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农村老房子冬季生活视频(对于卖掉城里房子,去农村盖房子的人,你是什么看法)

  • 作者: 楚锦俊
  • 发布时间:2023-10-08


老房子水泯地起砂怎么处理视频

以前农村建房子时都不流行铺瓷砖、铺地板这些的,一般就是铺设一层水泥地面。但是水泥地面是会起砂的,你知道吗?一旦水泥地面起砂了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导致地面的开裂。那么,水泥地面起砂了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水泥地面起砂?

它指的是混凝土基层的表面薄弱部分在外力的影响下发生脱落,导致其组成砂的流失也使得混凝土的面层失去光泽。简单的来说呢,就是水泥地面出现起灰的现象,而且怎么扫也不能扫干净,接着又出现起砂、起皮的现象,有的严重的还会露出一个个小石子,如果不及时补救进一步将会恶化,甚至出现裂缝。

那么,导致水泥地面起砂的原因是什么?

1、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水灰比例过大,也就是说拌和混凝土时的水量过大,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发生泌水现象,最后影响混凝土表面的强度。

2、施工时的不规范现象,如果在施工过程中过分的振捣也会加剧混凝土的表面泌水现象,对混凝土的表面强度亦有影响。

3、施工后的养护处理不当,施工完毕后如果让混凝土暴晒或者是大风会导致其表面的水分大量流失,那么表面则无法充分水化,也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最后,对水泥地面起砂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导致水泥地面起砂的原因不同,具体的处理方法也不一样:

1、简单的水泥修补

如果水泥地面只是出现小面积的起砂,那么我们可以使用纯水泥进行修补,也就是普通的硅酸盐水泥。这种方法的成本很低,但是这种修复的方法仍然不抗压不耐磨,所以即便修复了日后还是要精心的养护。

2、使用水泥修补砂浆进行修复

用这种材料进行修复比单纯的水泥修补和掺胶水进行修补的效果都要好,不仅可以处理好水泥地面起砂的问题,而且在修复的一天后就可以使用了。不过这种修复的方法成本就会高些,施工也相对复杂一点,但它的耐用性能也相对好些。

3、重新翻修处理

上面说的两种是水泥地面小面积起砂的情况,如果水泥地面起砂严重,那么最好进行翻修处理,将原有的面层进行清除,重新进行面层的铺设。

处理水泥地面起砂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在进行地面铺装前要保证地面被充分浸透,但是不能有可见明水,否则将会对修复材料的性能造成影响。

2、铺装地面前最好先进行规划尤其是面积较大的地方,由于修复材料有快速凝固的功能,如果未能规划好将会影响到最后的修复效果。

综上,关于水泥地面起砂了怎么办的相关内容介绍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了,希望能对家里有水泥地面起砂现象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为什么农村的老人都说不喜欢城里生活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是会想着办法去城市里工作,去住在城市里,他们会觉得在城市里的生活是符合他们的要求的,但是我们发现一些老人,他们是不愿意往城市里跑的。即使说城市里的生活再好,他们也不愿意去。虽说农村的物质条件没有那么好,但是他们就是不愿意去和自己的儿女呆在城市,为什么他们放着条件好的地方不住反而住在农村呢?

我觉得首先第一点是他们也不想麻烦自己的儿女,毕竟自己的儿女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而且有些年轻人,他是不太愿意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的。会觉得生活有拘束,没有那么自由,那么他也考虑到自己孩子的对象的想法,觉得不要去城市里打扰他们,自己过自己的也挺好的。

那么第二点的话,就是就是很多老年人。他是不习惯城市里的生活的,城市里的节奏太快了,而且就是一群人呆在一间小屋子里,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可以干,除了可以看看电视,走走公园之类的,所以说老年人呆在城市里是非常的无聊的,他们会觉得无事可做。

第三点的话,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方式了,他们每天的生活节奏也是相对比较的稳定的,因为住在农村的话,可以和自己的邻居经常交谈。但是如果到了城市的话,其实他是没有什么认识的人的,他只能孤单一个人,而且自己的儿女平时要上班,根本没有时间去陪他。

那他们何必要去城市呢?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住在条件好一点的还是住差一点的条件都没有关系。他们要的是一种舒适感,一种快乐,他们年纪大了,其实是非常的畏惧孤独的。

对于卖掉城里房子,去农村盖房子的人,你是什么看法

将来回农村养老是一个必然趋势。如果在农村有宅基地的人,或者在父母的宅基地基础上翻盖新房,或者建成实用的小别墅。比住在城里的钢筋水泥房屋里要舒服许多。

在城镇化不断提高前提下,许多农村为了孩子读书,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或者在城里经商的新型农民,争先恐后在城里买房子。一旦手里有了多余的钱,或任务完成后,都会回到农村,因此在卖掉城里的房子,回农村盖新房,将来回去养老居住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

我老表两口子在三线城市教书,他就是在父母遗留的宅基地上盖的三层楼房,装修的也不错,有茶室、娱乐麻将室、台球室、乒乓球室、车库,防蚊措施非常到位,款待入户,还做了地暖,总共花去70万。他女儿嫁到嘉兴,今后这栋楼房主要是他们老两口居住养老。那个地方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街坊四邻都非常熟悉,家族成员都住在附近,他本人也喜欢乡村田野生活。就是现在一些在农村没有宅基地的城里人,也想回老家盖套新房,可惜政策严格,不允许。如果将来想回农村养老,只能租赁农户房子,花几万元,做个简单装修,闲暇时回去住上三年五载。现在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和外流,将来会出现大量的空置房。

在农村有套自己的小别墅,有几大好处。

(1)生活成本低,搞几块自留地,种点自己喜欢吃蔬菜,喂养点土鸡。这些纯天然绿色食品在城里很难买到合适的。再有几千元退休工资加持,生活的相当不错了。在农村有定期赶集,城里的生活物资,基本都能在集市买到。会开车的,到城里超市采购一次,够吃一个星期的。

(2)人老了,更喜欢安静地生活,在农村没有城里的喧闹和噪音,居住休息环境是城里无法比拟的。在农村,夏季不会太热,房子大就更舒服了。冬季有地暖,在湖南冬季,地暖也就使用2个月,成本不会超过3000元。

(3)你从小就在此地长大,乡里乡亲之间都熟悉,不会孤独寂寞,农闲时,好多发小陪你打麻将娱乐,喝点小酒,消磨时间。不像城里住在高层楼房,左右邻舍家里有几个孩子,姓什么都不知道,邻居之间基本没个走动。

(4)如今农村建设越来越好,马路基本都是水泥硬化。如果靠近城市边缘,一旦有什么突发病,120就会及时赶到接走。

做为在城里长大的我,也很想在农村盖套房子,出来的早,如今回不去了,只能是心中的一个梦想。

我想写这个故事很久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想好怎么写,这个故事让我感动,直到今天我想到了这么一个提问。

早在十八年前,我嫁到村庄时,就是一家一个大院子,家家差不多占地一亩,而邻居们的距离都是很远,不是前后屋,而是东一个大院子,西一个大院子。

村庄说要新农村规划,可是一直没有规划,村里人也不多,很多是孤寡老人,他们宁可守着破房子,也不要盖新房子,因为也没有钱盖房子。

附近的村庄统一拆房盖房越来越多,然而这个村庄就是没有动静,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每个春节说要规划盖房,每个春节只是说说而已,回家过春节的人越来越少,直到一次只有八户人家回家过春节。

2018年的秋天,村里有一位阿婆,70岁,独居一处院子,不知道何时仙逝,人们根据经验判断阿婆仙逝有三天了,如果不是儿子三天给阿婆打电话都是没人接的话,他不会跑回家来看,发现阿婆已走了。

村里的中年人们坐不住了,在城里他们觉得自己是外人,迟早是要落叶归根,但是村庄的不方便,让人又不想住下来,于是村里终于决定规划村庄。

这时已是2019年,这时村里的人们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家在城镇上买了房子,剩下的百分之十的人家是因为贫困,孤寡,就没有买房,只要家里有一个人能出去打工的家庭,都买了房子,没钱也要借钱买镇上的房子,不想留在这个快要消失的村庄里。村庄连修条路都要阻拦,觉得这个村庄还能繁华下去吗?

本来村庄有户人家,退休的老两口在村庄里过得很自在,后来还是去镇上买房子住了。连我的公公婆婆也因为村庄里的荒废而越来越少回去,他们也有好几个春节是在温州过年。

老家的房子由大姑子有空去打扫,大姑子常常录下视频,烧院子里的荒草的视频。那家老两口也去镇上买了房子,这个镇其实也不是很繁华,就是比乡下稍微有点人气,大部分的人还是出去打工了。

还有一户人家,只有一个老人固守村庄的老房子,她的儿子在镇上买好房子,骗家里的老人出去玩,然后将她的东西全收拾好,拉到镇上新房子里,老人才勉强住新房子,可是陌生的地方,连个唠嗑的人也没有,老人徒增寂寞。

2019年的农村,居然还没有一条水泥路,一下雨,人都无法出门,一下雪,过年都不用走亲戚了,在家猫冬吧。

在之前要规划时,有户钉子户闹得很欢,因为那时他儿子还没娶老婆,分宅基地也就是一处,这次没有闹,而是非常积极,因为儿媳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分宅基地是根据男丁分的,他家可以分到两处宅基地。有了这位曾经的钉子户的推动,拆房子很顺利,本来村里十之八九的老房子都荒凉了,能给些补助,尤其是在2019年4月前拆掉,还有一万块补助。

没到一个月,村庄里的老房子全拆掉了,而村庄旁边的老年片在拆房前就盖好了,一室一厅一卫一厨一院,差不多每户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60平方的房间,老人们也集中住在一起了,大家也是非常开心,有个照顾。一位在城里儿子家里住的83岁阿婆一听老年片建好,她也回老年片住了,儿子将房子装修成智能型,安全可靠。

在老房子拆掉前,我和公公婆婆回到了老家,拍了很多照片,想做个纪念,虽然老房子住的不多,但是也是一种怀念。我看大家砍树,锄药草,还有很多人在收拾砖头,以前的老房子没有铺水泥,砖头可以再次利用。

原来大家是如此地希望规划老家的村庄,哪怕原来一亩地的院子,规划后,每户统一是200平方,盖140平方,留60平方院子,前面有一米宽的绿化带,6米宽的大路。大家都愿意,都想村庄规划后,大家都回村住。

公公回家后准备盖房,我们城里的房子是一直出租给别人,所以公公暂时住亲戚家,农村的新房子是包工包料,公公什么都不用管,只需要做个联系人,钱不够了,我们转钱。

村庄的房子盖得很快,因为只有三间三层,只有扎个钢筋地基,不需要像我们温州这边盖房子要打深桩,打个深桩都要一两个月。安徽平原地带不用打桩,只需要钢筋扎起来,水泥灌下来。

房子框架不到三个月就盖好了,四个月后就开始装修,因为赶着年前住进去,所以全做了简单装修,过年我们就回安徽,住进了新房子,新村庄后面是一片老村庄夷为了平地,为村庄腾出60亩耕地,听说上面还给了补助奖励,这些补助奖励村里修了几条漂亮的水泥路,还搞了绿化地,公园,村庄离乡道仅200米,交通非常方便了。

2020年的春天,我们在安徽过了45天,这45天我们都呆在村庄,在村庄后面的60亩地里挖腊菜,挖荠菜,日子过得简直是乐不思蜀。

都说幸好将房子规划好了,大家可以住得那么方便,因为在2020年的春天,村庄除了老年片,其它的房子也住进了有八九家,大家的房子盖得都很快。

在集镇上的老年人都吵着住回了村庄,村庄很热闹。一户在外打工的30岁男人,回家一趟,他家本来没有打算要盖新房子,他在镇上买了新房子,刚装修好,他说没有钱再盖新房子了,而他的哥哥城里不住了,在村庄盖好的新房子里住,很自在,很快乐,男人非常羡慕。他在家才三天,就将镇上的房子以30万的低价卖掉了,他将30万交给父母,让父母在老家监督盖房子,他说要住回村庄。

村人不明白,都说他脑子不清醒,怎么将刚装修的房子低价卖了,相当于亏了几万块钱啊。男人说只想回村住,不卖镇上的房子就没有钱盖新房子,新房子统一款式,大方大气又好看。

越来越多的人将镇上的房子处理掉,回村庄盖房子装修房子,在2021年前,村庄的房子基本盖齐了,2021年的春天,村庄非常热闹,哪怕有些人在外地就地过年,也不影响村庄的热闹。村庄的路又宽又大,大家的房子住得很舒服。

公公8月底突发疾病,婆婆果断地喊邻居们,邻居们一下子来了十几位,大家赶紧帮忙弄公公上车,与救护车汇合,时间赛跑,得到及时的手术,后遗症也只是轻微而已。一位亲戚大哭,她是住在城里,而她的丈夫却是因为在城里耽误了送诊时间。

那位亲戚的丈夫才60岁,也是突发疾病,亲戚出门叫人,小区高楼,邻居们的门紧闭着,隔音效果很好,谁也听不见她的低声嘶哑的声音,也不知道邻居们在不在家。

还有她进屋后,紧张了好久,才将她儿子的电话打通,儿子赶紧叫她打120,她一个人守着丈夫,等120到了小区,进了高楼电梯,然后进屋,将人抬上救护车,再送到医院,已经失去了最佳抢救时间。

举个例子:我们村庄到城里大医院需要60分钟,而城里到大医院需要20分钟,哪个快?但是现在就是村庄快,就像大家将公公往城里送,救护车往这边来,中间不到30分钟就汇合了,然后到医院用去时间也就一个小时。

而城里在家等救护车来回就是40分钟,而到小区,等电梯,上下电梯,这些时间用去的不止20分钟,而很多疾病早一分钟救治就是不同的效果,时间赛跑,分分都是宝贵。

所以我非常感谢当初大家果断地进行新农村规划,如果公公是在老房子里病发,邻居都没有了,到哪里叫人啊?

对于那些将房子卖掉而盖房子的年轻人,更是一片赞扬:果断啊,你看我们农村现在路路通,村人都住一起,方便得很,跟镇上没有区别,镇上的房子是那样拥挤,大家住农村多方便啊。

前些天,我还听到二十几岁的堂侄媳妇说让老家的新房子装修成一个工作室,她到时回家开直播做视频,因为村庄里也有几个年轻人住在村庄里,将房子装修出一个直播间,卖农产品,还有做风景视频,嗯,村庄的风景也是很美丽,种了很多牡丹,桃树,玉米,月季,很美丽。

在新建设的村庄里,已经出生了很多新娃娃,让隔壁一个还在犹豫中而错失规划机会的村庄羡慕不已啊。

不要说别人,连我都动了回村庄生活的念头,我今年40岁,我就想回村庄,将三楼装修成工作室,边带孩子边照顾公婆边工作边养老。哈哈。

当人生活工作到一定程度时,都想有一个宽阔的空间,自由,不在乎是在城里还是农村里,这个时候是让心放松,款待自己。

现在的农村交通也是非常方便,主要是盖的房子,脚下踩的那块地是自己的,有满足感,安全感,幸福感,有种找到根的感觉。

农村建房便宜,要是自己能动手,投入工的话,二十多万能建一个一百二十坪二层半很好看的房子。

要是距城市不远,建好的房子还有升值的空间。现在农村交通便利,近城市的跟城市内居住差不多。

城市周边农村普遍有公交车,打工可早出晚归,小孩读书一样可以进城,可走读,也可住校。头痛脑热去医院也快也方便。有些在城里买房的还是农村户口,在等看到底哪里发展好,回家建房办手续也方便。

现在农村振兴,不管在哪里,只要有发展前途。卖掉城里的房子,在农村建房能余下大半钱作为启动资金,毕竟农村是最熟悉的地方,可以大显身手。

我们这里在城里买房的不多,普遍在家有自己的房子。由于距城市近,出去打工的也不多。只能根据本地情况,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巴蜀奇人隐居山西农村,用塑料布搭房过冬,看活成啥样

山西省中条山横跨永济县和芮城县地界,黄河在这里穿过,风陵渡这里的山势奇特,竹林环绕,古树参天,历代留下了许多道观佛寺,更是许多奇人异仕隐居的地方,这里不但留下古代的传奇故事,也有现代奇闻异事,也就成了我们拍摄民俗的好地方,近期采风路遇一位8旬老人,他告诉我们说山脚下隐居着一位巴蜀奇人,他修炼有术,大冬天零下6度天气依旧住在塑料布搭建的“阳光房”里,不怕寒冷,我行我素,让人刮目相看,好奇心驱使之下,我们决定去看看高人的生活。

顺着老人所指的方向我们很容易地就找到了这位奇人的家,外观就是一户普通民居,推开虚掩的大门院子东南角的“阳光房”便映入眼帘,掀开塑料布门帘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和衣坐在床上看着电视,打过招呼他很热情的邀请大家坐下,环顾四周这个房间大小有20多方左右,建筑材料主要就是几根钢管,其余便是塑料布,简单的再也不能简单,可是其中的生活设施却一应俱全,甚至塑料布墙上还有装饰画,“坐下,坐下,快坐下说话,慢慢看看我的府邸,我就马上起床。”几句四川话将我们的注意力又重新吸引到了男子的那边,大家赶快与他寒暄起来,做了自我介绍。

奇人姓吴,今年已经68岁,说起自己为啥能“隐居”在这里,他打开了话匣子,吴大叔说自己的祖籍是四川省自贡市农村,一生阅历丰富,特别是在婚姻上是个有故事之人,先后娶过6个老婆,这可是一般人难有的经历,1982年在老家娶了第一任,婚后7年因为老婆嫌弃自己胸无大志,不会赚钱而分手,后来他便到了江苏一家私企打工,经工友介绍在当地又说过两个老婆,时间很短,2004年经师傅介绍来到山西永济和一位妇女成了家,没过几年结局一样,后来又走了两户人家都是一样结果,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就是最后的老婆的老院子,她全家都搬进了新房,分手后自己就留了下来,虽然院子里还有几间瓦房,可是自己却不喜欢,便在东南角搭建起了这个“阳光房”来生活。

大叔说之所以把这个叫做“阳光房”这是当地人习惯的叫法,冬季巷道里常有老人聊天闲坐,用钢架和塑料布搭建的简易房子既能遮风挡雨,阳光还能照进来,这个来处可能就是借鉴了现代农业的温室大棚的原理,自己建的这个“阳光房”使用了两层的塑料布,中间用硬纸板进行了加固,已经住了好几年了,自己也积累了抗寒的经验,冬天过冬没有一点问题,具体有两方面,一个就是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抗寒素质,一辈子可以说是走南闯北,养成了锻炼身体的生活习惯,每天是晨练长跑,冷水洗脸,身体既能已经适应了南北方不同地方的气候;第二方面是做好抗寒防护措施,入境随俗,穿衣上选择了羊毛制品,晚上用上电热毯,盖上厚被子就足以应付冬季寒冷天气。

“其实这人适应环境能力很强,不能过得太过于娇贵,我觉得还是增强抗寒能力要好,总生活在温室里也不是好事情,你看看我现在的身体抗寒极强,无论天气再冷我依旧是这样过着,丝毫不影响我的行动,整天到处乱跑,当地很多的同龄人则不然,只要上冻就躲在暖房里不敢出来,我的身体还比他们好的多,今天已经是零下6度,我住在里边一样舒服。”

吴大叔告诉我们说他现在算是个退休工人,当年在江苏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了几十年,退休后每月能拿到1300多元钱的退休金,现在农村生活每月也就是800元左右的花销,这还是高标准生活,一个人足够了,经历了多次婚姻他也想明白了,缘分是不可强求的,上天给了他6次机会,可始终就没有一个圆满的结果,这就是他的命,现在要为自己活着,并且要活得有滋有味,用有限的退休金过一个无比快乐的日子,这也是他不再花多余的钱收拾老房子的原因,简单方便的“阳光房”很适合他,过几年旧了就再重新建一个,也花不了多少钱。

大叔把厨房放在了老房子里,外边还特意搭建了一个封闭式的过道,材料依旧是自己喜欢的塑料布,从这里走到院子里明显感觉不到有寒风的刺激,看来这个办法相当的管用。

大叔起床后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按照他的生活习惯是要吃下午饭的,他说现在一个人过得挺好,睡觉自然醒,想睡好久就好久,肚子饿了才做饭,不想做饭就去市里吃小吃,反正是一人吃饱全家饱,只要自己喜欢就足够了。

“我来山西算起来也十多年了,尽管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上没有大的变化,可是也能接受你们这里的吃法,平时主要还是以米饭为主,偶尔也吃吃你们当地的饭食,比如这个冬天的小米红薯粥我也很喜欢,早上起来烧了一大锅,稠稠的喝了两碗,下午热一热再吃,一天两顿饭就有了,明天再做我四川人喜欢吃米饭。”

大叔把热好的小米红薯粥端进了他的“阳光房”里,坐在茶几前拿出两碗菜,一碗是青菜炒鸡蛋,一碗是回锅肉,看来他的生活标准还是相当高的。“我们四川人和你们山西人不一样,你们赚下钱只知道盖起高大的房子,吃喝肚子饱就行,可我们是吃喝第一,身体要健康,你要吃的好我还要比你吃的好,所以我现在住房就不讲究,吃好喝好是关键,尽管我住的阳光房,可是我活的快乐。”

大叔很会享受生活,简易的“阳光房”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电视机都更换过3个了,手机也有3部,甚至为了玩小视频还特意买了一个小平板,出行代步的电动车也从原来的两轮升级到三轮一直到现在的四轮车。

吴大叔是个热爱生活的人,“阳光房”外边挂满了一些塑料花,这些都是大叔从超市买回来的,把家里装扮得很漂亮,衣服穿着上比较喜欢红色,家里挂的红衣服有10多件,几乎各个季节都有红色,他说红色热情奔放,一直是自己喜欢的颜色,人生就要心里阳光,还要外表阳光,给人都是阳光形象。

“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既然决定落在这中条山下,就要融入这里,这里冬季寒冷御寒的方法也要像当地人学习,住房条件不好改变,主要就从自身素质上想办法,除了加强锻炼其次就是饮食上向当地人学习,常在田间挖一些个野菜吃,比如村民们冬天喜欢吃的蔓青,就是个好东西,这是个热性,俗成小人参,大补。”大叔很仔细,蔓青煮粥,它的绿叶还要吃菜。

吴大叔说自己和第一个老婆生有两个孩子,儿子判给了他,已经长大在外边打工去了,现在不需要自己照顾他了,回顾自己的一生总结了一点,“人不论娶过几个老婆还是原配好,以前不管双方是合不来还是有什么问题都应当坐下来谈,不可意气用事,错走一步就会步步错,说实话到现在我还是很在意我第一个老婆,好几年没有回过老家了,计划在这两年回家一趟,再看看老家。”

吴大叔说“当地村民对我很好,他们尽管对我的生活方式有看法,觉得我有些另类,开玩笑说我就是个‘奇人’,可是从来不嫌弃我,甚至还会送给我一些蔬菜水果,经常有同龄人到我家游玩,一起聊天打牌下棋,当然了冬季对我的阳光房还是接受不了,主要就是忍受不了这里的温度,我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感觉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