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堂屋家具摆放(农村客厅正堂放置什么家具)
- 作者: 祈燕绥
- 发布时间:2023-10-11
农村堂屋的布置要准备什么
如下:
1、堂屋居中老人间东客厅居西。小编认为这种布局符合风水及传统习惯,值得推荐。
2、堂屋居中老人间西客厅居东。有的农村认为以老为尊,老人房一般放东侧。
3、现代堂屋利用玄关改造。
4.堂屋居东客厅居西。宅基地面宽小,只能安排堂屋和客厅,一般堂屋居东。
农村建房,大门开多大才合适
1,传统款式的农村自建房大门尺寸。
在我们这边的农村自建房,传统款式的房子一般大门都开的很大,基本上在堂屋正面的两侧只有一个小小的墙垛,其他面积全部都是开了大门。按照农村习惯来说,有四页门和六页门,很少有双开门的存在。一般宽度尺寸在2.4米以上,高度不低于2.6米,按照过去的农村说法大门是越大越好,能开多大就必须是多大。
2,现在新型款式的农村自建房大门尺寸。
现在的农村自建房,大门材料都变成了不锈钢、锌合金、或者是镀铜和全铜,这些材料的大门不但造型美观独特、而且经久耐用。而这些大门的尺寸也基本上有个大概的规格,总结了一下大体有以下这几种;1.8米*2.4米、2.0米*2.4米、2.2米*2.6米、以及2.4米*2.6米。
一般来说别墅型自建房的大门处,都有一个小门庭,所以这种别墅型自建房的大门不适合大规格的门,都是选择宽度在2.0米及以下的规格,其中以1.8*2.4米的居多。而那些由传统样式演变而来的自建房,还依然会选择比较大规格的大门,让房子显得通透大气,通常是宽度2.0米及以上规格,一般的做法是2.2*2.6米居多。
3,农村自建房庭院大门的通常尺寸。
在农村实际现状中,农村自建房的庭院大门分为两种,一种是门楼式的大门,还有一种是完全敞开式的大门,接下来我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般的尺寸规格。
门楼式大门。
很多农村自建房的庭院喜欢修一个门楼,不但看起来非常大气豪华,而且还让人比较有安全感。这种大门的尺寸相对来说会稍微大一点,通常有以下几种规格:2.4*2.8米、2.6*3.0米、还有2.8*3.2米,当然也有极少数做到3.0米以上宽度。
敞开式大门。
农村自建房庭院敞开式大门,一般就是在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大门柱,但是上面没有封顶,所以看起来跟围墙没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做法的大门一般比门楼式的要稍大,规格尺寸有很多,但是宽度一般是2.6~3.2米,高度基本上是3.0~3.2米这个范围之内。
总体来说,农村自建房的大门和庭院大门的尺寸,通常就是这样的一个基本范围,实际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偏大或者偏小的一些规格。做为个人感觉来说,自建房大门选择1.8*2.4米,庭院大门选择2.6*3.0米就已经完全足够。
红安祝楼村
老家红安县曾有两个村落列入四部局“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华家河镇祝楼村祝家楼垸2014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财政支持名单,国家财政部将拨付保护发展资金。
按官方的说法,祝家楼村“沧桑写就隽永之美”,“它以厚重的历史、古典的明清建筑群、璀璨的明清雕刻艺术,受到世人的瞩目。”《祝氏宗谱》略考,始祖延龄公,江西南昌奉新人,明洪武年(公元1369年)迁居吕王城下祝家河,第三世言公迁居祝家楼,繁衍至今。古民居核心区域为门前水塘及池塘北岸的民居。散落在村里的大小院落共有30多座,房屋300多间,民居纵横交织,以4条东西纵深的平行巷道连通。
一
时值隆冬,雪后初晴。村落在寒风中,气温比预报的更低,景色比想象中的更萧条。村西池塘,明显有改造过的痕迹,鹅卵石铺就的入塘沟渠,当是“保护发展”的见证。塘埂依旧是土路,长约三十米。两棵高大的落叶树,一棵是洋辣子(学名乌桕),一棵是枫桕树。洋辣子有二人合抱粗,油籽早已收获,只剩树杪细枝在空中散乱;枫桕树身形挺拔,树枝紧凑,树杪处的鸦雀窠尤为醒目。二树的苍老劲跟池塘的瘦小相应,倒也不觉得违和,只是驳岸的各色花树,或苍翠,或蜡黄,总觉得与未消的冰雪不搭。
进入村子,古朴与破败尽收眼底。高大的门楼,巨大的条石基础和砖墙,精美的石刻和彩绘,屋面小青瓦,屋顶封火墙,高高的屋脊飞檐、兽头,无一不昭示着岁月的久远,审视着岁月的苍桑。
与明末清初古建筑相伴的,则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农村常见的土坯房,坍塌倾圮,早已失去了居住功能,更显时代巨轮碾压的无奈与绝望。保护古建筑群时,这些特定时代的居屋该如何处理?推倒吧,有些古建筑会失去依倚;复建吧,土砖房实在不适合居住,且保养、维护费从何而来?改建为青砖青石黑瓦重檐吧,历史文化价值何在?难哪!
二
村南有红安极少见的宗族祠堂(八里陡山吴氏祠堂保存相对完好),祝氏宗祠——“太原家庙”,高大壮观,据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多年破败不堪,经2011年维修,得以恢复原貌。
明明是从江西南昌移民过来的,为何祠堂题额是“太原家庙”?
走过祠堂,阵阵铁锨铲地的尖锐声从深巷中传出。巡声过去,祝大哥正奋力铲雪。简单招呼后,问及“太原家庙”原委,祝大哥一副百事通的模样,给我娓娓道来。
祝氏先祖于明初洪武二十一(1388年)自江西迁出,同出者为三兄弟,祝元一、祝元二和祝元三。始出湖北黄陂定居,十四世时祝载九携三子逆滠水而上,迁至黄安县小程山脚下祝家安居落业,进而分支华河镇北四里许的祝家楼。(此说与《祝氏宗谱》有出入。)
祝姓在古代以居住山西太原、河南洛阳的两支最为著名,这两支在相当长的历史年代里为祝姓的象征,被祝姓称作太原郡望、洛阳郡望。故祝家楼祝氏祠堂门楣题“太原家庙”。
黄安祝姓后裔在明清时期陆续迁湖北孝感、麻城、新洲等地,一支迁往河南信阳。黄安祝姓现已枝繁叶茂矣。
祝大哥今年五十有三,非常健谈。自言三十年便行走江湖,以买卖古董为业,后返乡务农,农闲就在周边打工。他热情邀我进屋。入室为天井,步入正厅,地面用水泥铺就;中堂挂玻璃嵌毛泽东像,两侧家用对联;中堂边挂郑板桥竹画;春枱乌漆,上面散乱放着瓶瓶罐罐;正前居中,摆一八仙桌,两旁列四椅。桌椅春枱均显古旧,看不出质地,但做工精细,雕刻的花鸟鱼虫清晰可辨,栩栩如生。堂屋里摆上的旧木家具,浸透着些古色古香。我冒昧地问及另四张太师椅的下落,祝大哥有点尴尬,支支吾吾的,我也没再追问。
祝大哥非常自豪地说道:“整个祝家楼只有我家堂屋才有文化气息。”我抬头瞟了一眼阁楼板,连连说“那是那是”。
祝大哥看我貌似一个文化人,便一一给我介绍张挂在墙的名家字画:板桥居士的竹画“高风亮节”,唐伯虎的“百子图”,安然(何许人也?)的“威震山林”。
和他一起赞过“名家”字画后,我被旁边随意摆放在小桌上的《推背图》吸引了。小时候曾见过一些线装本的书,如《本草纲目》《增广贤文》等,都是先父生前日常所看。此类《推背图》也恍惚记得见过。
“封面的“祝”字是你写的?”
“是啊!”祝大哥自豪地说。
“卷一呢?”
“不知落哪里去了。”祝大哥又尴尬了一下。
三
高中同学群里曾发起一个问题讨论:祝家楼一古屋门楣上三个字到底是什么字?当时讨论时的情形记忆犹新。现在亲临祝家楼,拍下此三字,同学考证的盛况犹在眼前。“爱吾廊”,“爱吾庐”,“爱吾孔序”三种说法,各有其理,诸君可自行脑补。
四
顺巷而上,可至后山。石板路积雪未消,在冬日阳光照射下,洁白晶莹,闪闪发亮。脚踩雪上,咔咔作响,那是零下五度的气温与冬雪的痛苦分离。断墙随处可见,墙头的枯草与远树一样,在寒风中簌簌发抖。
转至村南门塘前,塘埂柳树尚小,红梅已发。一老者手握暖炉,眯着眼睛,在屋侧晒着太阳;一中年男子从远处田埂走了过来,肩上扛着耙锄。
整个村子阒寂无声。
农村客厅正堂放置什么家具
正堂应该放中堂或者类似太师椅之类的,而且因为农村举行婚礼或者节日比较重视敬茶之类的,所以我认为这种家具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