场地位于郭家沟村落的中心,南北各有一片自然水面,西邻大山,东临村落。在项目场地和东边村落间隔着一大块空地和一条主干道,村落内部的道路呈扇形分布并最终汇集到这块空地。现状楼群是青瓦坡屋顶、灰砖墙体承重的单层建筑,我们最大限度地尊重了现有条件,对建筑主体结构及材质进行了保留甚至凸显,在此基础上,我们置入了钢结构白色方盒子、玻璃幕墙、木格栅等现代材质及形体,以求得新与旧之间的平衡和融合。

酒店外观

酒店入口

鸟瞰视角下的秩序感和拼贴感,寻求新旧关系的对话。在公共空间区域中,我们对广场及入口做了三个处理:1.引入静水面,形成不同亲水方式,激活广场的公共活动性。2.主立面采用新旧材质形成层次丰富的拼贴效果。3.将主入口处理成一个空间以及框景器,供人茶歇休息及提供引入性。中庭是一个双重属性的空间。当茶室和主入口的门关闭的时候,它是一个可举办集会活动的内院;当门打开时,它是入口广场的内向延伸。后山以景观处理为主,这里有一个供人休息观景的露台,还有枯山水景观作为露台和自然山色间的过渡,对自然景观以还原保留为主。

中庭

接待大堂

通过室外廊道这种半室外空间,我们将各楼串联在一起,将原本分散的多个独栋,改造成了一个内部联系紧密的单体建筑;并通过新增墙体或者体量,将原本公共的建筑之间及沿湖的室外空间转换成了内部庭院、天井、房间等私密空间,每一个房间的进入过程都是从公共到半公共再到私密的一系列园林空间的经历。而原本私密的中央庭院则被改造成了由茶室、大堂、主入口、餐厅等公共空间围绕的中央公共区域,这个新的庭院空间联系了属于村民的广场和后山,并成为了住客和村民可以共享的一个公共中心。

中庭连接室外廊道

室外廊道将各楼串联在一起

茶室

茶室外的后山

公区室内主要有大堂、茶室和餐厅。其主要特点是:1.通透性,室内外融为一体。2.开敞的大空间,容纳公共活动。3.差异性,三个空间形成各自的调性。半公共空间区域是连接公共空间区域和私密空间区域的中间地带,主要呈现为一些室外廊道及公共庭院,这也是园林式空间特点表现最强烈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五个处理上:1.高差处理。2.顶棚的开口处理。3.对景处理。4.框景处理。5.铺装处理。最终使这个区域形成走走停停、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的体验。私密空间区域主要有客房和庭院构成。现有建筑的内部空间存在如下问题:1.面积不够大或过大。2.房型过于狭长。3.房型单调。我们分别用区域细分、差异化房型等手段回应这些问题。

客房

民宿酒店区别于传统酒店的核心在于其拥有庭院,这使室内外空间关系更丰富多样,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设计了五种院落类型:1.单向型。2.前后型。3.一字型。4.岛型。5.三院型。最终,尽管这些客房彼此紧靠,但通过庭院关系的处理,每户都有着独立置身自然的感受。对庭院本身,我们主要做了三个处理,首先是亲水性处理:庭院内整体铺设防腐木作为休息平台,移除湖面中央亭子还原水面开阔感,利用高差营造退台消解陡峭感,庭院内引入静水面形成无边水池。其次是空间的细分处理:每个庭院内各有一颗景观树,小庭院采用软景及家具的方式丰富空间层次,大庭院置入格栅、雨棚等轻体量来细分空间。最后在立面处理上,在通透感极强的玻璃幕墙基础上,我们引入了白色格栅或隔板,消解了因砖墙给建筑带来的厚重感,且在体量虚实层面丰富了立面的层次。

客房外的庭院

利用高差营造退台消解陡峭感

从室外庭院看湖面

在通透感极强的玻璃幕墙基础上引入了白色格栅或隔板,消解了砖墙给建筑带来的厚重感

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乡村建筑如何改造这6个项目告诉你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居住环境已经在更迭中

中国的改造项目也逐渐增多

并且逐渐从城市向乡村过渡

我们所遇到的乡村

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乡村

而是城市人视角的乡村

满足城市人想象的乡村

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

乡村民宿、酒店

成为城市人们追求乡村生活的载体

本文特此挑选6个优秀的改造项目

一起来看看

01

鱼缸·花田美宿

鱼缸民宿由农舍改建而来,由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主人想要一改老破的格局。便邀请到了设计师沈墨与张建勇进行改造,将空间进行重新规划,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民宿空间。

建筑外观

“鱼缸”起源于老板俞刚名字的谐音,他希望客人像一条只有七秒记忆的鱼,能够在这里慢下来,忘却烦恼,只需享受当下的畅游。民宿整体设计以鱼儿自由游动的动线来分区,让人们能够体验到从不同空间自在穿梭的感受。

鸟瞰图,流线自由

从下方看建筑,现代的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形成对比

整体空间规划以小区域功能景观来划分,通过一步一景的设计,将小面积的空间变得有趣生动。户外的休闲空间铺满白色石头,将活动空间与居住空间分离,格栅的木头走廊富有节奏感,白天阳光照射过来,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光影。

入口休闲庭院

鱼缸的建筑设计以极简为主,剔除多余的装饰,建筑线条流畅,任何一个角度看过去都极具几何空间之美。设计师在观景平台上运用了“天圆地方”的概念,坐在椅子上,透过方形的墙体望去,满眼都是一片碧绿的竹林,前方的水池将竹林景色倒映其中,融合成一副美丽的山水画,与自然仿佛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对话。通过圆形的门可以看到远处的茶园,同时也能通往餐厅以及院子等空间,美观又不失功能性。

户外吧台和就餐区,可以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色

特别设置了一片户外吧台,在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到不同的花田景观。推门而入便是鱼缸的接待大厅,大厅分两块区域,接待中心和阳光玻璃房。

接待中心连接阳光房

玻璃房内承载着一天的光影,下沉式的包围空间让气氛更加浓厚,冬天里,围着壁炉,拥着暖阳,与友人互相喝茶聊天,体验悠闲自在的生活。

玻璃阳光房

阳光房细部

整个大厅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和玻璃门运用到极致,设计师不希望门外的山野之色被厚重冰冷的墙体阻隔,而是希望眼睛所观之处皆是山野绿色,即使不走出室外也能将山林景色揽入怀中。

大面积的玻璃门窗让游客可以尽享自然风光

房间内的大面积留白与原木家具,造型感极强的楼梯、床以及电视柜将空间装饰地恰到好处。纵横交错的楼梯以及开小窗口的楼梯充满了趣味性。楼梯之间、室内室外,仿佛交融在一起,于是每个转角,每道走廊,每个平台,都成了不可错过的风景。

简洁现代的房间,落地窗和观景台让人们可以尽情欣赏室外景色

开放的浴缸,加强自由感

鱼缸拥有着6间房,且以鱼来命名,鲛、鲟、鲑、鲸、鲲、鲤,主人俞刚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能够像小鱼一样,进入这个“鱼缸”空间后可以放下烦恼,愉悦自在地游曳。希望在城市里失眠的朋友,一来到这儿,便忘却一切烦恼,做一只仅有七秒记忆的、无忧无虑的鱼儿。

客房细部

露台的竹林边,开一场派对,喝一杯鸡尾酒,度过悠闲的时光,让你在山里,感受到不同于城市的夜生活,享受着着璀璨美丽的夜景。

雪中的建筑夜景

积雪的室外空间别具一番风味

灯光细部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02

大乐之野·谷舍精品民宿

柿林古村,属浙东峡谷地貌,光照和雨水充沛,地表植被多样且覆盖率高。柿子、樱花、竹笋、茶叶是古村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四面环山,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个有着八百年历史的古村更具神秘感。古村一直以厚重而交织的底蕴与纹理探寻蹊径,希望通过一个个精品民宿的建成带动其旅游产业的发展。

建筑概览

建筑外观

大乐之野·谷舍精品民宿选址于柿林古村,室内设计由DAS Lab设计完成。该项目地形是典型的高山台地,四周高山峡谷,中间岗连坡平。俯瞰周边景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场地内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建筑群的布局是类似”卫城“的设计手法,保证了内部活动空间的安全感。22间客房的开窗均朝向外围,留给室内的是直面外部的自然景观。

建筑群的布局是类似”卫城“的设计手法

庭院

餐厅是本项目最具复杂性的空间。该空间包含了聚会、用餐、入住办理、洽谈等功能。由三个高低不一的建筑组合而成,中段留有10米的挑高空间,两边是8米落地窗。面对繁茂的植被和图画感极强的自然景观,我们希望通过材料的物理性营造人工与自然的高强度碰撞以及一种直觉的、潜意识的、肌体上的平衡感。并在内部创造出与外部一样的开放性,提供一瞬间便令人印象深刻的休憩之所。

餐厅概览

8米落地窗面对繁茂的植被和图画感极强的自然景观

落地窗细部

吧台

金属饰面细部

独立洽谈空间

从洽谈空间看用餐区域

对于我们而言,这个空间呈现出一种躁动、静谧的双重取向:一方面,是作为餐厅的娱乐开放空间和复杂功能的组织;另一方面,又融合了山林的多样性、意外性和随机性。作为活动的场所激发起具有可见度、热闹、兴奋和噪音的图像,山林则散发出隐蔽、隔离、孤独和寂静的情景。空间中营造了一种对立下的平衡感。

楼梯

楼梯细部

餐厅二层

包厢,窗外景色如画卷般展开

包厢开窗细部

我们相信民宿作为将视觉、情感以及思绪从日常生活中抽离的媒介,透过空间、光景,能让我们体会时间的质感。我们在客房部分尽可能的让设计保持克制,希望实现,自然存在的部分与人工新建的部分之间进行整合。这是我们对环境、场所和业主所做出的解读,即提供给客人一处朴素、温馨的休憩之所。

客房

室内泳池

轴测图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03

塔莎杜朵民宿

“慢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哲学,在远离喧嚣的都市中,湖州莫干山上,一间充满“塔莎奶奶”风情的民宿正在孕育生长。创始人为三位中国德清姑娘,她们希望打造一个全新概念的中国的“塔莎花园”,为此特别邀请了设计师沈墨以及设计师张建勇共同打造。走近这座花园,幸福充满着每一个角落。

建筑外观

从露台望向水池和庭院

塔莎杜朵改造自一间普通的农民房,打破固有的规则结构,在大面积留白的墙体上开出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小窗。因地制宜,结合四周一望无际的绿色有机农场,透过大开窗的设计将绿色映入室内,无处不体现着共生与生态。“无需过多语言,一切变得简单又不简单。”诠释了设计师对塔莎杜朵的理解。

大面积留白的墙体上开出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小窗

设计师保留了原始的瓦片屋顶与横梁,外墙刷上一层大地色的涂料,置身于周围一片绿色盎然中,显得愈发温柔、沉静。

庭院休息区

以自然喻情,往往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庭院的一角布置着一片枯山水以及休息区,以静制动,将空间利用到极致。另一边则种着原始的芭蕉叶,设计成台阶式的座椅,休憩于此,人与自然作伴,妙趣横生。我们常常说生活需要点仪式感,在塔莎杜朵便足以体验到仪式感的另一种定义,它不是庄严、沉默,而是充满温度与生气。

芭蕉叶荫蔽下的台阶式座椅

庭院步道

鸟笼式入户门设计。将小小的鸟笼放大到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共生,巨大的鸟笼像是一件装置作品引领远道而来的客人进入另外一片天地。待春天来临,鸟笼四周将会开满蔷薇花,一切显得生机勃勃,富有诗意。

鸟笼式入户门设计

汀步式走道设计。在庭院间有一片景观水池和一片泳池,在穿插的水池间横置一个步道,设计师意在放缓行人的脚步,伴随着涓涓的水流声,感受最纯粹的自然风情。

景观水池和步道

入户“木盒子”设计。进入室内前,需经过一个“木盒子”,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便是满眼的绿色植物。巧妙地将人、物、空间相融合,使空间不再单调而是相互关联,处处体现着设计思考。

从“木盒子”进入酒店

步入室内,将空间做了动静分区,一层原本的房间打通,变成了全开放共享的空间。并且做了下沉式设计,将空间聚焦于此,冬天可以感受火炉带来的温暖,透过拱形的大玻璃眺望远方极致的风景,享受慵懒自在的时光。墙体与火炉的穿插式设计,提升空间趣味性。

首层全开放共享的空间

墙体与火炉的穿插式设计,提升空间趣味性

室内细部

下沉空间

靠近庭院的公共空间

可以看到另一边放置着木桌与坐垫,周围植物环绕,仿佛置身于大森林中,没有过多的装饰,希望室内是安静简单的,更多地是享受户外的自然,营造塔莎奶奶式的被植物围绕的自在空间。

公共空间细部

楼梯间

房间的设计将白墙与木质材料相结合,将空间变得自然纯粹,配以现代化简约的装饰,以黄铜材质家具为点缀,映出低调与雅奢,提升室内的整体气质。

客房内部

卧室

带天窗的阁楼式房间

白墙与木质材料相结合

客房休息区

客房细部

浴室

SPA区的设计也是别具一格,通透的大玻璃、将四周大片竹林风景引入室内、雅致的江南风情顿时发挥地淋漓尽致,自然环境与空间相结合,万物归一,无不体现着对生活本质的向往。

SPA区

值得一提的是塔莎杜朵拥有着三位主人,三颗树以及三种仪式感,让一切变得更加值得玩味。相信经过岁月的打磨,会越发富有魅力。

露台

夜景

首层平面图

标准层平面图

剖面图

04

鹿饮溪民宿

项目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大庙村,百年废弃宅院占地面积550。前院设计主题是海洋,即潮起鲸入海,后院设计主题是森林,即林空鹿饮溪。

项目一览

前院,户门设有帆船造型的白色金属板

前院布局在原建筑两居室的基础上加建了浴缸区,让空间感更有层次同时玻璃幕改善老宅采光。加建区域外立面镜面不锈钢反射原老宅古朴沧桑的砖墙,进而弱化建筑本身。客厅垂吊的鲸鱼灯、蓝色水晶茶几、湖蓝门框等都突出了海洋主题。

前院中的浴缸区由镜面不锈钢板围合,弱化建筑本身

客厅,充满海洋元素

客厅细部

后院布局在原建筑两居室的基础上将餐厅和客厅结合,餐厅吊灯采用热带植物和干花拼接而成,从鹿雕塑、绿墙面、鹦鹉等壁画装饰也很好的契合了森林主题。原老宅窗户较小采光较差,后院卧室局部改造了落地窗提升入住体验感。

后院餐厅入口

客房

公共餐厅区域配有独立厨房,餐厅七彩天窗寓意海南多个少数民族五彩斑斓的美好生活。院落设计由水景区、山石绿化区、水吧区、遮阳棚休闲区、儿童沙坑区等组成,通过借景手法实现视觉穿插结合粉色三角梅让空间更灵动、温情。镜面不锈钢、湖蓝色金属板、水晶砖、U型玻璃的运用增加老宅时尚感。

水晶砖围合的休息空间

入口处洗手池夜景

平面图

05

终于见到你精品民宿

项目地处北京风景秀丽的延琉路旁,四面山峦起伏,一条小溪曲曲折折地淌过古朴的村落。为了将其打造成自然中的野奢度假酒店,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理想度假情怀一直贯穿于我们的设计始终。

城市边缘的山居情怀

整体院子背山面水,原石、原木取之自然,红砖,青瓦就地取材,没有雍容华贵的气质,但求着温和质朴的愉悦。一进大门,一片充满仪式感的大草坪映入眼帘,与背后奔放的山地景观融为一体,让你感受心归田园的悸动。

一进大门,一片充满仪式感的大草坪映入眼帘,与背后奔放的山地景观融为一体

草坪一侧是一个下沉式户外客厅,大家落座一堂,围着篝火且谈、且歌,营造出天然的好客氛围,都市派对与自然山林相映成趣。没有过多的构筑,一上一下的户外空间反而给到来的客人更多的想象与创造力的自由发挥。

草坪一侧是一个下沉式户外客厅

利用院内现状果树,在靠近客房的一侧辟出了体验农田,春听雨,夏看花,秋收果,冬飞雪,打造真正的四季“山林憩居”。

利用院内现状果树,在靠近客房的一侧辟出了体验农田

混接时空的空间改造

独特的场域历史造就了独特的空间性格。现状房屋是上世纪80年代遗留的供销社,是一个商贸流通的聚集地,门庭若市,互通有无,热闹非凡。不同于北方其它的宅基地改造项目,它拥有完整的院落空间和两排农房,占地5000平米。我们不希望平地重起,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翻新和扩建。房屋主体结构为毛石墙和木结构,新建部分采用钢结构。利用现有房间进深和挑高的优势,拆除原有的隔墙,将每一间房的使用面积尽可能扩大。为了充分展现北方乡村的民居特色,屋顶保留了老房子的木梁和檩条,只是做了结构性加固和功能性翻新。通常作为建筑基础“配角”的结构部分在设计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旧时代的“骨骼”成为了新时代更加硬朗,“幕后英雄”一跃而成“台上的主角”。

在原有房屋基础上进行翻新和扩建

回归传统的匠心选材

传统民居常用石料、木作,然而到了现代,建筑中鲜见原石与原木,但是石与木带给现代人内心的情感仍然挥之不去。原石、原木、瓦片就地取材,放弃精细加工,质朴的天然材料搭配精致的人工手作家具,在灯光的映衬下,粗扩的气势中不乏精致和细腻。

原石、原木、瓦片就地取材

质朴的天然材料搭配精致的人工手作家具

儿童房的山墙立面在拆除过程中同时保留了砖墙肌理,通过艺术化手法的开凿修饰。个性色彩的粉饰,将本来暗淡无彩的墙面变得生机又有活力。专门辟出的阁楼床与帐篷游戏区域在满足儿童居住的功能的前提下更为丰富了体验性和趣味性。榻榻米客房可同时容纳两个家庭或几个朋友的聚会度假。储藏空间隐于墙内,扩大了空间体验感。

儿童房中专门辟出的阁楼床与帐篷游戏区域,在满足儿童居住的功能的前提下更为丰富了体验性和趣味性

最终,建筑不再是乡村农舍,庭院不仅是空间的围合。不同的材料在自然的环境中媾和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其中时间留下的清晰痕迹反而模糊了时空体验,将现代生活的精致、自然农林的朴素同时带给宾客,在山野乡间获得城市中不能感受到的“生活”的仪式感。

田野生活

总平面图

06

洛奇·溪堂民宿酒店

近年来,中国的改造项目逐渐增多,而项目的主题,也逐渐从城市向乡村过渡。然而我们所遇到的乡村,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乡村,它本质上更多的是城市人视角的乡村和满足城市人想象的乡村。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民宿这种建筑类型,则成为了城市生活介入乡村发展的一种极为方便的载体,它所满足的,是城市人对乡村生活的想象。而这个项目,我们所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原本的建筑改造成某种用于城市人们逃遁城市生活的园林,创造一种城市人视角的“非城市”体验。

建筑鸟瞰

俯瞰建筑

项目坐落在天津蓟县郭家沟,其场地位于郭家沟村落的中心,南北各有一片自然水面,西邻大山,东临村落。在项目场地和东边村落间隔着一大块空地和一条主干道,村落内部的道路呈扇形分布并最终汇集到这块空地。现状楼群是青瓦坡屋顶、灰砖墙体承重的单层建筑,我们最大限度地尊重了现有条件,对建筑主体结构及材质进行了保留甚至凸显,在此基础上,我们置入了钢结构白色方盒子、玻璃幕墙、木格栅等现代材质及形体,以求得新与旧之间的平衡和融合。

酒店外观

酒店入口

鸟瞰视角下的秩序感和拼贴感,寻求新旧关系的对话。在公共空间区域中,我们对广场及入口做了三个处理:1.引入静水面,形成不同亲水方式,激活广场的公共活动性。2.主立面采用新旧材质形成层次丰富的拼贴效果。3.将主入口处理成一个空间以及框景器,供人茶歇休息及提供引入性。中庭是一个双重属性的空间。当茶室和主入口的门关闭的时候,它是一个可举办集会活动的内院;当门打开时,它是入口广场的内向延伸。后山以景观处理为主,这里有一个供人休息观景的露台,还有枯山水景观作为露台和自然山色间的过渡,对自然景观以还原保留为主。

中庭

接待大堂

通过室外廊道这种半室外空间,我们将各楼串联在一起,将原本分散的多个独栋,改造成了一个内部联系紧密的单体建筑;并通过新增墙体或者体量,将原本公共的建筑之间及沿湖的室外空间转换成了内部庭院、天井、房间等私密空间,每一个房间的进入过程都是从公共到半公共再到私密的一系列园林空间的经历。而原本私密的中央庭院则被改造成了由茶室、大堂、主入口、餐厅等公共空间围绕的中央公共区域,这个新的庭院空间联系了属于村民的广场和后山,并成为了住客和村民可以共享的一个公共中心。

中庭连接室外廊道

室外廊道将各楼串联在一起

茶室

茶室外的后山

公区室内主要有大堂、茶室和餐厅。其主要特点是:1.通透性,室内外融为一体。2.开敞的大空间,容纳公共活动。3.差异性,三个空间形成各自的调性。半公共空间区域是连接公共空间区域和私密空间区域的中间地带,主要呈现为一些室外廊道及公共庭院,这也是园林式空间特点表现最强烈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五个处理上:1.高差处理。2.顶棚的开口处理。3.对景处理。4.框景处理。5.铺装处理。最终使这个区域形成走走停停、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的体验。私密空间区域主要有客房和庭院构成。现有建筑的内部空间存在如下问题:1.面积不够大或过大。2.房型过于狭长。3.房型单调。我们分别用区域细分、差异化房型等手段回应这些问题。

客房

民宿酒店区别于传统酒店的核心在于其拥有庭院,这使室内外空间关系更丰富多样,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设计了五种院落类型:1.单向型。2.前后型。3.一字型。4.岛型。5.三院型。最终,尽管这些客房彼此紧靠,但通过庭院关系的处理,每户都有着独立置身自然的感受。对庭院本身,我们主要做了三个处理,首先是亲水性处理:庭院内整体铺设防腐木作为休息平台,移除湖面中央亭子还原水面开阔感,利用高差营造退台消解陡峭感,庭院内引入静水面形成无边水池。其次是空间的细分处理:每个庭院内各有一颗景观树,小庭院采用软景及家具的方式丰富空间层次,大庭院置入格栅、雨棚等轻体量来细分空间。最后在立面处理上,在通透感极强的玻璃幕墙基础上,我们引入了白色格栅或隔板,消解了因砖墙给建筑带来的厚重感,且在体量虚实层面丰富了立面的层次。

客房外的庭院

利用高差营造退台消解陡峭感

从室外庭院看湖面

在通透感极强的玻璃幕墙基础上引入了白色格栅或隔板,消解了砖墙给建筑带来的厚重感

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