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房墙体加固(农村夯土旧房改造方法)
- 作者: 周祁萱
- 发布时间:2023-10-11
据说明代以前城墙为夯土修筑,土城墙遇到下雨天怎么办
我国古代的城墙大多都是用夯土来建造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明朝,随着生产砖石的效率的提升,用砖石来建造城墙的事情才得以普遍!那这样的土城墙遇到特殊的天气不会发生意外吗?古代城墙所用的这些砖石与今天的红砖不一样,而是青石砖与夯土的统称。城墙的里面用夯土,所谓夯土是指把土夯实,硬度不弱于砖石,更早之前的城墙宫殿都是夯土。夯土的外面再用砖石包裹,这种结构足以抗住炮石的轰击。
人们就利用石灰来消毒、干燥和建筑。到南北朝时期,糯米灰浆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明朝《天工开物》中对糯米灰浆的组成、制作方法和性能都有详细记载。使用的糯米灰浆,黏着性很强,大大增强了城墙的稳固性!这应该就是古代城墙得以保留的原因吧!
除了夯土垫层外,多用木桩为筋加固。这就和现在的钢筋混凝土一个道理。之所以很多土城墙屹立千年而不倒,就是在墙体中加固了木桩,增加了墙体承载力,减少了沉降带来的危害。当然民间传说以前筑城为了工程质量,多用柴火把土炒熟以后再筑。这样筑的城坚硬似铁,植被无法在上面存活,雨水无法渗透,防止了土城的外在破坏因素。不过这仅是民间传说。
综上所述,明以前土城墙只所以顽强不倒,不怕雨水,那是因为一:古人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不务实命就不保,谁敢儿戏。二是营造工序讲究,挖基槽,打垫层,加木桩。肯定质量钢钢的。遇到下雨天,停工再建。不怕打滑,雨水冲刷。劳动人民有的是时间和智慧创造奇迹!
农村夯土旧房改造方法
农村夯土旧房改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房屋的耐久性和舒适性,还可以降低建筑成本。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和方法:
1.确保建筑的稳定性
首先,需要检查夯土墙的稳定性。如果有墙壁状况不稳定的地方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同时,需要确保新的墙体与原有墙体的连接牢固。
2.维持夯土墙的透气性
夯土墙是一种透气墙,保证墙体透气性对墙体的稳定性和居住的舒适性都很重要,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需要保持夯土墙的透气性。
3.加强保温
夯土墙的保温性能并不好,可以在墙体外添加保温材料,或在墙体内部加入保温层来提高保温性能。
4.保持自然光线和通风
夯土房通风和采光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添加门窗扩大通风口,并给墙体设置通风孔提高夯土房的通风、采光效果。
5.安装卫生间和厨房等设施
夯土房的厨房和卫生间可能没有合适的卫生设施,需要考虑在改造工作中增加卫生间和厨房设施。
6.防潮防霉处理
墙身潮湿的夯土墙容易发霉,因此可以使用防霉剂进行处理,在墙面上刷防水涂料、添加防潮层等方式实现防潮防霉。
7.保持建筑历史和文化特色
对于传统农村夯土房改造,应保留更多的建筑历史和文化特色,如夯土墙体和窗口的形状和大小,以体现房屋的传统文化特色。
以上是关于农村夯土旧房改造方法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方法,需要根据房屋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改造方式。
松阳陈家铺村的夯土老房子改造
“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自古以来,松阳便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在距离松阳县城15公里的大种山深处,古老的夯土墙村子陈家铺悬于山崖峭壁之上,三面环山,面朝深谷,云雾缭绕,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陈家铺村依山而建,沿山体梯田阶梯式分布,上下落差高达200余米,整体呈现出典型浙西南崖居聚落形态。近百幢民居多为夯土墙木构建筑,保留了完整的村落空间肌理和环境风貌。
时过境迁,line+初次来到这里,正值收获的季节,阳光洒在这个悬崖上的村子,夯土墙愈发的亮眼,家家户户在门前晒着自家的番薯干,满目的金黄。
line+的任务是对位于村落西南侧的两栋传统民居进行改造。两栋民居是典型的浙南山地民居,三面夯土围合,一面紧靠毛石挡土墙,内部屋架为传统木结构。机动车辆到达村口便无法前行,步行约三百多米可抵达项目场地,但是村道蜿蜒曲折,石阶上下崎岖,路面最窄之处仅供一人通行。
夯土结构形式选择
项目地处偏远山区,交通运输不便,大型建筑机器无法进入,对于传统民居的现代空间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严峻的施工环境,设计首先从结构形式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决定采用新型轻钢装配式结构体系。
结构梁柱为截面尺寸200*90mm的基本单元杆件,由两根壁厚2.5mm的C型钢合抱弦扣而成,冷轧成型。杆件之间螺栓连接,无需焊接。最小化的结构单元,能够解决运输难题;高度的预制率和连接方式,便于现场施工安装。
夯土空间改造
两栋民居夯土墙体保存较为完好,设计将其整体保留,原有建筑内部空间格局狭小,木屋架也已年久失修,拆除后,植入新型轻钢结构,并将新结构与保留的夯土墙体相互脱离,避免土墙承受新建筑的受力荷载。
1号楼位于村落尽端,私密性较高。建筑西侧正对峡谷,景观视野绝佳。因此设计为上下两间的平层客房,西侧均以通透的落地玻璃为主,共享景观资源。而作为主要立面的南面,仍然保留原始夯土墙面,融于传统风貌。一二层空间共用入户玄关,交通空间紧贴建筑山墙一侧。
2号楼南侧紧靠道路,考虑到居住空间的私密性,将客房设计为LOFT空间,底层为起居厅,靠窗设置景观卧榻。二层为卧室,床和浴缸皆面向外部风景。
原有老建筑的层高低矮逼仄,无法满足现代居住空间的需求。因此我们将原有建筑屋面整体抬高,高度合理分配至上下两层,为室内设备安装预留空间,同时创造舒适的居住体验。1号楼的最西侧,原有砖砌柴房已坍塌破损,荒草丛生。我们依照原有宅基地范围修建,并且在二层悬挑一个玻璃体量,既可以作为室内空间的延伸,又能更好地收纳峡谷景观。
夯土装配建造过程
清拆保护
首先,对原有夯土农居做建筑质量评定,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予以拆除。建筑质量较好的保留并修缮加固,回收利用拆除下来的木材、青瓦、砖石等材料。
基础地坪
复核原建筑基础尺寸,保证新建结构在原址范围内,确保基础土层稳固。采用平板基础,柱脚范围结构加强。基础与土墙预留安全距离,保证土墙的安全稳固和施工操作空间。预埋综合管线,铺设地暖。
主体结构
结构单元杆件工厂预制加工完成,整体打包运输至项目现场。工人根据预先精确加工的螺栓孔定位,现场拼装结构单元杆件,最快一天即可完成主体结构部分。
楼屋面及室内隔墙
改造方案采取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施工,因此室内隔墙、楼梯、管线预埋等均可以在工厂预先加工完成,现场装配组装,保证施工精度。室内墙体以C型轻钢作为龙骨,金属网板支模,内部填充EPS发泡混凝土。自重轻,保温隔音效果好,施工便捷。
民居外围护夯土结构修复工艺
土墙保护修缮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墙体,土墙与新建结构脱离,避免土墙承重;二层由于室内高度增加,屋面整体抬升,檐口以下新建外墙以幕墙形式外挂,受力于主体钢结构。当地农民施工队运用传统手工技艺修复还原土墙,室内墙面喷涂保护层。原有外墙的入口门洞以及石头门套完整保留。
毛石挡墙围护
村庄内乡土民居顺应地形地貌,依山而建,多数房屋背靠山体的一侧,围护外墙直接采用毛石砌筑的护坡挡墙。设计中希望保留这一表达地域建造特点的构造。首先要对存在结构隐患的石墙修缮加固,确保结构稳定性;山地土层含水量高,石墙会出现渗水现象,在基础施工阶段,预埋排水管起到引流作用。石墙内部灌浆处理,填补缝隙,刷防水涂层,营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门窗系统更新
传统民居的开窗洞口较小,无法满足客房室内空间对于光照、通风和景观收纳等方面的需求。为了改善建筑内部的光照环境和景观视野,设计中对原有门窗洞口进行了扩大处理,安装现代门窗系统。确保外围护结构的密闭性,增强保温隔热性能。特殊设计的铝板穿孔窗框,既能提供室内通风,又保证了外立面简洁统一。
保留青瓦屋面
轻钢龙骨屋面填充eps发泡混凝土,上铺防水卷材。设计利用老建筑拆除的小青瓦作为面层,既回应了地域文化性,也体现了可持续的生态理念。到了夜晚,为了能让住客欣赏到高山上美丽的星空,床顶部的屋面加设了天窗。
传统历史夯土墙文化村落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其更好的发展,风貌严格控制的背后仍然需要满足新业态的功能,乡村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面对自然环境和传统文脉,也需要营造符合现代化生活需要的高品质空间,line+在本次乡村改造中尝试将传统手工技艺与工业化预制装配相结合,轻钢结构在夯土建筑内部为现代使用空间搭建了轻盈骨架,而传统夯土墙则在外围包裹了一层尊重当地风貌的厚实外衣。同时就地取材,对旧材料加以回收再利用,实现“新与旧、重与轻、实与虚”的对立统一。
夯土是什么这种土最怕什么东西
夯土不怕什么东西。夯土是古代传统建筑的一种材是将一块泥土中的空隙。
经过夯的动作之后变得更结实,材质亲近自然、环保节约,冬暖夏凉、造价低廉,可以实现就地取材,夯土建筑,也称生土建筑。自古有之,源远流长,四五千年前智慧的中国人民,就已经用夯土方法修筑城墙,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代,就有了成熟的夯土造屋技术。
夯土的大致方法是用干打垒分层夯实土层,在古代需要众多劳动力的高强度体力劳动,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以上,我国古代能够聚集如此众多的劳动力的组织或个人,只有政府和王公贵族。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当夯筑墙体较高时,要配合脚手架使用,以保障在夯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安全,在夯土墙施工过程中,须特别留意模板和各夯筑层的竖直及水平控制。
2、除首层基础夯筑以外,模板自重通过其下部穿墙螺杆传递至下部已夯筑墙顶,尽管螺杆受力截面较小,但由于新型夯土密实度高,且模板自重较轻,不会对下层新夯筑部分造成破坏。
3、在建造夯土墙建筑时,注意平面应布置整齐、规则、设计简单,竖向立面应连续作用,切勿大开门洞或门洞口错开不规则,同时避免以往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将猪圈、鸡棚、杂物间等辅助用房,直接搭建在原有建筑土墙上,不仅会导致建筑平面不规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