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两个女儿房怎么设计视频(家里有一儿一女,该如何给他们装修儿童房)

  • 作者: 白丽君
  • 发布时间:2023-10-20


女儿最近画画没有进步,该怎么与老师沟通

你好,家长,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恕我直言,我觉得你的思想就不对

看了你女儿的三幅画,想必你女儿现在在接触创意美术课程,或者是儿童画课程

并不是你的女儿没有进步,而是你的思想不对

你要求你女儿学画画时,精细刻画一幅画,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

我自己教小盆友画画九年,见过许多家长,总是以成人的角度去评价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总是以像与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

如果孩子画笔下的太阳是黑色,或者小草是蓝色,就会被家长痛骂一顿

殊不知家长这种愚昧的做法,不知不觉就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甚至成功抹杀了孩子学画画的兴趣,以后孩子开始厌恶画画,就是拜这种家长所赐。

恕我直言,对于儿童创意美术教学,包括儿童画

对于儿童画创作的进步,并不是体现在你说的刻画精细,越来越像一个房子,一片草地,一棵树,一座城堡,一个太阳

对于儿童画,并不是训练小盆友的绘画技术,提升孩子的模仿能力,儿童画创意美术的宗旨,是老师给孩子们定一个主题,给予孩子们充分发挥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想象力的空间,使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创意

一堂成功的儿童画课,并不是一堂课结束之后,孩子们的作品都是一模一样,造型,构图,色彩,都是一模一样,那么无疑这堂课是失败的

一堂成功的儿童画课堂,结束之后,小盆友作品都是千奇百怪的,虽然主题一样,但是每个小盆友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呈现构图,色调,想法不一样的作品,才是成功的课堂

对于儿童画创作的进步,如果说一个孩子的儿童画作品越来越进步,是孩子越来越放开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力,越来越敢大胆发挥自己的创意,不受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创意,这才是进步

如果你的孩子,绘画创作时,呵呵,越来越拘束,越来越不敢善于用画笔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一旦老师鼓励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她总是怯生生地说,妈妈不允许我这样画,妈妈说这样画是乱画,妈妈说上课应该跟着老师画,不能自己发挥创造力

那么放心吧,你女儿的想象力成功被抹杀,就是你的功劳

如果你希望你女儿进步,首先应该纠正你不对的思想

儿童画如何精细刻画?儿童画就是用平涂装饰性的手法表现自己的想象力,你说的精细刻画,是不是应该对儿童画中的造型塑造光影体积感?

拜托,孩子都没学过素描,你刻意强调画中造型的精细刻画,她也是无法理解的

之前在抖音看过一个美术培训班孩子的作品,如上图

呵呵,八岁的孩子刻画得那么精细逼真,照理说确实使我们惊叹她的造型能力,但是如果长期下去,孩子的思维会越来越被禁锢,长期以来,孩子只会写实逼真地刻画物体,不会再表现自己的想象力,以后学校想象力科幻画比赛,她也是无从下笔的

但是这种呆板固定的写实化教学模式,却是许多家长所认可的。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花钱报班,结果没有学到东西,确实很让人上火。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们学习的知识都能有所成就。所以,了解清楚原因是关键,

我觉得儿童画可不是画着玩的,看一些精彩的儿童画作品,其中充满着孩子们的童真童趣,都非常有意思,特别从画面中的一些表现中就可以看出孩子的仔细,认真,有趣等。

儿童画最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听别人说孩子爱怎么画就怎么画,那你去辅导班干啥,自己在家画不就可以了吗。每年这么多钱,学了就得有效果才行。

孩子没学好,要找到原因,到底是孩子的原因,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家长的原因。不能光说孩子随意画,画成啥样都可以,以这种托词应付家长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

是不是孩子上课没认真停课,没认真画,先看看别的小朋友是不是也画的不好,如果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的不错,就你家的孩子画的不好,肯定得先从自身找原因。

是不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送孩子,导致孩子缺课比较多,没跟得上学习的进度。是不是工具材料没给孩子准备好,影响了发挥?有的家长一刮风下雨就请假,过生日请假,参加某个比赛请假,感冒发烧请假,每次请假都有充分的理由,最后发现缺了好多课,这样的情况孩子能学好吗?

是不是老师不负责,对孩子关注比较少,有时候班额太大的时候,就是有很多学生老师照顾不过来,有的老师看孩子表现很糟糕的话,也会选择性忽视。是不是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不喜欢老师肯定也不喜欢这个老师的课,那画不好也是有原因的。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换个地方学习了。

孩子学不好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面的三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关于孩子的,孩子是不是有绘画天分?这个其实很重要,很多老师说,只要好好学就都能画的很好,其实不然,有很多对美术不敏感的小孩,是怎么也学不好的,除非付出比别人大很多的努力。可能会有人不认同这一点,但根据我十年的少儿美术教学经验,确实有这样的同学。

都说让孩子随意画,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那创造力,想象力是天生的吗?我个人觉得不是。报班学习画画不是让孩子找个画画的地方,而是通过老师的引导,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和学习,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通过积累相关类别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起质变。

小朋友们见识过的东西太少,老师要不断的引导孩子们认识新的事物,新的知识,通过学习新的表现方法,让孩子们掌握绘画的技能,从而形成自己的表现方式,这就叫做创造力。假设一个孩子啥也没见过,脑海中还没有对任何事物的印象,就让他发挥创造力,那该如何创作呢?

如何认识新事物呢?

这个过程就完成了对一个新事物的认识。海信的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和绘画方法。

教育学上强调,我们接受最多的是间接经验,掌握最快的也是间接经验,再绘画上表现就是临摹。中国画中有一个学习方法叫临古,试问哪一个学习国画的人不是从临摹前人的作品开始的呢,特别是学习书法的人,都是从临摹开始的。

有的人又会说了临摹不适合儿童画,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那么,你对临摹理解兼职太浅薄了。我所说的临摹不是指对别人作品的照抄,而是学习别人绘画的方法,创作的意识,然后激发孩子自己的创作意念,从而提高绘画成绩。

通过量变达到质变,形成自己的独特绘画方法和绘画意识。

通过不断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新知识的学习,加上不断地练习,慢慢的孩子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当所做的一些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则会形成自己的画画方法和画面特征。这个时候孩子在绘画方面可以说就有一定的造诣了。

那怎么鉴别孩子作品的好坏呢?

怎样引导孩子创作儿童画作品呢?

1,设定主题。

孩子们画画绝不是随意画,更不是玩,要先给孩子设定一个主题,也就是老师上课要讲的课题。根据主题来引导孩子们回忆脑海里关于主题的知识和场景储备。

2,实际操作。

实操过程是比较难的一步,如果孩子的想法非常好,有创意,那画不出来的话,也不能叫学的很好。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画面要求,我们不能要求孩子画的像大人一样好,但要符合自己的年龄发展。实际操作需要更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多画就会了。

儿童画中,线条是常用的表现方式,也建议孩子学画初期,多使用线条绘画,弯弯曲曲,歪歪扭扭的线条更能体现出孩子们绘画的自由和随意行。

3,色彩绘画等知识的运用。

把这一点放在最后说,也说明了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技巧性的东西,儿童画中并不在意,并不重要。但学的好的同学就是可以在很小年龄的时候,就有色彩搭配,线条组织等很强的绘画能力。这一方面是天分使然,也是刻苦练习的结果。

这篇文章中我用到的图片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这些都是去年获『山青奖』的儿童画作品。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我是@月画子,11年少儿美术教学经验,欢迎关注,查看主页,获取精品美术教案。

这个时候你该沟通的不是老师,而是你的女儿,你得问她到底对于画画有没有兴趣的,一个人,要是有兴趣去做一件事的话,她会全力去做好的,比你去跟什么老师什么啥的要强多了

那么如果她是不喜欢画画,你再怎么跟老师沟通也没用

小孩学画画,很多家长希望能在画了一段时间以后,看到孩子一下从不会画,到“画得很像”,或者“画得很好看”,而且都是以成人的角度来评价的。

殊不知,这是对评价一个孩子画画是否好,是否有潜力最大的误区。

我自己是学画画的,也教过小朋友画画,自己的孩子也喜爱画画,我想聊聊我的想法。希望能对这位家长有用。

1.我从一个老师的角度客观的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许多神奇想法的、精灵古怪的小天使。

首先,切忌不要用像不像评价孩子画的好与坏。

我们知道学习画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以年为单位去说的,而不是月,更不是天为单位。

更何况,一个几岁的小朋友,还要克服一个成长中的困难,那就是手眼的协调能力,还有对画笔的掌控能力。这是跟孩子这个年龄的身体成长发育特点有关系。

所以,不要看到孩子画线没有画直,圆圈没有画圆,就去指责孩子。这是极其不公平的,孩子因为你的指责在承受莫名的委屈,你可曾想过吗?

其次,家长的鼓励与欣赏,是激发孩子画画兴趣、勇敢大胆地画的一剂良药。

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能在画画方面发挥特长,或者看到孩子确实对绘画更加感兴趣。那么,请你一定要记住,鼓励孩子多画,创造画画的环境;不论孩子的画在你眼里有多么“糟糕”,都不要打击孩子。

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试试这样跟孩子说:

鼓励孩子时,

宝贝,你画画时认真专注的样子特别好看。妈妈真为你骄傲,能够这么长时间专注着画画。如果你能一直画下去,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此种鼓励,在于夸奖孩子的认真态度,这样孩子潜意识里会更加认真专注的去做事。这样不仅对画画有好处,对其他任何学习都是有积极作用。)

欣赏孩子时,

哇宝贝,你这幅画看起来好特别啊,能和妈妈说说你这幅画的想法吗?

(此种欣赏,能够激发孩子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只有在得到认同时才愿意和大人说话,打击和不认同等于变相的关闭了孩子表达的欲望,扑灭了宝贵自由的想法。这是非常悲哀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孩子画里的闪亮点给予褒奖。)

最后一点很重要,请尊重美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要对老师的教学指指点点。

2.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自己孩子的画。家长一定要心态平和,放弃去比较的功利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

首先,在学画画之前确定孩子对画画有兴趣,而不是你家长有兴趣才让孩子学。

否则你永远会陷入一个怪圈——以为孩子如你一样喜欢画画,于是不断地买回各种绘画材料,但是孩子可能兴趣平常,于是你又变着花样的购买新画材以吸引孩子的怪圈。

其次,不要在孩子画画时指指点点,告诉孩子怎么画。如此下去,只能毁灭孩子画画的积极性。孩子不会因为你的指点而对画画更有好感。

孩子画画时,让他自己画,留给孩子自己发挥的个人空间,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无处不在。

最后,孩子画画的进步,是需要自己多画,多看优秀的画,多观察事物,大人多鼓励。一个较长的时间后,也许是一年两年三年,你才能看到孩子的变化。有时候会有一个平稳期,然后突然就会有一个突破性的进步。

画画的功夫不是一时能锻炼出来的。家长的耐心,就是培养孩子的耐心。初学画画,也许家长需要明白一点,培养学画的态度比画画本身更重要。

主要问题是孩子画画没有进步,甚至出现了不想去上课的心理。

首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孩子喜欢画画吗?如果孩子喜欢,那她喜欢什么画什么呢?家长肯定是支持并鼓励的。如果孩子不喜欢,那家长就可以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或是选择引导孩子喜欢。

其次,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在于家长与老师。家长要懂得及时鼓励与夸奖——“今天老师说我们家宝贝画得很好,希望你下次再加油。”“宝贝你这幅画的色彩搭配的太好了。”“我认为你画动物是最棒的了,如果你把植物也画好就更棒了。”可以适当奖励一些小物品,但是必须要孩子进步;退步也要与孩子沟通——“最近的画好像没有上次的画好看了,宝贝要加油呀。”教师方面要懂得寓乐于教,孩子是活泼好奇的,可以适当加一点互动、游戏,当然教师的夸奖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是其他的一些小建议。学画画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能成的,一定要鼓励孩子,但是不过分宠溺孩子。开阔的眼界很重要,可以看看世界,你会发现,小孩子看待事物是不一样的,是非常有趣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引导了。

您可以和教师沟通:

“xxx老师您好,我们家宝贝真是麻烦您了。孩子是认真学画画的,希望您多关注关注、夸奖夸奖她,让她对画画有更多向往。其次我与孩子沟通了,她希望您的课堂能够多一些xxx的内容,他觉得很有趣。最后,xxx老师,您辛苦啦。”

总而言之,孩子肯学、教师肯教,没有什么是孩子学不会的。

好好选美术班,除了看理念和课程体系,一定要看老师的学历和毕业院校及专业院系。

创意造型从形式上设计,情境创设从故事中设计,能力进阶根据小朋友的喜好与能力进阶。应该说,进步跟像不像没有关系,但画面一定要有故事,有形式,有美术表现力。

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要把这种兴趣爱好,弄得这么功利性。我觉得孩子学兴趣班,就是玩,其他的都玩腻了,换一个玩法。而作为父母的我们,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他一起玩,在他要放弃的时候,监督他坚持。

我儿子每次都给我说,妈妈,我要自己画,我不想画这个。我说,好,你自己随便画。在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就可以任意发挥。他已经随便花了好几个本了。画的乱七八糟的,经常我也和他一起画。很多艺体生,学一年就能高考的,我们孩子才几岁啊。要学完那些技能,不是太容易了吗?这种技巧进步太容易了,难得的是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个性。

包括跳舞也是。我每天都给他放老师给的音乐。他跳了一会,他也给我说,妈妈,我想自己跳。那我就拉一个很嗨的音乐,和孩子们一起跳。自由发挥。这是一个很好玩的过程。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虽然我很累,毕竟30多岁了。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开心的一个互动。我也经常给孩子看一些舞蹈视频,他看到什么,拿出来自己跳,乱七八糟的也没有关系。我从来不严格要求他去进步什么的。

我只是在报名之前,反复告诉他,既然学,就要学好。你不想学,我们就不报名。学不好,也没必要报。

进步不进步,都没有关系,主要我也不懂,重要是开心。开心的表达自己,自由的宣泄和自由的释放。才是最合适的兴趣班。

如果,你想他进步很大,就要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去很专业的地方。用钱砸。

先问问女儿,觉得自己画的怎么样?谈谈她对画画的兴趣。或者自己观察女儿在画画时的表现,然后再拿着画向老师请教,顺便在说说问题!

儿童画应该多多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创作,如果过分注重精细会不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呢?

首先我觉得你可以先问问你女儿,是不是不愿意学画画,或者是直接不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其次是如果女儿有兴趣,就得关注一下娃娃的情绪或者心里,有可能最近遇到什么困难。敞开心扉个女儿聊聊。

最后还是和老师沟通一下最近孩子在课堂的表现,以及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是不是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分析哟。

希望你女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新房7.1平米的卧室,能改造出一儿一女的儿童房吗

关于家有一儿一女却只有一间卧室怎么装修成能满足两个孩子生活学习的案例,宅哥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很多案例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宅哥的主页翻看,但是还有粉丝留言说想看更多的案例来增加装修的灵感。所以宅哥今天这篇文章也是介绍关于一儿一女儿童房如何装修的案例,希望能给更多的朋友带来装修的灵感。

先来看看本案例要装修的房间户型吧,这是一个连着阳台的卧室,卧室和阳台两边的墙是承重墙,不能拆掉,这种户型的房间不适合使用物理隔离,所以最终决定用上下错层的方式进行功能区划分。

首先给房间安装了木地板,卧室墙面用一种接近米色的暖灰色进行粉刷,让房间氛围显得更温馨。

阳台的空间不能浪费,左边设计了通顶柜来增加房间的储物空间,另一边则是设计的书桌书柜一体的柜子来满足男孩子的书籍收纳和学习需求。

两个柜子中间的区域则是打造了孩子的玩耍空间,方便两个孩子在房间里玩。

在靠进门墙1米的地方打造了一个衣柜,满足孩子的日常衣物收纳的需求。

衣柜的上方,把床上移,这是给女孩子准备的卧室,床周围用围栏围起来,保障孩子的安全,围栏和楼梯都是选择的女孩子喜欢的粉色。女孩床靠近窗户的一面设计了隔断,并安装了百叶窗帘,拉开能满足采光,拉上则可以保障女孩子的隐私。

在床和衣柜中间,打造了一张宽1米的书桌,满足女孩子的学习需求,书桌上方的空间设计的是到顶的吊柜作为书柜。

在女孩床的下方的区域打造了一个1.8米乘2米的榻榻米,增加房间里的收纳空间。

榻榻米上放上床垫,就是男孩子的床了。

床头的空间还放了一个实木质的矮柜作为床头柜,墙上的空间用了一幅画进行点缀,大家在装修的时候也可以换成孩子喜欢的贴画或者玩具造型等。

在男孩子床尾处,打造的是一个大衣柜,衣柜的宽度是男孩床加上女孩衣柜的深度,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增加房间的收纳空间,也可以当作男孩子的独立衣柜;另一方面则是让男孩的床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状态,可以有效地保护男孩子的隐私。

最后给衣柜装上白色的对开门就设计完成了。

大家看完后觉得这个装修方案怎么样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宅歌会回复大家的。

喜欢宅哥的朋友别忘了关注哟,带你了解更多的装修知识!

对于装修,大家有什么关心的话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告诉宅哥,我会作为后续的选题,希望创作出更多大家喜欢的内容。

...生活不能自理了,儿子不管,我想给他发网上,怎么发

有人说,人生是一个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舞台上扮演过自己的角色,都从中体验过人生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老年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也是我们最无奈的生命。

我国已迈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0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亿,占人口总量的10.3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亚洲的1/2。而根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十年内,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递增,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则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亿多,占总人口的1/4多。

陈教授躺在地板上三天

陈教授在一所著名大学里教书,可谓桃李满天下了。播撒下遍地芳菲之后,老教授却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隐去了。自从老伴离开他以后,宽绰的三居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与孤灯相伴。忙碌的人们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老人:他每天佝偻着腰,拿着饭盒哆哆嗦嗦地去食堂买饭吃——因为他已经无法为自己做饭了。

1995年春节,他的一个学生从广州过来看望恩师,却怎么也敲不开门,于是他只好打电话到老师的隔壁人家。隔壁人家也说我们这几天忙着过节,没注意老人,但好像也没见老先生出来。大家都知道老先生经常把钥匙放在过去任教的数学系,就赶紧找数学系办公室的人取钥匙来开门。打开门时发现老人躺在地上,人们上前推了推他,发现他竟然还活着,好一会儿才有气无力地说:“我已经3天没吃饭,起不来了。”说完就昏了过去,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医院,然而已经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期,老人溘然长逝。

我无法想像一个人在冰凉的地板上躺了3天是什么滋味,当你想喝一口水都喝不上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他拿钥匙开门得半小时

据调查,目前在我国的老年人中,“空巢”率已经达到26.4%,这就意味着有1/4的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他们一旦到了高龄,丧失自理能力,生活就会非常困难。

可能我们的生活太丰富了,所以我们无暇顾及主流社会之外的那个老年群体,也无法想象下面这些情景:那一道门,甚至几级台阶就会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隔绝在人的世界之外,甚至剥夺这些老人的生命!我们想像不到对于我们来说,举手之劳的事,会让这些高龄老人束手无策。

80多岁的李老汉终日惊恐的一件事就是拿钥匙开门。他总是不敢出门,为了减少出门的次数,他只好减少饭量,这样就可少买东西……他所以把自己关起来,不是因为喜欢孤独,而是因为他患有帕金森氏病,只要出了门就有可能回不了家。有一次,他外出回来,就是这么一个把钥匙插到钥匙孔里的简单动作,他的手哆嗦半天却怎么也无法准确地把钥匙插到那个小眼里去。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仍然进不了门,急得他直用头撞墙……

90多岁的于老汉自己行动已十分不便,却还要照顾同样是90多岁卧病在床的老伴儿。老太太已经无法自己走到卫生间上厕所了,只能在床边的便盆解手,老太太在于老汉的帮助下颤巍巍地坐下去,没想到一下子却把便盆坐翻了,于老汉怎么拉也拉不起来,万般无奈,想来想去只好打电话找居委会,老太太就在地上坐着,解不了手,直到居委会找了他们楼下一个刚退休的妇女去帮着才把老太太扶了起来。怎么办呢?连解手这样的小事,老两口都完成不了,于老汉对来帮忙的妇女说:“我们给你钱,你能不能每天来两次?”她说:“我刚退下来,好多事要做,也不能每天上你们这儿呀!”于老汉很无奈地说:“我们给你钱怎么还不行呢?”

人到老年,自理能力就非常差了,一个独居的70多岁的老头儿,老犯糊涂,经常把锅放在煤气炉上就忘了,出去买东西,不仅烧干了锅,弄得满楼道都是烟,最后把消防队也找来了。

还有一个老太太,那天买了一只鸡,回来用弹簧秤一称,差了100克,又回去找,就把锅忘了,里面的水把煤气浇灭了,满楼道是煤气味儿,差点儿引起大火,闻讯赶来的人们只好把门给踹开,关掉了煤气。当她惊异于人们为何打开她的家门时,耳聋的她,却听不清人们在说什么。

想下楼比登天还难

这是一对90岁高龄的老两口,为了下楼这件事已经商量了好几个月了。5层的楼梯,对他们就构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他们就被禁锢在家中的小天地里,日复一日,他们只能互相面对,与外界惟一的联系就是那台电视,他们仅有的一个儿子在国外。他们太想去晒晒太阳,听听孩子们嬉戏的声音了——这一切对别人来说太平常了,而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奢侈——惟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他们是活着,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因为住在5层楼上,他们平时很少下楼,靠着儿媳的姐姐每周为他们买一次菜和生活用品维持生活。

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冬天,他们终于决定实施“蓄谋已久”的下楼计划。对两位高龄的老人来说,下这5层楼,无异于一次探险,也许一脚站不稳,就会从楼梯上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之间只要有一个人出了意外,生活就维持不下去了。可他们总得去晒晒太阳啊,要不,骨质会更加疏松,会连路也走不了了。于是两人搀扶着,如履薄冰般一点儿一点儿走下来,没想到当他们刚走到阳光下时,两人同时感到天旋地转……

当居委会主任从院内花坛经过时,看到这两个老人紧紧地挤靠着坐在花坛边上,冻得浑身哆嗦。一问方知,他们因无力上楼而回不了家,又冻又饿地坐在这里已经整整一天了!主任连忙叫了几个年轻人把老人背上了5楼。

下楼的远征终告结束,从此他们再也没到过外面那个世界。

电子时代无信可读

人们不会想象到,老人们为走出隔绝——就是为了走出那个单元门,进行了多么艰苦卓绝的努力。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纷纷搬进楼房,告别了昔日的大杂院。然而,虽然人们居住的密度更大了,但彼此间的距离却更远了。一个个单元给人们带来私密空间的同时,也把人们隔绝在一个个防盗门后。

然而,人,毕竟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也都忍受不了与世隔绝的痛苦。在陈老先生的生命中,惟一的乐趣就是读儿子的来信。繁忙的工作、体贴的老伴都已经成为过去,当生命中一个又一个希望被实现并且失去意义之后,出国留学的儿子,以及有关儿子的一切消息,就成了支撑他活下去的全部动力。

幸亏他有个远在天边的儿子,于是他每天也就有了个念想,吃过早饭,他就到收发室去等信。如果看到儿子的信,他就把信从头到尾念一遍。于是这一天他就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的,然后就去找往日的老伙伴,讲给人家听。等到把信讲得熟得都背下来了,第二封信也来了。

可前些年,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了,儿子开始不愿意写信,改打长途电话了。因为能直接听到儿子的声音,老爷子开始还挺高兴,但儿子末了一句话让他心里不痛快:“爸,这周我就不写信了,太忙,反正我这儿的情况电话里也说了。”以后,儿子打电话回来老人就觉得不满足了:好容易把电话等来了,拿起来还不敢多说,国际长途,怕儿子多花钱。越是这样,到儿子来电话时,真想说的事又记不起来了。

前年,儿子把孙子也带回来了,可把老爷子乐坏了。孙子还在儿子的指使下给他买了电脑,让他学会收EMAIL。这高科技的东西真是好,真是“天涯若比邻”了,他与亲人的联系越来越方便了。可孩子们一走,他就开始恨上了这高科技:没有它时,他心中还有个念想,可以到收发室去等信,现在联系方便了,儿子倒不写信了,有事都在电话里说了,或者发封EMAIL了事。他发现,到收发室等信的那点儿乐趣,对他来说,竟是那么重要!

就是想和人说说话

中央戏曲学院的一位老师退休后在生活热线当主持人,有一次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打了很长时间,说的都是家里那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儿,直到最后也没说出想解决什么问题。当这位老师问他究竟想咨询什么问题时,老人叹口气说:“我没别的,就是想说说话儿,说说家里这点儿事儿。”

说说话儿,这对任何人都是太简单的事儿了,然而对很多老人来说,别说有人听你说说话儿,就是想听人说说话儿,也十分地不容易。王大爷就是为了说说话儿,想出了一个绝招儿——把家里的马桶弄坏了!

房管所的水暖工小方怎么也不明白,王大爷家的马桶老坏,按他的经验这样修好之后起码能用一年,可两天之后又坏了。于是,再一次给王大爷修好马桶的两天之后,他又敲门来到王大爷家,笑呵呵地问:“大爷,您的马桶没坏吧?”王大爷一愣,随后一把抱住了小方:“孩子!真是难为你了!”老人随后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把实话告诉了这个水暖工:“如果不是你来修马桶,我就连说话儿的人都没有!”

王大爷平时太寂寞了,就希望家里来个人,如果知道今天该收水电费了,他就早早在门口等着,只要听到动静立刻就把门打开。据说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

80多岁的刘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女儿上班时,就把她锁在家里。那天听说居委会要到家里走访,老太太为此兴奋得好几天都没睡着觉,天天在门后站着等居委会的同志--家里终于要有人来了,可有人说个话儿了!居委会的同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的到来,会让刘老太如此兴奋。那天居委会的同志终于去了,他们刚敲了一下门,门立刻就开了,把毫无准备的一大帮人都吓了一跳。

幼儿园正准备搬家。忙乱中却突然钻出一个老头儿,他执意劝说园长不要搬走。本来搬家就够乱乎的了,还要跟这个较真的老头废话,弄得大家十分气恼:这老头儿怎么回事,简直是无理取闹!幼儿园搬家关他什么事儿!

谁也不知道,这些欢蹦乱跳的孩子们对老人多么重要,就是孩子们吵吵闹闹的声音,支撑着老人生活的信心。我到老人家采访时,发现他的家中全是灰尘,不知多少天没打扫了,对这个行动迟缓的老人来说,打扫卫生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在落满灰尘的地上,有一条清晰的脚印通向窗口,可以想像,这是老人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老人每天都要到窗边去呢?我走到窗边,发现窗下面就是那个幼儿园!每天,老人看着忙碌的父母们把孩子们送到这里,看着孩子们在下面玩游戏,看着他们打闹……在老人那静得让人恐惧的世界里,孩子们的喧闹声是他惟一的乐趣。

曾有人写过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说父亲晚年寂寞,很想和儿女们说说话,可是儿女们始终很忙。后来父亲去世前对着聚集在床边的儿女们很兴奋地说了许多,儿女们怕他累着,劝他不要说了,好好休息。他最后倦意地说了一句:“好吧,不说了,你们都很忙。”然后他就真的永远休息了。

老年人的绝望阴影

对于我们这个一贯讲究养生之道的民族来说,对衰老与死亡的恐惧在我们心理上造成的冲击可能比其他民族更为深刻一些。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1岁,但从整体上来说,其中10-15年的生命质量是比较低的,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一直躺在床上,有的干脆就是植物人。绝大多数人在这10-15年里疾病缠身,痛苦不堪。

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破解基因后,据说人的寿命还会大大延长。于是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将是老年,如果我们真的有幸能活到150岁,但我们一生的工作时间可能只有30多年,我们的积蓄只能保证我们活到80多岁,剩下的日子我们该怎么办?长命百岁固然可喜,但高龄却常常是疾病缠身,我们那点儿收入,能让我们维持健康吗

卓老太也是一个被禁锢在床上的人,她因为脑溢血后遗症导致的偏瘫,已经在床上躺了6年了。因为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人们给她剃成光头。床,成了她的栖身之所,也成了她的监狱,因为她无法走出一步,每天她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长时间望着窗外,看着太阳一点点地升起来,再一点点地落下去。躺在床上的卓老太现在惟一的念想就是盼望国家能早日出台一部法——关于安乐死的法律。

她要忍受病痛,忍受保姆的白眼儿,要忍受与世隔绝的孤寂……6年的折磨已经把她所有生存的欲望都磨没了。儿女们不能说不孝顺,为她请了保姆来照料她。然而这种照料,同照料一只猫、一只狗又有多大区别呢?所有的亲情只剩“保姆照料”这一点内容了。她活着,不仅自己痛苦,也是别人的负担。解脱这种处境的惟一办法就是死,可她自杀两次都没成功,却在肚子上留下道道伤疤……

在我周围生活的老年人中,我发现,他们最恐惧的就是疾病,特别是疾病导致的意外死亡,很多老人明显缺乏安全感。一位居委会主任告诉我,她的辖区内有一对年龄均已90多岁的老两口,他们时常嘱咐她说:“主任,你平时经常来看看我们,你如果敲门时,我们5分钟之内来给你开门了,就没事,如果没开门,你就得想办法来救我们了。”

最大的悲剧是丧偶

如果说,在一生中,我们可以幸运地躲过战争、车祸、火灾等种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悲剧的话,却无论如何也躲不开另一种悲剧——丧偶(只要你不是死亡的那一方),区别只是或迟或早罢了。而丧偶的悲剧最多、也最普遍的,恰恰是发生在人生最脆弱的老年期!

郝先生是一所大学的系主任,1971年夫人病逝,在家里从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他,一下子就陷入困境。为了照顾他,女儿每天一大早就要从自己家中赶来,先服侍他吃完早饭,又为他做好午饭,再急匆匆去上班。可老人家每天中午热饭时,不是把饭烧焦就是把炉子弄灭,总是十分狼狈。有时女儿太忙,中午来不了,怕老父亲饿着,便买了一些挂面让他自己下着吃,却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年母亲把父亲惯得竟然连挂面都不会下!

在老伴儿去世的那段时间里,郝先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园里度过,一天又一天徘徊在铺满落叶的林间小路上。一方面,他不愿成为儿女们的负担;另一方面,他与儿女也无法像与老妻那样沟通。一辈子琐琐碎碎、磕磕绊绊就这么过来了,而这琐琐碎碎构成的一切想起来就让他觉得无比温馨,这一切一瞬间就随着老妻的去世而坍塌了。形只影单,瑟瑟秋风更在他心上添了一分凄凉。他长时间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消磨时光,渴了上茶座喝杯茶,饿了上小饭馆充饥,没有多久,他便也随夫人去了另一个世界。

目前,北京已经出现老人自动组织起来的、非婚姻的家庭,这些老人共同购买了一个院子,共同出资雇请3个保姆照料生活。还有几个有亲缘关系或者是朋友的丧偶老人生活在一个单元房里,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也有一些老人采取不婚而同居的生活。专家们认为:家庭、社会都应对老人的选择持更宽容的态度。与此同时,尽可能帮助丧偶老人走出心理危机状态,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反思轰动的文化现象

近年来,有两个文化现象引起我的注意:一个是1998年春节晚会上,一首歌词平实得像聊天一样的歌儿引起轰动,这首歌儿的歌名就是“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让人们于不经意间想起我们这个民族传统的孝道;另一个文化现象就是在2002年颇为叫座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一部近一半内容都是表现离休老人石光荣退休回家无所事事,郁闷中四处发泄怨愤的电视剧,何以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

据歌手陈红说,她唱了这首歌后,有的老年人拉着她的手连声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然而,被这首歌所震撼的不仅是老年人,还有很多中年人、青年人……

而2002年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则让大多数坐在沙发里品味这部戏的人,都回想起自己所经历的那个激情年代。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气味十分浓重的时代氛围中,那个年代的那种朴素的激情也许显得弥足珍贵。

老妪状告儿女的理由

前不久,一位老妪上书法院,状告儿女不孝。经调查,儿女们专门为她购置了公寓房,并为她雇了保姆,衣食丰足,出行方便,并无任何虐待的行为。问其告状的理由,她直言,无人和她说话,太孤独了,希望儿女们和她生活在一起。做儿女的,实在也不明白老太太到底还想要什么?衣食不愁,还怎样?那“说话”就那么重要?

其实,在今天这个物质已经很丰富的年代,对于消费相对较低的老年人群来说,缺得更多的是心理需求,而不是物质需求。

有报道说,北京市2000年6000件民事纠纷中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有600件,其中,最多的是精神赡养纠纷。

调查表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老年人对赡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只求温饱”跃升到“精神层面”。

一方面,今天的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挑战,需要时间去“充电”,需要花费比老一代人更多的精力参与竞争,身心疲惫,精力透支,对老人“奉陪不起”;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差异越来越大。一个闲,一个忙,一个要人陪,一个没时间陪,于是矛盾就产生了。人到老年,他的社会性或者说他们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子女了。而子女们呢,又常常是有心无力,他们理解不了老人们对“说话”的渴望,就如同忙碌的人理解不了孤独的含义一样,他们理解不了一个人的社会性对于人的内心来说,是多么重要的需求。于是老人们发出“日子越过越好,心情却越来越糟”的感叹。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状况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老年人,很容易发生变化,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而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排解和抚慰,便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等各种心理及生理疾患。有的老人对我说:“我把儿女带大了,又把孙子带大了。现在他们不需要我了,都不理我了,我还不能说他们不孝顺,赶明儿他们知道了,就更不孝顺了!”

人民大学的穆光宗先生对孝道有一个很现实的评价:“在现代社会,要做孝子非常不容易——成本非常高。老人病了,子女们想24小时守在身边几乎不可能。因为竞争很激烈,时间是非常稀缺的资源。”

晚年幸福的三个因素

我们怎么解释老人晚年幸福的这3个因素呢?

首先是经济条件。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今天的大多数老人仅靠退休金,恐怕是很难过上富裕生活的,不说别的,有点儿病就全完了,疾病可是个无底洞!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连病都看不起。第二个是老人的社会化程度。现在很多老人属于空巢家庭,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每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孤独寂寞就不用说了,一旦有了困难,也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以至于出现意外。今天生活在单元楼里的空巢老人就如同现代鲁滨逊,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老人的生活中能有一个社会群体,并能得到相应的帮助,也是老人幸福的重要因素。至于说到第三点,健康,在老年能一直保持健康,不仅很难,而且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今天,享受退休金的老人更愿意独立生活,这样也有更多的自主权。国内外的一项研究也显示,老人文化程度越低,对子女的依赖程度愈高,心理健康愈差,且愈不快乐。如果老人经济能独立,生活能自理,多数会选择独居。

但下一个问题是:我们靠什么养老呢?对此,老年学界颇有争论。有人认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还是应该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因为第一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二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也是承袭家庭养老方式的。也有人认为:社会化养老应该是个方向,现在几代同堂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只有社会化养老方式能够解决他们高龄后的生活照料问题。

老龄的两个阶段

在目睹了众多的老年人生之后,我对老年这一段人生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老年人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低龄老年和高龄老年。

可能有人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划分没有多大意义。其实明白这个划分原则,对老年人统筹自己的晚年十分重要。一般来说从退休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为低龄老年。

这时,你的生活不仅能完全自理,而且还能帮子女带带孩子,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因而你同子女的关系会比较融洽,你也有更多的自主权。同时,由于人生经验丰富,你能很精明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在度过退休后最初的一段不适应期后,你会生活得很轻松,没有了工作和孩子的拖累,如果身体再比较健康的话,这一段可以算是你人生的黄金时期。

据我所知,这个年龄的老人,有参加老年时装队的,有组成俱乐部自己驾车旅游的,有报团去全国各地甚至欧洲旅游的,有在老年大学刻苦攻读的。当然也有不少继续“发挥余热”的,特别是一些曾经多少有点权力的老人……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的老人们,那不多的退休金,大体能游刃有余地度过10-20年。

然后呢?然后就是体质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困难,做事越来越力不从心,身体上的各种毛病越来越多,对疾病和意外事故的恐惧越来越深,故交知己越来越少……更重要的,你对别人,对社会的依赖越来越深,于是你的自主度也越来越少。我想,要想晚年生活得好一些,上面说的那3个因素非常重要。首先是经济上要比较富裕。要想富裕,就要学会理财,可大多数老人的退休金都不多,我们该如何理这点儿小财呢?(我们大多数人的“小财”,说到底只是退休金和一套公房而已。)

据说北京一家电台的王女士和丈夫商量好退休后花5万到10万元买一间农家小院,过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同时将西城区的房产长期出租,租金加上退休金也算是小康了。我的好几位面临退休的朋友,都有这种“归隐田园”的想法,想在退休后买一间农家小院,一方面可把闹市区的那套公房出租了,另一方面可在小院里种点儿什么,既可活动筋骨,又可补贴家用。

第二个问题就是老人退休后的继续社会化的问题了。这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儿”了,前面已经说过,在此不多说了,比如旅游、上老年大学等等。据说在上海,有四分之一的证券投资者是老年的“小股东”,他们每天在这里和老朋友谈谈新闻,论论股经,“赚上点小菜钱”只是副业,找到同龄人交流才是“正事”。

据说美国老年人独立性很强,退休后一般不依靠儿女,大都生活在老人服务院所,其中老年公寓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公寓由政府或社区出资为退休老人提供的低收费的老人住所,一般收住65岁以上的老人,大都身体健康、生活自理,无需他人过多照顾,大多数美国人退休后将自己的房子卖掉,住进老年公寓。用卖房的钱支付公寓所需。美国设有专门款项用于老人小型住宅的设计与兴建,或者整修老人现有的住宅。此外,政府规定公寓不得对老人提高房租,在土地税等方面,对老人有减免的优待。

据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天津几家档次较高的老年公寓也相继收住了一些老年夫妻。他们都是将自己的住房卖掉,住进条件较好、收费相对较高的老年公寓中。其费用除去养老保险金以外,所差数额由卖房钱补齐。

据说现在还有人在考虑建立寄宿制的老年大学。这个创意不仅是教育上的一个突破(如今不是提倡终身教育了吗?),也是老年赡养问题上的一个突破。这种大学为老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为老人转移丧偶的注意力、走出悲剧的阴影提供了思路。而寄宿制的老年大学巧妙地保护了老人们的自尊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借口,让老人们堂而皇之走进去而不必担着被遗弃、或者等死的名声,又可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去自由。只是我琢磨着,教这些老学生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三个问题就是健康,这几乎已经是所有老人的共识了,但如何保持健康,却是很多老人并不知情的。我发现很多老人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一种误区,以为药物能够给他们带来健康,每天都要吃上一大把药。其实,人到老年之后,身体的解毒能力也随之下降,过多地吃药反而对身体有害。我认为,要想获得健康,首先要有相应的知识,不仅是生活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养生知识。

我想,一个人,你或许可以不煞费心机地为青年时期筹划,或许可以不煞费心机地为中年时期筹划。因为你不用担心收入问题,而且也还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影响你的命运,比如婚姻、生育、工作调动、甚至各种突发事件等等,让你计划赶不上变化。

但是,你一定要为你的老年筹划,因为老年不仅漫长,而且一直是丧失期,因此,筹划得越早越好!

一定能走出悲剧

由传统道德理念派生出来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论,曾让中国历朝历代的老年人承袭同一种养老模式,也使无数老年人把他们晚年的幸福寄托在“子女是否孝顺”这个偶然因素上。而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养老模式越来越显露出它的弊端。许许多多的老年人,正用他们自身的悲剧否定了这种养老模式。

我们晚年的幸福,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关爱。其实,社会化养老是一种更为先进、更为人道、也更为自主的养老模式。老一代人,用他们的青春为今天的社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后一代人动用社会资源,建立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老年保障体系,是一个社会快速发展与和谐运行的重要体现。为了让老年人安全幸福地度过他们的晚年,社会应该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医疗体系、娱乐体系、教育体系、住宿体系、生活用品供应体系、心理咨询体系……使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

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能走出悲剧的宿命。

家里有一儿一女,该如何给他们装修儿童房

随着生育政策的不断开放,现在二胎家庭越来越多了,家里有了二胎,特别是一儿一女,那么就必须要注意孩子们的卧室装修了,毕竟孩子长大之后也是需要隐私的。但是很多家庭却并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虽然有两个孩子,但是家里就只有一间儿童房,所以都非常好奇因儿一女该怎么样去装修儿童房呢?如果家里没有多余的儿童房,那么大家就可以进行一个比较大的户型改造。

可以在一些边角的空间解压出来一个单独的空间,像是书房,然后阳台和客厅都是可以挤压出来一些空间改造成儿童房的。如果家里空间比较小的话,那么建议大家使用榻榻米,因为榻榻米的占地空间比较小,而且收纳的空间也会比较大。如果家里有独立的书房的话,也可以把书房当做儿童房,然后在阳台上安装一个书桌当做书房。

当然,如果家里空间比较大的话,就没有必要改变原来的格局,另外开拓一个儿童房了。不过我认为在装修儿童房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到光照问题,因为孩子还在成长的过程中,所以儿童房最好是选择向阳的,这样他们的房间也能够晒到更多的太阳,而且在给孩子装修儿童房的时候最好是要根据孩子的习惯和喜好去装修,因为儿童房毕竟是孩子的房间,所以不能全靠大人的眼光去装修。

在装修儿童房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些比较环保的家具和油漆。如果选择材质不合格的价值,很有可能会视频出一些有毒的气体会,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的。同时就是要注意儿童房的隐私性,虽然是一家人,但是一个小朋友在长大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秘密,所以还是要注意儿童房的私密性与隐私性的。