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汕头5房3厅4卫(汕头市租房一室一厅较小型的一个月多少钱)

  • 作者: 周松翔
  • 发布时间:2023-10-11


汕头市租房一室一厅较小型的一个月多少钱

——————————————————————————————————————————

可以的,不过有的地方要办理个暂时证,过年找工作租房的人多,要提前运筹帷幄啊

很高兴能为你解答问题,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价格一般是便宜点的几个平方200-400

好一点的地方贵点是400-800以上如果大城市的话就是400-800起步

但是贵的话是800-1200左右我在广东深圳宝安区工作过

基本房价便宜的都是300-400左右的了我在比较落后的城市广东省中山市也工作过

那边的房价是160-300之间不等这个我就不好推荐了,这个还是你租什么房子

因为我可能对当地的不是很了解,怕误导了你这个我只能把自己曾经租房的经验和你分享

希望能对你有用和帮组到你有多网上的租房的公司都是中介或者是骗子发的

下面我就和你分享我这几年的租房经历把

一、如果你想租房先大概的确定下方位

1、你要知道当地那个地方的房子价格有优势点和自己租房子的预算

2、可以适当的到分类信息或者是社区贴吧还有当地的群问下

3、去租房子的地方看的时候不要带太多现金和偏僻的地方不要一个人去

4、说的天花乱坠的不要信,小心骗子

5、租房和有熟人的在一起,也适当的有个照应

6、把对方的劣势看了说下,好有谈价的筹码

二、租房之前先看和分析

1、房子的地角。交通放不方便,离车站远近,离市场远近。

2、楼层如果是年轻人这些不是很重要,但如果是顶层,你就要看防水做的怎么样了

3、不然到了下雨下雪的天很可能会渗水,发潮。而且楼顶一般是冬冷夏热

4、进了房子的里面就要看水电煤气是不是都好用

5、水是包括上水和下水的厨房卫生间都要看看,电源的插头。

6、如果家里有家电要看看好不好用(这是在你看完房子以后真的决定租之前看的)

7、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决定帮助砍价用的,我就是干租赁的

8、如果这些我说的已经构成了问题,在房租方面就要适当的让步。

三、去看房子和租房的时候注意安全

1、要注意安全,上家下家最好都带两三个人

2、以免落单时碰到歹徒,前两天还有个单身女的被两个看房子的劫持绑架了

3、要知道是不是碰到了二东家,房屋的产权归谁

4、还有这个房东的身份真伪需要仔细辨别

5、以免别人伪造身份证房产证把房子租给你捞一票走了

6、身份证房产证都要看原件,最好能到房管局查一下房子的主人

7、要看下房子的地板和天花板是否漏水是否有水渍

8、要看下房锁是否有被别人配了钥匙,最好能换下

9、要看环境是否有危险的高压线等

10、要看房屋的安全门和窗的防盗,基本上差不多了

四、确定租住了要和房东签定书面的租赁合同。

1、查看出租人的房产证明和有效身份证明

2、签订租房合同时,应问清房租包含的内容,水、电、暖、煤气(天然气)和物业管理费由谁承担。

3、要求出租人在房屋出租前结清水、电、暖、煤气(天然气)和其它费用。

4、明确租金标准、租赁期限、房租支付时间和付款方式,并要求出租方提供租金收据。

5、应对能否转租做出约定;对提前终止合同是否违约做出约定;对房屋维修做出约定。

6、要明确违约责任和违约的补偿标准。

7、入住前检查屋内家具、电器、其他设施的好损情况,并约定维修责任。

曾经我也为租房子而奔波,不过现在住公司了,希望你能租住到合适的房子

在外面为了生活奔波挺不容易的,虽然可能没解决你的实际问题

但是我还是很高兴的能为你解答,你的采纳和好评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虽然累,但帮组别人的路上却是快乐着。

—————————觉得好就请点采纳答案把,给个好评,祝愿你生活更美—————————

—————————希望你新的一年,心想事成,工作顺利,生活欢乐美满—————————

汕头历史建筑

1.汕头最古老的建筑是哪

原存心善堂“水龙局”位于市区外马路金平消防一中队对面,于1927年由海内外华侨筹集资金进行修建,并于1929年建成投入使用。该“水龙局”在当时属于民间组织,拥有汕头有史以来第一辆消防车,当时楼高3层,是老汕头市区内的“高层建筑”,楼内专门设有瞭望台,由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通过观察城市上空的烟雾颜色、形状来判断是哪里发生火灾。当市区内发生火灾时,值班人员就敲响3楼的大铜钟,住在后楼的消防员听闻钟声后立即出动前往救火。1951年,“水龙局”被新中国***接管后成立了汕头人民消防队,“水龙局”原址成为消防队的队部,一直持续到1994年汕头消防支队搬迁至大学路办公为止。

如今,早已成为危楼的“水龙局”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被依照原貌修复完毕,重现大半个世纪前的面貌,楼内存放大量历史照片及原水龙局的旧物,迎来了大批市民的参观,为汕头增添了一块反映汕头消防历史变迁的“化石”。

2.汕头最古老的建筑是哪

原存心善堂“水龙局”位于市区外马路金平消防一中队对面,于1927年由海内外华侨筹集资金进行修建,并于1929年建成投入使用。

该“水龙局”在当时属于民间组织,拥有汕头有史以来第一辆消防车,当时楼高3层,是老汕头市区内的“高层建筑”,楼内专门设有瞭望台,由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通过观察城市上空的烟雾颜色、形状来判断是哪里发生火灾。当市区内发生火灾时,值班人员就敲响3楼的大铜钟,住在后楼的消防员听闻钟声后立即出动前往救火。

1951年,“水龙局”被新中国***接管后成立了汕头人民消防队,“水龙局”原址成为消防队的队部,一直持续到1994年汕头消防支队搬迁至大学路办公为止。如今,早已成为危楼的“水龙局”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被依照原貌修复完毕,重现大半个世纪前的面貌,楼内存放大量历史照片及原水龙局的旧物,迎来了大批市民的参观,为汕头增添了一块反映汕头消防历史变迁的“化石”。

3.汕头有那些历史文化啊

我是汕尾的距离汕头很近。英文:Shantou,曾称 Swatow.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

全境位于东经116°14′至 117°19′,北纬23°02′至23°38′之间,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华南之要冲,华南之门户”的美称。

汕头原是揭阳(后居澄海)海边的一个渔村。元代,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形成较大渔村,称为“厦岭”。至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现在的外马路老妈宫一带至崎碌已形成沙脊,称作“沙汕”。万历三年(1575年),沙脊积聚成片,称作“沙汕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现在的外马路人民银行汕头支行所在地建炮台、烟墩,称作“沙汕头”,以后,清***在这里设站收取盐税,简称为“汕头”。至嘉庆四年(1809年),因商船停泊越来越多,称作“沙汕头港”。至开埠前,已建立了“漳潮会馆”,商业活动日趋活跃,具备商埠雏型。汕头开埠后,鸦片和外国商品源源输入,而大批“猪仔”(契约华工)被源源输送到各国殖民地充当苦力,英国、德国、法国、挪威、美国、日本等国先后设立领事馆,进行经济、文化、军事侵略。

汕头得名于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汕头老市区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汕”,开端处则叫“汕头”。汕头又有鮀岛的别称。鮀是种体小而圆、带有斑点的鱼类,属鲨鱼的一种,称作鲨鮀。汕头市区因位于鮀济河一侧,三面环水,历史上曾是半岛,过去海湾盛产鲨鮀,故称“鮀岛”。

开埠——汕头市开埠到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这里原是一片波涛滔滔的海湾,因近几百年来韩江所带泥沙的冲积,才逐从朋海底浮聚起来。元代时,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初步形成较大的渔村,称为“厦岭”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蓬洲御千户所于此。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韩江口的沙脊已积聚成片,称为“沙仙坪”。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在这里筑烟墩建炮台,称为“沙仙头”。从雍正(公元1730年)到乾隆年间,迁到这里居住的人日益增多,除了捕鱼、耕田之外,还利用海水晒盐,各地盐贩也常到这里贩盐运销。清***在此设站征收盐税。简称“汕头”。汕头又有“鮀岛”。以后,随着过往商船日趋频繁,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清***在放鸡山(今妈屿岛)设立“常关”,课收南北商运的关税,这是在汕头最早设立的海关。

建国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建制,设立潮汕专区;1953年1月与惠阳、兴梅专区合并为粤东行署;1956年2月与兴格合称汕头专区,1965年兴梅独立设专区,汕头及下辖县称为汕头地区。另经几次变动。但汕头市均为地方或专区党政机关所在地。1981年11月,在汕头市划出一片土地创办汕头经济特区。1983年7月,实行地市合并,建立市领导县的体制,辖澄海、南澳、潮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饶平8县和潮州市。1989年1月潮州市划为省辖市。1991年4月6日,国家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扩大到整个汕头市,面积234平方公里,并定于199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务院1991年12月决定,调整潮汕地区的行政区划,设置汕头、潮州、揭阳3个地级市。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潮阳撤县设市(县级);1994年4月,国家辽批准澄海撤县设市(县级);同月,国务院批准潮阳市河清镇划归汕头市,设河浦区(县级)。至此,汕头市辖龙湖、金园、升平、达濠、河浦五个县级区和南澳县,代管潮阳市、澄海市。

汕头市金平区于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升平区、金园区及原达濠区礐石街道浔洄居委、龙湖区龙溪路以北区域组建而成。

百年大事回顾

4.急求高一有关汕头的历史论文,(800字以上)

浅析汕头骑楼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对策骑楼,作为近代岭南兴起的一种建筑形式,体现了近代岭南建筑架空、开敞、骑楼、天井、花窗的主要特色,是反映岭南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

汕头骑楼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代表,是见证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证人,也是汕头特色的城市明信片。一、汕头骑楼的历史追溯“骑楼街就是极富汕头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和城市景观之一,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也是汕头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

汕头骑楼商业街是汕头历史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传统骑楼商业街蕴含的地域性文化内涵使汕头百年商埠充满生机。汕头骑楼建筑的形成与特色骑楼建筑在中国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廊与‘坊’廊,与更早期的干栏式建筑也不无关系。

国外骑楼最早见于古代希腊。16世纪后半叶,南欧地中海沿岸城市也广泛分布有骑楼建筑。”

而中国南方沿海城市的骑楼,分为闽派和粤派。闽派骑楼受当地传统木雕的影响,骑楼立面上布满浮雕;粤派骑楼装饰较为简洁,接近欧陆风格。

汕头在地理位置上刚好介于闽粤之间,因而汕头老街的骑楼风格也恰恰界于两者之间。汕头的骑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具有自己的特色。

潮汕人称这种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为“五脚砌”(FiveFootway)。“五脚砌”一词是来自马来语kaki lima,lima是数词“5”,kaki是量词“英尺”。

汕头骑楼的建筑结构十分独特:每幢建筑的窗花都不一样,就是同一幢建筑,各个楼层的窗花也不一样,有的即使同一楼层,窗花看似一样,其实里面的花纹不一样。骑楼立柱也一样,往往底层是仿古希腊爱奥尼柱,2到3层是仿多立克式或方型的混合柱式。

这样就增加了骑楼的立面效果,能形成自然的过渡避免了视觉的重复。汕头骑楼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骑楼群,其典型代表是小公园的沿街骑楼。

汕头骑楼的产生有它独特的历史渊源。《南京条约》签订后于1861年被开发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的“汕头埠”,输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外来资本;作为空前发展的商埠汕头,传统的店铺已不再适应不断扩大的商业活动规模的需求,欲寻求一种新的商业活动店铺空间;根据汕头炎热多雨的亚热带气候特点,中国工匠们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与西方“洋楼”的技术、形式创作出中外建筑多元复合的杰作,日渐发展形成了汕头独特的、优秀的城市特色———一街、两面、底层架空的骑楼建筑。

可以说,以小公园为中心、呈放射状的沿街骑楼群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小公园片区是汕头的发祥地,其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街道特色和浓郁的商业氛围是“百载商埠”汕头市的个性魅力体现,也是汕头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

小公园周围老街的骑楼最有代表性,莫不中西合璧,浑然一体。这些骑楼群,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临街架空、星罗棋布的商品网点加上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充分展示了汕头“百载商埠”的人文历史风貌。

汕头市小公园周围的骑楼群是最早见证“百载商埠”发展的“第一人”。当时清朝汕头开埠,这里的经济繁荣,汇聚来自各方的贸易往来;多种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文化传播广泛。

但是,由于岁月的流失,保护的失当,很多骑楼已坍塌,剩下的骑楼也已经成为危房。可是,很多居民仍然居住在这里,舍不得搬迁。

汕头市各行政部门也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但骑楼是拆迁还是重建,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方案。汕头市各市政部门也非常关注汕头小公园一带的骑楼发展,在2004年出过《小公园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规划》方案,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二、汕头骑楼的现状带有希腊骡旋纹的罗马柱,直高式、巴洛克式、拜占庭、洛克可可等风格的窗檐雕花,虽然已不复当年那样明艳照人,但是,如今仍能依稀辨别它们昔日的风采。无论是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地球和太阳,还是具有西洋特色的抽象的花朵、海浪和云彩,哪一样不是精雕细琢、惟妙惟肖。

即使历经百年风雨,它的一笔一画仍是那么清晰可见,足以见得当日的工艺是多么细致了。骑楼上的一个个的招牌依旧醒目,只是,早已人去楼空,徒留一块块招牌,似乎还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繁荣。

从升平路一直到外马路与民族路的交界的路口,感觉上就像经过了两个时代,像穿越时空般,忽然只需要一条路,就走完了上世纪初到下世纪初这100年的历程。在这里,属于那个年代 [作者简介]方琼英(1987-),女,广东揭阳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7级本科生。

广东广州。浅析汕头骑楼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对策□方琼英 [摘要]汕头骑楼是岭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是见证汕头开埠的“第一人”。

但是,经过历史岁月侵蚀的汕头骑楼,如今风雨飘摇,倒塌毁坏现象严重。研究山头骑楼的现状,分析古建筑消亡原因,有助于汕头的开发保护。

[关键词]汕头骑楼历史现状发展对策文学文化 156《传承》2010年第6期的车水马龙的故事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回忆,抑或更可悲的,在它无可挽留地失去繁华之后,在它留下的躯体渐渐消失的时候,它所承载的那厚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将随风消逝,被人们淡忘乃至最终遗忘。汕头旧城区改造近20年来,在解。

5.汕头民俗建筑形式有哪些

汕头建筑,从传统建筑、中西兼容并蓄的近代建筑到彰显时代气息的现代建筑,都形成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涵盖了传统民居、寺院庙宇、亭台楼阁等经典建筑,涵盖汕头开埠以来骑楼会馆、教堂领事馆、学堂庭园等中西结合的精品建筑,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都市建筑精品。

传统建筑以古民居最具特色。古民居源于中原古风,吸引了北派风格,结合地方的环境、天象,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四合院的改进型的下山虎式、四点金式、驷马拖车式等组合的村落。既抗台风,又防地震,形式美观而又坚固耐用。下山虎式是一种独家小院式,它适应中小型家庭,由大厅、两大房、两小房、天井、门楼仔等组成,是一套居住条件基本完备的小院落。四点金式是由下山虎进化而来,规格比下山虎高。驷马拖车式是潮汕民居的极品,它规模最大,功能较全。它的基本组合为中间部分中两进或三进式祠堂建筑,两边两花巷,有相互对称的四座四点金分列两旁,有后巷、后包厝和花巷相通,它的使用功能和防卫功能是其他建筑形式不可比拟的。

汕头开埠后,西方列强纷纷在汕设立领事馆,加上教堂、“潮海关”等商务机构,小公园、外马路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散布了几十座洋楼,成为汕头具有中西结合特色的建筑群。比如,“潮海关”建于1898年,面积不大,外观规整,内涵深邃。1921年邮电局大楼、1930年建筑市政厅大楼等,门楼四根圆立柱,威严气势。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建筑进入百花齐放的发展阶段。一批现代化、高品位的现代建筑物如雨后春笋在中心城区矗立:国际会展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潮剧艺术活动中心、跳水馆等。这些高水准的现代建筑物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美化了城市景观,彰显出焕然一新的现代气息。自1995年中信海滨花园创建率先引入“欧陆风”、“现代风”伊始,居住社区也展现了浓厚的现代化建筑风格。至目前,我市在规划建设居住社区时,更是注重体现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并且不断引入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做到现代城市建筑与民俗形式建筑,园林建筑与现代设施相结合,把现代建筑融合到自然生态中去,避免造型呆板、单调,格调千篇一律,缺乏平面变化的建筑形式,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建筑构成了城市个性的标志,也代表一定地域、一定时期的民风习俗和审美情趣,记录着城市的形态,更以其历史的背景、文化的地位既延续至今,又延伸到未来

汕头兴业华庭怎么算套内面积

汕头兴业华庭按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算套内面积。

各个空间户型方正,方便室内家具布置;全明户型,各部分空间均有窗,可保证整体空间采光和通风,居住舒适度好;居室布局合理,通风良好,动静分离,兼顾到了卧室和卫生间的私密性;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等主要功能间的尺寸以及比例适中,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居住起来舒适、方便;公摊高于15%且低于25%,符合住宅公摊正常范围。

汕头的人口

2012年末,汕头市总人口532.88万人,其中汕头市区人口525.43万;当年出生人口6.83万人,出生率12.82‰,人口自然增长率7.46‰。

至2013年12月,全市总人口535.6492万人,其中汕头市区人口525.4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6.83万人,出生率12.82‰,人口自然增长率7.46‰。(注:以上人口数字来自汕头市政府官网,与汕头统计局数据相同;汕头宣传部官网2013年7月29日之文章,数据是“总人口544.81万人”)

在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的主要数据中,汕头人口密度位居广东全省第三,达到每平方公里2611人。全市七个区(县)中,金平区人口密度最高,达到每平方公里7457人,最低的是南澳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8人,前者是后者的13倍。“六普”数据如下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汕头人口主要数据表地区人口数量比重(%)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全市 100 2611龙湖区 9.94 5176金平区 15.04 7457澄海区 14.82 2314濠江区 4.96 1984潮阳区 30.17 2437潮南区 23.95 2164南澳县 1.12 558注:本表来源《汕头都市报》2011年5月20日报道,参考资料链接汕头政府机构设置一览表机构地址机构地址市发展和改革局海滨路8号市委大院6号楼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汕头市长平路金涛庄东区47栋市教育局龙湖区丰泽庄教育局大楼市科技局汕头市海滨路12号汕头科技馆市宗教局滨港路31号金源园8栋402市公安局汕头市黄河路88号市监察局海滨路8号汕头市委大楼4层市民政局汕头市长平路78号市司法局华山路16号市财政局长平路11街区财政局大楼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汕头市金新路13号市国土资源局汕头市长平路101号市环境保护局龙湖区丰泽庄东区5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汕头市中山东路213号市交通运输局汕头市新兴路5号市水务局广东省汕头市中山路189号市农业局

(农工委、林业局)汕头市龙湖区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口岸局)金涛庄东区47幢外经贸大厦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版权局)金涛庄东区46幢d楼市卫生局汕头市大华路9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跃进路28号汕头市政府大楼8楼市审计局长平路金泰庄翡翠花园3幢市外事侨务局

(市港澳事务局)长平路11街区财政大楼11楼市统计局跃进路28号汕头市政府大楼6-7层市物价局长平路中段财政大楼6/7层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滨路13号国信大厦东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外经贸大厦内市旅游局跃进路28号市政府大楼4楼市法制局跃进路28号市政府大楼12楼市城乡规划局黄山路32号投资大厦四楼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汕头市中山路213号九楼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榕江路4号金华大厦1层注:本表整理自汕头市信息公开平台网,按官方排序录入,括号内为加挂牌或附属单位。民国时期的汕头人多而耕地少,自然科学相对落后,解放后才得以发展,50年代,试制成功全国第一张黑白照片纸(公元实验室)等,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至2003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被列入“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区域”,同年取得科技成果450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3项;高新技术企业87家,其中国家级14家。

2012年,汕头全市获得科技成果72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71项。国家级高新企业128家。专利申请量件,下降18%,授权量6583件,增长50.6%。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下降57.1%。民营科技企业771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68家,增长30.1%。拥有有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3个:轻工装备创新平台、玩具工艺技术创新平台、输配电技术创新平台。有独立科研机构17个:省陶瓷研究所、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市机械研究所、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市测试技术研究院、市光电研究所、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市果树研究中心、市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超声仪器研究所、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潮阳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澄海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文化方面源远流长,南澳便发掘有距今8000年以上的象山文化遗址。汕头是著名侨乡和经济特区、海滨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尤其改革开放以后,汕头的文化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汕头从建设文化大市迈向文化强市打下了扎实基础。

至2012年底,汕头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场所6个,其中剧场6个,艺术表演团体7个,演出场次1244场次,观众140.93万人次。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藏量127.9万册,博物馆5座,档案馆10座,开放各类档案卷(件),电台4座,电视台4座。全年地方报纸发行量5460万份,邮局杂志发行量(持全国统一刊号)233.32万份。汕头主要文化设施有:汕头博物馆、汕头图书馆、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市东征军陈列馆;澄海民间艺术陈列馆,龙湖区翰苑展厅,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在南澳、澄海、潮阳建立流动分馆,农家书屋等。自1860年开埠后,汕头真正开始了西医西药传入的历史,英美日法等国教会都在汕头办有医疗机构、中医则主要为私家分散经营。解放后接管改造了医疗卫生业务,使该事业得到空前发展。汕头高度重视卫生医疗工作,基本形成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三级医疗卫生防治网络,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保持在全省地级市前列。

2013年,汕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1260个,其中医院38个,卫生院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52个;实有病床位张,其中医院张,卫生院148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02张。卫生工作人员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516人,注册护士6881人。汕头民间体育活动由来已久,传统体育活动有武术、龙舟、舞狮、英歌、拔河、登高、秋千、象棋等。开埠后,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体育项目陆续传入,1922年,汕头体育会成立,并于1924年举行第一届体育运动会。解放后,经历了扎实发展、破坏恢复、复兴时期,但群众体育一直蓬勃发展。

汕头有中国体育“世界冠军摇篮”的美誉,2013年在国内外各项重大体育比赛中,汕头体育健儿共获得奖牌116枚,其中获国际和全国比赛金牌25枚、银牌14枚。当年有等级运动员52人。拥有中国跳水队汕头训练基地、中国汕头乒乓球训练基地,以及省帆板、船艇、射击等训练基地。已成功举办了“国际业余拳击邀请赛”、“全国帆板锦标赛”等20多次全国性以上体育大赛。从1978年至2008年,汕头生产总值增长32.1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3.6倍。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占全市经济总量三分之二以上。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4.1∶38.0∶37.8调整为2008年的5.4∶54.3∶40.3。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各业并举综合发展转变,从闭塞落后的“省尾国角”向开放、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海滨城市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7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4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97.58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725.01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6∶52.2∶42.2调整为5.4∶52.3∶42.3,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略有提高。在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74.03亿元,增长6.9%。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8.6%,金融业增长8.0%,房地产业增长3.5%。民营经济增加值1213.88亿元,增长10.0%。全市人均GDP元,增长8.2%。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8.16亿元,增长11.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0万人,下降1.0%;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6%。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动力和后劲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现代产业尚未形成新的增长点;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保障还不到位,改善民生任重道远;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生态环境还没有根本性改观,社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自明、清以来,汕头农业就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有“种田如绣花”的美誉,粮食生产至200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吨谷市”十连冠。据不完全统计,仅五、六十年代,有两千多潮汕老农被派往全国各个省区支援农业生产。进入新时期,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跨越百亿大关,达到104.7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6.5亿元。 2012年,汕头市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数据如本目录图右。

2013年,汕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15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78.7亿元,增长4%;林业产值0.41亿元,增长10.4%;牧业产值29.95亿元,增长5.4%;渔业产值46.17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2亿元,下降8.3%。该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8.06亿元,增长12.7%;利润总额148.01亿元,增长55.4%;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163.26亿元,增长7.9%。改革开放以后,汕头的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增强。至2008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件、省著名商标188件,在全省地级市均名列第二位;增专利年均增长25%,比广东省年均增幅高6.5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广东地级市第四位。 2012年,汕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67.84亿元,大概数据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本目录图右。

2013年,汕头实现工业增加值751.93亿元,增长12.6%,占GDP的比重为48%,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2.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4.17亿元,增长14.3%,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5.2%。汕头的金融业起步较早,自开埠后便渐见繁荣,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总体朝着稳健方向发展。

截至2011年三季末,汕头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928.19亿元和709.74亿元,直接融资超过140亿元;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国五个开展保监分局试点地级城市之一,截至三季末累计保险业保费收入39.03亿元。汕头已逐步发挥粤东金融“领头羊”角色,在汕头设立的部分金融机构已成为粤东片区管理机构。

至2013年年末,汕头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2530.16亿元,比年初增加244.53亿元,增长10.7%;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761.78亿元,比年初增加166.39亿元,增长10.4%。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971.93亿元,比年初增加159.98亿元,增长19.7%。汕头一直重视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2009年以后,汕头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规模逐年增大,2009年、2010年分别为141.1亿元和176.7亿元,2011年达到323亿元。“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重大项目12大类72大项,总投资约6897亿元。2012年上半年,更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60.33亿元,增长42.1%,增速居广东全省第二位。

2012年,汕头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11.9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城镇投资519.20亿元、农村投资92.72亿元,分别增长43.4%和21.8%。从投资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120.39亿元,增长42.6%;民营经济投资455.13亿元,增长45.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21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投资325.71亿元,增长39.2%。其中工业投资额323.16亿元,增长40.8%;第三产业投资282.00亿元,增长40.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83.35亿元,增长13.4%;交通运输业投资额36.14亿元,增长70.2%;现代服务业投资额225.93亿元,增长28.4%。全年单位投资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1871个,增长25.5%。商品房销售面积189.94万平方米,增长19.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9.76万平方米,增长22.3%。汕头身处核心潮汕地区,是潮汕文化、潮学的核心载体其文化。潮汕文化传统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宋时就有“海滨邹鲁”之称。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传统文化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享誉海内外。汕头民间习俗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遗植,是汉文化与百越民俗文化及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晶。

潮剧是中国10大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宋元南戏的一支,形成于明代,解放后发掘整理的传统剧目1000多个。流行于粤东、闽南及东南亚各国。古朴典雅的潮州音乐,是中原古乐与潮汕民间曲调长期渗透融合形成的地方音乐体系,演奏形式包括弦诗乐、细乐、庙堂乐、笛套古乐、锣鼓乐等,有潮乐弦诗曲牌千首以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潮州大锣鼓曾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英歌舞是粤东潮汕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是由107位身着传奇色彩服装的男子组成的民间舞蹈,被誉为“中国民族舞蹈的根”。潮阳是英歌舞最为盛行的区。1996年11月,潮阳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英歌艺术)之乡”的称号。2005年,潮剧《六国封相》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潮剧《东吴郡主》在第九届省艺术节上获6个一等奖。2006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汕头市潮汕大锣鼓艺术团的表演,向全国和全世界观众展示了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入选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潮汕民俗众多,如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羹”,冬至吃“冬节丸”等饮食习俗;有请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习俗;有“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有时年八节祭拜等岁时民俗;有“搬涂戏”、“赛花灯”等游艺民俗;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俗。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富有特色,是“中国潮菜之乡”。汕头地方方言为潮州话。潮州话通行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所在的潮汕一带地区,可分为韩江小片汕头话和练江小片潮阳话两种口音。韩江小片汕头话是汕头地方方言的代表音,主要流行于澄海区、金平区、龙湖区;练江小片潮阳话主要流行于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

潮州话属于闽南方言的一个支系,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异。潮州话亦称潮汕话,又称“潮语”,古朴典雅,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保留较多古语音,古语法和古语汇,潮州话也成为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最强大的纽带。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潮州话是现今中国方言最古远、最特殊的。”汕头教育历史悠久,宋时便有海滨邹鲁之称。在开埠前后,国外教会相继传入并创办了一些学校,晚清各县响应时政,废县学、书院等,转办新学堂、学务公所(后改劝学所);民国期间,逐步参照西方学制普遍办起中小学,抗战后有了高等学校。解放初期至1954年,完成学校公立工作;1956年,制定了十二年(1956-1967)教育事业长远发展规划。改革开放后,潮侨发扬育才重教传统,捐资捐学,令汕头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

汕头立足教育大市建设,并立法保障,教育拨款逐年增加:2007年为16.6亿元,比2006年增长24.81%;2008年为20.1亿元,比2007年增长20.7%;2009年为24.5亿元,比2007年增长22.16%;2010年为30.3亿元,比2009年增长23.62%;2011年为40.1亿元,比2010年增长32.4%。

2013年,全市各类中等学校307所,在校学生57.48万人,其中,高中阶段在校学生29.77万人;普通初中189所,初中在校学生27.71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48.51人。初中升学率(以升本地高中学位计)86.57%,高中升学率87.57%。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3.03万人。全年参加高等、中专自学考试0.86万人次,考试科目1.56万科次。全市有各类民办学校82所。汕头的标志性建筑,有升腾雕塑、星湖公园、潮汕星河馆、海湾大桥、崛起雕塑(汕头市三身人雕像)、会展中心、大潮雕塑、北回归线标志塔、金凤坛、艺术中心、海螺雕塑、汕头跳水馆、海关钟楼等(注:该参考资料链接是图片,应逐页打开)其中若干景点简介如下:“升腾”雕塑该建筑物亦称“升”雕塑,位于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龙湖区的政府广场中央。是汕头经济特区的标志性雕塑。占地面积352平方米,座北向南。雕塑矗立于八级台阶的黑色花岗岩平台之上,由三根各高度为8米、11米、14米银色方柱,连结三颗星星。主体银柱左右为直径约3米的半圆球硕果状的铜球,构成整体雕塑。雕塑建于1990年12月,由广州美术学院钟宝驹设计。雕塑体分别由石、铜、不锈钢三部分材料组成,设计理念是借助人类所经历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历史进程,发展至高科技时代,也喻意汕头经济特区事业发展日日上升。1994年,中国邮政总局发行首套《中国特区》纪念邮票,将“升”与“开荒牛”、“海珠女”、“白鹭”和“鹿回头”五组雕塑分别为汕头、深圳、珠海、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的标志印入邮票中。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接力(汕头站)起跑仪式,就在此雕塑群台基上隆重举行。海关钟楼海关钟楼位于汕头市外马路2号,1919年开工建设,1921年建成,由英国人兴建,是汕头开埠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汕头海关的前身潮海关解放前一直在此楼办公,解放后至1988年,海关钟楼也一直是汕头海关总部机关的办公所在地。原来的海关钟楼是两层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556.2平方米,长方体结构,走廊环绕四周,内部装饰考究,镶嵌在其正门楼顶的大钟为大理石面,黑色罗马数字,海关钟楼也因此而得名。2006年12月,汕头海关遵循“容貌复原”原则,正式启动对钟楼的修复工程并于2008年6月顺利完工,修复后的海关钟楼室内面积1500多平方米,作为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钟楼见证了汕头百年开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