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顶棚墙面(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建筑装修防火通用要求有哪些)
- 作者: 沈熙茉
- 发布时间:2023-09-27
疏散楼梯和疏散走道
考试是我们的一场必修课,
似乎没有人能躲过它,
纠结的是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它
认真备考才是正经事,
尽快行动起来吧!
生活总是不会亏待努力的人!
一、疏散楼梯
1.疏散楼梯的宽度
1)厂房内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规定计算确定。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0m。
2)住宅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中一边设置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0m。
3)汽车库、修车库的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
4)室外疏散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
5)单、多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高层医疗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3m,其他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m。
2.疏散楼梯的防火分隔
1)人民防空地下室的疏散楼梯间,在主体建筑地面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2)人民防空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地面首层与地下室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3)汽车库、修车库的疏散楼梯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5)室外疏散楼梯梯段和平台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梯段。
_1.jpg)
3.楼梯独立设置
1)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设置在单、多层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2)剧场、电影院、礼堂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至少应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
3)除商业服务网点外,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4)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5)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4.疏散楼梯的装修
疏散楼梯间和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二、疏散走道
1.疏散走道的宽度
1)厂房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40m。
2)单、多层公共建筑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高层医疗建筑单面布房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双面布房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其他高层公共建筑单面布房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30 m,双面布房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
3)住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0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2.疏散走道与其他部位的分隔
疏散走道两侧应采用一定耐火极限的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隔墙需砌至梁、板底部且不留有缝隙。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耐火极限,一、二耐火等级的建筑不低于1.00h,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低于0.5h,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低于0.25h。
3.疏散走道的装修
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其顶棚装饰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地下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其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均采用A级装修材料。
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建筑装修防火通用要求有哪些
建筑内部装修中,对某些部位装修材料的防火要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对这些具有共性的方面提出通用性技术要求。
1.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内部所有装修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2.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
顶棚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装修材料。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3.挡烟垂壁
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4.变形缝
建筑内部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温度伸缩缝、抗震缝等)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5.消火栓门
建筑内部消火栓的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消火栓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
6.配电箱
建筑内部的配电箱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
7.灯具和灯饰
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
灯饰应至少选用B1级材料,若由于装饰效果的需要必须采用B2或B3级材料时,应对其进行阻燃处理使其达到B1级的要求。
8.饰物
公共建筑内部不宜设置采用B3级装饰材料制成的壁挂、雕塑、模型、标本,当需要设置时,不应靠近火源或热源。
消防疏散图规范要求
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的安装规范:
1、火灾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应是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有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及出厂合格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火灾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外观应无缺陷,在其明显部位应设有耐久性名牌标识,内容清晰,设置牢固。
2、火灾应急照明灯宜安装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应安装牢固可靠,不得有明显松动。
3、安全出口的疏散指示标志灯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疏散指示标志灯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0m以下的墙面上;疏散走道的疏散指示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米,人防工程疏散指示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15米;疏散指示标志灯应安装牢固可靠,不得有明显松动。
4、火灾应急照明灯应牢固、无遮挡,状态指示灯正常;切断正常供电电源后,应急工作时间不应小于20min;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应急工作时间不应小于30min;应急照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不应小于90min,且不小于灯具本身的标称的应急工作时间;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0.5lx;人员密集场所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楼梯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地下工程疏散照明的地面照度不应低于5.0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它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5、疏散指示标志应牢固、无遮挡,疏散方向的指示应正确清晰;自发光疏散指示标志,当正常光源变暗后,应自发光,其亮度应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持续时间不应低于20min;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状态指示灯应正常。工作状态时,灯前通道地面中心的照度不应低于1.0lx。切断正常供电电源后,应急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不应小于20min;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应急工作时间不应小于30min。
6、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的扩音机仪表、指示灯应显示正常,开关和控制按钮动作灵活;监听功能正常;扬声器外观完好,音质清晰;应能用话筒播音;应在火灾报警后,按设定的控制程序自动启动火灾应急广播;播音区域应正确、音质应清晰。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火灾应急广播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7、消防控制室应能控制和显示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的主电工作状态和应急工作状态;应能分别通过手动和自动控制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和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系统从主电工作状态切换到应急工作状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一条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建筑内部装修什么遮挡消防设施和疏散指示标志及其出口
不得建筑内部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且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设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
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公共建筑内部不宜设置采用b3级装饰材料制成的壁挂、雕塑、模型、标本,当需要设置时,不应靠近火源或热源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
其顶棚装饰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是为人员疏散和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场所提供照明和疏散指示的系统,由各类消防应急灯具及相关装置组成。
消防应急灯具是指为人员疏散、消防作业提供照明和标志的各类灯具,包括消防应急照明灯具、消防应急标志灯具和消防应急照明标志灯具。
疏散指示标志是指用于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时由指示作用的标志。应急照明灯具的设置要求应选用能快速点燃的光源,一般采用白炽灯、荧光灯等。
电光源按其发光机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热辐射光源,二是气体放电光源。热辐射光源是利用物体加热辐射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光源,如白炽灯、卤钨灯(碘钨和溴钨灯)等;气体放电光源是利用气体放电时发光原理而制成的光源,如荧光灯、高(低)压汞灯(这里的高低是指气体发点时的气压)、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及甲、乙、丙类厂房应沿疏散走道和在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志;
②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距离不应大于2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
法律依据: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2017 4.0.1建筑内部装修不应擅自减少、改动、拆除、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疏散走道和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等。 4.0.2建筑内部消火栓箱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消火栓箱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箱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或在消火栓箱门表面设置发光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