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宋代房屋内部场景大全(用文字叙述宋代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状况300字)

  • 作者: 沈彦赫
  • 发布时间:2023-10-01


宋代都不许吃牛肉,那为什么水浒里边还有吃牛肉的场景

北宋初年,确实是禁止屠宰耕牛的,但是并不是说牛就不能吃了,如果牛有了重伤,可以报请官府,官府看过同意后是可以当作食物买卖的,既然有卖的,当然就有卖的,买过的人吃后感觉很好吃,于是牛肉成了广受喜爱的食材,价钱自然也非常昂贵,甚至一头牛如果按试用牛肉的价钱出售,会是一头活牛的好几倍。

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一牛之肉不下三二百斤,肉每斤价值需百钱。

以牛肉为上味,不逞之辈竞于屠杀。

在如此高额利润的诱惑下,自然会有很多人选择铤而走险,民间贩卖牛肉的店铺越来越多,甚至在宋真宗年间,从洛阳到开封的路上,道两边都是卖牛肉的店铺。

道逢鬻牛肉者甚众。

自界首以至近境,店肆之间,公然售卖。

这时官府准备出手治理一下,可是一查才发现,不只是城外到处有卖牛肉的店铺,城内也有很多,很多人靠这个生意发家致富,

以侩牛为业,所杀不胜纪

面对这样的情况,官府决定和民间妥协,于是宋真宗下诏书曰:“两浙诸州,有屠牛充膳,自非通议烹宰,其因缘买者,悉不问罪。

政策的放宽更加增长了民间食用牛肉的风气,很多的文人也都写过食用牛肉的诗句,黄庭坚有诗写道:“酒阑豪气在,尚欲椎肥牛”;洪迈也在诗中写过:“明日我过君,烹牛啖社客”;汪元量同样有过关于牛肉的诗句:“烹羊宰牛坐糟丘,一笑再笑扬清讴”。

可见食用牛肉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只是牛肉与其他肉类相比还是非常稀少的,价格也会比其他肉类更加昂贵,能不能吃到牛肉并不是官府让不让的问题,而是你的经济实力允不允许的问题。

而梁山上的好汉从来都不差钱,所以他们吃几顿牛肉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

用文字叙述宋代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状况300字

一.人们的衣食住行

衣:宋代服饰体现了等级性和不同的行业特点。衣料也有较大的变化,由麻布向棉布发展,麻布还是最主要的衣料。

食:宋代食品种类很丰富。南北饮食交流普遍,但总的来说,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主要吃米饭。茶和酒是常用的饮料。

住:城市居民住瓦房,农民住茅屋,官僚、地主和富商住园林式住宅。各种家具种类繁多,而且高脚家具广泛使用。

行:宋人代步的工具分为水陆两大类,主要有轿、车、马、骡、驴、牛、驮。大海船还有指南针。

二.城市文化生活

1.瓦舍:城内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宋代全国各地的茶肆应该数不胜数,与之相关也产生了多种社会角色和行业。茶肆是随着饮茶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普遍化而出现的一种专门行业,坊肆数量众多,人流杂处,往往体现出市民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特征,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公众性。宋初灭熟时,后蜀宫中金银玉器书画全部都被宋军收藏,“太祖阅蜀宫画图,问其所用,曰,以奉人主尔。太祖曰,独揽孰若使众观邪?于是以赐东门外茶肆”。他认为把图画挂在茶社能与民众一起观赏,可见茶肆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平民的广泛性。而蔡绦述及宋代“遇禁烟节,至清明日则赐新火”遇执政、侍从等杂学士以上之家,而那些所谓“快行家者,昧爽多就执政、侍从之门,茶肆民舍取火爇烛,执之以烧”,举“茶肆民舍”以指称社会中的市民阶层,亦可见茶肆在市民社会生活中的代表性。

茶肆除了经营茶饮,或为其他行业提供场地和多收费的由头外,还会随着时节经营一些其他物品。如《东京梦华录》卷二记汴京潘楼东街巷的“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叶梦得《石林记》:“余绍圣间春官下第,归道录壁县,世以为出奇石。余时正病中,闻茶肆多有求售。”南宋杭州“自旧夕冬孟驾回,……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自此以后,每夕皆然”。说明茶肆在元宵节前亦同时经营灯市。

宋代婴戏图的生活场景

宋代的婴戏题材绘画中有一部分也侧重于日常生活的描绘,这些作品多体现一种平淡、祥和、亲切的感觉,没有矫饰和夸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浴婴图轴》表现儿童洗浴的场景,画面正中置浴盆,有保姆为一婴儿洗浴,盆旁有婴儿似在等待。另一侧有保姆为刚刚出浴的婴儿擦身穿衣。还有一贵妇端坐于浴儿之侧,身前有一幼儿依偎,表现了母子的亲密之情。另外明摹宋代《浴婴图轴》也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婴儿狸奴图》以盛夏的庭院为背景,描绘了一婴儿休息的场景。婴孩身着红纱躺在铺开的花席上,身旁散落着玩腻了的玩具,席上的一只白猫和地上的一只花猫在互相嬉戏玩逗,图中婴儿以静态置身于花丛中,仿佛若有所思,留给观者以无限的遐想。以上几幅作品均饱含一种浓厚的“情”在里面,生活味道十足。

另外有《小庭婴戏图》与《秋庭婴戏图》这两幅作品生动表现出婴孩争吵的场面。《小庭婴戏图》描绘了庭院中两个男孩在争吵的真实情景,穿绿衣服的男孩一胳膊高举,一手抓住一男孩衣领,仿佛在质问对方。另外居中的孩子注视争吵的双方,最左方穿黑衣服的男孩则作躲闪状,人物动态神情各异。画面虽然描绘的是孩童之间的矛盾冲突,却仍透露着一种祥和的气息。《秋庭婴戏图》描绘的也是儿童游戏中争吵的情景,两个孩子正在争夺一杆红缨枪,他俩双手用力紧握枪杆,互不相让,一个身体后倾,一个臀部重心向下,双眼瞪圆,似用尽了浑身的力气。地上扔了一把折断的长枪,这个细节预见了孩子们发生争吵的结果。这两幅作品表现的同为孩童争吵的场景,但画面传递出的却是欢乐融洽的气氛,透射了孩子天真、活泼、顽皮的特性。

宋代舞队名目《踏歌》与《杵歌》展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

宋代的民间舞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有生动的形象。宋人马远的《踏歌图》就记录了这样的情景。杵歌,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与劳动息息相关的舞队表演。主要模仿持杵舂米的劳动动作,当杵击打在臼槽上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时,舞蹈表演也就有了类似音乐的伴奏。宋代舞队中的杵歌究竟持杵而舞,还是仅仅唱着杵歌表演,不得而知。《梦粱录》卷一“元宵”条里有《仕女杵歌》:《武林旧事》卷二“舞队”条里有《男女杵歌》;《西湖老人繁胜录》所列舞队名目中有《女杵歌》。在生活里,舂米多为女性的劳动。进入舞队表演后,有了男性参与,又可为仕女们所唱,其表演情形与实际的生活动作也该有较多的联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